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阴阳两极是相互对应的,所以能 够相合。道教养生修炼学说理解的“天地”,除了有养炼时的外部环境外,还有养 炼过程中的“人身小'天地。道教在养生修炼中对这种“天地”的运行是非常重 视的,这主要是为了从动态中来认知修炼者的感受和状况,从而把握养生修炼活 动中的玄机。道教不仅认为天地阴阳大化的状态存在,而且还认识到人与天地 的对应关系,人乃是天地阴阳交合的一种结果。从王明的《太平经合校》中就有 明确的论述,曰:“元气恍惚自然,共凝成一,名为天也;分而生阴而成地,名为二 也;因为上天下地,阴阳相合施生人,名为三也。三统共生,长养万物。”天地乾坤 既然是大宇宙,人体就是小宇宙。在大宇宙之中有日月星辰、河流山川,在人体 中也存在着相对应的脏器血脉。《钟吕传道集》第三章《论天地》就论述了天地运 行变化的具体规律,并要求修炼者道法自然,遵循天地之机;第四章《论日月》分 析了日月阴阳的变化情况,要求修炼者'法效天机,用阴阳升降之理,使真水真 火,合而为一,炼成大药,永镇丹田”;第五章《论四时湫为时有生中之时、年中之 时、月中之时和日中之时。人之一日,如日月之一月,天地之一年,关键在于以一 日一刻夺一年一月之功,以人体小宇宙来模仿天地大宇宙的变化运行。
道教养生修炼理论还通过阴阳五行八卦的符号体系,对应天、地、人并巧妙 地将其结构组合起来。《周易参同契》曰:“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 匡郭,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衡。覆冒阴阳之道,犹工御者,准绳墨,执衔 辔,正规矩,随轨辙。处中以制夕卜,数在律历纪这是以《周易》卦爻为理论框架, 以乾、坤、坎、离四卦象征宇宙空间,认为在这个宇宙空间里蕴涵着阴阳大化的运 动规律。并且这个宇宙空间既是自然界的大天地,也是人体的小天地,两者同步 运行,有着共同的运动规律。养生修炼的要诀就在于把握人体与自然的共同运 动变化规律,效法天地阴阳的变化消长,把握养生修炼的玄机。宋代道教养生家
俞琰在《周易参同契发挥》中作了明确的阐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遂借天符 之进退,阴阳之屈伸,高为火候,法象示人。盖天地俨如一鼎器,日月乃药物也。 日月行乎天地间,往来出没,即火候也。人能即此,反求诸身,自可默会火候进退 之妙矣。”
效法天道自然,把握养生修炼玄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阴阳大化,必须明了 一些入门的法门。从空间的角度看养生修炼的天地门户,正如《太平经》所说: “然门户者,乃天地气所以初生,凡物所出入也。是故东南,极阳也,极阳而生阴, 故东南为地户也。西北者为极阴,阴极生阳,故为天门。”然空间一般是与时间相 对应的,所谓'初九起甲子,初六起甲午”(《太平经合校》)就是时空对应的一种表 示。所谓'初九”丁初六、是《易经》的术语,“九”代表阳爻,“六”代表阴爻。在 《周易》中,卦象既是空间符号,也是时间符号,所以'初九”的卦爻空间对应“甲 子”的时间;'初六”的卦爻空间对应“甲午”的时间。这种时空对应的关节点,就 是天地的“玄机”。识破“玄机”,就能修道成仙。夏元鼎在《黄帝阴符经讲义》卷 一《道藏》中说:'机缄之运不疾而速,机关之应,若合符节耳。人能明此之机,心 同造化,自然机应不失,则天道立矣。固非曰舍人道而别立天道,亦非曰先立天 道而后定人道也。盖人道即天道,天道即天机,天机即天性,所谓存其心,养其 性,所以事天也。”所以,认识和把握养生修炼的玄机,要把人道和天道贯通起来。 实际上,“天机”就在养炼者自己的心中,只要存心修炼,天机自然显露。长生不 死的法门,其实质就是把握阴阳大化的实践。
道教哲学总体上应该是一个整体。它在构建道教养生修炼理论体系中起到 了基础性的指导作用。按詹石窗先生的话说,“道教哲学是以先秦道家理论为基 础、以'道'为宇宙万物本原,自东汉末开始成型并且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创 新、发展、完善的一种为修道成仙提供思想根据的宗教哲学”。具有“我命在我不 在天”的重生思想与实践精神。也正是这种思想和精神,在数千年中使无数仙道 学家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完善其理论与方技,使道教养生修炼具备了博大精深的 内容,成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①。
第四节 传统思维方式对武当武术文化的影响
武当武术注重内丹、内功、内养,既是一种技击之道,也是一种养生之道,更 是一种文化现象。按照我国的传统认知,就是“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把“修齐治 平”作为人生的导向,以道德的自我完善为人生价值的第一取向。因此,有了 “诚 心、正意、格物、致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传统的人生修养理论。而且 把“修身”作为其中心环节,认为是立身立国之道。这种把修身养性作为基础、安 身立命作为根本的人生价值观,正是武当武术及武术内丹修炼的基础,也因此成 就了武当武术文化。
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认识和思考时所采 取的形式,反映了思维的轨迹,受思维主体的内在逻辑支配。在对传统文化的讨 论中,关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经过总结,笔者认为 主要有整体性思维方式和直觉性思维方式及内向性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 直接影响了武当武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并深深地融入其文化内核之中,成为武 当武术被划分为武术内家功夫的核心部分。
一、整体性思维方式对武当武术文化的影响
所谓整体性思维,即从整体上、宏观上认识把握对象,认为世界(天地)是一
① 卢兵,论道教哲学对其养生修炼理论体系的建构,[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3)o
个整体,人和物也是一个整体,要认识事物必须先了解整体。而这个整体的本质 和核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道、太极、天理。阴阳五行、四时八卦,是构成 这个整体的基本要素。整个宇宙按照.'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 八卦”(《易传•系辞上传》)的结构来建立,把自然、社会和人生融为一体来考虑, 反对从局部出发思考问题。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和天人相通的学说,是整体思维 最突出的表现。
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并不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是以实现真善美合一整体 境界为最终目的,把自然之天与社会之人看成是互相对应的有机整体,在本质上 是一致的。从天人合一的思维逻辑来看,天地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叫天道; 人类社会也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叫人道。天道虽然自然无为,其无穷无尽的运行 体现了刚健有为的品德;人主动地按照天的品德去做,自觉地建立起自己的品 德。人的这种自觉意识反过来又为天地立心,为广大的生民立命,为社会立言。 所以,天道与人道是一致的。人和自然并不是主客观相互对立的二元本体,而是 处在完全统一的整体结构中,两者可以互相转化,是一个双向调节,双向感应的 系统。自然之天可以被改造成具有意志的天,或者被塑造成人格化的天;社会之 人要顺应自然的运行,把自己的身心融于自然之中,崇尚自然无为,返璞归真,达 到清静澄明的状态,可以通过坐忘、齐物,专心守护心斋来实现与天地万物的合 一,即通过顺其自然来融合于自然之中。整体思维的过程是以人为核心,关注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把人与人之间应当建立的行为规范作为天人共同的规范。这 是一种主体意向性思维,不是对象性认知思维。这种思维对于客观地认识自然 是十分有害的,不利于中国人对客观自然的正确把握。这种思维没有真正的客 体,没有纯粹的自然,而是把客体主观化。这种思维方式严重地束缚了中国古代 社会自然科学的发展,导致了中国古代社会成为普遍崇尚德治教化,礼乐和谐的 谦谦君子风范的国度,并延续了数千年之久。
浏览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