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失败给13岁的李小龙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也让他学会了反省和思考: 太极拳如此没用,为何还会被称为“拳法”?为什么这等没用的拳法,父亲会 坚持不懈的练习几十年呢?如果不能用来防身,如果不能用来击败对手,习武又有何用?他开始明白,打架,就得靠速度、靠力量、靠气势;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想要扬名立万,就一定要靠实力,靠拳头说话!1967年,李小龙在接受功夫杂志《黑带》的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学武的初衷:“在香港,当我正是小孩时,我是一名小阿飞。总爱四处惹事生非。我与 我的伙伴曾用铁链及藏有小刀的笔作为武器。偶尔有一日,我问自己:如果我的伙伴不在我身旁,而我却陷入一场打架中,这会有什么后果呢?于是,我决定要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就是这样,我开始学武术。”知子莫若父,李海泉也明白,李小龙的脾气不适合练太极拳。尽管如此, 他还是希望通过练习太极拳来克制李小龙性格中的戾气,然而李小龙再也不愿意练习太极拳。李海泉只得另想办法,他想到了当时另一位武林前辈梁子鹏。 梁子鹏是当时有名的武师,曾跟随另一位宗师陈子正学过鹰爪拳,还研习过六合八法拳,对太极拳、形意拳等内家拳法均有很深的造诣,还点拨过李海泉的太极拳。所以李海泉想借助梁子鹏的武学修为来收服顽劣不堪的李小龙。作为一个有身份有名望的武术大师,梁子鹏在招收弟子一事上极为慎重, 他对李小龙在“江湖上”的混名早有耳闻,对传统武术界而言,像李小龙这样的“恶少”是“侠义”之辈人人远而诛之的对象,岂能容他投入门下,败坏家风。不过考虑到李海泉是香港演艺界的名人,私交也不错,梁子鹏便不好意思推辞,勉强答应让李小龙前来挂名听课,而不传授他武功,也不算正式弟子。这段挂名听课的经历在李小龙的一生中很不起眼,甚至被人忽视,可事实上,这是李小龙第一次系统接触中国传统的武学理论。这个我行我素的乖张少年也彻底为梁子鹏生动的授课方式和深厚的武学修养所打动,学到了许多内家 拳法的原理,开始对太极拳等内家功夫的武学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说李海泉的太极拳是对李小龙身体上的武学启蒙,那么梁子鹏的授课就是对李小龙精神上的武学启蒙。面对李小龙这样一个既捣蛋又聪明的“学 生”,梁子鹏主要做了三件事:其一,对李小龙所学的太极拳动作进行了纠正,在这一点上,他与李海泉的看法一致,只有勤修太极拳,才能化解李小龙身上的戾气。其二,系统全面地讲授中国传统的内家拳理,让李小龙对中国传统武学有一个充分的了解,避免他年纪轻轻就盲目的对传统武术产生轻视鄙夷
之心。其三,把李小龙从别人那儿学来的零零散散的功夫进行归纳、筛选,去 除繁琐不实用的部分,使得这些功夫真正能够起到强身防身之用。梁子鹏的武学理论启蒙教育对李小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拳理和义理也深深的印刻在了李小龙的脑海中,是李小龙后来在武学上取得巨大突破的理论基础,也把一个只会打架耍横的街头小霸王真正领入了博大精深的武学殿 堂。与此同时,李小龙重新开始练习太极拳,而且一练就是二十几年。太极拳是传统武术的精华所在,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武学原理与中国古老的哲学与辩证法息息相关,虽然没有多大的实战作用,但对习武者内在功力的锻炼和武学修为的提升却至关重要,其“太极”、“无极”、“阴阳”思 想后来更是成为李小龙所创截拳道的核心理论,太极阴阳图更是成了后来截拳道的标志性logo。演戏、习武、跳舞是少年李小龙的三大爱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的李小龙出落得愈发俊朗帅气,挺拔的身姿、炯炯有神的双目、微微上扬的嘴唇,将他骨子里那股桀瞥叛逆之气展现得淋漓尽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糟糕的学习成绩非但没有妨碍李小龙的人气,帅气 的外形、迷人的笑容、超酷的作风、爱打抱不平的性格,反而成全了李小龙校园先锋派的形象。我们并不是要鼓励学生不好好读书、特立独行以惹麻烦为 荣,但不可否认的是,像李小龙这样的学生,哪怕在现在的校园里,也绝对会
