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对箧是一种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进攻、防守、还击的运动规 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如对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太极拳对练等。器械对掠 是一种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等技击方法组成的对练套路。主要有 长器械对练、短器械对练、长与短器械对练、单与双对练、单与软对练、双与软对练等多种 形式。常见器械对练有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和对刺剑。徒手与器械对窿 是一种一方徒手,另一方持器械进行攻防对练的套路。如空手夺 刀、空手夺棍、空手进双枪等。集体表演集体表演是一种6人以上进行的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结合的集体演练。可变换队 形、图案,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如集体基本功,集体拳术, 集体剑、刀、九节鞭等。搏斗运动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一种对抗性练习形式。目前武 术竞赛中正在逐步开展的搏斗运动形式有散打、推手、短兵3项。散打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决胜负的一种竞技项目。推手推手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搠、捋、挤、按、冽、揉、肘、靠等方法, 双方粘连黏随,通过肌肉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劲将对方推出,以此决定胜 负的一种竞技项目。短兵短兵是两人手持一种用藤、皮、棉制作的短棒似的器械,在直径为5. 3 m的圆形场地 内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劈、砍、刺、崩、点、斩等方法决胜负的一种竞技项目。武术的特点与作用武术的特点寓攻防技击于体育运动之中在冷兵器时代,武术与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在武术实战中,常以最有效的技击动作与 方法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达到制服和战胜对方的目的。这些武术技击方法在军队、警察 中至今仍广泛运用。武术作为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在动作技术上仍然保留了攻防技击的特性并将武术攻 防技击寓于武术的搏斗运动和套路运动项目之中。搏斗运动较集中地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动作结构和方法运用与实用技击基本一 致,但是两者在实现战胜对方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搏斗运动从 体育运动的观念出发,制定了以不伤害对方为基本原则的竞赛规则。如在散打比赛中对武 术中一些传统的实用技击方法作了一定限制并且有严格的禁打部位和护具保护;短兵中可使 用的器具也有相应的变化;太极推手有特殊的技术规定。因此,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 有很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在比赛中有一定的规则限制,它与实用技击不完全相同。长期以来,武术一直就是循着技击格斗和套路表演这两种运动形式广泛流传和发展起来 的,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特有表现形式。为了适应比赛、表演、娱乐和健身的需 要,不少套路动作结构与技术原形动作相比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虽有所变化,但 是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整套武术动作依旧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方法为 主,间或穿插一些不一定具有攻防技击意义的动作,甚至在散打、短兵中不宜采用的一些 技术方法在整套运动中也仍有所体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既讲究形体规范,又追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是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是指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武 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是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的。武术套路在技术上 常常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 连”。许多拳种和流派也都十分强调要“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如太极拳要求“以心行 气,以气运身”;长拳强调“精气神、劲力功”的统一;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少 林拳则注重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套路运动,又有搏斗运动;技术有难有易,风格千 姿百态,运动量有大有小,不受年龄、性别、体质、季节以及场地器材的限制,练习 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需要选择适合的内容和方式进行练习。较之其他一些体育运动项 目,武术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作用武术不仅具有较高的健身、防身和娱乐观赏价值,而且有一定的修身养性、培养和完 善人格的作用,是增强体质、锻炼意志、振奋民族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强身健体武术运动具有改善和增强体质的作用,能使人体身心从内到外得到全面的锻炼。通过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 脉、调精神从而改善人体机能,增强体质。实践证明,长期从事武术锻炼,可以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有效提高人体代谢机能, 对人的灵敏性、速度、力量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的提高都有良好的作用。防身自卫武术以技击为内容,习武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通过学习各种攻防格斗技能提高自我 防卫能力。修身养性,磨炼意志武术在长期的历史承传中,一向重视礼仪、讲武德。“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 先习德”,注重道德品质修养是武术运动员的优良传统,是择徒、拜师、授武、习武的 先决条件。通过习武活动有目的地把武德教育渗入到武术练习之中,使习武与做人的道德 规范结合起来,培养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勇敢、顽强、 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娱乐观赏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既能自娱,也能娱人。无论是两人斗智较力的对抗性运动 还是展现形神功力与技巧的套路表演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此外, 通过切磋武艺还可以交流思想、增进友谊。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丽多彩,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文化人类创造着文化,文化也创造着我们自己。不同的民族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着自己的文 化,而不同的文化也用不同的方式塑造着各个民族样式,决定了这个民族的存在方式、表 达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一般而言,狭义的“文化”专指与精神直接相关联的活动过程与产品;而广义的“文 化”则约等于与自然物、自然界运动相区别的、既包括精神产品也包括物质产品在内的人 所创造的一切非自然物的以及这种创造活动过程本身。中国传统文化蕴涵了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价值 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中国武术萌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 粘附和涵摄,逐渐形成了以儒、道、墨等思想以及传统哲学、美学、医学、兵法学、 宗教等文化内容为内核的武术文化。“武术属于体育,但高于体育”,其主要原因就在于 中华武术作为•个整体意义上的文化形态,虽然有其自身独特的本质和特征,但是武术文 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积的反映,它在理论上受其思想指导,在 行为方式上受传统文化的制约。中国传统文化是武术文化的根基,它全面反映了中华民族 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观念、心态模式、价值取向等。因此,武术文化是 中国文化母体之下的一个分支。武术文化大体上可分为“物器技术层”、“制度习俗 层”、“心理价值层” 3个层次。“物器技术层”是武术文化的表层结构,主要包括武术技术、武术器械、练功器具、场地、 服装等内容。它表现和展开的是一种人与物的关系。“制度习俗层”是相对稳定隐形的中间层,主要包括武术组织方式、传承方式、礼 仪规范、比赛方式等内涵。它表现和展开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心理价值层”是最内层或最深层的武术文化结构层,不仅是武术长期形成的心理习 惯与定势,更主要是一个民族许多代人积淀而成的心理习惯与定势。主要包括武术文化所 体现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民族情感等内容。“心理价值层”是武术文化的核心,它 主要是通过“物器技术层”和“制度习俗层”体现出来的。武术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又自成完整体系,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文 化的基本精神。反映了刚健有为、入世进取的民族精神武术在以血缘为纽带、以家庭为本位基础上形成的“夙夜在公”、“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等中华民族精神的熏陶下提倡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勉,要求 练武者奋发有为,积极进取,要有“舍生取义”、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道德情操。除暴安良、扶弱济贫。专以惩恶扬善为己任、以高超武功作手段的侠客是中国人推崇的 对象并成为古代中国社会的特殊社会角色。忧国忧民、匡扶正义始终是武林中人的座右铭, 并蔚为爱国主义的传统。“爱国”历来被看做是一种“大节”。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文明和觉 悟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浏览3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