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江康平.武道文化探求[M].东京:不昧堂,2003.

  • 林伯原.中国武术史•——从先史到19世纪[M].东京:技艺社,2015.

  • 嘉纳治五郎.我生涯柔道[M].东京:日本图书中心.

  • 田中守,藤堂良明.等.武道在了解[M].东京:不昧堂.2000.

  • 汤浅晃.武道东京:日本武道馆.2005.

  • 金城裕.唐手力、以空手-.[Ml东京:日本武道馆.2007.

  • 笠尾恭二.中国武术史大观[M].东京:福昌堂.1994.

  • 半藤一利.昭和史战后篇( 1945- 1989):M].东京:株式会社平凡社.2006.

  • 空手道月刊秘传[J].东京:BAB日本出版局.2018年第8期.

  • 大道等,赖住一昭.近代武道<Z)系谱[M].东京:杏林书院.2003.

  • 时津贤儿.武道S9力[M:[.东京:大和书房,2005.

  • 时津贤儿.武<7>凳想iSrEM].东京:福昌堂.1999,

  • 家高康彦.实录极真大乱[M].东京:东邦出版.2006.

  • 小岛一志,Jg本佳子.大山倍达正传[M].东京:新潮社,2006.

  • 小岛一志,壕本佳子.大山倍达东京:新潮社.2012.

  • 山口昇.大山倍 ittli 何力'? [M].东京二 社.1995.

  • 新垣清.冲^空手道<50庭史[M].东京:原害房.2011.

  • 新垣清.冲^空手道<7)真®:M],东京:原害房.2013,

  • 中村民雄.今、々•If武道力'[M].东京:日本武道馆,2017.

  • 江上茂.空手道人门(新装增补版)[M].东京:日贸出版社,2017.

  • 中达也.武道空手本Wtlit二)型7?学型东京:大志塾事务 局,2015.

  • 编纂委员会.公益社团法人日本空手协会六十五年史[M].东京:日本空手协会.

  • 仲宗根源和.空手道大观[M].冲绳:榕树书林,1938年5月初版.2017年改订版.


二、中文文献

[谢必震.中国与琉球[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2] 谢必震,等.中琉关系史料与研究(中琉关系研究丛书01)[Ml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1.

[3] 赖正维.清代中琉关系研究(中琉关系研究丛书03)[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4] 陈硕炫.等.顺风相送:中琉历史与文化[Ml.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汪向荣,等.中日关系史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4.

〔6]余英时.论天人之际[M].北京:中华书局,2014.

[7] 葛剑雄.人在时空之间[M].北京:中华书局.2007.

[8] 黄仁宇.历史十五年[M].北京:中华书局,2014.

[9] 马明达.说剑丛稿[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

[9]中国武术拳械录编纂组.中国武术拳械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110]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口口林建华主编.福建武术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 2]林荫生主编.福建武术拳械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3]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

[14]周焜民.五祖拳谱[M].香港:天行健出版社,2009.

[15]崔乐泉.等.中国体育思想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6] 叶渭渠.日本文化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7] 张瑞皤等.中外教育比较史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18] 尾藤正英著,彭曦译.日本文化的历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9] [美]阿伦古特曼.从仪式到纪录-现代体育的本质[Ml花勇民,等译.北京: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20] 方汉文.比较文明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21] 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上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21] [荷:]约翰•哈伊津哈.游戏的人[M].傅存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2] 郑旭旭,袁镇澜.从术至道-近现代日本武术发展轨迹[M].厦门:厦门大学出 版社.2011.

[23] 李伯重.火枪与账簿[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

[24] 入江昭.我们生活的时代[M].王勇萍.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25] [美]安德鲁•戈登.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M].李朝津,译.北京: 中信出版社,2017.

