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丧葬习俗中悲壮的尚武情怀
丧葬,古今中外各个民族都视为大事。各种丧葬风俗习惯往往最能形象地体现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和心理素质,并从一个方面进而透视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由于宋明儒家礼教的禁锢,内地带有“武”成分的丧葬习俗, 大都销声匿迹了。而滇黔地处祖国滇黔边陲,山高路远,沟壑纵横,历史上交通极为不便,民族发展极不平衡,一些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几个历史时期的丧葬习俗。在这些丧葬习俗中呈现出大量的武术文化表象,这对研究这些民族的性格特征、民族心理、民族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①张玉玮:《论中国占代抢婚文化》,载《东南文化》,2006 (2)。
②曹新富:《普米族的婚俗》,载《对外大众传播》,1995 (6)。
③(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扫叶小房,民国一五年五月发行。
表2-3滇黔部分民族丧葬活动中的武术文化简表
民族 | 武术文化内容 |
普米族 | 宁范地区的普米族妇女亡故,娘家闻讯后即邀约本村人去婆家“打冤家”。 有的拿着长枪,行的扛着大刀,有的手持棍棒,浩浩荡荡“杀奔”婆家。婆家亲友则如临大敌,也手持武器,守在村头。顿时,枪声呼啸,硝烟弥漫,锣声贯耳,喊声震天。双方各有身材高大的十二人,身穿骨片连成的铠甲,肩挂长刀, 时缠藤圈,膝裹革筒,头戴钢盔,顶插雉尾,宛如古代普米族武士。他们互相怒逼视,同时挥刀舞剑,在海螺、鸵锣的伴奏下,合跳厮杀舞蹈 兰坪地区的普米族在丧葬时,巫师手拿竹弓箭,同时让人们也手持弓箭刀枪,往火塘里丢燕麦籽,让其烧爆。巫师按东、南、西、北方向,让众人跟他一 起边唱《咒骂调》,边一一作射箭、砍杀、打枪的姿势。如果死者是男性,则让他右手握一把长刀,左手拿一盏油灯。①普米族人去世后,棺材前的桌上要摆一 张竹弓、一根竹矛等物②,用作归阴路上的武器 |
彝族 | 彝族男性去世后,尸体侧卧,右手放在上面,寓意是便于他抽刀御敌。③彝族吊唁时,有几个身着古代武士装扮的人走在队伍前面,跨着雄健的舞步,手舞长剑,边唱边跳;死者亲友手持长刀,以同样的舞步前去迎接④ 彝族送葬时,数以千计的人驰马执戈,重演战斗以礼送死者 路南县彝族实行头顶青天、脚踏大地的“冲天葬”,意为活着如此,死了也如此 罗平彝族在祭奠和口丧时,要进行闹葬活动,场面热烈庄严。有耍大刀者, 有舞齐门棍者,有舞大鞭者,有舞金线棍者,有舞连枷者⑤ |
纳西族 | 当有名望的大东巴死后,做开丧、超荐仪式时,跳法杖舞以及与战争相结合的大型擒敌舞,以示勇武精神和高超绝技 永宁纳人死后还要头顶铁盔,身穿野猪皮中,背负砍刀,装扮如古代的纳西族武士 云南宁范纳西族支系摩梭人,则举行“洗马”仪式。洗马的人戴着插有鸡尾的毡帽,身穿饰有龙图案的盔甲或是长袍,携带矛、砍刀、弩弓等武器,犹如 古代的武士。洗完马后要催马扬鞭,飞奔何家,途中与“敌人”作战斗状,经过左突右冲,“战胜敌人”、“冲破重围”后,顺利到家。丧葬时,由2~4个身 穿古代武士盔中的兵将在灵堂、院坝跳刀舞 |
民族 | 武术文化内容 |
景颇族 | 景颇族前来吊唁死者的亲友,如是“丈人种”,必须要抬着铁矛等物品来吊 丧,以示威武之气① 丧葬时,男舞者手持砍刀、盾牌,随着能鼓声和枪声应声呼喊激情而舞 |
白族 | 怒江地区白族、碧江四区白族支系勒墨人发改时,要由6个年轻人分为3对,执长刀飞舞左右方,一直舞到山上。而大理海东一带的白族,在祭奠时有的还要举行杀方向②等仪式 |
俅傣族 | 人去世后,要请祭师射箭3支,为死者引路,希望死者的灵魂能顺利地到祖先栖居的地方,与祖先团聚。③便傣族在出殡前要有两个手拿涂过猪血的刀的巫师绕死者房屋二周,边吼辿舞,认为这样能为死者的亡灵赶跑纠缠他的妖魔。 出殡时,壮年三五人在前边舞刀叫啸开路④ |
独龙族 | 怒族出殡时,如请远亲相助,则须送一把刀子。云南他招人还要在男人的棺柩上画刀、斧之类等。出殡时,一长者要肩扛一把长刀念《祭牲词》,三个成年男子高举长刀和竹片,边喊辿飞速绕死者家三周,表示已送走死者的亡灵 |
苗族 | 贵州毕节苗族在出殡时,要请巫师开路,开路者须背刀挂弩,表示送给死者。贵州从江县苗族出殡时一人鸣炮在前,另一人持刀表示开路护送。云南金平县的苗族,为死者超度亡灵时,一人手持弓弩,一人吹牛角,一人背着背包,一 人吹芦笙,绕死者屋数圈。有的地方相应地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常见的有扳手劲、摔跤、跳芦笙舞等。出殡时,通常是一人持火把在前,或背弓箭,或挥大刀开道。喷呐高奏,鞭炮声不绝,震山动谷,响彻原野⑤ 苗人的灵牌供奉的是象征祖先的一张弓,祭日时,孝子要背上竹弓(家中供奉的)去扫墓⑥,以此来告慰、缅怀祖先 |
保族 | 人死后,要给舅家“朵域”,以报偿舅家的给命之恩。所谓“朵坡”,就是给舅家送一套一个人一生所用的衣服器具。死者如为男性,则送一把长刀、一把弩等物品 |
民族 | 武术文化内容 |
哈尼族 | 死成年人或老年人,须请武艺队前来“跳尸”。在送葬日,队员们打扮成武士模样,抬着大刀、双刀、单刀、枪、棍、三须叉、连枷、钩镰、绳标、流星、铭等,边走边练,边练边打,威风凛凛,表示驱鬼,让死者平安到达祖先故地① |
壮族 | 文县攀枝花一带居住的壮族,出殡时,不仅有抬筒钱、吹喷呐的,还有跳纸马舞、耍刀的。那跳纸马舞的,前后左右纵跳,或抖马铃铛,或昂头摆尾,舞姿优美,舞步刚健。那耍刀的,或杀东,或杀西,舞得呼呼风响 |
浏览3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