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不仅是一门格斗技术,还是一种“生涯教育从深层次来看.空手 道开始由“武"入门,最终实现人的“终极目标人的生命轨迹是一条“抛物 线",从出生、成长、中年、老年直到死亡,在时间轴上是一条不间断的轨迹。假 定一个人的寿命为80岁,到40岁即''抛物线的最高点",此后生命开始走下坡 路.渐渐衰老•对青少年的空手道教育,首先是培养他们坚强不屈的意志,做 到克己、礼节。具体是通过“组手"格斗技术与“形"演练,体会生与死,与他人 战斗时的心灵感受。在反复练习中领悟到“意志”在生命中的重要性,只有意 志坚强才是实现人生终极目标的唯一保障。空手道教学能够培养青少年日后 走上社会时遇到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在40岁之前创造个人的最大财富与荣 誉地位,并为社会、为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空手道对中年人、老年人,则是通 过经常练习“形''.保持坦诚、勤奋、自立、自强的心理素质,克制私心,同情弱者,对生活中的艰难.诸如衰老、孤独、疾病、死亡来临前的恐惧等,以沉着忍 受、平静坦然的心情对待。所以在日本,70岁以上的老人坚持练习空手道的 不在少数,这些都体现了空手道“生涯教育"的价值。
当前,空手道的最大问题是内部不团结,山头林立、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 严重。空手道流派繁多,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的有松涛流、刚柔流、余东流、 和道流四大流派,还有1960年前后兴起的极真空手道等。在各大流派之下, 又不断地分裂出许多新门派。每个门派都是独立的.都有自己的组织体系、自 己的段位晋升制度。这是社会工商行业竞争的一种普遍现象,但作为一个已 经在全世界有巨大影响力的武道项目,应该用现代社会组织的思想与理论.化 解空手道各个门派之间的利害冲突,如经济收益、势力范围等方方面面的矛 盾,尽早解决“统一"问题。
郑旭旭与我在1974年因武术相识,当时我25岁、旭旭17岁。后来我们 都考上武汉体院研究生,都去日本留学,又都从事武术教育工作。旭旭是大学 中文专业出身,文化底子比较深厚,善于读书、爱思考、文字漂亮简洁,更重要 的是,他对武术非常热爱与执着。在40多年中,我们保持着非常好的联系,经 常通过电话沟通各自的想法,探讨武术问题。从本书构思、编制目录开始,已 经有七年了,我们时常讨论编写中的难点问题,对一些查证资料的可疑之处会 进行思考推敲,最终得出比较合理的答案。旭旭工作非常认真,曾几次为了书 中一些无法解决的较大疑点,亲自跑到冲绳、东京深入调查,并向权威人士请 教。此书的问世,确实是旭旭用心血换来的,而我仅仅是起“敲边鼓"、参谋作 用罢了。
回想起来,出国还是很“珍贵难得"的。1984年,一位朋友去日本,我托其 带回一册藤本贞治著的《空手道入门》,那是昭和五十八年( 1983)刚出版的新 书,内容翔实。于是我与朋友陈永升两人合作将书翻译成中文,由浙江人民出 版社于1989年印刷发行。1992年4月,我去日本天理大学体育学部留学一 年,指导教授为山本义泰,在老师指导下我学到许多日本武道理论与有关知 识。回国后,将日本武道中一些好理念、好方法融入自己的武术教学、训练之 中,并且继续关心着日本武道的信息和发展动态。26年来,我得到很多日本 老师、友人的帮助与指导,特别是中川敬、山本义泰、竹川俊治、长谷川一幸等 老师,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特向他们表示深切的谢意。
袁镇澜
于温州大学
后记二
2011年,我和袁镇澜老师合作完成了《从术至道——近现代日本武术发 展轨迹》一书,以剑道、柔道作为观察窗口,对日本武术近代化作了概况式的考 察。现在,对空手道流变史进行梳理考察,写成《溯源逐流——从福建拳法到 空手道》一书.算是尝试着对日本现代武道典型个案——空手道近代化进程进 行解剖。
