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众传媒——日益重要的传承路径
大众传媒的定义前文已有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重复。若想呼吁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必须重视传媒的作用。可以借鉴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 遗产的经验,借助于大众传媒,呼吁社会珍惜武术文化,加大对武术文化的宣 传力度,让青少年既接触西方文化,又接触传统文化,并做出理性的判断,为民族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同辈群体——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传承路径
同辈群体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小群体,群体的成员一般在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等方面比较接近,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彼此之间有着很大的影响。同辈群体的形成在根本上是为了满足其在家庭与学校中得不到满足的各种需要。就社会学角度来看,导致学生向往、形成、加入同辈群体的主要原因是对平等的期求。家庭与学校无法满足青少年的平等需要,无法使青少年充分自由地展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而在同辈群体中,青少年之间在年龄、成熟程度及经验上相差无几,青少年没有压力去接受家长或教师的态度及想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比较自由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建立各种关系。同辈群体也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产生重要影响。社会应重视对学校、社区等区域形成的一些文化、体育类社团,以及一些松散的同辈群体的引导。就武术文化的传承而言,政府、传媒、家庭、学校要在引导青少年兴趣爱好上痛下苦功,将传承中国武术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延续文化血脉紧密联系,在同辈群体中形成“传承文化,人人有责”的意识。
第一,当代武术在登封繁荣不是偶然的,它与武术在登封的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武术在登封的历代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传统。这主要表现在武术文化的朴实无华、严谨实干,兼容并蓄、开放融合与敏于适应、勇于创新的精神特质方面。而这一传统对当代武术文化在登封的发展仍然影响巨大。
第二,当代武术在登封呈现出形态多样、发展多层次性、力量多元、中原文化特色浓厚、重视教育、注重“少林”品牌的弘扬等特征。武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包括登封民间武术的发展有下降趋势、登封城市社区武术需要进一步普及、武术馆校的管理仍需规范、武术高等教育在困难中挺进、 少林寺品牌建设有待统一规划、登封武术联赛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等方面。
第三,当代武术在登封社会中的功能主要包括武术是登封居民休闲、娱乐的挚爱,武术馆校是登封教育系统的重要补充,武术是登封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以及武术的发展促进了登封的整合等。
第四,当代武术在登封繁荣、壮大的动力是多元的,主要包括登封厚重的文化传统为武术发展提供的内在动力、登封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的先天优势、 登封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所创造的难得机遇、丰富的社会资本提供的助推力,以及个人与组织的需求动力。在改革开放提供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文化传统内化在个人的需求、组织的需求,进而通过实践推动了武术在登封的发展。
第五,今后,发展是对登封武术最好的保护,多样化是武术在登封的发展趋势,国家与社会利益的兼顾是登封武术发展的根本,应注重少林寺的品牌建设,拓展登封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的路径。
第六,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虽然只是个案,但它毕竟是中国武术的一 部分,必然具有武术的共性。因此,武术在登封的经验对我国武术的存在与发展带来如下启示:应注重武术多元功能的开发,精神文化是武术发展的核心动力,多样化是武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应加强对武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调研日记15则
