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性力量, 是指肌肉进行缩短性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它使身体产生明显的位移运动.使 人体或器械产生加速度;它又可分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重量性力量主 要以肌肉收缩克服负荷重量,如快摔动作中的“过背摔”、“过腰摔”、“穿裆摔”等, 都靠重量性力量。速度性力量,主要以肌肉收缩时,肢体或器械产生加速度的大 小来衡量。如技击格斗中各种手法和腿的快速动作就是速度性力量的具体表 现。其发力特点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发出力,这种力也叫“爆发 力”、“寸劲”。在力量练习中,主要练的就是“爆发力”。训练力量的方法多种多 样。如仰卧推举杠铃、负重深蹲、负重仰卧起坐、马步推砖、俯卧撑、拧卷重物或 使用拉力器、联合器械、哑铃、石担等器械进行练习,还可以在单杠上做引体向 上,双杠上做双臂屈伸。练习的负荷量及练习次数可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随时 进行调整。
三、 耐力
耐力,是指人体持久活动的能力。在实战技击中,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搏 斗,没有充分的体力和耐力是不能适应紧张而激烈的对抗运动的。实战技击所 需要的专项耐力主要是力量耐力。因为它不仅要求能长时间地快速有力地发 拳、出腿,而且还要求每一个进攻动作都很有力量。我们知道,人体运动产生疲 劳的重要因素是能量不能及时得到补充。能量来源于体内能量物质的氧化,其 中主要靠有氧氧化,而氧气的运输主要靠呼吸系统。因此,只有心、肺功能好,耐 力才能好。此外,肌肉耐力的好坏与肌纤维类型有关。红肌(慢肌)型耐力好,速 度差,有氧代谢强;白肌(快肌)型耐力差,速度快,无氧代谢强。而不同部位肌肉 的耐力也是不一样的。
耐力素质一般通过无氧耐力训练、肌肉耐力训练以及长跑、变速跑、游泳、爬 山等多种全面的耐力训练来提高。“无氧耐力"训练是指身体处于缺氧的前提下 (不能获得充足氧的供应),长时间地保持一定强度的训练。提高这种能力的训 练,称为“无氧训练如连续不断地做左右快速冲拳500次,中间间歇1分钟, 共做3组。左右踢腿200次,中间间歇1分钟,共做3~4组。“肌肉耐力”训练 是指肌肉长时间对抗疲劳能力的训练。发展肌肉•耐力多采用负重训练法,如练 杠铃、石担、拉力器、哑铃等。促进肌肉耐力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完成练习的重复 次数,重复次数越多,肌肉耐力发展就越快。
四、 柔韧
柔韧,是脂人体各部关节的活动幅度和肌肉韧带的弹性与伸展性。平常讲 柔韧性好不好,主要是看其关节活动幅度大小。而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除与关 节本身结构有关外,还与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有直 接关系。在技击实战中,柔韧性好,可加大动作的幅度,“一寸长,一寸强”,能更 好地发挥动作的威力。如腿部柔韧性好,不但其活动的幅度增大,其灵活性也相 应地增强,上可以击头、下可以绊脚、中可以踢腰腹,能像手臂一样灵活运用。此 外在技击实战中,如被对方擒拿住关节,柔韧性好,就有周旋的余地,而不易 受伤。
柔韧性训练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静力性牵拉,一类是动力性牵拉。静力 性牵拉,是通过缓慢的动作将韧带、肌肉等软组织拉长,当牵拉到一定程度时,暂 时静止不动。如: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劈叉、耗腿、搬腿、下腰、压肩等。静力 性牵拉对“柔”的效果较好。动力性牵拉是指一种有节奏的、速度较快的、多次重 复同一动作的牵拉方法。如正踢腿、侧踢腿、外摆腿、里合腿、甩腰、翻腰等。动 力性牵拉的效果不仅是柔,更重要的是韧。在训练中常常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练习(详见第四章“基本功练习法”)。
五、 灵敏
