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9页。 好地使经营权和所有权进行分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禅宗 少林•音乐大典》项目的运行。虽然这些采用现代企业制度运营的武术经济 组织只是登封经济组织整体的一小部分,但是它们成功的探索充分说明了武术经济想要做大做强,必须加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从目前登封的武术市场化探索来看,其经济组织的发展对政府仍表现出较强的依附性。登封武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很多项目,如武术节庆活动的发展,则更多地得益于政府的直接参与。例如,目前对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资源的开发主要由民委、体育局和当地政府进行事业性投入,社会、集体、个人、 外资进行商业经营性投入甚少①。武术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晚,而且大部分集中在乡村、城镇,再加上其在技术与经济方面的劣势以及企业家阶层的欠成熟,如果没有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行政力量的介入,要想获得经济的顺利发展是很困难的。武术文化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这个角度来讲,政府有义务对其进行保护、发展。但市场化的重要标志就是让市场对资源起配置作用,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使得经济系统拥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我国武术市场想要发展、壮大,政府必须理清自身的职能,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

三、促进武术教育功能的开发

改革开放后,武术的教育功能在登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登封的发展经验给予我国武术教育的发展如下启示:

(一)武术教育组织的现代发展是一个阶段性过程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一样,组织本身也有其产生、发展和壮大的过程②。从登封的经验来看,武术教育组织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而且对武术教育自身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使武术不断适应内外部环境的 变化,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武术教育的目标。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将使武术教育组织相应地做出调整,使其成为更有效的工具。武术教育组织的发展主要是由组织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当今我国社会结构正在经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社会发展的特点表现在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东西部经济差别迥然、城市化发展滞后。由于外部环境的多变性,这一

① 唐光耀、欧阳友金:《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 年第5期,第274页。

② 于显洋:《组织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60〜361页。

时期很难存在统一的武术教育发展模式。从目前武术教育组织的发展现状来看,由国家倡导的学校武术教育占据了统治地位,但开展的效果不是很好,民间传统的师家传承模式仍在沿袭传统维持发展,而由民间力量创办的武术馆校在一些地区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各地区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统一的官方标准很难适应全国各地的需求,而登封民间教育组织的探索却符合当地社会的需要,从而得到了发展。

(二)武术教育组织的类型应向多元化发展

社会组织是执行社会特定分工的群体。社会分工程度越高,社会组织的类型就越复杂,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目标差异上。从传统教育组织的类型来看,官学体现了官方的军事教育目的,而私学和民间师家组织更多体现 了传承文化与健身的目的。而在现代社会,普通学校的武术教育体现了国家传承武术文化的目的,而在社会中的民间师家组织仍然是以传承武术文化为目的,两者根本目的相同,但出发点不同,一个是从国家的视角,一个则是从个人的视角。在这两者之间,登封更是出现了民间武校这种新的武术教育形式。 从组织目的来讲,它的目的更加多元,在传承武术文化的同时,非常注重经济效益。杜尔克姆的“有机团结”取代“机械团结”说明了组织分化是现代社会的特点°而组织分化反映了韦伯所讲的“经济合理性组织发展的原因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一般是指社会、科技、经济、政治、 法律等方面的变化。例如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竞争加剧,迫使企业的组织职能发生变化。社会和政治的因素也是促使组织不断发展的原因,甚至会改变组织的发展方向。内部环境的变化一般指人员的态度、工作期望、个人的价值观,以及组织目标的变化、权力结构的改变。马林诺夫斯基认为社会需要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武术教育组织的进一步分化源于社会需要的多元化。具体到学校的发展来讲,就是学生需求的多元化。来武校学习的学生,有的是对武术感兴趣;有的是因为学习不是很好,所以来武校强身健体;有的是来这里戒网瘾的;还有的来自困难家庭,来学武术是为了就业;近些时间还出现一些家庭因为无人管理孩子,在孩子3〜6岁时将其送到武校学习的。这说明现在学生来武校学习的目的呈多元化趋势。在学生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的同时,社会对武校的需求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以前大都是各武校对武术 教练的需求,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武校对教练的需求开始下降,反而对保镖、文秘、表演的需求在增加。这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武校组织的发展。社会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使得学校组织必须在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调整。 几个武校管理人员介绍道:

