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俗称拥子。木质。相传是由民间老人之拐杖演变而
来的一种武艺器械。
拐,有大拥和小扭之分,大拐为单拐,小拐为双拐。 单拐有:f角拐(牛•、拐)、羊角扨、十宇拐等(图 148)。它们舞约12〇厘米,在拐柄的垂直近墙处,置一 似角的横柄为4短柄”。捶法有一手执短柄,另一手持长柄;双手握长柄;单手播长柄或短柄等。
单拐
双扨有:期萍拐、牛角里拐、鸭子拐、苏勒携、牛角
双拐、短拐、八角拐、泮萍拐、T宇拐等(图149)。
拐的形状较多,击法变化多笮。一般单拐主要有劈、 砸、崩、扑、滚、支、拍、稱咬掏撩、挂、截、点、 捱、绞等技拿;双拐主要有:扫、拨/戴、較、碓, 架、拦、缠头罅技法。 .
拐的‘用法较复杂,姿势新•^动推奇特,有时拄拐- 跃而起(大拐),真如弃岸登舟。拐除单练套路外,还可 一手持拐,一手持刀或其他器械演练。练习时要求:身拐 协调,拐随身走,身随拐行;腿法旋转、步法淸楚,身体 灵活,手腕有力,再猛中求轻,疾中求妙。拐动时,似火 牛冲阵,既要有开山之实力,又要有柔顺巧拿之妙手。
叉
叉,古代兵器的•种,武术长器械之
一。它的洞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用作捕
鱼、狩猎的工具。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陕
西西安半坡等地的原始人类生活遗址中,
多曾发现过用骨等制成用来扎捕鱼类的叉
(图 150)。
叉,作为古代兵器?•在周代便可见到。
江苏丹徒县大港母子墩墓中出土的一件与
铜矛等兵器放在一起的西周双股叉,叉略图150西安半
向内弯曲,叉尖圆禿,镦呈圆锥形,柄已坡出土的骷叉
腐烂无存。从叉与镦的出土位a看,长约
- I. 83米(图151> „
秦汉三国时期,叉
逐渐普及,并成了人们
喜爱的一种器械。1957
年,成都土桥曾家发现
围151江苏丹徒县大港母沪 的东汉墓中,刻有兵器
墩出土的叉及镦 架的画像石,架上装有
叉等兵器。此外,四川新津牧马山、昭化等地,都出土有
用铁铸打而成的汉代及三国时期的叉(图152、153)。
宋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郭也逐渐增多,攻守城
郭已成了战争的主要形式之一。叉既可抗拒敌人利用飞梯
爬城,又可用以击伤爬城之敌,相应地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此期的叉主要有火叉、叉竿等数种(图154)。
图152 1957年四川新津牧马 山出土的汉代铁叉
由于叉有
“上可叉人,下
可叉马”之功能,
明、清两代,无
论作为步卒所用
的长兵器,还是作
为人们习练武术
图153 19S7年四川昭化出土 的三国时期的铁叉的长器械都一度
兴盛(图155)。
特别在清代,叉
被满族及其他民
族兵士所喜爱,
- 火又
曾一度在战场上
2.又竿 图154 宋代叉
发挥了作用。如,
太平天国革命时
期北方的农民起
义部队捻军,贵
州西部威宁的苗
族农民起义军,
以及1900年始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掀起的一场反对
帝国主义的运动,都曾以叉作为重要武器,同清军、外国 侵略者进行斗争(图156)。当时民间不少江湖艺人在武
术表演时,也把叉作为主要的器械。如清代的耍叉®便是
一例(图 157)。
清代还盛行一种以手力向目标掷投的短柄多股尖头
的暗藏器械。它源于宋代的木柄长叉, 长约29厘米,叉头约占三分之一,
为全铁铸,股数以三股者较多。中 一股挺出如枪头,两股作半圆形为 中股左右侧,并有锐利之首,半圆 形之外侧为薄刃,柄近叉处较细而 后渐粗,重1至2斤,每九叉为一联, 用皮插袋盛之,能于百步处叉人。
