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变小,在技术体系下被压缩成一个空间,环球同此凉热。那么相应 的整个社会文化活动体系也随之发生改变。相对体育活动而言,今天西方主流 体育赛事活动依靠其强大的传播媒介在全球进行同步传播,再加上互联网络无 限地增强了人们的自主选择性,打开电脑随心所欲地浏览各种体育信息,观看 各种体育比赛。自由的选择,快捷的传播,广泛的涉猎,无限的资讯.所有这 一切都是以工业文明为背景编织成的一张巨网,几乎覆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 面。而那些形式单一,模式简略,既费时又费力的传统体育项目根本无法与之现代体育是伴随工业文明共同成长的,因此,它从一出生便开始依照现代 工业标准制订自己的规则,打造自己的外形,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全世 界广泛传播。如果仔细分析现代体育运动,就会发现几乎任何一项现代体育运 动都需要固定的标准场地、相应的器械工具、专用的服装衣饰,以及庞大的观 众群体。我们很难想象两只孤零零的球队在空无一人的足球场上比赛的场景, 或者两只NBA球队在空荡荡的篮球馆中拼死对抗;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位老人在明月之下,庭院之中,悠闲自在地打着太极拳,周边空无一人,一片寂静,这是两种空间、两种意境。但是随着现代化程度的逐步推进,现代体育由于其多 样性、丰富性和趣味性,再借助媒体的力量,迅速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 面;而传统武术则由于其特殊的传承方式和习练要求则日益与大众生活脱离, 甚至于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对其进行保护。反观二者,传统武术 固然有其传承习练的特殊要求,但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工业化的生活模 式已经极大地削减了传统武术的生活空间。


