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汉拳亦称“佛汉捶”,俗称“佛拳”。相传,此拳是天竺僧人菩提达摩所创。菩提达摩菩提多那尊者,姓刹利,名敬海,字元觉。27岁拜 当时帝香至国王第三子般若多罗尊者为师,师与其改号为达摩, 自号善慧大士,佛号玉诺佛,由此成为释迦佛第二十八代弟子。大约在南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达摩祖师在建康(今南京)受敕旨赴东土传法度人,投师嵩头陀,修道于松山下,双祷机间,在 熊耳山建定林寺,梁武帝赐戴七佛铜冠铁梨瓶钵水晶数珠。后达摩 与梁武帝神机不契,一叶芦苇渡长江,飘然北去,到北魏云游,最终到嵩山少室山少林寺的五乳峰,修习禅定,面壁九年,达摩祖师 时年已是150多岁的高龄。达摩祖师入室弟子有四:一是道福;二是尼总持;三是道育;四是慧可。慧可自号神光,师与改号为慧可, 佛号那诺佛,最为见道,后来达摩祖师把心法传给了慧可,把如来 佛的袈裟也交给了他。从此慧可就成为东土禅宗二祖,达摩偈语一 首“吾本来东土,传教教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偈毕端 坐而寂。诸徒将其葬于熊耳山,起塔定林寺。当时祖师达摩外传两 种本领:一是风槛相法;二是卫身拳棒。后卫身拳法绘图少林寺壁 上,纳子就壁习之,左入右出,(亦即现今河南登封少林寺墙壁上绘 制的纳子拳式图)即佛汉拳。所以过去的老拳师家中都要供奉释迦 如来古佛、曾祖师达摩玉诺佛、祖师慧可那诺佛之位。由此可见, 佛汉拳属达摩所创,源于少林,内蕴佛法,是少林寺历代高僧智慧的结晶,成为了极具技击特色又能强魄健体的少林寺看家护院的拳 法,被视为少林寺镇山之宝。由于此拳是在少林寺历代武僧中秘密 传习,从不外传,故被尊为“少林暗藏门”。在拳谱中有诗为证: “佛汉本是暗藏门,大通年间种的根。绘图留到少林寺,暗藏佛法少 人闻。”“初祖外传卫身法,绘图少林习壁纳。千古妙术遗千古,佛 汉暗藏佛汉家。”清朝道光年间,直隶省长垣县城东南九十里贾家庄人贾云露,字平西,法号光明,旋游河南少林寺,遇长老修文和尚(俗 姓徐,法号修文),与之叙谈,长老道术极高,技艺超俗,奥妙 无穷。于是贾公便拜于门下,修习佛汉拳,三年大成,尽得其 奥。清咸丰元年,贾公遵师命辞刹,任清军征西先锋官,后又佐 邱师南伐,屡建战功,凯旋归朝,被咸丰帝封为都尉。数年后, 贾公行年花甲,无心于仕,遂辞官到河北大名,时大名位于冀、 鲁、豫三省交会之处,又有运河水陆码头,商贾众多,贸易往来 十分频繁,故当地武馆、镖局林立,尚武之风大兴。当地拳师与 其较艺,无有出其右者。由于贾公武德高尚,拳艺精湛,故名声大振,当地好武之人,皆乐拜于门下。故贾公在大名开始设帐收 徒,传授佛汉拳。佛汉拳从此由少林走向民间,贾公被尊为佛汉 拳的开荒祖师,河北大名被誉为佛汉拳的发祥地。贾公为拳法传承分辈次,排了二十个字,即“内、初、山、 寺、团、同、胜、国、少、年、用、者、思、礼、多、君、猷、 民、周、安”。贾公尊师,将少林寺和尚修文长老奉为内字辈, 自居初字辈。贾公之高徒为山字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李凤海、宋金榜、张金荣、何金成、赵金山、曹思温等人。寺字辈 的高徒具代表性的人物有李润花、张慎恭、杨鸣岐、贾青山、张 景吾、齐可权、吕尊洲、杨绍州、何子修、曹起、曹路、孙明礼 等。团字辈高徒具代表性的人物有部殿猷、赵中仁、张连顺、张 庆生、张子恒、张俊田、张怀川、赵不争、吕士元、金洪章、何 英林、曹顺奇、李运田等。同字辈以下门徒众多,人才辈出,群 英聚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佛汉拳在河北邯郸一带比较盛行,在大名、永年、邯郸县、临 漳、魏县、武安等地都有习练者,尤其在佛汉拳的发祥地大名县更 是习拳成风。在大名县卫河以东的乡村涌现出了大批的优秀拳师和 武术精英,大名南李庄村寺字辈拳师李润花的高徒部殿猷、赵中仁多次到山东河南传拳授艺。在阳谷、寿章、范县、濮阳、郛城、邺 城、梁山、台前等地名声大振,门徒众多,以范县莲花池为中心, 向外辐射,使佛汉拳盛行一时。