由于武术理论在形成的过程中,依附于多学科的滋补与融合,造成了 它的晚熟。晚熟还有“都市规律、禁武规律、排他规律”等。研究实践告 诉我们:多学科对武术的滋补与融合一定是有结合点的,这个结合点就是 学科的部分或局部,而非全部或整体。倘若缺乏“结合点”,其后果必定是 生搬硬套。在构建“武术学”的进程中,类似的现象比较多见,让人难以 置信。如武术美学、武术医学、武术哲学、武术仿生学、武术人体构造学、 武术生理学、武术生物力学、武术心理学、武术行为学、武术表演学、武 术技击学、武术教学训练学、武术养生保健学、武术健身学、武术社会学、 武术发展学、武德修养学等等,不一而足。这哪里是学科的构建简直就 是“拿来主义”。再以“武术美学”为例,武术与美学的联系是客观存•在 序的,表现在外部既是姿势美、劲力美、节奏美、神韵美、名称美等,而表 二 许国泰,宋雁宾."太极图形”来源又有新发现,人民日报根据三个资料整理所得:白洪顺,邓凤巧.试论武术理论体系的基本学科,参见郝心莲主编,武术科学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季成银.创武术哲学促武术发展;刘宏伟,穆秀杰.武术理论框架的基本学科,参见 1996-1997全国武术获奖论文集,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19. 101现在内在的既是仁义、德、乐、圆、和谐等方面。我们不能因为武术与美 学有联系,即称为“武术美学”,而称为“武术美学因素”更准确。为什 么 一是中国美学是一科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具有完整的、独立的学科体 系。《庄子•知北游》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 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之语。封建社会承 认美学的存在,但又不能广泛的宣传,这充分体现了农耕生活背景下的 “内敛”倾向。二是“武术美学”并不是简单的“武术+美学”或“美学 +武术”,而是武术外部和内部因素与美学的某些因素结合的产物。正如 《体育美学》是由多个运动项目的美学因素聚合而成的一样,仅仅几个因素 是难以构成“美学”的,同理证明了 “武术美学”的不成立。中医理论向武术的渗透同样反映了这样的问题。武术界有“拳起于易, 理成于医”的说法,表明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医理论的深刻影响,或 者相互影响,但也决不能因为有其影响而称其为“武术中医学”。实事求是 地讲,中医的“精、气、神”与武术的“精、气、神”有着天然的契合, 点穴功、内功又与经络学说关系密切,擒拿术就是拿骨、拿筋、拿穴。在 实践中一些老拳师便学会了识骨、识筋、识穴的本领,并能医治因习武带 来的跌打损伤等病痛。不仅如此,一些伤科著作多收入武术伤科秘方内容, 如《救伤秘旨》中有“少林寺秘传内外损伤主方”。如今少林寺成立了少林 药局,将千年积累的各种伤科秘籍整理出版,并广为民用。可谓是:武医 结合得双赢,相互借鉴本不同。最典型的是哲学向武术的渗透。有学者曾提出构建“武术哲学”的想 法,并对建立武术哲学的意义和作用、“武术哲学”概念、构建体系,武术 与哲学的关系做了阐述。“创立武术哲学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研究领 域,是构建和完善武术理论体系框架的需要,是武术科学化、系统化、规 范化的需要,也是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战略需要。”通篇而论无非讲的是 “方法论与认识论”,这本是哲学的普遍观点,可以适用于世界上的任何事 情。在武术实践与理论研究中自觉与不自觉的都在运用“对立统一思想、辩证规律、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等,实质就是我们用哲学的方法, 或用哲学的观点,或用哲学的视野来认识和研究武术现象。哲学的本体论,是指探究天地万物产生、存在、发展变化根本原因和 根本依据的学说。