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 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东西方 文化将再一次碰撞和交融,代表东方文化的中国文化能否得到更大 的共识和交融?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渗透的较量,关系到民族未来 的命运。“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 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与灵魂;”(费孝通等《中国文化 与全球化》)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和渗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生存和应对,持续和发展?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的较量,有 时表现为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较量。面对强势文化,中国文化如何发 展、中国武术如何现代化和推向国际,应是战略性的文化研究。

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 发生了巨变,那么在这种全球文化高度竞争、冲突的背景下,如何追 赶全球发展的潮流,缩小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差距?传统文化如何适 应现代化转型?联想到武术,也就是说,中国古老的传统武术面对 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不能适应和转型,只能面临“人琴俱亡”的可悲 命运。有人建议向联合国申请把中国武术当作一项文化遗产保护起 来,如果武术真是那样,到了非保护才能生存的地步,不仅是武术的 悲哀,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了。武术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如何适应 现代化和保持民族风格,需要我们从文化的角度去深入研究。

回眸2世纪,既是飞速发展的世纪,又是充满矛盾的世纪。环 境污染、生态破坏、信仰危机、物欲横流、身心失调、人格分裂、战 争与恐怖主义等无不威胁着人类。1992年,1 575名科学家发表的一 份《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开头就说:“人类和自然正在走上一 条相互抵触的道路。”(邵汉民《中国文化研究20年》)1998年,全世界 获得诺贝尔奖的75位科学家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界前途时说:“21 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 500年前中国的 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汤一介《和而不同》)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 问题》中写道,“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 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这种品质若能为全 世界采纳,地球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张立文《和合文化 的当代意义》)。中国文化正在引起世界上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社会 学家、人类学家的关注,“中国学”正在成为一种显学。的确,“人类 需要转换视角,用一种冲突融合而和合的观念来思考人类问题”(朱 威烈《国际文化战略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和谐”观念无疑是对人类社会和平发展 做出的特殊贡献。它的含义至少包含: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 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儒家关于“和谐”的观 念是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作为起点,推广到“人与人的和谐”, 继而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才能不破坏“自然的和谐”。这 种由内而外,由人到自然的和谐方式,恰恰体现在武术的技术范畴 里,而且贯彻始终,诸如上下相和、内外合一,“眼随手动”、“目随 势注”,讲究“六合”(手与足合,腰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 合,气与力合);而躯干与四肢相合的“身法”,表达了周身和谐的高 度境界。练习器械则有身械相合,南拳发力则与发声吐气相合;太 极拳则讲求“随曲就伸”“顺其自然”“一动无有不动”的和谐旨要。 长期的操练是为了达到一种高度完美的技术和谐,体现演练的美感 和技击的追求,俗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意思是说从演 练者的手足身法配合是否和谐可以断定他的功力和习武的年限。中 国的武术尤其是套路运动一直追求和谐,注重外在的动作与内在的 心神意气的高度和谐,可以用一生的时间去探索如何更好地体现和 谐,很多拳家终生体味不尽。在武术意识里,很多理念都以和合忠 恕之道为核心,例如太极拳的推手中注重的“舍己从人”就体现了为 对手考虑,不是一定要将对方打倒在地,制人而不伤人,强调人际关 系的宽容、融洽与和谐。这种和谐观念有时也未必体现在技术上、 练法上,也可能体现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礼仪中和相处中。在太 极拳的锻炼中,也可以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比方说,在一个旷野 里或者雪地里,翩然而起,行拳走架,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的对话,把 自己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与大自然无声地交流,甚至“融入”大自 然环境之中,达到所谓的“天人合一”,这样练习的效果要更好。武 术文化中诸如此种的观点不胜枚举,需要我们的专家和学者从不同

角度去论证。

中国武术是民族文化的大载体,融摄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 精髓,文化性是武术的灵魂。“要把优秀的中华文化推介全球,其方 式、方法、手段和机制都应当是崭新的,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渗透 力的。”(《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在传输中除了语言、文字、音像、艺术 之外,不妨推出以身体去感悟“和谐”观念的武术,让人们在武术习 练中直觉体验和培育和谐观念。这是否可以成为一种可操作层面的 推介?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如何在武术中具体地体现这种文化 的广博内涵以及给予它更加完善的诠释,这需要武术工作者和社会 学家、人类学家联合起来进行深入的研究。

