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把无为法分为三种,一、择灭无为:依正智简择力而得之寂灭法。二、非择灭无 为:非依正智简择力,但依缺生缘而现之寂灭法。三、虚空无为:以无碍为性,容受万物而 遍一切处。此三法无生、住、异、灭四相之作为,故称无为法。《大毗婆沙论》云:若法无生无灭,无因无果,得无为相,是无为义。有部建立择灭、非择灭、虚空三种无为。在阿含经中,只说爱尽离欲离系所得的诸法《广五蕴论》十四页。 不生的择灭无为。其他的无为,在根本圣教中是找不到根据的。有部的三种无为出现在 初期;择灭与非择灭五位为各学派所共许,大众系和分别说系的化地部两家中都有这三种 无为。三无为不堕界系法,出离三界之外。
一、择灭无为:指依智慧简择力断烦恼,所显的一种寂灭真理,如涅槃、解脱从外相 上说,择灭无为是涅槃的无为法。择为拣择,是能择之智;灭谓灭除,是所灭的根、随烦恼。 择灭无为是由无漏智拣择诸惑永灭烦恼所显的真理。这真理即是不生不灭的空性,故曰 无为。择灭无为是二乘行者析色明空所证的涅槃境界。《俱舍论》卷一认为:择灭以离系为性,诸有漏法远离系缚时,证得解脱,名作择灭。离系指脱离 烦恼的系缚,脱离无明的系缚。诸相寂灭的真理显现,即为择灭无为。《易筋洗髓经》“洗髓还原篇”第六中说到:三年并九载,息心并涤虑。法骨更洽髓,脱壳飞身去。渐几浑化天,末后究 竟地。通过长时间的修学禅定法门,在断除烦恼而获得正智中获得无为的境界,直证金刚道 后异熟空的究竟位,这也是修习《易筋洗髓经》的最终目的。择灭无为的体唯是无漏;不 堕界系法出三界外的缘故。
二、非择灭无为.《俱舍论》中说到:永碍当生得非择灭,谓能永碍未来法生得灭异前,名非择灭。得不因择,但由阙缘。择灭者,圣道所得;非择灭者,缘缺所得。故凡不由简择力,因缺有为法之自生缘而显 示寂灭不生之无为法,即称非择灭无为。从外相上说,有部认为非择灭无为是诸法皆由因 缘和合,从未来位转至现在位,于生之刹那即灭,成为过去之分位。择灭者由圣道所得,非 择灭由缘缺所得。如:在生缘缺少时候,非择灭就会妨碍该法的生起,让这缘缺法永久的 止住于未来的分位上,绝对不生,故称为缘缺不生。而这时的法系得非择灭无为,成为毕 竟不生法。《易筋洗髓经》“物我一致篇”第四中说到:万物非万物,与我同一体幻出诸形相,辅助成生意。在认识到万物与我人和谐一体的境界后,由因缘和合的条件而生出种种幻影,也是非 择灭无为的真如不二境界。非择灭无为的体唯是无漏;不堕界系法出三界外的缘故。
三、虚空无为:小乘说一切有部所立的三无为之一,虚空,即无碍;无为,指离因缘造 作,不为生、住、异、灭四相所迁之实在法。从外相上说,虚空无为指的是真空之理不为惑 染所障碍;即以无碍为性,容受万物而遍满一切处。有部认为虚空有二种:一、有为虚空, 二、无为虚空。凡现于无色像所者,是有为虚空,本来常空者无为虚空也 无为虚空者,无 限无际,真空寂灭、离一切之障碍,一切有碍之物体得自在行动于其中者。是属于意识之 所缘,为三无为中之虚空无为。若实之虚空,离于能碍所碍,亦周遍于有形之物体中,常恒 不变,是为无为法,以无障碍解虚空之义。《俱舍论》一曰:“虚空但以无碍为性。由无碍故,色于中行° ”《正理论》一曰:“虚空 容受色等有为。”《易筋洗髓经》“总义”中说到:“心空身自化,随意任所之。一切无挂碍, 圆通观自在。”这里所说的心空就是虚空无为的境界。心空则身空,随着意识的作意而随 心所欲,在心境二空中,获得神通自在的无挂碍境界。虚空无为的体唯是无漏;不堕界系 法出离三界之外的缘故。此节详细用七十五法等阐述与《易筋洗髓经》的外在联系内在关系,新颖地把繁杂的 《大毗婆沙论》用功法的形式表现出来,真正的与世人分享功夫的法益,它不但是身体上 的运动形式,更深层的其实是内心与外境的力量。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功法称有为法;非由 因缘和合而产生的无生灭变化现象的功法称无为法。固定时间、方法、形式修炼的功夫只 是世俗谛的功夫,是有漏的。要达到出世无漏境界,则需要佛法禅机的四谛融通,明心见 性,了之本来面目性空涅槃。换位转境显前身心意是否还能够一一降服,故有“功夫场上 步步是禅机,处处是道场”之说。生活无处不道场,行住坐卧无处不功夫,要念念用功,时 时觉察调驭心性,方人真空不碍妙有的不二法门。能不为惑染之所障碍,即谓真空寂灭之 理。把《易筋洗髓经》结合色、心、心所、心不相应行、无为来统摄一切功法,远离见思系 缚,超越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即证菩提大道。
结论禅门武道的宗旨是:借助第一谛法门的方便权巧,阐释人们如何从繁琐的生活中获得 自性之道。远离见思系缚,即证究竟寂灭真空之理。《易筋洗髓经》的武学属性,起到了 桥梁性作用,表似武学,理意恰是禅道。让修学者在习练中,由身心意到五蕴六尘步步入 微,乃至微细到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从而通体达用了解宇宙万物生灭变化缘起性空 的现象。可谓是汉传佛法的武学道次第,先是身的砥砺,进而心性磨炼,渐深是起心动念 的观照,再深入则是四禅八定,后而断有漏入无漏,最终洞明三无为,觉悟圆满。证果之 后,诸惑不复续起,自然契悟寂灭真空之理。
浏览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