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文怀是在撒谎,但他的撒谎是为了维护李小龙的形象和照顾其家人的情 绪。如果换个角度考虑,邹文怀的所作所为就不难理解了——李小龙是嘉禾旗 下的当红巨星,可以说,没有嘉禾,就没有李小龙,没有李小龙,也不会有嘉 禾的今天。邹文怀很清楚李小龙的重要性,因此一直以来都对李小龙十分维 护,“死在家中”,可以说是对已经去世的李小龙最后的安慰和保护。另外, 李小龙是有家室的人,一个当红巨星不死在亲人身边而死在情人家里,并不是 什么光彩的事情,一旦曝光,也会让李小龙的家人陷入难堪。只不过这一次, 邹文怀小看了香港媒体,也使自己陷入无比尴尬的境地。八卦记者则把目光投向了李小龙事件中最无辜,也是最受伤的丁佩。丁佩原名唐美丽,祖籍北京,相传为蜀中唐门之后,是三姐妹中最小的一个,从小 在台湾长大,在台湾艺专影剧科毕业后前往香港发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李小龙相识,并对李小龙一见钟情,时刻相伴左右,俨然一对银幕外的情侣。丁 佩性格直爽,敢爱敢恨,在香港影坛素以行事“大胆”著称,甚至被冠以“艳 星”之名,她与李小龙的关系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她对李小龙的感情在圈内也 是众人皆知。明星之间爆出绯闻原本不算什么,但坏就坏在,李小龙迟不出现 早不出现,偏偏在去世那一天出现在了丁佩家中,不但让事情变得有口难辩, 也给了人们无尽的想象空间。丁佩是爱李小龙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李小龙的死对她来说无疑是巨大的 打击,她亲眼看着心爱的人在自己跟前死去,伤心绝望之余,还要承受媒体和 舆论的巨大压力。很难想象丁佩是如何熬过那段艰难的岁月,但是作为一个女 人,丁佩是坚强的,她没有被李小龙的死击倒,也没有垮在外界的非议之下, 这或许与她受李小龙影响追求佛道有关。在那个时候,也许只有佛家的宽容和空明,才能慰藉她那颗受伤的心。邹文怀了解李小龙,也了解丁佩,作为李小龙的师长、兄弟、伙伴、战 友,他选择了掩盖真相,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给李小龙的家人和丁佩一个相对平静、宽松的环境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去抚平失去亲人的痛楚,把李小龙之死带来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邹文怀的做法,既是一个圈内老油条 惯用的伎俩,也是在维护丁佩,让她能够全心全意的哀悼李小龙。然而事与愿违,邹文怀没能把事情压下,反而引来了更大的风波。人们对 野史和八卦总是有着异乎寻常的好奇心和认可度,在当时的香港,人们更愿意 相信李小龙是死于“马上风”,即男女在进行性行为时因太过猛烈而使男方突 然昏厥或死亡。李小龙英武潇洒,丁佩热情大胆,正符合“猛男烈女”的标 准,这种香艳的说法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甚至有激愤者扬 言,正是丁佩的“放荡”害死了李小龙!
这无疑冤枉了丁佩。造成维护李小龙、谴责丁佩舆论氛围的原因,也非李 小龙已死,而丁佩还活着那么简单。中国一直都是一个男尊女卑的国家,自古以来,一旦男女发生好情,不论是“浸猪笼”还是“点天灯”,受谴责遭刑罚 的往往都是女性,潘金莲被人骂成淫妇,西门庆却成了风流伟岸驾驭女人的标 杆。香港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但是和其他南洋地区一样,东南亚华人圈却是保存传承中国传统风俗观念最多的地方,也许在千千万万漂洋过海谋生 创业的华人眼里,保存传承传统风俗观念就是不忘故土、落叶寻根的象征。于是,死了的李小龙得到了大家的同情,而活着的丁佩却遭到了无尽的指责。另外,李小龙的身份特殊。晚清以来,中国受到了太多屈辱,中国人受到 了太多苦难,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隐忍的民族,太需要有人站出来为国人正 名,为民族正名。李小龙做到了,他的每一部电影,表现的都是这样一种自强 不屈、勇于向西方挑战的精神;他的人生经历,就是一部华人奋斗史;他的功 夫,也让中国功夫摆脱了华而不实、实战欠缺的印象。中国人胸中积郁已久的 那口恶气,在李小龙身上得到了痛痛快快的释放!