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技高拳烈:滇黔武术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表现
滇黔各族人民有反压迫反剥削的光荣传统。从商周到民国,数千年来斗争不息。从唐宋起,有记载的斗争就很多。元明时期,伴随着中央王朝势力的不断深人,民族压迫越演越烈,滇黔各族人民的起义活动逐渐增多,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当滇黔各族人民轰轰烈烈地进行反封建革命运动的同时,滇黔各地也爆发了反对西方列强的群众爱国斗争。这场斗争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贵州、云南各族人民大起义和反对列强的侵略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武装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压迫、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使各族人民不得不投身于战争与武力之中,这无疑刺激和推动了滇黔武术文化的完善和发展。
第一节 风起云涌的滇黔农民武装起义
明清时期,滇黔的反封建斗争达到高峰(见表6-1)。明代,发生在贵州的斗争有百余次之多,有的规模很大。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腊尔山苗人龙许保、吴黑苗等领导的苗族起义,长达十四年之久,先后抗击明军十六万之众①。 隆庆六年(1572年),广西怀远瑶族举事,贵州瑶族群起响应。这次瑶族的反抗斗争,规模很大,对明廷震动也很大。这次反抗斗争涉及广西、贵州的广大瑶族,不仅地区广,而且参加的瑶族群众以万计,前后延续三个年头,这在瑶族历史上也是少有的。清朝农民起义的频率加剧。特别是在1850—1873年的咸同农民大起义,起义范围以贵州为中心,波及滇、湘西、川南和桂北,仅贵州高原上就先后爆发了三四十次各族人民起义。其间太平军乂转战到贵州。各族起义队伍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齐研究所校:《明实录・世宗实录》,416页,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看研究所,1983。
互相声援、并肩战斗,给封建统治者以沉重打击,影响十分深远。
表6 -1滇黔重大农民起义事件简表①
年代 |
领导人 |
起义活动 |
1378 |
吴勉 |
湘、桂、黔边区的人民大起义 |
1397 |
林宽 |
黔东南侗族农民起义 |
1451 |
韦同烈 |
兴隆卫苗族起义 |
1546 |
龙许保、吴黑苗 |
腊尔山苗族起义 |
1735 |
包利、红银 |
苗族雍乾起义 |
1795 |
石柳邓、吴八月 |
苗族乾嘉起义 |
1797 |
王囊仙、韦朝元 |
布依族南笼起义 |
1850 |
高禾、保禾、九松 |
革夷苗族武装斗争 |
1853 |
潘新简、覃朝刚 |
荔波水族人民起义 |
1853 |
四浪、普顺义 |
镇沅、墨江哈尼族、彝族起义 |
1854 |
杨元保 |
在独山举行的以布依族为主体的水、苗、汉等人民起义 |
1854 |
杨龙喜 |
桐梓黄号起义 |
1855 |
张秀眉 |
贵州台拱厅展梅尼苗族起义 |
1855 |
姜映芳 |
天柱县织云侗族起义 |
1855 |
罗光明、柳天成 |
上江苗族、布依族起义 |
1855 |
潘名杰 |
麻哈州坝芒苗族、布依族起义 |
1855 |
何德胜 |
天文黄号起义 |
1855 |
徐廷杰、梅济鼎 |
铜仁红号起义 |
1856 |
杜文秀 |
大理IE民起义 |
1856 |
李文学 |
弥渡彝族起义 |
1857 |
刘仪顺 |
贵州思南白号起义 |
1858 |
张凌翔、马河图 |
普安厅大坡铺民起义 |
1860 |
陶新春、陶三春 |
威宁韭菜坪苗族起义 |
①本表内容录自:何仁仲:《贵州通史》,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罗开云等:《中国少数民 族革命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第二节滇黔武装反帝斗争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欧美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滇黔民族地区的全面入侵,给各民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面对英、法等列强的侵略,1840年以来,滇黔各民族人民掀起了一场场轰轰烈烈的武装反教会、武装反抗侵略捍卫西南边疆领土的斗争。
表
6-2滇黔各族人民武装反教会斗争简表
时间 |
地点 |
事件内容 |
1861 |
上山不 |
青岩教案 |
1862 |
开州(今开阳) |
开州教案 |
1869—1884 |
遵义 |
发生多起民众冲击教堂的事件 |
1883 |
大理洱源 |
200余名白族群众,手持木棍、锄头烧毁教堂,打死法国天主教司铎张若望等10余人① |
1900 |
昆明 |
昆明教案 |
1904 |
遵义 |
爆发:袁清芬、袁均芬为首的反教会侵略的起义 |
1905 |
孟连、双江 |
傣族、值族、拉祜族人民群起将美国传教士永伟礼赶走 |
1906 |
都匀 |
都匀教案 |
1906 |
遵义 |
周木匠聚众“围打教堂”事件 |
1907 |
独山 |
杨景玉、杨景连发动反教会起义 |
1907 |
怒江地区 |
藏、怒、侠俅等各族群众拿起武器,焚毁白哈罗教堂, 杀死法国传教人② |
1907 |
镇宁、独山等地 |
人民纷纷发动反教会起义 |
1908 |
宾川 |
群众驱逐传教土,发生了 “宾川教案” |
1905—1908 |
昭通 |
彝、汉群起捣毁教堂,痛打、驱逐传教士 |
1913 |
西双版纳 |
傣族人民将美国人所建教堂烧毁,并将传教士驱赶 |
滇黔各民族人民连续不断的反抗教会的斗争,给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以迎头
