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拳作为文化传播的样式,越向外发展,越呈现出交叉传播的 样态,符合文化传播的规律,文化传播以起源的方式发展,具有单 向性,随着中心影响力的渐弱,形成了文化多向性传播的样式,从 而构成了文化的变迁。 外环区域内的船拳一般是就近请拳师到村 上教授拳法所得,三合乡“防风古国”地处湖州境内,濒临东苕溪, 境内有浩渺的下渚湖,“清咸丰年间,社会混乱动荡,盗贼四起,老 百姓普遍缺乏安全感。 出于自卫保平安,现三合乡下渚湖四周的 二都、沿河等村落村民们,自发筹钱购刀买枪等武器,又从仁和县 (今余杭)獐山请来拳师,利用农闲时间举村投入练武”。相邻的 村庄开始效仿,在舟船上练习南宗拳,据当地老人回忆,清末民初 这里的民间武术十分活跃。 各村有武术组织“拳会”或“拳馆”,聘 请高手指点,“湖上山、五闸陡门的拳会认为自己原来的南拳是小 开门,不够气派,就请德清城关拳师忻传标教习少林拳。 其他的拳 会也相继效仿,有一个村到上柏宝福寺请来一位和尚,此人俗名徐 云鹏,是清朝的一位武举人,由他教练猴拳和醉八仙等”。可见, 外环区域的船拳文化主要依靠外援支持,同时对中心湖州区域的 改进也具有相应的影响。

镇江有着悠久的武术文化环境,中华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在南 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镇江是当时的省会,“江苏省国术馆”设立 于此,南拳北腿在这里汇集,可见镇江的武术文化氛围。 民国初镇 江民间武术社团“云台国术社”梁友庆,是赵保棣先生门下,是“心 意五行八卦”和“戳脚门”两大门派的嫡亲传人,梁友庆与众多拳师 友好交往,“施以礼,重以义”。 当时,镇江城里有来自河南国术馆 练五花炮拳的后人,有练孙式太极拳的张祚玉先生,练“六合门”的

① 《“防风古国”的船拳》,http://www.dqwlw.com/ink.asp? articleid=1063o

② 同上。

何鉴臣先生,来自河北沧州练“八极拳小架”的兰洪祥先生等各门 派老师。 其中梁友庆走动最多的是大西路老大华电影院对面、自 小在福建泉州练“白鹤门”的台湾牙医陈光华先生和宝盖山练中国 式摔跤的臧道学先生。 梁友庆与他们二人没事经常在一起切磋交 流,从来不伤和气。 “在老师们的影响下,我们学生之间相处得也 非常融洽。”而在“江苏国术馆”中教习田长泰是河北沧州人,沧州 是八极拳的发源地,“田长泰,是河北省沧县张旗屯人(八极门谱为 六世),师承号称为‘神棍’的王中泉(与‘神枪’李树文是师兄弟,同 出于黄四海门下)。 田长泰传授了两位弟子,一位是镇江人赵衡 甫,在民国二十五年八极门重续门谱时被列在其中,但至今未寻到 他的再传弟子。 再则,另有河北沧县人南宫翔在解放前来镇江传 艺,他是沧州孟村镇罗疃庄张玉衡(八极门谱为五世)支系的再传 弟子,其晚年间开始授徒传艺”。

外环区域的杭州船拳主要分为西湖区和余杭区两大区域。 “西湖区目前的代表区域为西溪湿地的整个范围之内,主要是以 2006年12月杭州市公布了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列名 录99项,10个大类之中的‘蒋村船拳’为主,另外据调查蒋村地区 的五郎桥、周家村、徐家横、石塘角、桑园蒋、义家埭、俞家门原先各 有一只船拳队伍,但是这些地方的船拳队伍随着历史的演变,已消 失在人们忙碌的生活节奏中;另一部分主要分布在余杭区东部、北 部靠近湖州地区有着广泛湿地资源和运河分布范围之内,总体来 说分布在西湖和余杭两个地区的船拳拥有着较为扎实的群众基

① http://www. jsw. com. cn/2012 - 05/20/content_2553575. htmo

② http://bbs. my0511. com/ 140b - t4194603z- 1 T。 ”其中西湖蒋村船拳是源流地,蒋村大部分都是水塘,为利于 水域防范,就在农船上练拳试比武艺高低。 最早先在蒋村流行,随 后流传到余杭五常等地。 当时,深潭口附近先后参与船拳习武的 有150多人。

