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浑元一气功在武术中的作用

气功在中华大地上,自有记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

代人民在同自然的斗争中积累的宝贵健身经验,所以一直被人们誉为 厚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养生妙方。由于社会因素,人们处于对气功的 一般性认识,又兼宗教思想的宣染,使气功趋于神秘化。其实它很早 就已被武术界所接受,武功卓著的武术家,其智力也必然是超过一般 常人的,他们以气功能够增强生命力,又能使体能超常发挥的这些功 能,把其融合在武术技术中,其效果更为理想。无论哪个门派,都是 很讲究气和力的关系的,就是气以意领,力以气催。

少林武术推崇达摩,是后人的附会,那么他的洗髓、易筋二经为 其所创的说法也就不为确了。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在达摩以后的寺 僧中,已有人把气功集于寺院进行传习、研练。宋、元之时的白玉峰 就是一位精通气功的武技高手(入寺皈依佛门后,法号为秋月禅 师)。总的来说,少林武术与气功的结合练习,年代已很久远是无 疑的。

浑元一气功是少林武术中气功的一种功法。根据气功的“有气 则生,无气则死,有气则有力,无气则无力”的论断阐述,推演融于 武术的运用之中,这就必须有意、气、力具体动作配合的练习方法。

“肺为气之府,气为力之君,肺强之人力则强,肺弱之人力则弱。故,少林拳有练呼吸之贵,以长呼短吸为之秘法,手冲出时须发声喊放”。这就是少林武术在演练过程中和气功配合的方法总结,既利用了人体在自然气机作用下的功能,又强调了练习呼吸的重要,还有“手出力亦出,力出气必呼”的呼吸方法。既然已经认识到肺脏呼吸 与空气交换产生的物质功能,对人体能力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因此 习武之人,为了让肺脏呼吸和运动姿势配合得当,并能互相适应,
还必须得有一番调练。“手出而呼,手缩而吸”,手出时就是要有 力,力量是在肌肉收缩的情况下产生的,人身整体用力时自然发出的

“嘿” “嗨” “嗯” “咦”等声音的时候,肺也相应地紧缩是向外呼 气的。手缩回不用力时,肌肉放松,肺脏扩张就是自然的吸气,这样 的一弛一张,一呼一吸,进行功能循环,如能恰当掌握,就是时间较 长的剧烈运动,也不至于气喘吁吁。气不乱喘,力量也就不会枯竭。

至于踢、打、摔、拿、闪、展、腾、跳、进、退、起、落、反、 侧、收、纵等,不过是身体运动方法和姿势的相互改变而已。如果没 有气机作为催力外放的基础,也就难以显示出动作的雄健、灵活,以 及变化的巧妙程度来。

人的周身运动,就是气机的升降运行和阴阳转接的表现,就此分 别来论述一下:头圆象天,为诸阳之合,为精髓之海,任、督二脉交会之处,统

领一身之气,阴阳转换接替,互辅互助全在于此 此处合,一身之气俱合;此处不合,则一身之气俱失。故头要不偏不倚,不俯不仰,头

正直,气上百会穴正头顶间,结聚为阳,无牵拉抑遏之阻碍,才能得 以转接为阴。

头是在人身体的最上面,脑壳中的大脑是神经中枢传导的指挥机 关,控制着一身的机能活动,任脉和督脉在头顶百会穴处进行转接, 使周身前后、上下的气机,在意识的引导下顺利畅通。所以练功时头 的姿势一定要正确,少林武术中要求为“头领肩砸”,太极拳为“虚领顶劲”,都认为头在行功中是非常重要的。

歌曰:

头象天兮卦属乾,侧正俯仰自天然;可阴可化阳皆从此,阴阳互辅非等闲。


  • .论身


身者,人之胸腹,为形体之主干,五脏六腑均在其胸腔、腹腔里 面,生命赖以活动的气和血都是在胸腹内通过脏腑生化转变,输送循 环。身是升降贯通的道路,是收放、聚散的枢纽。练至形体动、静和 气血融合,能达成一致,就可以说是功夫成就到了圆满程度,方能达 到出神入化的佳境。

人的整体可分为三大节,即手肘为梢节,胸腹为中节,脚与腿为 根节。胸腹为身体的主要部位——中节,虽然是没有手的伸缩舞动, 脚腿的纵跳、盘仆,但是,若不明了中节的生理功能,不掌握中节的 各种功能变化,那么周身就无依无靠,无所适从,也就不可能谈什么 练功夫了。