灵敏,是指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是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反 应的敏捷性在内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的整体反映。它取决于大脑皮层的敏 感性,以及掌握技术、技能的水平。所谓灵敏性好,是指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转 换快,对肌肉运动的指挥能力强,能随心所欲地支配肢体协调一致地工作,能迅 速准确地完成某一个应答动作。灵敏性好,其反应能力也就强,这在技击实战中 是十分重要的。反应能力又可分为接受能力和变换能力。“接受能力"是指对对 方的攻击,能迅速及时地作出相应反应的能力。如对方一拳或一腿攻来,被击中 后,才反应过来,就说明反应迟钝,接受反应能力差。“变换能力"是指在接受能 力之后,及时进行自身变换动作的能力。如对方一拳打来,能及时准确地防守 (接受能力),并迅速而有效地进行反击(变换能力)。在实战技击中,接受能力和 变换能力都非常重要。灵敏性的好坏与掌握运动技能的多少和熟练程度有很大 关系。技术全面、动作熟练的人,就能够表现出良好的灵敏性。体内肌肉和脂肪 的比例,对灵敏性也有一定影响。脂肪多、体重大的人,其灵敏性就相对要差些。 此外,灵敏性和心理状态及情绪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关系,胆怯、犹豫、紧张、急 躁都会影响灵敏性。
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无一定的指标反映其好坏,然而在攻防格斗中却处处 都有表现,如步法的进退、身法的转换、战术的运用、攻防的反应等等。提高灵敏 性的训练方法很多,如快速改变方向跑;在跑动中做急停、转体、起动、闪躲等练 习;或设计复杂多变的组合动作,按不同信号,做出各种应答反应。
六、技术
技术,是指在技击实战中,能够充分发挥本人机体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动 作的技巧与方法。一般可分为进攻类技术和防守类技术两大类。进攻技术是克 敌制胜的唯一手段,也是组成战术的主要内容之一。进攻技术又可分为抢攻和 防守反击两种形式。抢攻就是先于对手发动进攻,抢攻有“先下手为强”之利,可 以掌握技击的主动权,甚至一举成功,制服对手。抢攻,要抢在对手未做好防守 或进攻准备时进攻,使其防守不及;抢在对手旧力略过、新力未发时进攻,使其来 不及换劲变招;抢在对手发生失误时进攻,使其来不及做新的判断和反应。抢攻 是“先发制人”的打法,动作须快速、突然、勇猛,以“手快打手慢”。防守反击是进 攻的另一种形式。根据双方攻防时间的差异,又有“回击”、“迎击”、"反击''三种 技术。回击,是先防后攻。这是在制根防守或迎挡防守或碰击防守或闪躲防守 之后的进攻法。迎击,就是在防开或挡住对方来招的同时进攻对手的打法。反 击,是闪开对手攻势的同时,或者不管对手的攻击,直接攻击对手。这是迎击动 作与闪躲防守同时进行,以及“以攻为守”的打法。防守反击是一种“后发制人” 的技术,运用时要沉着冷静地寻找对方空隙,创造迎击的条件,并力争转变防守 的地位为主动进攻。
防守技术主要用于破坏对方进攻,包括直接防守和间接防守两种形式。直 接防守又分制根防守、迎挡防守、攻击防守三种。制根防守指对方向我进攻时, 不防其用手击我的梢端(着力点),而是制其出击肢体的根节部,使其劲力传不出 去,攻势无法展开,而达到防守的目的。运用时,可采用按根、拨根等技法。如, 对方以右腿向我进攻,我迅速上步按其右胯,使其腿踢不起来;又如对方以右冲 拳向我击打,我左手向内拍击其右肩或右大臂,就能使其右拳偏离方向,或击出 无力。迎挡防守,是对方刚发起攻击时,速度较慢,肌肉处于不便发力的情况下, 我可逆其攻击方向,迎面硬挡其攻势,使对方不能形成有效的攻击动作而达到防 守的目的。例如,对方欲以直拳向我进攻,拳刚动,我即以手阻住其拳甚至以身 体挡住其拳,使其臂无法伸展。运用此法,应同时配以重力攻击技法。格击防 守,是防守中最常用的技术。此法是在对方攻击即将触及目标时,我以小(前)臂 和手掌向上下、左右格击(挡)对方攻击的肢梢(小臂或小腿),使其偏离攻击方向 达到防守目的。也可以用膝和脚来完成格击防守。例如,对方以拳向我头部进 攻,我以小臂格架其小臂;对方以直拳攻击我胸部,我以手掌向左或向右平拦其 手腕或小臂;对方用脚踢我下盘裆部,我以小臂或拳掌截格或切按其小腿或 踝部。
攻和防是一对矛盾,相反相成。攻是为了克敌制胜,达到最彻底地保护自己 的目的;防是为了保护自己,积蓄攻的力量,等待攻的时机。有攻有守方为搏斗。 因此,在技击实战中攻时不能忽视防,要考虑到进攻失利时的防;防时不能被动 挨打,要注意创造快速还击条件,由防转变为攻。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攻中有防, 防中寓攻
浏览2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