  1. 媒介的力量:现代体育生存之道


3.1话语权力的掌控:体育媒介化的根源所在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媒介化”。媒介对文化具有无与伦比的影 响力和建构力。从经验生活层面来看,“信息方式”已经取代“生产方式”而居 于社会结构的中心。美国的社会学家斯科特•拉什认为:“随着文化工业过渡为 全球文化工业,其内部又产生出一种不同的逻辑;全球化已经赋予文化工业一 种全新的运作形式。在我们看来,1945-1975年,文化仍基本属于上层建筑。 然而,截至2005年,文化产品已经以信息、通信方式、品牌产品、金融服务、 媒体产品、交通、休闲服务等形式遍布各处。文化产品不再是稀有物,而是横 行天下。在全球文化工业兴起的时代,一度作为表征的文化开始统治经济和日常生活,文化被’物化’。在经典文化工业中,媒介化主要发生在表征的层 面,而在全球文化工业中则通过’物的媒介化’实现的。”。也就是说,随着现媒介化实质上反映的是一种话语权的控制问题。西方媒体大肆宣传推广 他们热衷的体育项目,背后除了实实在在的商业交易以外,还有潜在的文化因 素。由于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推行其经济全球化的同 时,也推行着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例如美国不仅对落后国家进行文化侵略, 也对加拿大等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美国对加拿大的文化渗透相当严重,占领其电影市场的95%、电视剧的93%、英语节目的75%、书刊市场的80%,为此, 加拿大有识之士忧心忡忡,呼吁采取保护本国文化的措施。。事实证明美国的 电影大片、快餐文化、NBA模式在我国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据资料显 示,在中国城市中15~24岁的年轻人里有近3/4的人喜爱NBA。此外,通过电 视收看NBA比赛的观众中,15~34岁的年轻受众比例最为突出。通过CCTV5收 看NBA比赛的观众中,男性比例近70%, 15-34岁年轻观众比例占到整体的近 50%。他们多为高学历的公司职员、十部及部分学生观众,喜欢时尚、流行和 快节奏生活,热爱旅游。而05~06赛季NBA联赛,平均收视呈持续增长态势, 由04-05赛季的0.85%涨至0.91%。包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其媒介传播的时间 和内容是固定的,传播外来体育赛事或项目多了,就必然会影响对本土本国体育赛事或项目的传播。同样相对于观众来说,由于其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者,媒体所呈现的内容观众是无法改变的,甚至可选择的空间也是有限的,当所有媒 体都追逐某种流行的潮流时,观众只有被动地接受,而无力改变。当然我们在 这里并不是说我们不能转播其他国家优秀赛事,但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个现象, 那就是如果不加选择地,甚至是无限制地大量传播其他国家的体育比赛,在某种层面上来说就是为其他国家该项赛事培养观众,同时也是对本土传统体育项 目的一种扼杀。相对媒体而言,是否传播某项赛事往往又取决于该赛事在全球 的关注度和流行度,也就是说该项赛事在整个体育行业的主导权与话语权又决 定着该项赛事的流行度与关注度,同样也决定着该项赛事的全球传播程度。从 这一角度而言,体育活动的媒介化程度与其在行业中的话语权是相互增长、相 互促进的,因此现代体育项目相对传统体育项目对媒介更为依赖,同时也更为 媒介化。陈定家上编.全球化与身份危机© 谢力娜.你搭窝我下蛋你搭窝中国品牌借国外赛事传播的价值市场观察,总而言之,体育项目媒介化已经成为一种大势所趋,同时这也是体育项目 现代社会生存的根本途径之一。因为媒介化已经成为文化全球化、工业化的一 个重要表征,而体育作为文化的一个载体自然不能例外。传统武术项目要想在 现代社会中确立自己的生存地位和话语权,自然也要借助媒介的力量,否则很 难与现代体育项目相抗衡。3.2商业法则的映射:媒介信息主导下的大众体育文化现代体育是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共同成长的,各种媒介推动着现代体育逐 步全球化,并逐步进入到人们日常的休闲生活当中。如果没有先进的传播技术 与途径,我们很难想象我们可以坐在自己家中的沙发上同步观看来自欧洲某个 城市的足球比赛,甚至观看早已结束若干年的某一场奥运会比赛。正是这种媒 介化拓展了现代体育的生存空间,无限地满足了人类对体育活动的多样性观赏 选择。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我们“看的过程”本身实际上是被人为设计的,是 被媒介主导的,从表面上“看”是有一定的选择权 »可以随意选择频道,但从宏观角度而言,我们所有看的影像都是被事先制造好的,所有图像实质都 是一种符号产品。正如周宪教授所说:“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文化景观,也许 就是文化越来越趋向于媒介化。无数新的技术发明正在被转化为文化的生产、 流通和接受方式,这就意味着社会大众面对的是一个由各种媒介所传递的符号 文化。于是,面对文化也就是面对媒介,身处文化之中就是身处媒介之中,或 者更准确地说,是面对媒介化的符号。媒介作为一种文化的技术逻辑和力量, 无情地塑造着大众文化习性。在不断加剧的媒介化过程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 些值得反省的征兆:不是媒介来适应主体,而是相反,是主体不断地适应媒 介;从互动的面对面的交流,转向单向的面对媒介的交流。体育媒介化在当代最重要的体现就是电视媒体的介入。工业化生产体系 建立以来,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群,每天的时间划分是明确的,除去工作时间 外,休闲时间较为有限,大多数人下班后选择坐在家中沙发上看电视,然后睡 觉,第二天再开始新的循环往复。电视节目在休闲时间所在比例最大,电视传 播成为体育竞技活动最大的媒介传播体系。从经济学上来看,演播室生产出一 种商品,即某一个节目,把它卖给经销商,如广播公司或有线电视网,以谋求利润。一个电视节目的经济功能,并未在它售出之后即告完成,因为在它被消 费的时候,它又转变成了一个生产者。它产生出来的是一批观众,然后,这批 观众又卖给了广告。文化工业最重要的产品,是被卖给广告商的“商品化的受 众”。。就这一层面而言,电视媒介体系通过引导竞技比赛而达到影响电视观众 的。国际足联将20分钟的半场休息改为15分钟,以便使整个节目成为完整的 电视节目段落;国际排联把决胜局改为每球得分制,是为了适应电视播出的观 赏性和刺激性;国际乒联更是改革连连,将原来冗长的每局21分制改为11分制,为了让乒乓球速慢一点,让观众看得清楚一点,不仅将乒乓球(的直径) 由原来的38改为现在的40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改为现在的鲜亮的橙色;高尔夫球比赛从普通的比赛改变为金牌赛、一杆赛,其目的是为能够在 电视转播赛尾插入极为引人的获胜者庆祝会。表面看这种改变是为了方便观 众观看比赛,但实质背后隐匿着巨大的商业利润,正是在这种巨大的商业利益 的推动下,电视媒体展现了丰富多变的形式,同时由于体育比赛依赖于电视媒 体的转播所以其赛制规格都要根据电视传播需要进行改变,而这样做的最终目 标就是获取观众。只有数量庞大的观众群体才能带来巨大的广告效益,而这种 体育赛事被完全的商业化行为所操纵,真正的体育精神并未得到充分发扬,甚至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体育精神也要让位于商业法则。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 许多体育比赛其背后却潜伏着巨大的商业阴影。

浏览5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