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脚上步,右手握鞭向前扣压于胸前,使鞭把向上经左耳侧抡至体前上方; 左手配合右手向回拉鞭于左腰侧,使镖头向下经左腿侧抡于体后。
右脚上步,左手上提鞭于胸前,使镖头向上经左耳侧抡至体前上方;右手向 下压鞭于左肘下,使鞭把向下经左腿侧抡于体后。
左脚上步,上体略右转;左手向下压鞭于右肘外侧,使镖头向下经右腿侧抡 至体后;右手随之向前送鞭,使鞭把向上经左耳侧抡至体前上方。
右脚上步;同时左手向上提鞭于胸前,使镖头经右耳侧向前抡至体前上方; 右手顺鞭运行前臂内旋回拉于右腹前,使鞭把向下经右腿侧抡至体后。
二十七、单手提撩花鞭
上动不停,左脚上步,同时以右脚掌为轴,身体右转;双手持鞭经下随转体上提,使镖头经下撩于体前方;随即左手松鞭叉于左腰间;目视鞭身。
右前臂外旋前撩,使镖头向上经体右侧撩至体前方。
左脚上步,同时右前臂内旋,使镖头向上经体左侧向前撩至体前方。
右脚上步,同时右前臂外旋,使镖头向上经体右侧前撩至体前方。
二十八、转身背花鞭
右手持鞭,前臂内旋,镖头顺时针绕一立圆,背于右胯后;同时右脚扣于左膝 窝处,以左脚掌为轴身体左后转。
右脚体前落步,同时右手向体前上方提起,使镖头经体右侧向下提撩至体前 方。
右前臂外旋,使镖头向上经体右侧立圆绕一周。撩至体前方。随后接做背花转身。重复3~5次。接上动,右前臂左 屈,左脚向右腿后插步,上体左转90度,使镖头向上运行至体前方。左手顺势抓 握鞭于右手前方双手抓握鞭后原地做左右舞花3~5个。
二十九、插步背鞭推掌
上动不停,右手滑握鞭把;右脚向右后方退步;同时身体右转。
左脚向右前方上步,脚尖内扣,身体右转,
左手松开鞭身,右手握鞭向上提于头上,使鞭向右平抡一周半;同时以左脚 为轴向右后转体,右脚随转体向后摆起。
右手持鞭,继续向右下斜抡鞭一周,使鞭身斜披于左肩上,待镖头绕至体前 时,右手食中指抓握镖头根节,同时右脚落地。
左脚提起向右腿后插步,前脚掌着地,右腿半蹲,脚尖外展;同时左掌收经右 胸前,随后向前推出;目视左掌。
第六段
三十、上步平抡鞭
左脚前移半步,右臂上曲,右手持鞭向后预摆,左臂自然放松。
左脚前上一步,同时右手食指、中指向前拨打镖头,使鞭趁势平行抡一周,重 心前移。
三十一、抡背
右手持鞭,继续向前下抡鞭,右手停于腹前;同时右脚上步,上体前曲,低头; 右脚蹬地,使右肩、背、臀依次着地滚过成坐撑,两腿自然并拢。
三十二、仰挺身下扫鞭
右手持鞭向前平抡一周,同时上体后仰,左臂自然平曲于胸前。
两腿略举,右手继续向前下平抡鞭至右腰侧,使鞭身从体下平扫一周。当鞭 身运行接近臀部时,挺身弹起。
三十三、仰身滚动下扫鞭
上动不停,上体抬起成坐撑;左臂向左伸直,同时右手持鞭向前平抡,镖头一 端搭于左臂上;右腿弯曲。
左臂将鞭向右前送,上体略含胸后仰;右手趁前送惯力向后于体下反抡鞭一 周。当鞭身扫至接近腰部时,收腹、抬腿,右脚蹬地,身体腾起,使鞭在身下扫过。 右手握鞭置于右腰侧(图3-12-115、图3-12-116) o
随后右手持鞭沿顺时针方向连续抡扫,身体依次前后滚动若干次。随身体 滚动,以臀部为轴,身体逐渐沿逆时针方向向右转动。
三十四、鲤鱼打挺
身体后仰,两腿伸直,收腹举起;随后两腿向前下方做鞭打动作,挺腹而起 。
三十五、里外拐肘鞭
上体右转,右手持鞭向左经体左、右侧各立抡一周至体前上方;随后接做里 外拐肘动作3次 o
三十六、斜披红鞭
上动不停,身体右转,左脚上步。从后向前,右手持鞭在体右侧正抡一周半, 随即于背后屈肘,使鞭身从后向前斜披于左肩上o当镖头运行至 体前下方时,以两脚前脚掌为轴,身体顺鞭身运行的惯力右转,镖头随体转向右 上运行;目视右侧 o
三十七、收鞭
上动不停,右脚后退半步;右手前提,使鞭由后向前立抡一周至体前上方 o右手握鞭迅速回带,五指张开将鞭节逐一收起握拢 o 右脚向右后退步,身体右转,右腿弯曲,左腿伸直,同时左手变掌向右摆至右胸前 成立掌随之,左掌向左前方推出,右手握鞭抱于腰间;目视左掌 o
收势
左脚向右脚并步,同时左掌变拳抱于腰间;目视前方。
两臂下垂成立正姿势 o
第四章实用武术技击法
第一节武术技击法十大要素
武术技击,激烈而多变,要想掌握格斗的主动权,有效地制服对手,必须在速 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技术、战术、心理、方位、战机等十个方面下工夫。这 十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紧密配合、协调一致的。