将天地万物的本根归结为无形无象与天地万物根本不同 的东西,为三类:一是没有固定的形体的物质,如“气”;二是抽象的概念 或原则,如“无”、“理”;三是主观精神,如“心”。这三类观点分别归属 于朴素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这在老子的《道德经》 中均不同程度的有所反应。而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的理论。方法论在不同层次上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 方法论。其中武术研究适用于后者。认识论,是指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及 其发展过程的哲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 客观现实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 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等。总体看,中国哲学的思辨方法的特色是重直觉、重悟性,以形象感知 来把握事物和理解事物,这也正是武术文化思维方式的特色。武术的一招 一式、进退开合、闪展腾挪等等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可以传授的,也是可 以观摩、修炼的,而内在的意境、神韵、武术之道的精微与真谛,则是只 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就要求习武者用直觉去领悟、体验和实践。故弄玄虚偷换武术概念记得上个世纪末,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华神秘文化丛书》, 在首批书目中有“神秘的八卦、神秘的风水、神秘的占梦、神秘的星象、 神秘的测字”,唯有武术为《神奇的武术》,而非“神秘”。我们以为丛书编 委是经过深思熟虑所确定的书名,恰如其分。神奇,即魅力所在,而神秘 序 则内涵了神奇,隐秘之意。带有神秘色彩的东西一定具有玄虚的、迷信的、 一唯心的、主观的、虚假的、欺骗的因素,而且有时是十分严重的,武术便 如此。武术的神秘性形成与宗法有关,但是人为的因素是第一要素,具体 期 表现在以下方面: 辍一是追求正宗带来的神秘性。武术界历来讲究“宗、门、派、家”的 哲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 33 „名分,习武之人所拜的师父是哪门哪派,何许人也是至关重要的,类似我 们今天的出身,如穷人与富人,官二代与富二代等,其起点和名声是有很 大区别的。在寻师的过程中就充满了神秘性。据资料介绍:通臂拳名师王 占春曾拜北京白云观道长韩屏山学拳,再三登门而拒之,索性扛了一口袋 干粮,在大门前跪了半个月,由于精诚所至,终于被收为弟子。旧时的收 徒是有仪式的,先是托人递帖、收帖,接下来是祭祖、拜师、明大誓(不 得欺师灭祖),最后叩拜八方、填写行辈位置(成为入室弟子)、设宴,这 种形式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宗法制习俗的具体体现,封建迷信色彩浓重,使 人一踏入武术之门就会产生一种敬畏感和神秘感。二是传承过程中带来的神秘性。武术是口传心授之学,重视体悟,更 重视教授,因此有“宁教十手,不传一口”的说法,强调的是由自身体悟 产生的感觉和体会是十分可贵的,而师父的及时“点拨”更重要。“口传心 授”是“线”而不是“面”,是暗地而不是公开,以防“绝技”外传这 是由师徒制的“血缘”特点所决定的。在武术的传承过程中这样的实例屡 见不鲜,大家所熟知的王征南“穴板窥之”得以光大内家拳;霍元甲“窥 探父兄习武”而得迷踪拳真传;杨露禅因“偷拳”而开创杨氏太极拳新派。 据《佛山鸿胜武馆始末》记载:鸿胜馆教徒,一般徒弟只教练一般技术。 蔡李佛拳派的绝招,如小易筋经、穿莲佩剑、中阳插手、缠丝马、隐死还 生马等,只能在高级班才能学到。“而且教练时关起门,不给外人知道,带 有神秘性。