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散打的竞赛制度.已经充分具备现代大型竞赛的 要素.也成功举办过世界武术锦标赛、世界杯武术比赛。但是武术已经几次与 奥林匹克运动会擦肩而过。
中国武术作为成熟的竞技运动,距离现代体育竞赛“让更多人能够参与” “安全有充分保障”“胜负判定没有主观意识”还有多远?
空手道成为东京奥运会追加项目,在奥委会考察专员面前,要回答如何解决个称之为“附加价值”的问题。
这个附加价值有三*个要素:“竞技计划”“青春气息”“历史遗产”。要成为
① 日本武道馆.日本的武道LM],东京:棒球杂志社,2007:245.
@ 2005年,高中男生运动俱乐部统计登录在册的数据显示,棒球与足球登录人数分 别达16.5万人和14.8万人.远超剑道、弓道、柔道、空手道四个俱乐部人数总和10. 5万 人。
® 中村民雄.今天,为何还要武道〔Mj.东京:日本武道馆.2007:360-361. 您奥运会正式项目,中国武术同样也要回答如下问题。
“竞技计划"要回答的问题是:作为奥运会项目.比赛用时几天?多少名选手参加?预算要增加多少?场地设备要有多大规模的扩充?可以动员多少观 众?空手道将比赛时间设计为2天.男女8。个运动员.“组手”与“形”一共8 @ 枚金牌。场地就利用柔道比赛场地,不用新设场馆“观众则是动员少年儿童 空手道选手与他们的家族.
“青春气息”就是“青年化”.随着“数码网络”的普及,年轻人渐渐离开运动 竞技场.成为“低头一族”.这种社会背景下.如何将年轻人唤回运动场?在我 国中小学.有多少人课余时间练武术.相对于全国开展的足球运动.又有多少 学校在普及武术?武术进学校的进程中.以武术操推广的武术与广播体操乂 有多少区别?我们可以吸引多少年轻人?冲浪、攀岩、轮滑在竞赛体系建立与 全球性普及方面.似乎不甚完善.但是富有青春气息.深受欧美青少年喜爱.这 次依靠打包.成功进入东京奥运会的赛场’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也是中国武 术进入奥运会赛场面临的问题。
“历史遗产”是解决增加这个新的比赛项目结束后.给国际社会、给民众留 下什么样的精神影响?空手道打出“历史的背景”和“礼与节"的精神.作为无 形的文化遗产。历史背景.他们强调空手道在日本有相当长的历史。空手道 不受语言、文化、社会结构、宗教、经济不同的影响• 19 2个国家都能广泛接受 的日本空手道“礼与节”的概念是空手道竞技的历史遗产。礼与节具体演化 为:致力于人格完成;坚守诚实之道;培养努力精神;重视礼仪规范;力成血气之勇。
空手原来是作为一种格斗术.包含一种可以伤及对手性命的技术,因此- 直作为“一子相传''秘密传承,丁是现代竞技.保证运动员安全是格斗竞赛项 目共通的原则-这样前提下.“寸止”就是最好的选择。全神贯注地出拳起腿. 决不是打倒对手.而停止在击中对手前一寸处。在这样短兵相接中产生的紧 张感、那种对自己身体和精神的精准把控.进一步产生的形式化的“礼与节''的 美.对习练者与观赏者都产生一种魄力。这是空手道历史遗产。这个以“礼与 节"为标志的空手道的精神遗产,与通过运动希望世界和平的奥林匹克宪章精 神是一致的。
以上是世界空手道联盟向国际奥委会考察人员作出的应答。
空手道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中国武术如果成为奥运会正式项日,要 如何设项?是将日前完全分割的套路竞技与散打竞赛一起推入还是只能一项先行?如何安排竞赛计划.既能顾全男女运动员区.别、经济水平差别的国家.
又减少比赛大会的投入?
如何体现“青春气息”.鼓动更多青少年参加武术运动?如何保持中国的 传统特色,让武术真正成为自己国家的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喜闻乐见、踊跃参 与的现代运动。如何让家长热心将孩子送到武术运动场?中国传统武术本身 就是“击有其术.舞有其套”,在当代武术的传承与传播中,武术的多种形式如 何整合.武术的竞赛方式作何种改革,方能进入奥运会大舞台?武术竞赛以什 么动员更多的观众?