“早期全国各地武校比较多,武校培养出的大部分人才走向各地武校做教练。而随着这几年武校数量的不断减少,武术教练员的需求也在萎缩。武校逐渐将市场转向企业保安、商务助理、汽车驾驶、国家治安、交刑警、在家乡应征入伍等。而影视表演和国外培训市场是主要发展方向。我们根据人才需求开办一些专业,例如武术套路表演、散打等。

“学生找不到工作影响我们的市场,这就要求我们将学业转化为职业。武校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专业我们就培养什么专业,比如一些表演替身、保镖专业。以前学生来武校学习的目的往往是强身健体,而现在学校如果只注重技术教学,将来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这几年的时间就荒废了,太得不偿失了。因此学校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市场为出发点来制定专业。”

“对于当地的学校,学校的办学特色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拳头产品就是武术表演。我们学校在国外有表演队。珠海影视城、中山影视城、武林园、深圳民俗文化村、锦绣中华这些地方都有我们的团队和队员参加表演和影视拍摄。 现在单单依靠武术技能培训会使武校的市场面较窄,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来制 定专业。我们开设有全托班,家长送孩子来学习的初衷一是圆梦,圆自己的武术;二是让其文武兼修。

“来武校学习的学生中有好多都是在家乡文化课不是很好的,也不是说都是,而是有相当大一部分,因为练武毕竟减少了他们的学习时间,这势必影响他们的学习,现在家长送学生来武校对文化课都会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我校 狠抓文化课教学,开设各层次的教育。只拿奖牌,没有文化知识是不行的,这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得出的结论。

从登封的经验可以看到,现代社会对武术功能的需求已经不单单局限在军事和教育两方面,其健身、娱乐功能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武术教育组织才进一步分化。以武术馆校为例,其教学改革非常注重教师和家长的支持、理解、参与。而我国普通学校教授的内容和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却存在很大差异,以致学生对武术教学兴趣淡薄,普通学校武术教育形同虚设。政府花费过于高昂的代价去推行改革,而改革本身逐渐成为一种形式。 武术教育组织存在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社会需要,随着社会需要的进一步分化,武术教育组织应认清自身的情况,从学生需要出发,谋求长远发展。

(三)武术教育组织的现代发展应注重民间力量的参与

中国武术教育组织的改革虽然主体上是由国家首先倡导的,但民间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登封民办武术学校的探索则更多的是由民间利益催发的。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垄断了社会资源,民间力量比较薄弱,基本处于自 发状态。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间力量开始逐渐介入其中。国家已不是其唯一发出者和组织者,活动的民间发起越来越多,其发展的民间化倾向已十分明显。伴随着体育市场化改革,民间的组织、社团以及大量亦官亦民的组织的出现,各个地区结合自身的特点,创新出了多种发展模式。今天,虽然国家的力量仍是一种强大的通过正式制度的权力发挥作用的力量,但是民间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它们已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任何一种教育改革,按其启动或进行的方向,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下而上进行的改革,一种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二者各有长短。自下而上进行的教育改革,在最初启动阶段,带有某种自发性,而且不易形成一种相对统一的策略,这样就存在缺乏效率、容易产生内部冲突等局限。但从另一方面看, 它的自发性使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而更容易得到公众和教师的同情、理解和支持。自上而下推行的教育改革,其长处在于,由于它发源于某个权威机构,更容易获得制度化的支持和必需的资源,因此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统一性。 不足在于,它过多地依赖制度或体制的支持,缺乏与教师和公众的“天然”联系。由于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通常情况下,武术教育改革总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但鉴于登封武术馆校这些组织的发展经验,再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今后应给予民间这些非正式武术教育组织足够的重视,对其发展给予适当的支持,而普通学校武术教育更应从它们身上汲取营养,在武术教育中突出文化因素,强调教师的作用,注重对教师和学生的宣传、解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浏览6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