修完内家拳功夫,才是鸿胜馆的高手”,另一种情形就是有的 拳师将本门派的技术说得玄妙莫测,天花乱坠、出神入化,夸口 “打遍天 下无敌手”、“鬼神都害怕”,使徒弟信其真,并在刻苦练功的同时,也在不 断地以讹传讹,吹捧自己的师父,更有甚者在记述本门派历史时,任意夸宗法制是从氏族制下的血缘关系与祖先崇拜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俗文化 制度。所谓绝技,独一无二、极高的技艺,别人很难学会的技艺。引证解释:“身怀 绝伎”,超群的技艺。《汉书•叙传上》有:“逢蒙绝技于孤矢,班输榷巧于斧斤”;晋 潘岳《射雉赋》:“揆悬刃,骋绝技”;宋王安石《赠陈君景初》诗称:“昔闻今则信, 绝伎世尝有";陈毅《送旧友南归》感叹:“我不出手,敌不知觉,出手一击,风扫叶 落。绝技至此,敌手安措大其词,编造谎言,颠倒黑白,抬高自己,打击别人,以达到神传的效果。 如在1916至1918年间,武术名师王子平、韩慕侠和刘百川就未曾与康泰尔 交过手,哪来的“痛打康泰尔”造成原因有三点:①文人墨客的夸张造 讹;②本门派弟子杜撰英雄史;③现代媒体的多重传播。三是门规戒律的神秘性。入门时的“明大誓”要求:若欺师灭祖,天 打五雷轰!各门派为了保守绝技,订立了内容相近的门规或戒律。如“传 男不传女”、“不传外姓”、“秘不示传”等陈规陋习,还有“一徒不能二 师”、“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旧时的拳师怕徒弟艺成后不认师父, 甚至反目为仇,以防不测,往往也在授徒时留几手绝招。戳脚翻子名家吴 彬楼,晚年卧床不起时,才支撑着向能活动的躯干,传授了用戳脚对付戳 脚的本门精华“对九下”。他还计划着病愈后传授“双撑子”,谁知病情突 变,结果是人去艺绝,极为可惜。也正是因为传承中的保守性和神秘性才 构成了武术流派的成因。四是神秘莫测的暗器。暗器是一种阴毒之物,有别于其他兵器。自古 以来,对于它的修炼就有争议,但仍有不乏追随者,“拳法功夫之外,而必 旁及暗器者”有之,多为行走江湖的镖师所用。暗器具有携带方便、隐蔽 强、灵活多变的特点,在一丈以外,百步以内信手可发,其功效非刀剑枪 棍所能比拟。所记暗器,三十有六。。多处于“暗地修炼,秘不示传”的状 态,同时也受到武德的约束。五是秘密宗教结社的神秘性。起源于东汉末年至南北朝的秘密宗教组 织,到了明清时期竟多达200种以上,并与武术结缘。如青莲教内是巫风与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金倜庵著,沈理然整理.练打暗器秘诀,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所谓三十六种暗器,是指绳镖、脱手镖、单筒袖箭、梅花袖箭、流星锤、柳飞 刀、飞蝗石、飞爪、飞叉、飞铁、掷箭、飞刺、狼牙锤、铁蟾蛛、金钱镖、铁橄榄、龙 须钩、雷公钻、如意珠、吹箭、鹅卵石、弹弓、喷筒、锦套索、弩箭、紧背花装弩、踏 像, 弩、镖枪、袖炮、软鞭、梅花针、乾坤圈、铁鸳鸯、铁莲花、飞剑、鸟嘴铳。这些暗器 又可分为:手掷类、索击类、械射类和药喷类。另外,在武当武术考察中,暗器还有青 龙杖、子午针、量天尺、人面铜、五官扇、鬼头刀、鹿角银、天罡刀等。参见金倜庵 著,沈理然整理,练打暗器秘诀,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参见李发平,刘洪耀主编.武当内家拳法汇宗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1武风、巫术与武术并行;义和团崇尚神拳,神拳的特点是将民间宗教迷信 的降神附体、画符念咒与金钟罩武术运练气功、排刀、排砖、技击相结合, 文 使其达到“刀枪不入”的神功。化六是不断创造出美丽的神话。许多拳种都习惯于假托于古代名人或神仙。有所谓少林是一苇渡江的达摩禅师;武当是横跨宋元明三代的张三丰; 岳家门追到的抗金名将岳飞(岳武穆);太祖拳则供奉赵匡胤……有了 “神 人”,便产生了 “神功”,如八步赶蚌、登萍渡水、踏雪无痕、金钟罩、铁 布衫、隔山打牛、墙上挂画、日行千里、深山得道、梦中授拳……这些神 功无非是武打影视、武侠小说中演绎而来,并无信史。很值得反思。一直以来,我们对武术的神秘性存在着颇大的质疑,也尽可能地用辩 证的方法揭示这种现象,在对外传授武术时,始终坚持“武术很神奇,但并不神秘”的学术观点
浏览16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