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武 术技术和动作而言记录每一个技术动作显得极为重要,这不但是研究武术技术 动作的根本,而且也是完善武术技术动作的根据。我们通常运用直接观察动作 法、直接测量动作法和光学仪器记录动作法。而对于记录或测量到的数据而言处理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数据处理 就是把收集到的许多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便找出它们的规律性和相关 性。为了便于工作或者分析比较,甚至于要把收集的数据和资料绘制成各种 图表。
5.4武术心理学理论创
武术心理是研究武术运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是运动心理学的一 个分支。主要任务是剖析和研究在进行武术运动中人的心理过程的规律,如感 觉、知觉、表象、思维、记忆、注意、意志、情感的特点和它们在武术运动中 的作用,并进而研究武术运动中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同时还要研究武术教学、 训练、竞赛、继承、发展中的心理学问题。武术的套路运动成千上万,技击技巧与击法也是千变万化,技击理论也是 源远流长,要高质量地完成一套武术竞赛套路或者自如运用某种击法,没有器 官和中枢神经系统高度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是不可能实现的。套路和对抗的各类 动作要做到手、眼、身法、步法和识、胆、气、劲、神的内外结合,均需要在 动作的方向、幅度、速度、劲力和时间上的恰到好处,达到心、意、气、力、 形的高度统一;系统从事武术训练,能发展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 提高完成各类动作的精确估量。因此.武术运动无论在教学活动还是训练活动 中都要培养修炼者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发展了运动者的想象力、智力和心理反 应能力。武术运动员经常伴有鲜明的情绪体验.在武术活动过程中,由于学习目 的、组织教学形式、内容难度要求、运动负荷大小以及当时运动员的生理、心 理状态的不同,均可以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及其复杂的情绪变化。这种体验和 变化直接影响到训练效果的好坏。由于武术高难动作的成功可使人精神振奋产 生增力的情感,由于“演练状态”中武术意识的充实,得到表扬,这不但町以 增强演练者的心理愉悦程度,而且也可以减缓疲惫感。这些盛情体验有利于运 动训练效果的提高,同时也增强演练者的心理耐力。武术运动中只有加强运动 负荷,充分调动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才能促进健康情绪的产生和 发展。武术运动中对心理要求较高。特别是对记忆力的要求更高,这与武术项 目的种类有着很大联系,要掌握各种技术动作,只有在正确识记的基础上才可 以谈提高和改进。只有了解了动作的技术特点和动作要素才有可能谈到改进技 术动作,提高技术动作。记忆力是从教练员或示范者的讲解示范中初步形成表 象开始的,经过实践模仿,随着练习次数的累积,动作表象逐渐形成,记忆范 围也随之扩大,这时,记忆动作不仅是路线的掌握,而且更强调的是动作的劲 道、节奏、精神、风格的理解和体验,这个过程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才能 获得,运动员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没有顽强的意志品质是不可能实现的。再有就是武术运动中特有的“器械感”。运动员在演练器械时必须要有器 械感,这是一种专门化的心理品质。优秀武术运动员对器械的长短、轻重、运 行过程中的速度和劲道均有精确的反应能力,能够做到内外合一,身械合一, 动作协调,使动作达到一种升华,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这种心理因素是长期 训练过程中形成的,也可以也是一种心理定式。此外,形成准确而清晰的时间和空间知觉对武术运动员也很重要。在完成 各类武术套路动作过程中,运动员完成种类动作必须凭借视觉、动觉和辨别自 身在场地上空间位置和自身移动的方向,从而调节动作幅度和步法;要判断本 身动作的节奏,有赖于运动员精确的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它们是种分析器, 特别是视觉、动觉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武术心理学理论创新首先要考虑到武术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的建立。武术 动作的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再现。武术动作的表象是指对已 经学过的武术动作形象在头脑中再现。概念是反映对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武 术动作概念是对武术动作本质属性的概括。武术动作表象和概念是学生技能训 练中的活动定向,它是对活动方式“做什么”“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的 一种反映。在武术技能训练中,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清晰的动作表象和动 作概念是形成武术技能的首要环节。同时,武术动作的表象是通过视觉表象进 行的。在武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示范者的示范动作就是视觉表象形成的基本 途径和首要条件。同时也可以说学员在掌握武术动作概念的过程,示范者对动 作的示范讲解的影响下通过肌肉活动领会和通过大脑的调节来掌握的,是随着 训练的不断提高而逐渐精确起来的。其二,武术心理学理论创新要注重对武术动作的模仿阶段研究。模仿是 指仿效动作的方式。模仿是学习武术所特有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武术 技能的基本途径。动作模仿是形成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的基础是进行的,这个 阶段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学员在模仿动作过程中,往往处于神经过程的泛化 阶段,内抑制过程尚未确立,往往表现为动作呆板,不协调,多余动作较多; 二是动作的进行是通过视觉来完成的,这时肌肉感觉虽然同时发生,但动作感 觉差,控制能力差;三是由于学习新动作,因而注意的范围比较窄,准确性较 低。因此我们要对武术动作的模仿阶段加强研究,以达到提高武术学习的效果。其三,武术心理学理论创新要注重对武术动作技能形成阶段的研究。学员 在经过对示范者的模仿和复习后,基本上掌握了动作的方向和路线,并能提高 局部动作的协调地连贯起来,使动作技能初步形成,但动作还未达到熟练自如 的水平。在这个阶段,动作的紧张程度减弱,多余动作逐步消除,遗忘和失去 平衡大大减少。其心理活动的特点主要是:注意力指向动作的个别要素上,通 过思维把个别动作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视觉对动作的控制作用减弱,肌肉 运动的感觉逐步提高。其四,武术心理学理论创新要注重对武术动作的动力定型阶段的研究。 学员在进行反复的练习之后,武术技能逐渐达到熟练和精确化.即所谓拳打千 遍,身法自如。在这个阶段,武术的整套动作已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了牢固的 神经联系,成为动力定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学员能熟练地完成整套动 作,而无论是速度、力量、精神、节奏、还手、眼、身法、步均能协调一致, 达到应有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学员在这个阶段心理的活动的重要特点是:意识 调节作用已降低到较低的程度,注意力的范围扩大,肌肉运动感觉能力增强 了,视觉控制能力已减弱。从形成动作熟练技能的特点来看,动觉控制作用对 于实现技能自动化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因此,在此阶段要加强动作的控制能力 训练,用系统论的观点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自我动觉,并加强语言指导,适当 能观摩高水的训练,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总之,通过武术训练不仅能促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发展记忆、培养勇 敢顽强的优秀品质,改变心血管、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同时也可以提 高肌肉的应激性和稳定性,也能高度发展运动员的视觉、肌肉运动感觉、时间 和空间知觉的分化、动作想象、思维能力和积极的增强情感。
5.5武术训练学理论创新
武术训练学主要研究阐述的是武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一般规律的一门应用 性学科。它主要是从方法学的角度研究运动训练过程的一般规律,需要特别指 出的是武术运动的实践活动是武术训练学理论建立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武术运动训练学也就是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积极参与下,为不断提高或保持 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武术训练学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运动员和教练员,也可以说武术训练学主 要是为进行竞技武术比赛活动所服务的。
浏览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