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你是从武校出来的,能介绍下学生当时来武校学习的原因以及毕业后 的去向吗?
G:我1996年就在武校训练,刚来的时候,目的就是锻炼身体,锻炼生活能力,当时很调皮,但慢慢就好了,待一段时间,感觉有训练前途就继续训练,没有的就回去了。学生有的是对武术有兴趣,有的是学习不好,有的是家长没时间管,还有的是上网成瘾家长管不住,有的是打架打不过别人,在家里受欺负。食堂一天只能刷卡花12元,有的学生手上有现金,可以在小卖部买东西。 训练完买饮料、买小吃。当时和我一起进入武校学习的人,毕业后有当教练进体工队的,有已经失去联系的,有在家开武校的,有做生意的,有做保镖、保安的,还有当兵的。武校的就业情况还是不错的。当时在训练过程中,文化课已经受到重视,开设的都是一些主干课程,基本和普通学校的学生一样。
10. X武校管理者访谈录音稿
地点:X武校办公室
时间:2008年8月4日上午
(W:笔者,L:该武校负责人)
W:能介绍下你们学校的概况以及登封武术馆校的发展历程吗?
L:X武术学校是我们现在X武院的前身。X武校发展的目的主要是传承和发展少林武术文化。20世纪80年代电影《少林寺》上映后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再加上人们对少林武术的好奇心,众多武术爱好者纷至沓来。当时来习武的学生有的是在家就习武,想来这里继续提高技术,有的是想通过练武术以后不被欺负。那时候的武校还不像现在这样规模化,都是以家庭式为主体的武校,像塔沟武校和小龙武院。众多武校都设在少林寺附近,武校的教学也不是多么标准化,学生往往是白天干点农活,晚上学武,在学习期间要是有钱的话会交些学费,但学费都是很少的。然而随着人数的持续增长,这种方式就不能满足需求了,于是现代性质的武校出现了,并逐渐向正规化转变,最终代替了原有的家庭式模式。最初办武校的人员多是家里与少林寺有渊源的,像塔沟武校的刘老师,其父亲是少林寺的;鹅坡武院的梁老师是当时的初中老师;我们校长的父亲也是少林寺的。刚办起来时,体育局非常支持,审批很容易,其他基本上就没有管理,没有纳入教育系统的管理,纳入教育系统就要受 到一些束缚,体育部门只收取管理费。这样宽松的政策一方面使武校得以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扩大了登封体育局的管理范围,有利于体育局日常活动的 开展。在武校飞速增长的那个阶段,很多会一些武术的人纷纷办武校。后来很多外地人也来少林寺周边办武校,鼎盛时期武校达80多家。这一时期武校自身以及政府的管理都比较混乱,武校出现了互相争抢生源等问题。1996〜1997年之后政府规范了对武校的管理,武校的发展也渐趋稳定。近几年,武校在进一步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例如教师、学生都要考核,登封体育局每年都对武术学校进行考核,考核后会评出最佳武校,以促进武校发展的标准化。 如果还存在以前打打杀杀的局面,对大家的发展都不利。武术馆校到2000年左右基本达到饱和状态。这样武校的发展就要比管理和办学条件了。像市里、省里每年都有比赛,成绩好了就可以参加全国的锦标赛,比赛成绩好自然容易吸引学生。
1998、1999年我去郑州,当时听说要搬迁。2001年,我们在郑州扩建学校,政府下达通知少林寺周边的村庄、居民、学校都要搬出来。政府对武术学校也有一定的规划,专门划了一个登封武术城,也叫武术一条街,是强制性的,赔偿费很低。我们学校的前身是少林村村办企业,当时我校校长承包村里的地,每年向村里交一定的钱,拆迁的时候我们校长只获得了一些额外赔偿。那时高额贷款在这买的地,2002年才建成规模,慢慢生源稳定了,就边发展边建设。塔沟武校之所以没搬是因为它离少林寺比较远,会最后搬迁,到第二期, 村民都搬迁了,塔沟武校涉及范围比较广,它现在的位置是在以前的少林市场,后来塔沟武校把这个市场买了下来并扩建。其实以前塔沟武校还在石牌坊里面,第二批拆迁的力度已经不够了,可能因为一些因素就没有搬。塔沟武校现在发展得比较好,和没有搬迁有很大的原因。有一个武校在少林寺旁边, 也是一个人文和自然风景,丰富了少林寺的资源。以前少林寺周围都是练武场所和集贸市场,晚上灯火辉煌,练武也是少林寺的一个景观。我们从少林寺搬出来对我们生源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刚搬出来的时候还是租的临时厂房,条件相当困难啊。当时校长住在棉瓦房里,看着工地,畅想着武校的未来,给我打电话说这是我们的办公室,这是宿舍……。现在终于发展成这样了。我们在郑州市也有一个分校,地已经批下来了,但是我们现在在那边发展还不是主要的。总之,我们学校发展路程比较坎坷,如果根据一个学校实际的办学规模讲,现在我们的硬件在登封武校里是领先的。