武术如果成为奥运会项目.将给全世界留下什么样的精神遗产?什么是 中国武术精神?成熟于日本的空手道.将船越义珍的二十训浓缩为“礼与节”; 1964年脱胎于松涛空手道的跆拳道,提出“礼仪、廉耻、克己、忍让、百折不屈” 的精神。这些都是从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中提炼的精神.尽管只是十余个字. 但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习练者的认同。中国武术精神,目前尚未有公认 的提炼与表述。中国武术协会曾举办过“2015年萧山国际武术文化湖湘论 坛”.就“当代武术精神的价值”进行全国性征文并评选.但什么是“当代武术精 神".并没有提炼出可操作性的结论。
武术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中哪些要素?当我们看到武术界还明显存在排 斥性的门派归属,以神秘与迷信来博人眼球的陋习.在武术界仍然有市场时. 我们主导部门应该有坚定而快速的反应.应该在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宽容 博大的襟怀、坚韧不拔的毅力各方面来提炼中国武术精神*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但需要有权威的表述与推广.文化影响虽然是潜在的,但普及需要有明确 的表述。
中国武术正经历着新一轮发展机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强调 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受到国家 的重视,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武术正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逐渐引入 课程。在国家教育部推进中学体育教育的规划中,武术作为七个被重点扶持 的运动项目之一。2013年.教育部体卫艺司牵头成立了“全国学校武术联 盟”.以提倡一校一拳.彰显地域特色武术的工作思路,从青少年入手,开展校 园武术推广运动。在武术产业开发方面.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还 组织“武术套路王中王"比赛.与北京中武利百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 办'•散打天下”比赛。连续三届在天津举办的全国武术大会,是多元继承中国 传统武术的一种尝试.还有总局领导亲自指导的“一拳、一馆、一击”的试验。
学校试点、民间普及、商业比赛、国际推广.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也正以 宏大的规模展开。
空手道从福建拳法演化为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确实为我们从传统体育文化到现代体育转换,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逐 如果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是武术成为现代运动竞技的一个标志;如果在
中小学得到充分的普及.标志着武术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传统体育;如果成为培养青少年健全品格形成的有效途径.作为武术的精神遗产.我们尚需继续 努力。
附:关于插图的说明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本书从考察现场和各类日文书报中选用百余幅图。 由于版面的限制.难以在各图所在页作说明.特在此处标识。凡书籍的封面说 明从略,杂志与书籍详细出处可参照参考文献部分。
序章
图0-1《日本的武道》本书是日本权威武道机构日本武道馆编写的, 作为日本政府向世界介绍日本武道的书。2007年出版。
第一章
图11上地完文20世纪30年代在和歌山设立的“半软硬空手研究所”。
图1-2图为“周子和”像。选自高宫城繁《冲绳空手•古武道事典》。
图1-3 1922年出版的《琉球拳法•唐手》重刻本。
图1-4 1929年出版的《拳法概说》.
图1-5 1978年出版的《空手道(保存版)》。
图1-6 1982年出版的系列丛书:《日本的武道》《日本武道大系》。
图1-7、图1-8《使琉球录》《琉球国志略》影印选自谢必震的“福建文化 在琉球的传播与影响”报告PPT。
图1-9大西荣三《空手史》。
图1-10金城裕的《从唐手到空手》’
图1-11渡嘉敷唯贤(1940—),选自高宫城繁《冲绳空手•古武道事典》。
图1-12渡嘉敷唯贤2015年率团参加显彰碑25周年纪念活动时,在福 建省体育中心显彰碑前的合影(作者拍摄)。
图1-13刚柔流传人东恩纳盛男< 1938-)。选自《冲绳空手•古武道事 典丸
图1-14福建拳法的辅助器械与冲绳空手辅助器械发音对照表。选自 东恩纳盛男的《刚柔流空手道史——二大拳圣:东恩纳宽量、宫城长顺》。
图M5金城昭夫《空手传真录》。
图P16冲绳外间哲弘私立的空手博物馆外景(2015年作者现场拍摄)。
图1-17郑旭旭2015年在冲绳天行健中国武术馆访问嘉手莉微右为宫 平保。
浏览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