2008年7月21日周一阴
经历了火车晚点、汽车堵车之后,我终于抵达了登封。在郑州转乘汽车 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满广场阵列分明的来自登封各武校的招生宣传车。汽车由郑州走高速驶入登封,高速路是在山中间开凿而成的,欣赏着眼前人工与自 然结合的美景,我不禁感叹古时登封地理位置的险要,真可谓一夫当关,众夫莫开。进入登封境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申报世界遗产的标语,以及公路两边的山路上以武为主题的人物造型图画,这也许就是近期登封市政发展的主题。一下汽车我就直接坐公交去塔沟武校的住处,一路上有幸目睹了登封的市容,感受到登封越来越浓厚的城市化气息。到了武校,由父亲朋友介绍的原开封大学教俄语的成老师特意出门迎接我,他已67岁了,却不失优雅风度。 他现在跟随原开封大学校长在塔沟武校负责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的教学工作,这次由他联系安排我到教师宿舍一个单人间,这里热水器、空调设施齐全,除了没有电视,其他都很理想。
中午与成老师进行了简短的交流,谈话涉及武术教育,武术教育与义务教育,武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武校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寻找文化、教育、经济的结合点等问题,使我受益匪浅。正如我的导师所言「只要下去调研,就会发现问题,就会有启发。“武术职业学院现在有学生3000多人,大部分是大专生,其中300人是本科生。本科是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合办的,方向为对外汉语交流,招考的方向为外语。学生要先在武术职业学院学习两年,再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习两年,之后才能毕业。他们在塔沟学习外语的同时,还要学习两年武术,这也是将来他们从事对外汉语交流这个行业时自身的特色。奇怪的是学院的学生80%以上都是女生,男生少之又少。
我一向有下午跑步的习惯,16点办完入住手续,看了会儿书,我就去跑步 了。偌大的校园被一块一块的学生方队所占领(塔沟武校有0.53平方千米). 我在行列中穿梭着跑了20分钟。学生统一穿着红色服装,而我穿了一身白 色,实在有些不搭调。学生上课前一般有年长的学生带领热身,之后是教师传授技术,对不认真的学生,教师会让其蹲马步或跑步。训练场面热闹非凡,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进了部队。但部队的士兵年龄大都集中在18〜22岁,而武校的学生小学、初中、高中的都有,简直是全民皆兵。学生上课激情澎湃,这与现今普通中学实行的武术教学迥然不同。民办学校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这是我们搞武术教育的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运动结束稍事休息后,已经17点了,根据学校的规定应该是开饭时间,成老师之前专门叮嘱我一定要在学生就餐之前去吃饭,不然学生风卷残云后,我就没得吃了。我心想:中午因为要赶路没来得及吃饭,晚上千万不能再不吃,所以,我立刻出发去了食堂,这时学生训练还没有结束,我尴尬地拿着饭盒匆忙跑过。但食堂里根本就没人吃饭,问了工作人员,我才知道夏天一般根据学生训练的时间延迟至18:30开饭,我又无奈地返回。回去的路上我顺便体验了下校园超市,感觉物价略高于校外,因为登封的武校一般管理较严,学生是封闭式管理,这样武校周边不像一般高校周边餐馆林立,超市遍布。学校进行垄断,价格势必看涨,价格规律真是无处不在啊!并且学校里从事餐饮的人员基本也是武校所有者的亲属,这和武校现有的管理方式有关。
2008年7月24日周四晴
由于没有什么活动,我便在宿舍整理资料,早晨和下午都正常进行了长跑。在武校里面,学生基本是岔开时间排课的,即一些班级在上技术课的时候,别的班级上文化课,这样就可以保证场地利用率。除了午饭、晚饭时间,校园里全部都是学生在练武,热火朝天。学生练武的场地到处都是,相比之下, 我跑步的地方就狭小了许多,在整齐划一的操场上,凸显出我这个着装不同的异类,确实会有些尴尬。所以我基本选择跑小道,小道比较窄小,没有班级在这儿练武。穿梭于学生之间的时候,我特意观察了他们的训练情况,发现这边的训练与普通中学的训练是完全不同的。这里就是“军营”,正常情况下是教师带着学生训练,学生如果练习不认真或者不到位,教师会呵斥甚至动手。今天我看到一个班级老师不在,由年龄较大的师兄带着训练,可能是一个学生训练时间溜出去玩被发现了,这个师兄先呵斥他,紧接着就打,动作不大,就是用巴掌抽耳光,而且力道是控制着的。受罚的学生和周边同学好像都默认了这种方式,大家都不吱声。看来武校的教学方式与普通学校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今天时间比较充裕,我来这之后第一次正常在食堂吃了三顿饭。食堂的饭菜虽说简单,但物美价廉。肉菜很少,炒菜都是0.5元一份,在上海比较贵的蒜蔓和花菜也是0・5元,这样我吃四个菜也就是2元,加上一个馒头0.3元,一顿 饭下来也就2.3元。我一般还会奢侈地在饭后买一块西瓜(0.8元),这样我一 顿饭就是3.1元。
浏览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