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要想发展,科学是必走之路。而传统武术中那 些产生于农耕文明时代的意识与做法已经远远不能胜任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故弄玄虚的结果只能是更多的精英人才远离传统武术,传统武术只能继续停留于社会底层,散落于民间,自生自灭。过去的传统武术由于其主要传承群体和 习练群体以民间群体为主,所以致使其许多方面表现出一种民间粗犷的风格, 再加上这些民间群体的文化程度较低,所以在描述或留存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加 入了一些夸耀成分,再加上口耳相传,最终出现了一些想象中的、超越常理的 内容,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今天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大众文化水平已经 取得了较大的提升,如再用过去那种传统的方式来吸引大家注意,那结果只能是自欺欺人,适得其反,最终使传统武术再次变成一种“地摊文化”,无人研 究、无人过问。那么回归传统只是一场春梦。4.2变更:反传统主义的现代设想反传统主义可以说兴起于19世纪,反传统主义最主要的观点是传统是中 国落伍的总根源,产生的时代背景是西方文化的入侵和近代中国的落伍。胡适❶ 李金龙.体育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建设与当代中华武术”学术论坛论文集[C] .2007: 15-20. 说:“西方与中国和中国文明的第一次接触是16世纪的事。但是真正对抗和冲 突的时代到19世纪才开始。这一个半世纪来,中国传统才真正经过了一次力量 的测验,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力量的测验,生存能力的测验但是在19世纪这场力的测验中,中国可以说是失败了。正是由于失败,中国 人开始反思自己的传统。开始挖掘、清算自己传统里那些陈旧的文化因子。 也是“中国已经确实热心努力打掉自己的文化传统里种种最坏的东西:’短短 几十年里,中国已经废除了几千年的酷刑,一千年以上的小脚,五百年的八 股……包可以说,这种清理是很有成效的,而且从此后直到今天,这种清算 和整理依然在不停地进行,反传统成了最持久、最决绝的一种思潮。最为典型 的要算中国从上到下的英语考试制度,这已经成为全民都在学习的一种运用较 少的语言,无论你是哪一阶层,英语始终是你一个绕不过去的关卡,你可以不学,但你的子女不得不学,即便你子女不学,那你子女的子女是一定要学的, 因为在我们正统的考试体系中,英语已经成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工具和成才的途 径。所以“新东方”以教授非中国语言而火的一塌糊涂,传统语言——汉语只是一种陪衬。就在世界范围内看,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花巨大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来培育一种自己不常使用,甚至于学了之后根本不用的非民族传统语 言,而对自己本民族的传统语言却日渐生疏,在语言方面中国反传统主义走的最决绝,而这种决绝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实质上已经形成一种无形 的引导,无论我们如何否定和批判“全盘西化”,在现实层面,这种“全盘西化”的潜意识早已开始,而且成为一种制度,一种关卡,一如高考英语必考一样,谁都无法否认这是现代的“龙门”,古代汉语言的“八股”时代已经成为 一种远逝的传统,一去不回了,而现代英语“八股”将会成为不久以后中国的一种传统,影响深远。对传统武术来说这种反传统主义表现得虽然不像其他领域那么明显,但这 种在变更是通过对传统武术一种漠视和改革而开始的。甚至于这种漠视与改革 在不自觉中便隐形于政府行为当中,“利用体制内之优势,从体委到院校,从上到下,形成了组织、人员、选材、教学、训练、比赛、锦标的一整套系统,胡适中国传统与将来(I960年中美学术会议演讲译文).文化危机与展望:台湾学者论中国文化(上)北京:中国青年出版胡适.中国传统与将来(I960年中美学术会议演讲译文).文化危机与展望:台湾学者论中国文化(上)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 440-453.虽然无人喝彩,却也孤芳自赏。它以中国武术的代表自居,唯我独尊,鸠占鹊巢,把传统武术逼迫、压迫到了最边缘、最底层,自生自灭、苟延残喘、奄奄一息”现在风行一时的大大小小的竞技武术比赛,其对传统武术的破坏大小暂且不论,但就其发展最终趋势而言未必一片光明。