猷辂拳是流传在浙江衢州常山县新昌乡一带的传统民间武术拳种。可 分为严家拳、谢家拳两系,两家拳法出身不同,各有所长,且一直在新昌猷辂 村的严、谢、刘等几大姓氏家族中传承。严家拳是清咸丰时严氏祖先严维旺 由太平军处习得;谢家拳则习自佛门,后考中清朝武秀才,并传下“学得好, 守得好”的祖训。严、谢两家拳法虽来路各异,风格不一,但同属南少林拳种。严家拳的 主要套路有:连步、五步、七步、九步、红拳、单凤散翼、落地开花、双肘落地 等;谢家拳的主要套路有:珍珠散、双凤朝阳、三角梅花、三十六宋江等。严 家猷辂拳重硬功,力求基本功扎实,并经常采用实战的办法来提高拳法功力,因此练习中常有双人对打、拆拳对招等场景;谢家猷辂拳对打的练习场 景较少,但以文功见长,拳术讲究技巧、方法,力求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猷辂拳十分讲究眼法、身法、手法和步法的变化,拳法简捷有力,大开大 合,重拳少腿,刚柔相济,充分体现了南拳固有的特征,既有猛虎下山之威 严,蛟龙出海之气势,又有攻防技艺之内涵,强身健体之功效。猷辂拳的器 械有:枪(杨家花枪、蟒蛇转竹、唐僧吹笛等)、棍、刀、铜、匕首、板凳、扁担等。猷辂拳的实战性较强。当地村民反映,清朝咸丰年间,曾有一伙流窜盗 匪闯入新昌,一路抢掠财物无数。后来进入猷辂村,准备抢劫一番。不曾想 遭遇到猷辂村民的顽强抵抗,盗匪被打得落花流水,伤者过半,不得不仓皇 逃离。从此,猷辂拳的名气越来越大,闻者无不充满敬畏之情。猷辂拳传至现代,由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凸显,除了基础的防身功 能,猷辂拳的健身功能、表演功能也得到不断体现。由此,猷辂拳迎来了它 的新发展一一猷辂洗马舞。猷辂洗马舞,是猷辂村民以猷辂拳为蓝本,借鉴拳术中的招式,同时又 运用马夫在洗马过程中的牵马、卸马口、捧马槽、泼水、喂马、洗马、梳马毛、 上马鞍、取马鞭等一系列动作演化而成。洗马舞表演一般有8人,包括一名 马夫、6个马灯,6盏花灯。该舞的主要看点在于马夫的表演,气势阳刚威 武,动作娴熟流畅,因此马夫往往由本村武艺高超的武师表演。近年来,新昌猷辂拳的名气越加响亮。2008年,经过逐级地推荐和筛 选,“猷辂拳”成功入选第三批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洗马舞” 成功入选第二批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秋瑾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 原名是秋闺瑾,字璇卿,东渡日本之后改 名字瑾,字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秋瑾 的祖籍在浙江绍兴,但是出生在福建,在 这里研究她是因为秋瑾在成长的经历中 在萧山进行过一段时间的习武,使她对武 术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这也是从小仰慕 英雄豪杰,进而还立志要做英雄豪杰那样 的人,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的结果。 长大后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秋瑾虽然是一介女流,但是从小豪情 万丈,对武术非常喜爱。秋瑾到了 15岁的 那年,就从她母亲那里听说她的舅舅和表 兄比较精通武术,在这年她的爷爷告老还 乡从福建回到绍兴之后,她就千方百计地想去萧山的舅舅家,得偿所愿之后 就天天跟着他们学习武术。在当时对于像其他传统的女子一样都要裹脚的 秋瑾是非常不容易的。每一次的练武都备受折磨,但她常常以花木兰的事 迹激励自己并咬牙坚持。在刚开始学习骑马时,由于过于心急而一不小心 导致她从马上摔了下来,刚烈的秋瑾为了不让舅舅担心进而不让她学骑马, 就忍着疼痛说一点事情都没有。学武归来到家之后,她仍然坚持每天早起 练武。①秋瑾是在优越的生活和欢乐中度过童年的,练武的经历不仅锻炼了 她的体格和意志,还进一步发展了她侠义的性格。旧社会的陋俗裹脚深深 伤害了她,这是她一生都很痛恨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她深刻 的领悟到旧社会的封建礼教对中国女性的压制和残害,更坚定了她要与旧 社会斗争到底的决心,立志到推翻旧社会。要达到彻底解放妇女这个目的 她认为妇女们要觉悟起来,在社会革命中才能实现。习武的经历让她后来经常刀不离身,在后来的革命活动中,她习武掌握 的本领也派上了用场,逐渐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巾帼英雄。“青山有幸埋忠 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岳飞墓前的一副对联。1907年3月17日,秋瑾 和挚友徐自华来杭州,她们瞻仰了民族英雄岳飞的墓。在西泠桥畔,她对徐 自华无限感慨地说:“如果我死后真能埋骨于此,那可是福分太大了。”秋瑾 英勇就义后,1908年,徐自华等人根据秋瑾生前的愿望,将秋瑾的遗骨移葬 在西子湖畔的西泠桥西侧。孙中山先生曾经于1913年在杭州的时候,亲自 祭奠秋瑾并且书写了“巾帼英雄”四个大字的题匾。周恩来同志在1939年3 月时候来到绍兴,亲笔题写了: “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 光。”