[26] 坂本太郎.日本史[M].汪向荣,等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近七年来.我与旭旭大部分时间都在探讨日本空手道的有关问题。现在, 书将要付印了,此时此刻,心中有很多感悟:

日本是全民重视武道的国家,每逢相扑、柔道、剑道、空手道、合气道等大 型比赛,政界人物如大臣、议员、知事、市长等出来捧场都是很正常的事.有时 天皇、首相出现也不足为奇。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武道已经基本完成了 现代化转型,将江户幕府时期的综合性武术(与中国明清时期的武术一样.刀 棒弓箭、徒手格斗,均混合在一起的武术)进行变革,吸收现代教育与竞技体育 的经验,最终演化为九个武道项目,即柔道、剑道、空手道、合气道、少林寺拳 法、弓道、相扑等。这九个武道项目,具有各自单一的技术特征,并且都有自成 体系的组织、教学、比赛办法。

从现状看,日本武道以剑道、柔道最为统一、严密。而空手道在日本民间 影响力大,空手道练习场地简单,教学方法简捷,能够自卫防身,并有严格的礼 节约束,很受青少年喜爱。空手道在日本民间开设道馆、教室的数量远多于剑 道、柔道及其他武道。推广到世界各国的日本武道项目中,空手道也是规模最 庞大、领域最广泛、参与学习人数最多的项目。在世界知名大都市中,无论巴 黎,还是纽约,空手道馆都是最为红火的,其经济效益也是最好的。

空手道的特色是“打练结合”。打,是实战格斗,在空手道中叫作“组手 练,即套路演练,在空手道中称为“形气空手道的“形"只有40多个,但每一个 形都有悠久的传承历史,即使最晚出现的“平安"一至五段.也是100年前由船 越义珍、摩文仁贤和的恩师系洲安恒编制的。空手道不允许任何人一时心血 来潮,拍拍脑袋就编造一个''自选套路"出来。在“形''中,每一个动作必须有实 战意义,能够体现''一击必杀"的理念。单纯为表演而“做作”的优美姿势或动 作,如劈叉、侧空翻、造型、亮相等,在空手道中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更不用说 "创新"、"难度空中转体360度''等动作了。

在实战方面,原先在“琉球唐手''中,只有规定动作的,'约束组手",就像中 国武术的对练套路。后来唐手传到东京,掌握了一定唐手技术的大学生们,特 别是庆应大学、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拓植大学及大阪的关西大学等唐手研 究会的学生,认为没有实战比赛的空手道是不真实的武术,空手道要想在现代 社会生存就必须增加自由实战的比试,而实战比试首先要设计竞赛规则,规则 必须解决“真实格斗”与“人体安全保障"的问题。于是几个大学的学生们各自 进行探讨、实践,在1935年前后,终于推出“点到为止''与“穿护具''比赛这两种 形式。到1960年前后,极真空手道还采取了“不用护具”的实战比赛形式。如 今,这三种比赛形式在不同的空手道门派中还一直使用着。但2020年东京奥 运会的空手道组手比赛确定以,'点到为止"为比赛形式。

在船越义珍、摩文仁贤和、宫城长顺、本部朝基等一批先驱的努力下,到 1930年,日本已有几十所名牌大学在推广唐手。大学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大 学生是时代的主力军,他们有上进心,学习知识、探求真理,充满着生命活力。 这些大学生的进入,给唐手的现代化转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一批批在业 余时间学习空手道的大学生们,其中有不少空手道技术的佼佼者,在毕业之后 放弃自己原来求学的文、理科专业,毅然从事空手道传播、普及工作,并以此为 自己的终生职业,如山口刚玄、中山正敏、金泽弘和、大岛劫、时津贤儿、西山英 峻等.他们有的在日本国内开设武道馆,有的到美国、法国、巴西、南非等世界 各国的大城市传播空手道。这一批人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又具备规范的空 手道技术,怀着对空手道强列的使命感而拼命工作,最终在日本及世界各地做 出了惊人的业绩,各自培养出了成千上万的学生,使空手道普及规模超过柔 道,成为世界上人气最旺的日本武道项目。

浏览3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