因为这种以改革传统武术以适应现代西方体育的模式在我国更多的是一种政府主导的行政行为,它走的是上层体系,其最终结果是要西方体育去考察、检验、认可、通过的。传统武术的现代变更有大家随处都可以看到剃着光头的所谓少林和尚的 武术表演,以头开砖、以手碎砖、劈木棍、劈钢条、车压人踩等,无论是伪武 术还是假武术,总之都打着一个回归传统的旗号,宣称这才是最传统的中华武术,这才是最本真的传统武术。有些地方还风风光光地举行开坛立派的各种仪 式,拜师磕头,似乎传统武术就是这样被传承和发展的。早在20世纪韦尔斯(H.G.Wells )就提到过,“崇拜传统和墨守成规的心态使得中国思想缺少了独立性和创造性,而这正是一切科学与思想进步之所必需。” 而没有创造和混乱的 创造都会使传统武术的发展窒息。但是我们必须清清楚楚地看到,对传统武术变更影响最大的是“奥林匹克情节”。似乎中国武术只要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一个项目,那么我们对传统武术的改良和变更就算成功。甚至于在具体操作上直接走上了迎合西方体育 文化潮流的道路.一切以西方体育文化为准则,粗暴地框束、肢解、删减我们的传统武术,一加情愿地认为只要这样做了人家就认可我们接受我们,结果却 适得其反。实际上我们在传统武术的改革上必须认清和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 中国传统武术走国际化、现代化是对的,但现代化、国际化并不等于“西文化”。换句话说,每一个由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时代的民族,其传统都有一个 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问题,而现代化和国际化并不是在价值取向、思维习惯、 民族风俗、社会面貌、规章制度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完全以西方的文化标准为 标准,更不必一切都向西方看齐,当然也无法看齐。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 我们在“入奥问题”上一直以韩国的跆拳道和日本的柔道为前例,一直以其发展模式为标准,我们只注意到其变更传统形式上的变化,殊不知跆拳道和柔道在变更后,留下的就是传统精华,留下的这些是跆拳道和柔道最本质的精华, 是最民族化、最传统、最根本的东西。我们忽视了跆拳道和柔道在充分的现代今世界是一个以工业和商业为主导的时代,同时我们的周围充斥着大 量的文化信息,而这种信息的传播方式和速度与农耕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质 的转变,这是我们传统武术必须面临的一个大前提——时代已经不同了。全球 化、一体化以一种无法阻挡的态势冲向每一个传统层面,任何传统无论在哪一 层面都必须做出回应。英国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 1889-1975 )认为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他认为人类第一代六个文明的起 源就产生在对一种特别困难的环境进行成功的应战的结果。而第二代文明的起源则更多地受到人为环境的挑战。文明生长的尺度应当是,在一系列的挑战和应战的过程中,场所发生了转移,即从文明的外部环境移入文明的内部。这种逐渐升华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决能力”,才是文明成长的标志毫无疑问传统武术正处于这样一种应对挑战、接受挑战的过程。而我们的传统武术不但要接受外部环境的挑战,更要接受自己内部的挑战,只有认清自己才能发展自己,这是传统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奥运会、世界杯、NBA、法网……打开电视机我们随时都会看到这些来自西方国家重大体育赛事的直播或转播,而我们的传统体育:武术、摔跤、赛龙舟、秧歌等项目,不要说国际转播,就是国内电视媒体对这些运动项目的关注 度也远远小于同类西方项目。由于科学技术的演进,借助不同的媒体传播,这些流行于西方的体育项目今天已远远跨越了本国、本土、本地区,而通过全球 化的信息网络影响到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中,悄然成为一种主流体育文化。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一种强势外来物种的入侵很可能会导致本地区一些原生种群的灭绝,而同样面对汹涌而来的西方成熟体育模 式,作为本土的传统体育早已被冲击的支离破碎、溃不成军。
浏览4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