至近、现代,民间武术艺人表演 “飞叉”仍很盛行。1936年第11届 奥运会,我国代表团的武术表演中 就有“飞叉”项目。目前,国内仍 有练叉者。流行的叉主要有:马叉、 飞叉、笔架叉等(图158)。此外, 还有牛头叉、三角叉、火叉、叉竿、 铜叉、龙须叉等。这些叉若按股分类,
叉的流派众多,演练的风格独特,姿势雄伟,叉头叉 杆皆可用,用法复杂,有36法之说,诸如:拦、横、阡、 捂、挑、掏、掼、拍、拽、滚、转、搓、扎、插、架等。 著名的套路有:飞虎叉、太保叉等。
钩
钩,古兵器的一种,近现代武术器械之一。它由戈演
变而来,春秋战国时期,曾与戈、戟并用。《汉书•韩延
寿传》云:“延寿又取官铜物,侯月蚀铸作刀、剑、钩、
镡”。颜师古注:“钩.亦兵器也,似剑而曲,所以钩杀
构早在#秋战国时期便已盛行,〈〈吴越
存秋》中就栽有用金钱赏善钩者之例。“阖
卢即宝奠邪,复脅国中作金钩。令曰:能善
先钩者,赏之百金一 6古代战场丨,用钩者
较多。《通鉴•记亊本未》载,#晋时战将
冉闵,就“左揭双刃矛,右执构栽,‘击燕兵,
斩首三百余级”。
%钧的形制较多,它一般可分#长钩、短
钩两类。长钩,有杆SK两俾向下#的挠钩
和宋代會公亮等!_的《武经总要》¥的火钩
、 (图1
59> 长d双手使用,.故使用者较少。
(|贫f '短构左右手各,持一构I或一手络钩,另一手
d其贫耱板。此外,朗代还嫌行勹种名铁鸱脚的飞钩。它
形如锥,有四个尖锐爪钩,用铁链系之,再续以麻绳,是
守城尚一輛耱械,当敌兵密巢于城下时,突然抛人敌群,
传说一次可钩取敌兵2 — 3人(图1
60)。清代流行铁钩
(图 161)
武术活动中所用的钩有癘嘴钧、护手钩、挠钩、鹿角 钩、扇担钩等(图。其中以护手双钩流行最广,它 的钩部有钩有刃,护手部有月牙形刀,是多刃兵器。运用 时极易伤体,难度较大,不便做“缠头裹脑”、舞花” 等动作。
钩的演练风格因流派不同而各异,一般套路有:査钩、
行钩、十二速麹、梅花虎头钩、雪片钩、卷帘钩等。对练 套路有钩对枪等。其用法有:钩、搂、掬、带、托、压、 挑、刺、刨、隹、推、拉、捉、锁、拿、樂等。为了发 挥*的多刃作用,滇练时要求有行走如被浪起伏的身法 来爾食,因此有“构走浪式”之说
镋
专党,属于杂兵器,武术长薷械中的重器械。
辛党始于明代,是由枪发展而来的。茅元仪《武备志》 栽:“此器自有倭时始用,在闽
、粤、川、贵
、云、湖皆 旧有之,而制不同”。周纬《中国兵器史稿》也说: “镋兵之重要者为枪头齿翼月牙钱,长与月牙铲同;茅丙 (茅元仪)注曰:以纯铁为之,盖恐用生铁则易折其翼也; 镦亦有尖刃,可倒用为刺兵;此器原为刺兵,左、右、中 三面均可刺,其齿形梭则兼有接兵、句兵之作用,诚属利 器,惟恐使用较难,须经过精细之练习耳。”镋在淸代应 用甚广,尔后,逐渐减少,如今在全国性的武术比赛、观
摩赛中用镋者极为罕见。
锐-般头的两边形似马叉,中间似剑状。它上有利刃, 称正锋,长1尺半,坚锐如枪,横有弯股刃,两锋中有脊。 锋与横刃互镶,并嵌于七、八尺长的柄上,柄下绱有长约 半尺的梭状铁钻嫌”。镋的形状较多,主要有:月牙 镋、四节镋、五齿锐、三节镋、雁尾镋、雁翅镋、雁嘴 镋、凤翅描金镋、锯翅镜、金牛镋、燕子镋、凤翅梭、 夜战镜、牛头银、燕子镋、雷震镋等(图163>。
镜长而重,多为力大身高者使用。使用时多是两手交 换\有时左把在前,有时右把在前。它的基本技法有:,支、 捕、折、翻、撩、勾、捅、捞、咬、拨等。这些用法基本 相似,只不过说法不同。练钱时,没有舞花,主要是捻转,
其中又有转大转小之分,故有“技扎捻势”、“镜不离肩” 之说◊即练嫌时必须要捻转,在抱橡时,前把位于麻前部, 锐头两翅必须前后顺于麻上。各种镜有各自的演练方法
浏览10,80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