空手道作为一个竞技体育的组织.一直处于比较零散的状态,20世纪40 年代,有东京的大学生着手空手道技术规范、竞赛规则与组织的统一,未能成 功。50年代,又有小西康裕、山口刚玄等人呼吁,超越门派界限,组成统一的 空手道组织,也未能实现。极真空手道强盛期.大山倍达呼吁各流派一起为空 手道发展团结起来。1985年,第3届欧洲空手道大会期间,大山倍达在西班 牙巴塞罗那拜会过萨马兰奇,1988年,还专门为跆拳道、中国功夫、空手道联 合进入奥运会,致信萨马兰奇。但是空手道终究还是未能统一。近年来日本 人的空手道研究,基本是以流派为分界的,较少有人从综合的角度来研究空手 道整体演变,流派横生的日本空手道,群雄割据,同一流派也分分合合,让研究 者难于入手。
1978年前后,东京的学者编写出版10卷本的《日本武道大系》,空手道作 为武道的一种,列于其中。这个研究集结了当时日本历史、文学、武道方面的 学者•对此前资料作了较为系统的提炼。但是40余年来,空手道已有新的发 展,尚未见到持续的研究成果。
2008年,冲绳县政府组织本地域有关专家,编辑出版了《冲绳空手•古武 道事典》,算是一本超越流派界限的资料集。但是限于冲绳地域和冲绳人,东 京空手道的发展,包括影响很大的极真空手道基本没有涉及。
日本人自己承认,空手道演化自琉球唐手。1879年琉球国被日本强制废 除,设立冲绳县。人口仅140万人的冲绳,2017年修建了"冲绳空手会馆”,其 规模远大于1990年在北京修建的中国武术院。冲绳县政府将空手作为国家 级的文化财宝,加以重点保护与发扬,把空手作为地方亮丽的名片。
2017年10月,我在厦门接待了前来拍摄《伟大的空手道探索者之三》的
导演兼制片西冬彦先生,主角中达也先生、宫平保先生。中达也(1964 —)是 日本空手协会本部师范,主演过《黑带》等以空手道为主题的电影,目前.常年 在世界136个国家地区巡回传授空手道。他认为,在欧洲,空手道习练者对空 手道是否成为奥运会项目并不关注,奥运会是欧洲人玩的,奥运会竞赛项目都 是欧洲的,多一个少一个无足轻重。欧洲人是将空手道作为一种东方文化来 接受的。中达也说,他致力于空手道的传播,是一种作为东方文化使者的自 觉,他要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哲学思维理念,通过空手道传播到全世界。
而我们的研究重点,在于梳理从福建拳法经琉球唐手到世界KARATE 流变的整个过程,寻找传统武术近代化的规律.成为奥林匹克竞技项目是我 们主要的比照点,因为中国武术走入奥运会仍在途中。还有,在经济高度发 展、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传统武艺如何再生等,也是中国武术发展面临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空手道已经在实践中,这就是我们教年来不懈从事空手道发展史 研究的目的。
尽管三十余年来,我一直关注空手道发展,数度前往东京、冲绳、名古屋、 德岛等地采风收集资料,数度接待来访的日本空手道界朋友,还不断通过在日 本的学人购置有关空手道书籍,跟踪日本关于空手道研究的最新进展,但是我 深深感到掌握的资料还是很不周全的,对手上的大量资料的梳理还是不够充 分的。从2012年课题“体育文化流变的考察-从福建南拳到日本空手道" 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立项(12BTYO5O),到课题报告完成,通过规划办审 核(20180400),已经过了整6年,我仍感到研究的结论难免挂一漏万。
由于2020年东京奥运会空手道有8块金牌,我国奥运战略已经将空手道 列入整体布局中。全运会增设空手道项目,迅速带动了各地竞技战略布局。 而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日本各派传统空手道也都曾派人传播并组建 分部,空手道有迅速风靡之趋势。除国家体育总局拳跆运动管理中心组织“寸 止''方式的全国空手道比赛外,极真空手道还有全中国锦标赛。
就目前空手道在我国的发展来看,我们深感无法全盘掌握.更无法掌握空 手道在世界范围发展的全貌。虽然不周全.但是在我们借鉴空手道近代演变. 思考中国武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是愿意将自己阶段性研究的结果.呈给思 考中国武术发展的同人。希望有识之士对本书不足、错误之处批评指正。我 们也希望这本粗浅的小书,能够引发更多的人研究武术文化转型的规律,为中 国武术的当代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浏览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