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北朝南,双盘打坐。不能双盘的,也可以单盘。右腿在左腿上,双手扶住膝盖,手心 与膝盖相合。然后闭目,舌顶上膛,进行冥想:首先,冥想自己的喉咙是个五角形的窗口。当吸气时,宇宙中所有红光的物质全冲 进窗口,结成一颗又红、又热、又大的丹。呼气时,这一丹往上走到印堂穴。冥想这一丹把 天目烧开,使天目发账、发热,并使印堂穴开了一个圆形的窗口。随丹的上升内视自己的 喉咙、头骨。如此六十四次。然后,冥想自己的膻中穴是个六角形的窗口。余外冥想如上。在丹上升时,同时要 内视自己的胸腔、喉咙、头骨°如此六十四次。然后,冥想自己的肚脐是个半月形的窗口。余外冥想如上。在丹上升时,同时要内 视自己的脏器、胸腔、喉咙、头骨。如此六十四次。然后,冥想自己的性器是个莲花形的窗口。余外冥想如上。在丹上升时,同时要内 视自己的胯骨、脏器、喉咙、头骨。如此六十四次。然后,冥想自己的长强穴是个三角形的窗口。余外冥想如上。在丹上升时,同时要 内视自己的脊柱、肩胛骨、喉咙、头骨。如此六十四次。然后收功。
几点常识性要求:丹上升的速度要慢,内视也要慢。如果你想象不出宇宙中所有红光的物质全冲进窗口的话,也可以改成:想象天上的 太阳来到窗口,变成一颗又红、又热、又大的丹。泽荡功背北朝南,双盘打坐。不能双盘的,也可以单盘。右腿在左腿上。双手合十立于 胸前。然后闭目,舌顶上膛,进行冥想:首先,任意选四个字。如“阿弥陀佛、一二三四、如是我闻……”可依其个人喜好而 定。笔者在修持时选用的字有等。选定四个字后,分配如下:念第一个字时,想着肚脐;念第二个字时,想着膻中穴;念 第三个字时,想着喉咙;念第四个字时,想着印堂穴。一边念,一边内视天目中出现的 图像。念时声音要慢、悠、轻、均、细,从丹田发出。收功时,把手放下即可。几点常识性要求:选定的四个字不应让别的修持者知道。念动时以自己能听到为主。其它一切,如雷击功的常识性要求。
刚柔三乘功法柔术虽小道,精而言之,亦如佛释有上中下乘之别。三乘维何?即刚柔变化二者而 已。其宗派法门,千差万异。虽各有其专家独造之功,而刚柔变化之深浅,即上中下所由 判焉。上乘者,运柔而成刚,及其至也,不刚不柔,亦刚亦柔,如猝然临敌,随机而动,变化 无方。指似柔也,遇之则刚若金锥;身似呆也,变之则捷若猿兔。敌之遇此,其受伤也,不 知其何以伤;其倾跌也,不知其何以倾跌。神龙天矫,莫测端倪。此技之神者矣但柔而 成刚一段功夫,非朝夕所能奏效。此上乘中技术也。所谓中乘者何?即别于上乘之谓也。其故因学者初学时,走入旁门,未蒙名师之传授 指点,流于强使气力,刚柔无相济互用之效。或用药力或猛力等,强练手掌臂腿之专技,不 辞痛楚,朝夕冲捣蛮习,遂至周身一部分之筋肉气血,由活动而变为坚凝死坏,致受他种之 病害。其与人搏也,寻常人睹其形状,则或生畏惧之心,而不敢与较,若遇上乘名家,则以 柔术克之,虽刚亦何所用?俗谚云:“泰山虽重,其如压不着我何? ”此刚多柔少,所以非上 乘也。