1984年,全国开展了民间武术发掘工作大普查,温州数以千计 的武术拳派、流派、门派和套路,在已故武术研究工作者马兰贞的 精心整理下,得以发扬光大,并作为成果入编《浙江省武术拳械 录》,其中温州船拳还拍摄成录像片,列为全国118种重点民间拳 种之一。 陈阿顺、金元、李英才、李平、金瑞云、孟克洪、李品冠、张 宪尧等著名拳师成为浙南船拳的主要传人。温州南拳获得了群 众的欣赏和支持,2005年7月,在杭州举行的浙江省第三届国际传 统武术大会上,温州南拳鹿城区黎一代表队的6名船拳名师,以独 特的风格、精湛的技艺赢得大会好评,获得三枚金牌和一枚银牌, 成为纯正古朴、原汁原味的温州南拳一大亮点。 地处浙江南部的 温州与福建莆田少林寺接近,被认为是浙江南拳的发源地。 “温州 南拳是浙江南拳之一。 明嘉靖年间何良臣著《阵记》与万历年间 《岐海琐读》一书记载此拳。 据温州拳械录载:此拳与福建南拳有 密切关系。且与内家拳、太极拳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平阳武术 文化历史悠久,其中尤为南拳流传最为广泛。 “男壮皆练武,村村 有拳坛”,平阳素有“拳窝”之称。 据调查,“民国时期,平阳曾专门 成立了‘国术馆’,并开展以平阳南拳为主的国术活动,参与者达 500人之众。 县城和鳌江等地还开设国术班。 教授群众习练南拳,

① 《船拳的文化价值与探究》,http://www.cbsbw.com/ypnew_view.asp? id=1437o

② http://www. wzrb. com. cn/node2/node9/node12/userobject8ai222107. html。

③ 郑颖颖: 《温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以平阳南拳为例》,《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第21期o

而农村拳坛更是比比皆是。 宋桥、郑楼、榆垟、鹤溪、麻步、青街等 地每逢传统的集市庙会,一般都会举行俗称‘排殿’的南拳表演。 每逢此时,常常会见到台下人山人海的情景,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 化生活”。温州拳坛盛极一时,已演化为三种流派,一是刚柔拳 法,刚柔在福建话中发音为“功仇”,这套拳法从福建传入温州,金 鼎、徐时祥是刚柔拳法的继承者;二是五龟拳法,发源于武术之乡 瓯渠;三是虎鹤,金庆池及弟子以操练虎鹤拳法为主。 在这三个流 派中,流传着法门拳、中栏架拳、七虎拳等17种之多。温州船拳武 器主要是船上工具,“丈二棒”,船老大的撑篙,打斗时,将插在船头 的撑篙拉起在手中一握,就可以隔船相搏,也可以桥上桥下相搏。 《浙江省武术拳械录》记载,温州南拳虽门派众多,但万变不离其 宗,主要有刚柔、虎鹤、中栏三大流派,17个种类,其中著名器械有 丈二棒、齐眉棍、梅花棍、板凳花等。 据资料统计,“温州的拳坛盛 极一时,许多著名的拳师纷纷开坛收徒,如清咸丰年间的李琴南在 平阳传授武艺、南宋淳佑年间的武术高手吴金明游历瓯渠,耕读为 生,在他的教授下,当地家家设拳坛,户户会南拳。 到了上世纪初 期,涌现出一大批南拳高手,有瑞安的陈郎清、陈一虎,平阳的应得 标、温州陈寿喜、金庆池、还有永嘉瓯渠的吴阿彩和其子吴承球(球 相)等著名的拳师,四乡八里的民众慕名而来者甚众,出名的拳师 少则收徒弟一、二百,多则达上千人”。 目前,温州南拳传人是胡松 清,温州市人,现年58岁,“浙江南拳之乡”龙湾南拳分会会长,省 特级武术教练,拜南拳名师陈一虎为师。 陈一虎拳师,原名陈希 青,瑞安人,陈希青父亲为清时温州南拳名师陈步高,号陈三泰。

① 郑颖颖: 《温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以平阳南拳为例》,《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第21期。

陈三泰拜应峰和尚为师。 应峰禅师是方世玉、洪熙官同门师兄弟, 师父即南少林寺智禅武僧,南少林寺后遭劫难,应峰逃逸隐居平阳 授拳,据说此乃温州南拳之脉源。2003年5月,温州市武术协会南 拳分会成立的,潘挺宇、金文平、张洪国、胡云贵和胡松青等人成了 最初的倡导发起人。 据金文平介绍,近几年在市武术协会南拳分 会的带领下,龙湾、乐清、瑞安、平阳、永嘉等地纷纷成立南拳分会, 出现了一批南拳会所和武馆。 许多南拳拳师走进公园,免费教授 群众南拳,使得温州南拳这一古老竞技体育技术再次迸发出勃勃 生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温州市练习南拳者有上万人,但练习者 大都是中老年人,胡松青尝试着将温州南拳的拳坛开到天河镇 中学。

浏览4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