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拓展传承路径:登封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的关键
在登封,青少年是武术文化传承的主体,但是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的途径还是集中在民办武校和普通学校,传承路径显得较为单一。今后,应从社会化的视角拓展登封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的路径。文化社会学认为文化属于社会的那些习得的方面,而非继承。儿童或其他社会新成员学习他们那个社会的生活方式的过程被称为社会化①,社会化是文化世代相传的主要渠道②,其过程涉及多种社会化机构③,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媒体等④。因此,今后登封应注重从家庭、传媒、同辈团体等路径强化武术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
中国是个内向型的社会,而促成中国文明内聚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及其在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⑤。武术文化中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恰恰是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中国传统文化在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仍然具有很强的现代性。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于人,特别是青少年。改革开放后,传统武术文化特别是少林武术文化的传承环境已经大相径庭。社会需要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影响了传统武术文化
①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5〜197页。
②冯钢:《社会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24页。
③詹姆斯・汉斯林:《社会学入门 种现实分析方法(第7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9〜83页。
@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6〜37页。
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第361页。
在登封的传承。当前武术文化的传承集中在三方面:第一是来自少林寺自身的努力。他们通过收集少林武术的资料、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以及组建少林武僧团加强对外宣传的途径对少林武术进行保护。第二是来自民间对传统武术的传承。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他们将传承传统武术与自身的生存发展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市场化道路。其中较有影响的就是民办少林武术与社区的武术俱乐部。第三是来自政府的力量。他们通过在普通学校开设少林武术的必修课程以及举办少林武术节庆活动加强了对少林武术文化的传承。
一、学校——登封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的主要路径
学校是社会正式管辖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机构,其宗旨是供青少年获得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专门技能和价值观念。与家庭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不同,学校是把他们置于非亲人的直接管辖之下,把他们从充满亲密关系、自由 自在的家庭转换到一个有纪律约束的陌生环境里。学校生活减少了青少年对家庭的依赖,使青少年与社会形成了联系。学校在社会化方面有系统化、组织化的特点①。在登封,学校是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的主要路径。根据登封地方志提供的资料显示,2005年登封市武校、初中、小学总人数是148623人,武校人数占36%,而中小学生占64%。
少林武术是登封民办武校的教学内容之一,而登封市政府更是将少林拳列入了全市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由于民办武校独特的办学性质,来学习的学生往往对武术有较强的兴趣,因此他们能较好地传承武术文化。而登封中小学生对武术,特别是对少林拳的学习只是停留在习练的层次,对武术文化的传承很少是自发的,学生更多的是在学校接受武术技术的教育。当他们走出校
① 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2页。
园之后,就会逐渐远离武术文化,很难达到传承的目的。在这方面,韩国对端午祭的传承也许会对武术文化在登封的传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韩国是通过学校与社会互动的方式加强端午祭在青少年中的传承的。韩国借本土文化面临西方文化冲击的时机,极力宣传传承传统文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活动深入学校、社会,波及全国。如今,我国与韩国当时的社会环境一样,传统文化也面临着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登封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事实,通过多种途径启发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的意识,使青少年主动参与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的实践,而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学校武术教育。登封可以将学习武术文化上升到弘扬民族精神的角度,因为武术文化的一些内容是与当前学校的德育内容很相近的,可以将武术文化纳入到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之中,让学校在认识到学习武术文化的重要性之后,再进行武术教学。相信在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之后,武术课的教学必将受到青少年的青睐。
二、家庭——传统的传承场域
中国社会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儒家提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修身、齐家、安天下”等观念体现了强烈的家庭观念。中国社会发展的连续性以及“乡土社会”的特性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巨大。因此,中国人家庭观念较强,家庭是青少年最重要且传统的传承武术文化的路径。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青少年社会化的成功与失败。在完成社会化任务的许多方面,家庭都是理想的场所。①因为它是一个小的初级群体,其成员之间面对面接触,青少年行动得到密切的注视。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诸方面中,最为重要的是价值观的社会化,而价值观的习得首先来自家庭。价值观的获得和内化能使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更具主动性、积极性。青少年最初的学习是通过成人的奖励和惩罚、鼓励和禁止进行的,成人借助于这些手段来培养具有合乎期望的意识和行为。有研究指出,家庭背景中的许多因素对学生品德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家庭背景的影响具有相当程度的恒常性和固着性。美国是世界体育强国,这不仅体现在其超群的竞技体育,还体现在良好的群众体育基础。例如,在美国职业篮球和职业棒球的赛场上,经常可以看到父母带着孩子观看比赛,有的孩子甚至还在咿呀学语的年龄,在幼儿阶段就能如此沐浴体育氛围,等其长大后又怎么能去拒绝体育的魅力、挥去儿时的梦
① 杨昌勇、郑淮:《教育社会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248页。 想!但在我国这种情况就比较少见。父母往往被繁忙的工作羁绊,难得的闲暇也用于监督孩子的学业,至于引领孩子进行体育运动就更为少见。父母的生活方式、价值观都会对青少年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应试教育对家长的体育观影响很大。很多家长为了追求升学率,对青少年的体育运动重视不够,不少学生在缺少必要运动的情况下,体质逐渐变差。家长应真正认识到武术在增强青少年体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无法替代的作用。只有让武术文化深入家庭文化,让武术融入家庭生活中,才能真正使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
三、大众传媒——日益重要的传承途径
纵观人的一生,在成长期所受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说来,家庭、邻里和学校被认为是成长过程中产生重大作用的因素,千百年来的实例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科学技术发达的社会,影响人成长的因素又凸显了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社会的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指的是传到广大人群之中并对他们产生影响的传播方式,尤其是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在青少年社会化中已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①。在社会生活模式和科技水平不同的背景下,主要社会传媒的工具也不尽相同,接受信息的内容与方式对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法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现代社会传媒对人们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强,大有超过家庭、邻里和学校的趋势。若想在全社会呼吁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必须重视传媒的作用。现今,青少年接触西方文化大都通过传媒,无法回避这个事实,在挑战面前我们应该勇于面对。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2005年11月,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端午祭“申遗”成功后,韩国还拟将“韩医”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韩国端午祭“申遗”的成功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有的学者认为端午节“申遗”失败是国人的悲哀,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让邻国捷足先登,很有必要尽快抢救和保护其原生文化形态,并避免类似事件 发生。②韩国端午祭“申遗”的成功虽然对我国端午节的传统是一个冲击,但其中的经验却值得我们汲取。其成功之处主要在于政府非常重视舆论对社会,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引导。通过传媒,政府大力突出端午祭活动的“独立性”,强调它历史悠久,影响范围大,重点突出端午祭的娱乐活动和纪念方式。在媒介的大
① 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180页。
②杨琳曦:《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一以端午祭“申遗”成功为视 点》,《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第185〜186页。
力引导下,韩国青少年发起自下而上的保护端午祭的活动,对其成功“申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借鉴韩国申报端午祭的经验,我国的大众传媒应加大对武术文化的宣传力度,呼吁社会珍惜武术文化,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武术文化的宣传。至于青少年,希望他们接触到的不只是西方文化,而是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并举,在此基础上相信他们会站在理性的角度扛起民族文化的大旗。
浏览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