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更会得到无数女生的青睐。在李小龙的性格中,有两个最为明显的特质,一是好斗,二是表现欲。好斗,勿用多说,从他对打架和习武的痴狂就能看到;而少年李小龙的三大爱好,则都是表现欲强烈的体现。也许从李小龙出生开始,他的血液里就继承了父亲在舞台上的天分——只要一面对荧光灯,只要一面对镜头,就会变得很开心,很兴奋,千万百计地吸引别人的注意,唯恐被忽视。对普通人来说,这样的举动无疑会被看成是过于招摇,过于张扬,但是对从事演艺的人而言,能够在镜头和观众面前展示自己却是必备的素质和成功的前提。当然,光有表现欲而没有表演天分就会沦落为 庸俗的作秀,而李小龙恰恰具备了这两点,能够成为童星,当中固然有父亲李海泉的因素,但最主要靠得还是自己的天分和欲望。性格决定命运,也许从几个月大那次上镜客串开始,就已注定了这个襁褓中的粉嫩男童必将与电影结下不解之缘。习武,对李小龙来说,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强身健体和弘扬国术。他的想法很简单,一是要打败对手,二是要表现自己,因此,习武和打架,也是李小龙表现欲强烈的另一个方面。李小龙跳的主要是恰恰舞。恰恰舞是拉丁舞中最受欢迎的舞蹈,音乐轻快,节奏感强,因跳舞时鞋子发出的“恰恰”声而得名,在20世纪50年代风靡 美国,后传至香港,其旋律和伦巴基本相同,每小节分慢、慢、快、快四步, 慢步一拍一步,快步一拍两步,舞曲欢快而有趣,而又充满热情,因而深得年 轻人的喜爱,成为酒吧和夜总会的主要音乐之一。李小龙学习恰恰舞的时间很短,一开始的时候,他只是觉得这种节奏感强 烈,能够充分展示肢体力量和柔韧性的舞蹈非常有趣,又能够与女孩子一起玩 耍,这才尝试着学习。很快,李小龙就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天赋熟悉了恰恰舞,并且成了一家有菲律宾乐队伴奏的夜总会的常客。开朗活泼的性格使得李小龙很快与乐队成员打成一片。在他们的指导下,李小龙的舞技进步神 速,再加上他喜欢创新,总是把一些奇怪的具有武术特色的动作融入舞蹈中 去,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李小龙式恰恰舞。每当李小龙和他的伙伴们到来时,夜总会里总是会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人们众星拱月般地簇拥着这位少年“舞王”,期待着他有更加出色的表演。李 小龙是那种遇强则强之人,越是大场面,他就越是来劲,朋友和观众的欢呼声让他浑身充满了动力,跳到尽兴时,他还会脱下上衣,露出精壮有形的躯体, 在此起彼伏的惊叫声中尽情舞动,展示着男性的阳刚之美。动感的舞姿加上小影星的身份,使得李小龙成为当时很多女孩子心目中的 白马王子,他身边的女孩子们都以能与李小龙跳舞、能与李小龙交谈为荣,有的甚至因为被李小龙多看了一眼而欣喜不已,激动万分。李小龙的舞伴主要有 两位,一位是少女影星文兰,一位是当时有着香港“银坛铁汉”之称的曹达华的女儿曹敏儿。她们与李小龙年纪相仿,又都喜欢跳舞,所以经常与李小龙一 起出去结伴游玩。据文兰回忆,她与李小龙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但正是因为太 熟了,所以反而没有往男女朋友的方向发展。当时追求李小龙的女孩子很多, 真正被人们看好与李小龙有发展可能的则是曹敏儿,他们一个年少英俊,一个青春美貌,是公认的金童玉女。不过李小龙虽然喜欢结交漂亮的女孩子,却始 终没有把女人当作生命的最重,女人对他来说只是生活的点缀,他大部分的心思,始终都在习武上面。据李小龙的哥哥回忆:“小龙每天早晨要用15到20分钟的时间站在镜子 前,把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并且自我欣赏一番。这成了他的晨礼,和他要弄 清自己的服饰是否得体与漂亮一样重要。这一切都结束了,他才出门。”从这个细节就能看出,李小龙对自己的形象非常在意,甚至到了挑剔的地步。长得 帅、穿得帅、跳得帅、打得帅,这也许就是对少年李小龙最好的概括。
浏览3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