新中国诞生后,党和人民一直采用各种形式,隆重纪念这位为祖国,为 革命英勇奋为革命英勇奋斗而牺牲的先烈。张静江(1876 - 1950),出生于浙江湖 州南浮镇的丝商巨贾之家,曾任国民党中 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浙江省省 长。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与蔡元培、 吴稚晖、李石曾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 他在结识孙中山先生后便开始对孙中山 先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孙中山先生称他 为“革命圣人”。后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 政府,其主持建设委员会工作,蒋介石称 他为“革命导师”。在召开国民党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时,为主席团成员,并当选 中央执行委员。在孙中山逝世后召开国 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当选为中 央监察委员。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推举张静江为国民党中央执 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组织并承办了 1929年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推动 中国近代武术转型与发展。晚年逐渐淡出政治,转而信佛,故又名卧禅,病 逝于纽约。蔡元培( 1868 - 1940),字鹤卿,又字 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 振、周子余,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 兴)人,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 我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中华民国 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 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 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 中法大学校长。1928年至1940年专任国 民党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 主张。对武术的主要贡献题词是:卫生 御侮。刘百川(1870 - 1964),原安徽六安县 十里勾人,生于1870年,自击习武,个性刚 勇,得少林高僧杨澄云秘传,武艺精进,中 过武举,中年走镖关外。曾游香港,以子 母鸳鸯连环腿击败英国大力士。孙中山 先生当年在场,亲书“尚武精神”横匾一 额,嘉惠他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壮举。体格 剽悍,魁梧健壮。他的武术源流,属于北 派少林罗汉门,杨澄云传刘百川小罗汉和 罗汉神打,既内八腿、外八腿、内八锤、外 八锤,明八打、暗八打。刘百川得其精髓, 身手非凡,尤其擅长腿法,出脚时快如飓 风,猛如闪电,能轻易折断碗口粗的树杆, 与人交手,往往在须臾间踢倒对方。故有 “江南第一脚”之称。刘百川是武术大师万籁声的老师,1928年,万籁声率河 北武术代表队抵南京参加全国第一次国考,成绩优良,当时在上海的刘百川 赶到北京,与褚民谊、郑佐平等人商量,要到鼓楼饭店与万籁声比武,见个高 低,此时万籁声入门老师、自然门名家杜心武也在座,他怕万籁声有失误,就 亲自与刘百川交手,他们两人在比武后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万籁声正是 在这可喜的情况下,遵照杜心武的旨意拜刘百川为师的。刘百川除了给万籁声传授罗汉门拳法外,还传授了少林童子功与伤科 疗法。万籁声说,当年刘百川跟随杨澄云老和尚练对打,常常遍体鳞伤,杨澄云希望他学到的是真本领而不是花拳绣腿,所以在对打时并不手下留情。 有一次,刘百川拼出全力向杨澄云进击,老和尚倒退到墙根,突然推出两掌, 刘百川顿时跌出数丈之外,脑门撞上了井辘特,昏迷不醒。老和尚连夜进山 涧,攀悬崖,采摘一种“泉果”的草药,为刘百川治好了伤。从那时起,杨澄云 开始传授伤科治疗技术。刘百川晚年即以此技养生度年。刘百川不但武功超卓,而且重义气,讲武德,为世人所推崇。老和尚正 是察看到刘百川正直任侠,才把一身武艺传授给他。还赠他一条钢鞭,一把 单刀,嘱咐他遵守少林戒律,做个正派的人。刘百川始终没有违反师训I。 1929年,万籁声参加上海举办的全国第二次武术擂台赛,已进入了前五名。 他心怀夺魁的雄心,准备拼搏。刘百川察言观色,即与杜心武、李景林等武 林长者一起,极力劝万不必因争名次而伤了武林的和气,终于避免了一场恶 战,给万籁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20世纪30年代,万籁声任湖南国术训练 所所长,刘百川为顾问。
浏览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