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武文化是自然精神与力量、智慧与真理的有机结合,它承载了千年的古老文化少 林文化素以禅武并称天下,正和祖师所讲“外不着相为禅,内心不乱为定”的普世生活性, 始终在以佛法为魂、禅法为基的道路上践行。在生活中历练的所作所为只要符合善法喻 “三法印”的笃证,哪怕一举一动皆是禅境,更何况少林禅武的根源都是在教导我们该如 何实践完善一个人格的过程,圆满的过程中又分内外、身形和心意。世间多数人只知道气 功一词,却不知道气功实属内功一种,而内功也离不开假我的外相身躯来借以发挥。所谓 “百脉真气淌,微末藏禅机”,就是尚善之意!谜名虽二,谜底却一,内外四肢再刚柔强大 总归都属身体,所以不管被圣称的内功(气功)或是着重外形肢体的拳法,统归功夫。功夫被禅赋予灵魂后启智开窍开发出外形无法比拟的无限力量,修学得益于内在心 力法性的戒定慧三学。而以禅导武就是要在以武法入禅过程中完成人格后,再积极增进 不弃的奔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名为真相的蜕变,递进上舍而契机真 空妙有的缘起性空。禅武合一建立在佛教无常无我的教义上,其内涵是禅宗智慧赋予的。 少林功夫是一种对于超常生命力的追求和对超常智慧的追求,透由禅武认识自我、超越自 我,这是佛弟子追求真理的方法之一,也是少林功夫与其他武术不同之处。
一、禅武的和谐运用少林功夫的灵魂是佛教禅法智慧的表现,要求行者在现实生活中体悟、参研,最终实 现透视现象了达缘起的目的°因此武僧的日常生活即是在修行。演炼少林功夫的主体是 禅心。禅心蕴武,洞彻人生,内心无碍无畏体现出大智大勇的气概,是禅赋予了武术更高 的境界。少林武学的存在正是伴随着中国佛教禅宗思想的兴起而产生的,并成为佛教禅宗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禅学思想与武术结合产生的少林功夫思想,则是佛教思想与武术 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高深境界。禅拳三昧、禅武合一、内外兼修体现出养身度生之本怀,从 而成为佛教修行的法门之一。南少林武术文化源于佛教解脱的信仰,所谓:“出家修行就 是为了解脱,为了超越世俗生活,超越自己,追求无上圆满的智慧和德能”。佛教最基本的 五戒: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酒是保护人体内脏的基本戒条。智者大师的《释禅波罗 蜜》认为:“人体的肝脏是由不杀生戒力形成的;魂依之,五识中属于身识人体的肾脏是 由不偷盗戒力形成的;志依之,五识中属于耳识。人体的肺脏是由不淫戒力形成的;魄依 之,五识中属于鼻识。人体的脾脏是由不妄语戒力形成的;意依之,五识中属于舌识.人 体的心脏是由不饮酒戒力形成的;神依之,五识中属于身识①若是造五恶业所感的五脏 五根病是:“若杀罪之业,是肝眼病;饮酒罪业,是心口病;淫罪业,是肾耳病;妄语罪业,是 脾舌病;若盗罪业,是肺鼻病;毁五戒业,则有五藏五根病起。业谢乃差。”②人的生理疾病 离不开这几个基本要素,内脏生损后可以通过忏悔、持戒、静坐、医药的治疗来恢复,气功 和武术起着静心和调理内四大施用,辅助疾病的康复。《唯识二十颂》云:“意罚是大罪”, 说的就是意念力量可以构成杀业和杀罪,意念能令他有情自变境界,自取灭亡,可见杀业 形成不必是外境。所以治疗疾病首先要令意业清净,只有我们的第六意识清净后,那么一 切由于自己破戒以及四大混乱的内脏也逐渐恢复到新的阶段。习武者在运用武术和气功 的同时,也是在净化自己内心的染污烦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动作,起到了清净身口意三业 的作用,圆融了内外四大的和谐和调理阴阳平衡的功效。禅宗的根本宗旨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以武悟禅正是禅武 合一的最高境界。倘若不以佛学为基,以禅为本,久久习之,必定戾气伤身,走火入魔。所 以必须要有佛法的禅意,以禅心为导,继而调柔,方能息灭贪、瞋、痴等烦恼。少林武术追求不修之修,达到拳中无拳,意中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动作招式讲究动静结合,快慢相 依,阴阳平衡,刚柔相济,朴实大方,神形兼备。此即是禅宗不修之修的真谛,从而使修行 者获得以不动之心了达万法幻生无性毕竟空之大智慧。并且辅以坚定的大愿力,即是菩 提心之因,使习武者领悟世间的苦集灭道之法,以求拳与道合、人与拳合,拳心意合,无处 无我,处处无我之境。在精神的升华下超越生死境界,正确面对苦乐无常的人生,直至解 脱,这才是禅拳契世弘化度生的宗旨。
二、气功和武术治疗法《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气功医疗保健 和治病主要是根据阴阳运动的规律,调节阴阳平衡来保持健康状态。气功的练习是以调 节地水火风的四大关系而为主导的。《易筋洗髓经》云:“宇宙有至理,难以耳目契。凡可 参悟者,即属于元气。”①元气是人体内气,它由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四大假和构成,随时 都在相生相克、生灭无常的变化当中。那么元气是由哪里而来的呢?元气存在于天地万 物宇宙大自然当中,无所不在,这就形成了宇宙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和而存在的说法,它 和人体内部的四大形成了相互和谐的内外四大关系,相互依赖而存在。这和道家所说的 宇宙万物由阴阳五行构成的说法在理论上大体一致,只是在最后的极微的假实上有些异 议。练功的人必须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否则难以达到预期强身健体的效果。王宗岳《太 极拳论》说:“阴阳之母也。”②《少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中说:“阴来阳破,阳来阴破阴阳变化在武术中主要表现为:“动中寓静、静中生动、动静相依、动静互换;刚中有柔、柔 内逐刚、刚柔相济、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传统武术的运动节奏蕴含着阴阳、刚柔、虚实、动 静等阴阳对立统一与相互转化。