拳诀曰:“捶把若不知练气,纵有仙招不足恃”。如何练法,如 何用法,不经一番讲究,不经一番磨炼,就必然要出现此前彼后、阴 阳错乱、气不接续、刚柔违逆、牵上拉下的现象,如果有了这样的偏 差情况,要想达到稳如泰山、捷若狡兔的技术程度是不可能的。

形以寓气,气以催形,形合者,气自畅利,气利畅,形自敏捷, 必须两样具备才行。人体包容着气机,通过内在的气机活动,使人体 表现出了雄健的运动形式,并且按照正确、合理的科学要领来锻炼,
又能更加便利气机流通,身体也更加灵敏活泼。内外兼修,互相配 合,心神合一,这就是锻炼的目的。

动静要互相变化,阴阳需要互相转接,柔可因为气机的流通充 实而变为刚,刚因为气机循环转接又可以变为柔。这样的运动变化规 律经过锻炼而加强,并按照变化的顺序,使上下之气不牵拉,前后之 气无阻滞,在练习过程中注意体验变化感觉,掌握正确的练习要领, 熟能生巧,这就是练好内功的根基。遵循着人体的自然反应,才是练 功、养生的诀窍,要易于选择空气清新、静谧无干扰的环境,以及适 当的练习时间,树立必定成功的信心,经过一定的时间锻炼,自然 能体会到练功对体质的增强和精神状况的激发所起到的不同寻常的 作用。每个练功者既要能正确地去认识,又要能正确地来对待这个 问题。

歌一曰:

气未动兮心先动,心先动兮气自充;

气动形体合一起,冲锋陷阵显神通。

歌二曰:

天地正气在我中,盛大流行遍体充;

升降前后上下走,浑元如一有威灵。

  • .论手


手,具有五指,又有长短之分别,大拇指与其他四指从腕关节处 开始分离,而且功能又与另外四指不同,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手指的 长短犹如一年四季的长短一样,这就又把它涉及于五行和通于五脏。

如中指独长,在四季中主夏,五行属火,五脏心属火,故而中指通 心。小指独短,四季主冬,五行为水,五脏肾主水,故而小指通肾。 食指在四季中主春,五行为木,五脏肝属木,故食指通肝。无名指四 季主秋,五行为金,五脏肺属金,故无名指通肺。大拇指旺于四季, 五行为土,五脏脾属土,故大拇指通睥。头面五行为耳、目、口、 鼻、舌,身内五行为心、肝、脾、肺、肾,由此看来,无论是手五 行、面五行、身五行、周身五行俱都相通,因此有十指连心的说法. 当不为谬说。

无论什么样的规矩、要领,或是怎么样的变化,都是由内送达于 外,而且反过来又是由表及于里,往复循环,相互贯通。心为元帅以 主指挥,眼为侦察主审视,手为先行主探测,内外合一,统体一致。

五指或并排一片,或是圈散罗列,都要领气,集聚不散,以利发 力,如:勾手,大拇指与小指相对领气,大拇指通脾属土,小指通肾属 水,是水与土合。仰手(领手、抢手),大拇指与食指相对领气,食指通肝属木, 是木与土合。

搠手,大拇指与无名指相对领气,无名指通肺属金,是金与 土合。竖直手(推掌),大拇指与中指相对领气,中指通心属火,是火 与土合。

以这四种手型的领气发力来说,是金、木、水、火,无一不与土合,还又是四方皆与中合(方位的说法是:东方为木,南方为火,西 方为金,北方为水,中间为土)。知道了手指有相合的妙用,就要按 照人体自然功能的规律,通过锻炼的手段来加强,既不可以任意地去 加以设想,又不可盲目从事、急于求成,只能是依照着天然的巧法, 循序引导,气自然就能注于手指。

拳.什么说是拳呢?所谓拳者,是手指卷曲不伸开,四指攥紧 曲卷,握得牢固,凝聚其气,大拇指扣压,一起着力,必须使分之不 开,击之不散,方为合窍。其攥法是四指并拢卷曲,大拇指扣压食 指、中指第二节,此亦渭之土贯四德,又为五行团聚之法,这就是拳 的描述。

拳的用法有九种;直出直回者,为其一;仰拳上冲者,为其二; 俯拳下栽者,为其三;向外平分摆拳者,为其四;向里合抱括拳者, 为其五;斜右上擢拳者,为其六;斜左下劈拳者,为其七;斜左上领 挑拳者,为其八;斜右下牵砸拳者,为其九。这些用拳的方法,就是 四正、四隅都与中间相合,根据用法和姿势动作的不同,运气发力的 落点也就有所不同,不可盲目混施,必须认真体验。如:仰拳上冲 时,是中指根节领气,拳向上挑时,是大拇指第二节领气,拳下劈 时,为小指根节领气。

浏览17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