中国武术是一种民族文化载体,或者说是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 分。如何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为人类提供有益的伦理品质和人生 理念,武术文化如何体现这一重要价值功能,应是很有意义的研究。

武术要真正地走向世界,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上武术的推广从华侨开始传授大概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武术 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推广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武术并没有 进入西方的主流社会,当地的华侨和华裔大多是在民间习武授拳, 很少听到有国外的大学开设中国武术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武术 文化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需要大批的武术工作者和关心武 术的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付诸努力,把武术的文化传播落实到操作 层面上来。

如果我们站在民族的乃至全人类的角度来传播武术文化,而不 把它简单地作为一种技术,那将是大手笔、大气势,那才是真正意义 上对中国武术的继承和弘扬。我们只有从这个高度上去研究武术, 才会引起国家的重视。只有作为一项国策来发展武术,武术也才会 更好地为民族、为国家、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

当代武术教育研究的迫切性

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下,我们的民族文化面临着强烈的冲 击,这种危机已经逐步延伸到文学、艺术和生活领域,影响着我们的 青少年,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和争夺下一代 的图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至关重要。不断增强广大青少 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 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对于未成年人,在第一时间切入的文化完全可以先入为主,形 成牢固而耐久的文化接受基础,并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艾斐在《文 化的责任》中指出:最重要的就是要以文化为源流和中介而能动地 赋予未成年人以民族精神、高尚人格和优良品德。中华民族是一个 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五千年历史孕育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在 武术传授中也有不少反映,如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勇敢仗义、坚 韧笃实、刻苦求进、虚静自然、舍己从人等。这些传统美德对于提 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武术蕴含着上述的许多丰富内容,有的体现在 运动之中,有的融入到教学和师生互动之中。武术生动的运动形式 可以作为继承和弘扬这些美德的传媒和中介,使青少年在言传身授 中受到教育。因此,如何在青少年中推广普及武术教育,武术课如 何贯穿这些优良传统的教育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和 迫切。

中宣部与教育部联合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神教育实施纲要》吹响了武术教育改革的号角,其中提到在中小学 开设和加强武术课的问题,在美术课中要讲中国画和中国书法,在 音乐课中要讲民族音乐,在体育课中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的内容, 而且要增加武术课的比重。这是令武术工作者感到欣慰和鼓舞的一 件大事。

尽管武术早在1916年就开始进入学校,不同时期又不断地编 入大纲、列入课程、制定教材。时至今日却在学校中并没有实现根 本的普及,甚至在许多学校“名存实亡”。据调查,目前大多数中小 学的武术课基本上是徒有虚名,甚至一些学校的负责人明确表态武 术课可以取消。一旦武术课在中小学丧失应有的地位,武术的普及 推广和发展将会十分严峻。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师资匮乏; 二是教材陈旧;三是教学模式单调呆板,不符合中小学的实际情况。 归纳起来也是三个问题,即:谁来教、教什么和怎么教。事实上,体 育院校的毕业生在普修课学过一些武术基本知识和技术,然而到了 工作单位,很多都忘记了。这说明长期以来,我们的武术普修课在 内容设置上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几十年一成不变的“老三 样”(初级拳、初级剑和简化太极拳),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 势,需要改革。我们是否可以参考柔道的形式,对武术套路教学进 行改革,从观念上打破套路的束缚,从套路中提炼一些动作出来,使

之简短灵活,带有一定的攻防对抗性,这样既方便易学,又带有趣味 性,可能会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

要解决“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更好地在中小学开 展武术教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研究:


  • .武术课中如何体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武术课能否 担当起这一重任?

    • .当今体育院系毕业生大都不能胜任学校武术教学,如何改变 这一状况?



  • .几十年不变的武术教材,规格严谨却缺少生气,学生反映 “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学校的武术课究竟应当教什么?

    • .多年来的教学模式是从基本功到套路,与青少年体校的教 学模式没有多大区别,枯燥、单调又难学。学校的武术课到底该怎 么教?




武术的文化研究、教育研究两者是一致的、通融的,又有不同 的侧重面。希望领导机构和管理部门当作一项重要的战略问题来研 究。同时热切希望更多的武术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早出成果,出 好成果,对民族有所贡献,对世界有所贡献。

浏览3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