四大假和和阴阳五行的关系地水火风中四大属于阴的是水大和风大,属于阳的是地大和火大,水大是阴,火大是 阳,水能克火。风大是阴,地大是阳,风能克地。风大能够生成火大,火大形成水大,水大 变成地大,地大复又形成空大,这是四大的相生关系。在《俱舍论》中说到:“火烧初禅,水 淹二禅,风吹三禅,最后到了四禅就变成微尘存在于虚空中「王煮《外台秘要》中提出: “人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成的,阴阳气候而形成人身的八尺之体,骨肉肌肤是地大;血演 膏涕津润之处是水大;生气温暖是火大;举动行来屈伸挽仰喘息视暝是风大。这四种地水 火风假合,以成人身。”五行乃生成育化万物之要素,与佛教的地、水、火、风四大为能造之说有相通之处。五 行即金、水、木、火、土,是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此五数运行于天地之间未尝停息,故称五 行.《黄帝内经》把五行学说引进到中医学领域,借助五行的归类,指示中医脏腑经络、病 理、生理之间的联系,应用五行生克理论,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如:"以五脏配属五 行,肝归属于木,心归属于火,脾归属于土,肺归属于金,肾归属于水《灵枢-本神》云: “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才能达到“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少林功夫的治疗功效人的生理疾病主要是因为四大不调引起的、唐代孙思邈将印度医学的四大理论与中 医的阴阳五行理论结合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如在卷一序论“诊候第四”中载:“经说:地 水火风,和合成人。凡人火气不调,举身蒸热;风气不调,全身僵直,诸毛孔闭塞;水气不 调,身体浮肿,气满喘粗;士气不调,四肢不举,言无音声。”治疗四大疾病的根本原理在于 外四大和内四大的相互转换,空气中四大的主要成分以风大为主,通过鼻腔和毛孔的渗透 转换成火大,由肢体动作的协调而成水大调节气血的活跃,从而加速身体机能的运转,最 后成为疏导经穴的主要动力,形成新的血肉骨骼架构,稳定人的正常新陈代谢作用口从根 本上说,想要治疗四大不调的疾病,可以用“五行生克平衡,六合内外统一”。①的手法来 治疗。如形意拳的代表套路五行拳,包括劈、崩、钻、炮、横五拳,外应水、火、木、金、土五 行,内应肾、心、肝、肺、脾五脏,五行通臂拳可以用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调和身体的四大不调 作用。《备急千金要方》:云“火去则身冷;风止则气绝;水竭则无血,土散则身裂。”这样的疾 病只要一套气功方法就可以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在这里推荐一套少林八段锦功法,具 有很好的效果,少林八段锦功法的主要治疗范围在于: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的功效:改变颈部运动模式,增强颈部肌群力量,预防肩部功 能退化,对肩周炎有缓解作用。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功效:很多疾病与脂肪过量有关,运动能调节身体肌脂比 例,使人变得有力。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功效:减少内脏挤压,保持脏腑健康。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的功效:加强腰部锻炼,减轻运动模式单一而导致的腰痛 问题。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的功效:中医认为,心火是温暖全身的热量内源,如果失去控 制,火性附炎于上,会表现出病症。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的功效:增强腿部的柔韧性,运动能力由此得到锻炼,对下肢血管有抻拉作用。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的功效:通经活络,使血液流畅,倦意全消,对缓解心理压力 有帮助。对脑力劳动者尤其有效。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的功效:将足跟提起适力落下,认真体会震动传至小腹、脊 柱、后脑,这种刺激对健康有益。对女性的盆腔炎也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备急千金要方》云:“然愚医不思脉道,及治其病,使藏中五行,共相克切,如火炽然,重 加其油,不可不慎”在调理阴阳五行和人体内在的四大关系的时候,要把握万物相生相克的 基本原理,如果生克不当会造成适得其反的作用,这样练功不但不可以治疗疾病,反而会加 重疾病的恶化c这需要专业的、有经验的前辈在实践中传授心要法门和动作要领。结论气功的治疗可以用现代心理学的神经、认知、行为、暗示、人本主义及社会适应理论进 行解释,这对科学并客观地认识气功,促进气功与现代科技特别是心理学的结合,具有重 要的意义。禅武文化在于洗涤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提 高全民身体素质修养和精神文化素质修养,为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 明建设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民族文化的内涵是人类智慧的源头,是为人处世的准则。 要修身养性明达事理,可以借此武术为方便法门,因为它是古老民族文化的根源。有了根 源的文化素养,很容易开发一个人的理性,从而涵养出深广的心胸和智慧以提高个人的综 合素质。在传统武术的思维中,身体的运动绝不是简单的身体与心灵的因果关系,而是一 个复杂、生动、和谐、有序的生命系统的运转,它有其协调、共生、循环、反馈的辨证规律。
浏览6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