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登封武术馆校应向标准化发展

武术馆校目前是登封武术发展的主体,它们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促进了登封的发展。登封的武术用品、武术竞赛表演等行业的发展对武术馆校的发展依赖性也比较大。但是,武术馆校发展本身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其管理体制不够规范。武术馆校属于民办教育,其教学应归当地教育局主管,经营应归工商局和文化局负责,体育局则应管理武术馆校技术教学方面的内容。但是,从目前武术馆校在登封的发展来看,体育局基本在行使这三方面的职责,这就导致了武术馆校管理体制的混乱。当然在武术馆校发展的初期和中期,充足的生源供给使武术馆校的发展顺风顺水,这个问题并不明显。但是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学费的减免以及农业税的免除,近些年武术馆校在生源上出现了问题。这时候,武术馆校在面临同行竞争的同时,又迎来了普通学校的挑战。家长要考虑学生的就业问题。与普通学校完善的教育体系相比,武术馆校的文化课教学相对滞后,这使得学生在武术馆校毕业后,很难再向高等教育迈进。于是武术馆校的发展在近几年出现了衰退趋势。面对上述问题的冲击,武术馆校要先解决自身制度的标准化问题。首先,武术馆校要明确自身的组织性质。如果定位于民办职业学校,就应在教学上隶属教育局的管理,经营内容上归工商局管理而技术训练由体育局负责。如果定位于俱乐部,就应逐渐与文化课教学相脱离,集中力量进行武术培训。随着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制度越来越标准化,武术馆校想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 须先健全自身的组织建设,向标准化方向迈进。

四、市场化是武术在登封发展的重要趋向

市场化是指在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织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持续增大、依赖强度不断增强、市场体制逐步发展成熟的演变过程①。

1978年后,我国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市场经济改革使国家不再直接控制经济活动,而是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实现着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经济活动不再直接受制于政治化的权力,而是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律性。这种政治和经济的相对分离,在改变着国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②市场经济改革促使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党政分家、政企分家。国家不再直接控制经济活动,而是通过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改革使高度整合的中国社会进一步分化,社会分化导致差异性的出现、各社会系统自身发展的自律性的增强。在登封,改革开放前,武术基本属于公益性活动。当然,由于参与者有一定规模,也伴有商品交换行为的出现,但并不是主体。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武术的经济价值,开始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市场化探索。他们最初的目的多是维持自身发展,但随着规模的扩大,政府和社会逐渐认识到武术的经济价值,纷纷提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口号。武术在登封的市场化探索更多地融入了文化的因素,而且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扶持。市场化的内涵之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政府更多承担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职责。从登封的经验来看,当地政府在武术市场化的过程中履行的职能在向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转变。总之,在整个中国社会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的同时,武术作为登封大系统的一部分,其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这是武术在登封发展的重要趋势。

体育服务产品一般属于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属于较高层次的消费需要。 武术也不例外,在改革开放初期,登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满足生存需要是当地居民的首要任务。而当电影《少林寺》的风靡带来全国各地众多习武爱好者时,武术运动则成为人们谋求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当然,这里不排除个别人秉承传承武术文化的初衷弘扬武术,此时经济目的是主要的。因为,只有当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会把对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需要提到重要地位。电影《少林寺》的上映促进了武术教育市场的发展,登封出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目的大力发展武术

① 赵长茂、李东序:《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依据和路径》,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年版,第14页。

② 周宪:《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教育产业。武术教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武术用品产业、武术场馆服务业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武术旅游和武术竞赛表演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为了满足这个需求,登封的武术竞赛表演业和武术旅游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为武术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而现代传媒对武术的宣传以及武术旅游的发展使得登封武术市场跳出了河南省,直接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整体而言,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来自国内外的武术需求是在不断增长的。在需求增长的同时,登封需要做好的就是武术产品的供给,包括武术馆校、武术旅游、武术竞赛表演、武术用品等行业的建设。登封武术产业的发展以武术馆校业为主体,呈轮轴式产业集群模式,即整个武术馆校业依赖几个比较大的武校的绩效。这几年武术馆校产业的发展趋于平稳,从产业的生长周期来看应该是正在度过成熟期,向衰退期发展。但是,武术竞赛表演与武术旅游业则呈上升趋势,处于成长期。武术产业的发展开始呈现多样化趋势。武术产业在登封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对武术馆校业之外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政府应为武术旅游、武术竞赛表演业提供有利政策,而武术馆校也应通过技术创新谋求进一步发展,进而拉动武术用品业的发展。从政府政策来看,政府早期注重武术在促进经济交流的平台作用逐渐淡化,开始向发展武术的文化功能转变。这从登封承办全国性武术节庆活动次数的减少可见一斑。因此,武术产业在登封发展应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完善武术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促进武术相关产业的繁荣。

第三节“少林”品牌:登封城市发展的名片

少林武术是武术文化在登封的重要代表,也是登封、河南乃至中国文化的代表。少林武术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品牌。随着少林武术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登封各界都开始重视对少林武术文化品牌的开发。纵观这几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少林寺对“少林”“少林武术”商标的注册以及政府对少林景区的规划等,但社会各界对少林武术品牌的开发缺乏统一规 划,没有形成合力。打造少林武术品牌,要完善品牌的基础建设,以少林武术节庆活动为支点,重视少林武术的包装与宣传,通过少林武术品牌的建设,带动登封城市发展。

一、完善品牌的基础建设

市场营销学认为品牌是产品整体概念中的形式产品,是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①。文化虽然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但武术产品要想占领市场,同样也要有品牌。一个好的品牌,对武术文化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提升自身价值至关重要。少林武术品牌是指用来识别少林武术文化的某一名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或它们的组合。品牌概念是武术产品的形式产品,而武术的核心产品仍然是武术服务。少林武术的品牌建设必须立足少林武术产品自身的高质量上,比如要立足高质量的少林武术培训、表演、竞赛以及旅游等方面。 因此,少林武术品牌的建设必须立足少林武术软、硬件的基础建设。软件基础方面,首先要对少林武术品牌建设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对品牌的布局、内涵、定位、工作计划有一个总体规划;其次要加强对少林武术品牌的研究,可以通过研讨会的形式研究少林武术的品牌理论,给少林武术一个清晰的定位。如果没有清晰的理论指弓,少林武术的品牌建设就会成为盲目的实践。硬件基础建设方面,崭新的少林寺景区已经完成了升级,应进一步健全其建设。而对于武术馆校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应将其纳入少林武术品牌建设之中。可以将少林武术城和少林寺景区打造成为少林武术品牌的硬标志性场所。政府应加强对少林寺景区与少林武术城周围环境的治理。登封是一个工业化城市, 应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控制,为少林武术提供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

浏览6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