贾老夫子的高徒宋金榜在山东东明 传拳授艺,涌现出了大批佛汉拳的英才。由于众弟子的不懈努力, 于2007年佛汉拳被列为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10年佛 汉拳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佛汉门的幸事,也 是全体武术界的幸事,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发展的幸事!目前,在北京、吉林、浙江、江苏等地也有不少习练者。自山字门徒开始,佛汉拳分出了许多分支。由于众多佛汉拳师辛勤 耕耘和不断研习,所以佛汉拳在攻防技法及抓、打、擒、拿、摔 等诸多技法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可以说百花齐放、各有千 秋。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历史的必然。为佛汉拳的传 承和发展做出辛勤努力的前辈们,在佛汉拳的发展事业上,在中 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勾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共同祝愿,这棵原本鲜为人知的武林奇葩在不久的将 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佛汉拳开荒祖师贾云露教思碑佛汉拳开荒祖师贾云露碑如图1-1所示,此碑现存于河北 省大名县五里屯碑林,详细碑文如下:清授鲁邑都尉贾老夫子教思碑序贾公,讳云露,字平西,法号光明,世 居直隶长垣县贾家庄。公幼年喜击剑,访艺 于少林寺。寺有大和尚修文者,主方丈,俗家徐姓,道术极高,慧谈无穷,卫身妙技七 二、三八佛汉拳,四九兼通。公留学三年, 咸得其奥。师命辞刹,俟机而仕,遂自肆*亦 于山林之间,所遇传拳术,无出其右者。衔 咸丰元年,社稷臣张文襄公勤皋奉敕,智师 西征,诣公府委任先锋职,胜凯旋朝。公后佐邱师南伐,累建功德,恩赐都尉,无心与 仕,遂弃职归里,凡所行为培德立身,侠义图佛汉拳开荒祖师 可风,四方志士皆慕与交,由是谊行,伟于 贾云露教思碑 遐尔,英明冠乎于宇。行年花甲,思微设帐,游学幸转大名一方,此时尚武好义之流,闻其贤名,皆乐拜为门下,公亲手教授,教诲有方,满 门桃李,尽得其诀,明传拳术,暗蕴佛法,继往开来,启迪后进,公之释益于社会国家,亦良多矣,山寺团诸派弟子等追思教授之恩,特立石 碑,以表寸忱,树永久不朽之其徽,文与余爱就所述,以为追记云尔。李树林撰文并书民国二十三年佛汉拳第四代传人李润花思教碑如图于河北大名县五里屯碑林,详细碑文如下:所示,李老夫子,讳润花,字春雨。思教碑记:大名城东,南李家 庄村,李公春雨国术教师也。性孝友,善交游、谦让恭谨而仪貌 魁梧,幼从其太父贺年公及考得道公,习大红拳,历三五寒暑, 颇有可观,后从本村张公国香数十年,武技大进,国香公见,公 天资英敏,大可造就,复送于苑家湾村赵公蕴玉,王公冠卿、魏 公润身门下,学佛汉拳,与同学黄文敬、李克勇、林清田、张慎 恭、李鸿宾、张明道、赵怀义、李彩春、刘金义、李凤岭、李凤 义、周清涧、许樟绪公共经指导,以入奥妙,真得艾连池之道。 传艺成之。后尤以为未是每思得天下之健者与之游,以试其技, 而进其术,自是频出游,广结纳十数年来,足迹遍遐迩。所识贤 豪无数,其术无出其右者然。公舍短取长,以谦受益,艺术更 精,授徒极多。尤善启诱,不惟传形式并可授其精微,故从公学 者亦多超然,杰出之士,呜呼,国势积弱极矣。危机迫矣,兴国 以强民族,实救亡图存之要道。如公艺术之精,授徒之盛其为国 利赖岂。浅鲜哉。国年五十余矣,有弟二人润海、润田,子一名国荣,均得其薪传焉。甲戌十月诸门徒,沐公之德咸谋立碑,以表敬仰,属文于余谨。陈其梗概,愿之热心,问道者知所从焉, 云尔是为识。前清尤贡生曾任大名县农务会会长,尧廷,李云栋撰文;前清原膳生,大名道法政研究所毕业,冠甲王上元校正, 大名县立第一完全小学分校毕业生,宗海龚维朝书丹。
浏览5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