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这些文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从文化的本质来看,它们正在与自己的传统愈行愈远,而这些传统正是这些武术文化的“魂”。丢失了自己的过去,传承、发展就无从谈起。例如,一些武术馆校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虽然打着“少林”武校的牌子,但是在教学内容中却没有少林的内涵,逐渐丧失了自身的特色。面对市场经济,武术在登封应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进行发展,实质上是一个民族认同的问题。这不仅表现在武术文化中,一些民族传统文化也体现着这个原则。例如,电影《阿凡达》在全球热映,其导演卡梅隆在北京的首映式上介绍片中哈利路亚山的原型来自中国黄山,顿时引起了我国黄山与张家界的阿凡达之争。黄山市政府网站上挂出“《阿凡达》之哈利路亚山即中国黄山” 的标语,而张家界则更是计划将其景区的乾坤柱(有说南天一柱)改名“哈利路亚山”。①对方是来中国进行电影宣传的,找个与本地相关的噱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有必要对此有这么大的反应吗?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对本民族文化认同度的薄弱。与之相反,曾与李怀福共获第十二届CCTV青年 歌手电视大奖赛个人赛原生态唱法金奖的李怀秀因参与《云岭天籁》的演出而拒绝了很多商业演出②,他们认为如果为了个人利益而抛弃了民族文化,是得不偿失的,民族文化是高于个人利益的。而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 奖赛原生态唱法冠军“土苗兄妹”组合则与清江景区签约,担任清江画廊特约歌手。无论是李怀秀姐弟还是“土苗兄妹”组合,他们都是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来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因此,只有认同自身文化,才能在自信中寻求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发展路径,武术文化在登封才能得到保护、传承与发展。
三、登封武术的创新应注重精神文化的传承
从武术在登封的发展历程来看,武术在各个时期都能与不同的环境相适应。例如,少林武术在传统社会的发展。在政府支持时期,少林武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与少林寺和政府的关系有关。总体来看,少林寺作为宗教团体一直与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当然在一些时期,少林寺也曾受到政府的压制, 但是在面临压制的时候,少林武术并没有逆来顺受、放任自流,而是主动适应、
①《白岩松评”景点被阿凡达”正演变成大笑话》,新浪网,发布日期:2010年1月28日, http ://news. sina. com. cn/o/2010-01-28/064417005977s. shtml。
②《李怀秀姐弟式住宅原生态拒商演》,生活新报网,发布日期:2006年12月25日, http : //www.shxb.net/html/20061225/20061225_46669. shtml。
积极面对。与此同时,少林武术散落民间并得到了发展,成为农民休闲娱乐、 保家卫国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在登封仍然传承着积极适应的精神,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登封人民创造性地将武术文化在登封这个县级市发扬光大。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武术在登封是在坎坷中前进、在艰难中摸索的。至今也很难说它的实践是否成功,但可以肯定的是,登封人民在积极地创新武术文化体系。而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创新文化体系则是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总体来看,武术在登封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得以可持续发展绝不是偶然的。外部环境不是决定其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真正的决定因素是内化在武术文化中的朴实无华、严谨实干,兼容并蓄、开放融合与敏于适应、勇于创新的精神特质。文化社会学认为文化是内化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中的,而精神文化是影响人们行为的最直接的文化层次。 因此,今后武术在登封的发展,在于维护武术文化的这些精神特质。只有传承、发展了这些精神文化特质,才能真正传承、发展武术文化,才能使武术文化在登封得以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多样化:武术在登封的发展趋势
从武术在登封的发展现状来看,武术馆校是其发展的主体,而社会武术、 竞技武术与普通学校武术的发展在总体中所占的位置不够突出。从当今世界各体育强国的发展经验来看,体育的成功发展基本沿袭两种模式。一是以西 欧为代表的模式,主要表现在国家的竞技体育植根于社会的俱乐部的健全发展;二是以美国为代表,主要表现在竞技体育的发展源于发达的学校体育的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事业开始进行社会化、产业化、生活化、普遍化改革。目前,这一改革仍在进行当中。武术属于体育的一部分,体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武术发展借鉴。武术在登封的发展不应过度依赖武术馆校的发展,而应植根于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形成社会武术、学校武术、竞技武术良性发展的结构。具体来讲,首先应促进民间武术、城市社区武术的普及;其次,武术馆校的发展应向标准化迈进;最后,市场化是武术在登封发展的重要趋势,应按照经济规律大力发展武术产业。
一、重视登封民间武术的发展
城乡二元体制是我国社会制度的一大特点。中国人口众多,而农民在中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大。登封也不例外,农村人口是登封人口的主体。 因此登封武术要想真正地发展壮大,必须根植于乡村武术的壮大。但是,近几 年武术在登封乡村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习武人数正在减少,习武理念日趋淡薄。然而令人欣慰的是,乡村拥有悠久的习武传统,现今仍然有很多武术爱好者在为传承武术文化做着不懈的努力,但是这些努力仍无法改变武术在乡村的整体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依赖传统社会生存的民间武社受到巨大的冲击。前些年,登封政府通过集市与庙会等形式积极组织民间文艺演出,对优秀的社团进行奖励,这些措施对登封乡村的武社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每年农历正月初五到廿二之间,大概有20余支武社在登封各乡镇进行表演。一时间武社在乡村有复兴的趋势,例如登封乡村2005年与1985年相比,舞狮与舞虎的人数和组织都在增加。但是也有一些乡镇请省、市戏剧团进行表演而不是传统的民间文艺汇演,这给武社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猩猩怪的发展即可见一斑。 然而根据访谈,很多村民还是认为在传媒高度发达的现代,看戏剧团的表演已经不是什么时尚了,因为从电视、DVD和电脑上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演出。但是看武社表演就不一样了,武社表演,特别是本村武社的表演,能增强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使村民获得独特的体育审美视角,这是戏剧团演出无法代替的。可见,登封民间武社确实拥有坚实的发展基础。首先,政府应给予登封民间武术足够的重视,对其组织、传承人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比如通过发展民间节庆活动,来壮大武社。其次,社会应重视对民俗中武术文化的开发, 尤其是对武社的扶持。最后,武社应注重自身的创新,通过创新组织模式、武术文化活动内容、节庆活动运作方式等方法来谋求发展。武术在登封的乡村拥有较好的基础,只要得到适当的引导和开发,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促进登封城市社区武术的普及
城市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登封自从撤县建市之后,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是,与国内一些发展较完善的大中型城市相比,登封城市中的社区体育发展相对滞后。这与登封的城市化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就武术在登 封社区体育的发展而言,其规模并不大。通过调查发现,登封社区武术的发展还主要集中在城市几大广场的晨晚锻炼,并且规模与健身舞蹈的开展不可同日而语。当然,政府也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群众武术活动,参与人员众多,但武术并未进入登封城市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究其原因,主要是登封城市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社区,这样就很难形成健全的社区体育组织,也就不会形成较好的社区武术组织。登封城市社区武术的发展应重视对城市居民兴趣的引导,政府应加大社区体育组织的建设,在形成健全的社区体育组织之后,进一 步加大对社区体育指导员武术文化与技能的培训,并通过一系列相关的活动与宣传,培养市民的习武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武术活动,进而真正地繁荣城市社区武术。
浏览4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