①罗开云:《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189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②中惘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本南少数民族社会圻史调查组编:《怒族简史简志合编》,29页,北京,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63。
痛击,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从而保卫了各民族自身的民族权益。一些斗争已从“反清复明”,改为“灭清剿洋”。如1906年,苗族吴朝俊聚集苗、水、布依、汉等族1万余人打着“灭洋兴汉”的大旗,提出了 “杀洋人,灭洋教”的口号,起来反抗,捣毁了教堂,杀了不少不法教徒。1907年,独山汉民及都江厅苗民杨景玉、杨景连也起兵相应。在吴朝俊起义的同时,贵定罗发先(布依族)也以“反清灭洋”相号召,“籍仇教为名”,率布依族、苗族等人民起义。 他们制刀矛、造鸟枪,捣毁洋教堂、讨伐民团,连战告捷。1907年,镇宁扁担山韦仁兴、独山吴天祥、三都吴承忠、都江杨景玉及荔波、八寨(丹寨)、丹江 (今雷山)、清江、定番等地人民也纷纷起义,一时间参加反教会斗争的群众达 10万余人。
表
6-3滇黔各族人民捍卫疆土的武装斗争简表
年代 |
地点. |
事件 |
1875 |
盈江 |
马嘉理事件 |
1884 |
麻栗坡、马关 |
项崇周抗法斗争 |
1890—1898 |
德宏 |
刀安仁抗英斗争 |
1897—1899 |
陇川 |
景颇、傣、汉等族抗英武装斗争 |
1899 |
班洪 |
保、傣等民族抗英斗争 |
1898 |
蒙口、建水 |
彝、汉等民族抗法斗争 |
1900—1911 |
片马 |
片马事件 |
1934 |
班洪 |
佰:、傣、汉等族人民抗英斗争 |
1942 |
德宏 |
汉、傣、景颇、崩龙、像俅等族人民抗日斗争 |
在捍卫疆土的武装斗争中,滇黔各族人民以大刀、弩弓、长刀、砍刀、铲 刀、杂箭、火铳等落后武器,利用深山丛林的有利地形,采取游击战术,击退以洋枪洋炮武装的侵略者,从而取得了反对侵略、保卫疆土的胜利。如1900年, 英国侵略者侵占片马地区,当地像像族人民联合景颇族、白族、汉族民众在土把总左孝臣的领导下,群起反抗,将侵略军逐出国境。1911年初,英国军队再次侵入片马地区,左孝臣在抗击英国侵略军中壮烈牺牲。像俅族人民在像傣族管事勒黑摄帕率领下,组成用弓弩、长刀、戈、火药枪等武装起来的“蓑衣兵”①,奋力抵抗。傣俅族人民的抗英斗争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声援和支持。在像像族
①方素梅、蔡志纯:《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147页,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一 2000。
和边境各族人民的打击下,英国被迫正式承认片马、古浪、岗房三个傀俅族村寨是中国领土。在1961年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边界条约》中,缅甸政府同意将属于中国的片马、古浪、岗房归还中国。
总之,尚武崇武的滇黔各民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是中国近代反帝斗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给帝国主义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捍卫了西南边疆的大片领土,而且挫败了英、法帝国主义经云南到四川,将其在长江流域的势力连在一起,进而占领整个中国的阴谋,使中国乂一次免遭帝国主义瓜分灭亡之灾,也使滇黔人民高超的武功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挥。
第三节滇黔武术反帝反封建武装斗争的特点
一、以秘密结社等组织和发动农民起义
唐宋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农民起义规模越来越大,组织的也越来越严密。秘密结社往往成为发动农民起义的有效方式。秘密结社,也称秘密社会,学术界习惯从类型上将其分为以白莲教为主体的教门系统和以天地会、哥老会为主体的会党系统。两大系统是“历史上一些下层民众为了谋求精神寄托或生活互助,在秘密状态下结成的各种名目不同的社会群体或组织”。教门,乂可细分为 “会门”如大刀会、小刀会等和“道门”如先天道、九宫道、一贯道等它们 “是社会中一部分人为了寻求经济互助、精神寄托或为实现某种政治目的而结成 的反社会团体。”会党,乂称帮会,是一种以开堂、结盟拜会的方式招募群众, 崇尚忠义,以散兵游勇、江湖侠客为首领,以破产劳动者为主要成员的游民结社组织。
地处偏远的滇黔两省,民间秘密结社组织形式多样,这里不但有白莲教、天地会、哥老会等著名的大型结社,还有较小的地方性组织和某些著名结社的支脉派别,被当权者称为“教匪”、“斋匪”、“缘匪”、“榔匪”、“号匪”等。《湘军记》中称,总其名有六:苗匪、教匪,日黄号、白号,其小者日桢匪、狎匪。其他滥练、游勇、逆回、悍夷,揭竿踵起者,不可枚举。①教匪者,其魁数十,其 徒党数万。②它们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充当着主要的角色。因此可以说发生
①(清)王定安:《湘军记•平黔篇》,205页,长沙,岳麓书社,1983。
②(清)王定安:《湘军记•平黔篇》,205页,长沙,岳麓书社,1983。 在贵州、云南的农民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中,有许多是由秘密结社发动和领导的。秘密结社的教首与骨干组成了领导集团,广大农民在秘密结社的领导下,构成了起义军的基本力量。如:
白莲教徒派出易文、老茶等人向石柳邓讲述一些白莲教的教义,宣传种种反清道理,使石柳邓的政治眼界大为扩展,观察形势的能力大有提高。随后,石柳邓采用白莲教的宗教形式发动群众。①咸丰四年(1854年),贵州桐梓县杨龙喜利用白莲教的组织,在黔北起事,攻占桐梓、仁怀等城镇。
浏览8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