W:武术表演是你们学校的特色,您能介绍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L:武术自身有表演性,比较容易与舞台艺术结合。我们办武术表演是比较早的,成立了小龙艺术团,1998、1999、2000年都参加了河南春节联欢晚会, 后来一些社会活动也邀请我们去表演。我们对外表演基本都是跟旅行社合作,导游领着人来少林寺旅游,之后介绍到我们学校,看表演或者进行简单的武术指导,我们开设的还有暑期夏令营。国际表演一般都是演出商主动与我们联系的,他们对国外的情况比较了解,对国内也比较熟悉,我们谈好条件就可以运作了。一般通过合同规定演出多少天、一天演出多少场,也有我们自己直接谈的。护照、签证都是自己办理。他们邀请我们,我们基本上只负责演出,从学校一出发,吃、住、行都是对方出,我们一直都沿用这种模式。如果对我们的服装不满意,他们可以自己出服装。现在登封几个比较大的武校都有专门的表演队,旅行社一般都是联系我们这几个大武校,因为游客也要求看比较好的表演啊,大武校的硬件和环境都是比较好的。
W:您能介绍下少林武术节与登封体育用品业以及武术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吗?
L: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人们都知道中国有个河南,河南有个少林功夫,少林功夫基本代表了武术。这和少林武术节的宣传不无关系。1991、1992、1993年武术节形成了产业化,“武术搭台,经贸唱戏”,基本形成了规模。服装、器材、演艺都形成了产业化。后来改成了两年一届:1995、1997、1999年,再后来变成了世界传统拳大赛,已经在郑州举行了两届,下一届在武当山。武术节主要是以武会友、交流展示,也有一些比赛。前三届在郑州市体育馆举行,经贸洽谈在别的区域。登封这些武校在街上就开始武术表演,一个一个排着,拉着武校的横幅,展示自己武校的特 点,练的功夫也是各式各样,外国人来主要是参加比赛、交流。表演有专门的 区域,是以大方块的形式,这相当于入场式,只是在大街上。参加商业洽谈的都是些器材、服装、演艺公司等。这样武术产业基本就形成了规模。1995年以后,因为之前确实兴师动众,活动要戒严啊,之后每年就在省体育场举行开幕式,然后就进行比赛了。1995、1997、1999年就开始这样了,以前确实有些 太耗费,交通啊,保安啊,当时郑州市还专门成立了武筹力,现在武术基本透明化了。
L:我们学校对体育用品基本上没有涉及,塔沟武校因为家族人比较多, 就可以安排每个人负责一些项目,生产出来的体育用品今年用得少了,明年还能留着继续用,这样就降低成本了。少林武术购物城是政府为了方便搬迁居民的就业开发的项目,之前是在少林寺旁边卖兵器的。旅行社一般都事先和他们约好,领游客过去购物。
L:棋盘山武校据说是和好莱坞合作,其实可能曾经跟一个导演合作过。 嵩山少林武校是将门面房租出去了,和武校没有关系。它们和旅游团有关系, 一般承接一些游客来自己开设的商店购物,从中赢利。拳法学院是租用郑州大学体院的地方,据说其校长在美国发展武术文化。现在武校开办第三产业, 拓展了武校业务。释德成武术馆的创办人以前是在少林寺武术馆练习的。他自己在国外表演积累了一些人脉,他开设的武馆属于家庭式的,承接一般国外的业务,国内也有一些学生。我们这边现在国际部的主任,以前在国外待过,后来随着国外学生来这边学习的增多,他的语言水平有所提高,后来来学习的外国人也逐渐自己组织人员来我们这边学习,这样规模就越来越大了。学费还是交到学校,学生由外国人介绍,外国人有提成,后来慢慢就没有了,逐渐正规化。
浏览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