这样的人,这样的偶像,岂 能随意玷污,徒遭骂名!于是,身为女人的丁佩一人担起了全部骂名,既失爱人,又要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精神情绪几近崩溃边缘。曾有记者向她求证李小龙是否在她家中出 事并被送往伊丽莎白医院,丁佩先是啜泣,而后突然指着记者大声嘶吼:“我 与李小龙是清白的,相信不久就会水落石出!”此时,政府新闻处已证实了李小龙的出事地点,焦头烂额的邹文怀也及时 修正了 “谎言”,声称当天他是与李小龙相约在丁佩家讨论《死亡游戏》的剧 本。然而方寸已乱的丁佩忘记了与邹文怀统一口径,在面对《星报》记者时极 力否认了李小龙在家中昏迷死亡的说法,还说当时她并不在家中,而是与母亲 待在一起。邹文怀的改口与丁佩的否认,让人们愈发相信李小龙之死背后大有蹊跷。人们关注的焦点,无疑都集中在了 “李小龙死前在跟丁佩干什么”上来, 是如邹文怀所说的“讨论《死亡游戏》剧本“,还是别有隐情。一时间,丁佩居住的笔架山道67号俨然成了全港媒体集散地,各路记者纷至沓来,蹲点、跟 踪、偷拍,无所不用其极,恨不能掘地三尺冲进寓所内。就如《星报》发掘救 护车线索一样,这一次,记者们继续采取迂回战术,从细节和目击者入手,力争还原事件真相。很快,记者们得到了两条线索:线索一:一名看守在7月20日下午4时亲眼看见李小龙与邹文怀走进丁佩居 住的大厦内,邹文怀在天黑后离开,李小龙却一直未曾离开。线索二:一名在大厦内工作的女工在7月20日傍晚在丁佩寓所门外听见李 小龙在屋内大叫大闹,还传出砸墙摔门之声,情状恐怖。根据这两条线索,有人大胆猜测,李小龙是在丁佩家中被谋杀!这个揣测 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李小龙在当时树敌甚多,很多人都觉得他行事乖张脾气暴 躁,但是站在邹文怀和丁佩的立场,二人并没有谋杀李小龙的动机,现场和后来的法医验尸也没有找到证据来证明谋杀说。看事实却是,邹文怀和丁佩, 这两个除亲人外与李小龙往来最密切的人,成了李小龙之死事件中最大的受害 者,成了人们质疑的众矢之的!到这里,李小龙之死的第一个谜团已经解开,那就是李小龙的确是死在女 星丁佩的寓所,而非自己家中。然而不论李小龙死在哪里,带来的非议有多 大,他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他的死因。李小龙究竟因何而死?是什么原因导致李小龙在一夜之间就离开人世,连 抢救的机会都没有呢?这些疑问,恐怕是三十多年来全世界龙迷和影迷最关心的问题。关于李小龙的死因,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版本的说法在流行着,有人说他是病死,有人说他是猝死,还有人觉得他是被别有用心之人谋杀,众说纷纭、莫衷一致。而当 年官方又是如何判定李小龙的死因呢?李小龙是如日中天的功夫明星,他的死不但牵涉面广,其死因也确有可疑 之处。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香港当局特地组建了死因研讯法庭,专门就李小 龙之死一事进行调查取证。为了确保调查的严密性和公正性,研训法庭一共传 召了 10位证人出庭作证,他们依次是李小龙的哥哥李忠琛、嘉禾掌门人邹文怀、女星丁佩、第一个替李小龙诊治的私人医生朱博怀、高级救护员彭德生、 伊莉莎白医院急症室医生曾广照、伊莉莎白医院紧急救治单位医生郑宝志、法 医警官叶志鹏、探员刘树、军装警员柏文利。在证词中,李小龙哥哥李忠琛说他不知道弟弟有吸食大麻的习惯,两人在 一个月前见面时,李小龙精神状况正常,身体也没有任何不适迹象。这一点也 得到了邹文怀的确认,邹文怀说,李小龙去世前,两人几乎天天见面,李小龙在讨论拍摄细节和剧本时情绪很高,也未曾说起有过家庭纠纷。李忠琛和邹文 怀的供词排除了李小龙自杀的可能性。事件的另一个关键人物是丁佩。当时丁佩的情绪已经稍稍稳定下来,并详 细回答了李小龙妻子莲达的律师罗德丞关于“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在丁佩住 处所发生的一切”的提问。如果把她的话与邹文怀的话相对照,再综合李忠 琛、莲达的证词及其他线索,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李小龙在1973年7月20日这 一天的活动情况
浏览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