术以柔为贵。至于专使气力,蛮野粗劣,出手不知师法,动步全无楷则,既昧于呼吸运 使之精,复不解刚柔虚实之妙,乃以两臂血气之力,习于一拳半腿之方,遂自命个中专家, 此下乘之拳技,不得混以柔术称之。学者所宜明辨也。中乘之术,不过偏于刚多柔少之弊,然尚有师法派流,变而求之,不难超人于上乘之境 界。惟下乘者,无名师益友之指授,日从于插沙注乡鄙之拳师教人用木桶盛沙使紧,每日 以手指频频插之,使指尖硬于铁石:打椿(注:即用圆木一段,钉人于地中),每日朝夕用足 左右打之,初浅而次第加深,如能打翻入地二三尺之椿,则足所击.遇之必伤折此拳师教 人练习足力之法。当时潮州嘉应肇庆等处,多爱习之。振钉注敲钉于板壁中,每日用手指 振之,以能拔出最深之钉为功效。如与人斗,指力到处,皮肤为之破裂。此亦西江派所最 爱练习者也。磨掌(注:磨掌之法),每日将掌边向棹缘几侧等处频频擦磨至皮外老结坚凝 时,再以沙石勤搽,并以桐油等物涂之,总以掌缘坚皮高起,刚硬如铁为止。故遇其掌骨斫 落,无异金石之器也。之事,究其所到,不过与全未练习之人遇,则颇堪恐怖,如一旦逢柔 术名家,鲜有不败者矣。从此观之,斯道以刚柔变化、能达于极品者为上乘;刚多柔少,谨 守师法者为中乘,至于一拳一技之微,有刚而无柔,专从事于血气之私者,于斯为下矣。嗟 尔后学,可不鉴之诸! (《少林拳术秘诀》)
心法五要说术既有刚柔之判,而利害亦随刚柔而相生,须识之于始,慎之于初,而后可无伤身意外 之患。此刚柔之术所宜择,五要之说所由生焉。(一)初练习时要渐进不可猛进大凡未经练习之人,或已练习而因故辍弃太久者,其周身之脉络筋骨,不甚灵活,倘遽 尔用力过猛,轻则筋脉有张弛之痛苦,重则脏腑起震裂之大患。数十年来,士大夫皆以练 习柔术为规诫,盖因少年爱习此道者,多罹残疾夭折之害。推求其故,实由于不知用力渐 进之方,而又好逞血气斗搏之事,且以不遇名人,从事于下乘拳技,其受害大可惊叹。定性 禅师谓此为长生之术,今练习者竟与斯相背戾,此所谓采术不良。岂斯道之咎也哉!(二)既得方术,要以恒心赴之,勤勉持之,不可中道停辍,万事皆须有恒,而柔术为尤 要。吾见与人谈及此道,爱之者十常七八,惟能始终不懈,达于成功之境者,千百中难得一 人。皆因无恒心所致。大可叹息也。此道能朝夜孜孜不辍,则三年小成,十年大成,获毕 生之益,无一朝之患;既保一身,兼可扶危救弱,而长生视息,犹其余事者也。
练习时要节戒色欲与狂饮人身之气血,未锻炼则虚浮而无力,既锻炼则灵活而易动,倘于斯时不知节制慎守,则 全副精华,必至若决江河,一溃而不可复收,反不若不练习者之为佳也。然此乃人生之大 防,不仅为此道所宜然少年诸生,皆宜谨守先圣之古训I,而终身行之。(四)已成功时要静气凝神,涵养谨慎,不可有恃术凌人与好勇斗狠之事。吾宗之练 习此术,乃有深仇隐痛存于其间。念故国河山,已堕披发为奴之劫,恐筋骨废弛,勉奋鸡鸣 舞剑之心,东海可移,此恨难消!磨精练骨,留以有待。故吾人夙夜孜孜于此。非一人一 家之微。假使天不亡汉,成功终有其时。宜默识此意不可怀一毫凌侮他人之心。为吾宗 之罪人也。戒之戒之(五)外出游行时,要谨遵宗法,皈依十戒。注其戒约详后章传授他人,亦宜以此诰 勉之。吾宗术法,虽创始于达摩禅师,而推阐变化而臻厥大成者,则以圆性禅师(注:生于晚 明),别创击剑术及十戒约规。为首屈一指。至明末诸老,避难南来,更欲以此为磨碧筋骨 之具,斯道乃重放光明。其开始第一手,以左手握拳,右手拊其背,示反背国仇之意。不知 者只以为是开手作礼式也。地盆则以踏入中宫,亦为不忘中国之意。凡在外如遇敌人,欲 搏斗,则先退三步,再进一步半,此为踏入中宫,再举手如第一式,若敌人系同宗派,则停手 不交。此为少林最要之宗法。违之则犯大不敬。同人必有以灭除之。十戒之约,始于圆性禅祖,后经痛禅上人稍为增易,明不忘祖国也。
浏览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