一、速度
速度,是指人体的快速运动能力。也就是说,在单位时间内,迅速完成某一 个动作或通过一定距离的能力。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快速通过某距离能力, 称位移速度;对各种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称反应速度;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称 动作速度。武术技击法对速度的要求突出在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上,其速度的 快慢是取胜的关键因素。拳谚说:“拳似流星,眼似电”,“步不快则拳慢气 在技 击实战时,不论拳打还是脚踢,都要动作快速、迅疾,以快来攻击对方无防备或薄 弱的部位,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先发制人”的目的。
反应速度,是指从出现刺激到作出应答反应之间的时间。在技击实战中的 表现形式为:根据对手的情况变化而迅速改变动作的方向、路线、速度、方法等。 它要求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搏击中作出快速的反应。反应速度的快慢与神 经中枢的机能状态和人体感受器的敏感程度有关。我们常感到人在疲劳或休息 不好时,反应就会迟钝;反之,精神愉快、注意力集中、兴奋性适宜、机能状态良 好,反应速度就快。人体感受器包括视网膜光感受器,耳的声感受器,肌肉内感 受各种神经机械变化的本体感受器等。感受器越敏感,接受信息就越快,反应速 度也就越快。因此,平时要注意训练这两方面的机能。如利用突然发出的不同 信号,使练习者作出相应反应的训练;或迅速移动目标,使练习者在目标不停变 化中作出相应的反应。
动作速度,和力量、协调、耐力、技术等因素有关。它除和信息在反射弧各环 节中传导速度快慢有关外,主要取决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其指挥能 力愈强,引起肌肉收缩完成的动作速度就愈快。其中包括拳法、腿法攻出收回的 快慢,步法前进后退的移动,身法闪、展、腾、挪的运动等。动作速度训练的主要 方法有:①以最快的速度,反复进行某一个动作的练习;②利用声响、手势发出指 令,练习者按其节奏快慢做各种手法和腿法动作,或进行各种转身、上步、退步、 交叉步等步法练习;③加速跑练习(短距离转身跑、急停跑、变方向跑等)。
二、 力量
力量是指人体肌体在紧张状态下(长度不变)或收缩状态下(长度缩短)所表 现出力效应的能力。应当注意的是“力量"和“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劲”是运 用力量的一种能力,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一种用力技巧。在武术运动中它有明 暗、刚柔、虚实、轻重、快慢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力量不等于有“劲”,尤其是用 劲。比如说一个农民肩挑数十公斤的重担,行走较远的路程,可算是很有力量 了,但是如果让他踢一脚就未必有多利害,这是因为他没有掌握运用力量的技 巧,不善于用劲。在技击实战中力量大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攻防力量大者, 威力也大,击中对方的效果也显著。所谓“一力降十会"就是这个道理。力量又 可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两种。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收缩时,在肌肉长 度不变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力量。它的主要作用是使人体维持或固定在一定的 位置和姿势,而无明显的位移。例如各种支撑、悬垂、倒立等动作。
浏览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