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与棋艺

抚琴是雅事,下棋也是雅事,两者都可以融人武功较量中,而且下棋比抚琴 更为普及。在武侠人士中,棋艺有时可以衡量一个人武功的高度或境界。

有专家认为早在夏商时代就出现了围棋,当时的贵族以围棋对垒、攻防、围 剿之术来教子弟军事知识与技能。围棋的棋盘一开始是十一道,后来变为十三 道,至三国时期变为十七道,至唐代就变成了十九道,从此基本上定型了。魏晋 时期就已经常有围棋比赛,并且按照当时社会的“九品中正制”(当时社会等级 森严,门阀观念极强)将围棋棋手也分为“九段”,即守拙(一段)、若愚(二段)、 斗力(三段)、小巧(四段)、用智(五段)、通幽(六段)、具体(七段)、坐照(八 段)、人神(九段)。

琴棋书画,可谓四艺。围棋作为一门艺术,便与其他艺术有了相通之处。棋 盘棋子,一方一圆,“围奁象天,方局法地”,天地方圆之间,便有一种对立中的和 谐之美。而棋子,一黑一白,在棋的进行过程中,相互拥抱,本身便犹如一幅极美 的图画。中国的书法、绘画,白纸黑墨,黑白两色,乃是对大千世界的丰富色彩的浓缩、抽象。

而黑白子的拥抱,则更像是一•场无声的战争。一切的争斗,都是在优雅的 “手谈”中完成的,弈棋台上,松风流水之中,手谈一局,没有硝烟的一番厮杀是 一种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

透过黑白棋子的交锋,我们仿佛看到的就是现实的投影。有人说,围棋模仿 的就是人类为争夺生存空间而展开的争斗。看那一块巨大的棋盘上,那纵横交 错的格子,很像大地中的阡陌交通,山水沟壑。那纵和横的交错,做成了一个个 的“田”字,树谷耕田,那可是人类生存的命脉!

众所周知,武功在于“外练筋骨皮,内练一 口气”。武术技能的较量讲究丹 田的运气术。而围棋的生存之本在于“气”,气之流转、变动便成棋局,有气则 生,气尽则棋亡。所以好的棋形气态舒展、生动,愚笨的棋形则生涩板滞,气脉不 畅。就像大千世界的万物,皆有赖于气机而有生机。

在武侠小说中,爱棋成痴者,往往兵器也换作了棋盘棋子,如《碧血剑》中的 木桑道长,《笑傲江湖》中的黑白子,《天龙八部》中的函谷七友之 范百龄。

棋盘棋子作为“兵刃”,突出的不是打斗,而是其文化与审美意义。棋盘棋 子的作用首先在以棋会友,用于打斗,更多不在攻击,而在防身而已。身负棋盘 远游,其形象更像侠士而非刺客。正像木桑道长,留给读者深刻印象的是他对棋 的痴迷,在棋上自吹自擂的可爱,至于他武功究竟如何,读者其实是不太放在心 上的。而《书剑恩仇录》中的红花会总舵头陈家洛,以黑白子作暗器,与他出身 名门、风流儒雅的形象也颇为相称。

在《碧血剑》中,袁承志的师父穆人清性情淡泊,木桑道长与他下棋觉得搏 杀不烈,不大过瘾。而袁承志似乎有围棋天赋,加上童心好胜,千方百计地与木 桑道长争斗。虽然木桑道长最后仍是赢家,可是中间险象环生,并非一帆风顺地 取胜,因而使木桑道长这位老棋迷感到很过瘾。从此天天拉着袁承志下棋。袁 承志棋力飞速进步,木桑道长由让九子到让八字,不到一月也只能让三子才能互 有胜败。这一来,袁承志练功就不免要被耽误。木桑道长最后提出建议:“你陪 我下棋,下完之后,我教你一门功夫。”木桑道长外号为“千变万劫”,据传他年轻 之时,因轻功卓绝,身法变化无穷,江湖上送了他这个外号,又叫“千变万化草上 飞,,穆人清佩服他的武功,却又知此人一向不收徒弟,如今他既提出以武功来 “换”袁承志下棋,哪有不应之理?木桑于是约定:“你让承志每天和我下两盘 棋,我让他三子。我赢了,那就是陪师伯消遣,算他的孝心。要是他赢得一局,我 就教他一招轻功,连赢两局,轻功之外再教一招暗器。” ■^■于是,袁承志过起了 “终年亲剑侠,常日对楸枰”的日子,一边学武,一边学棋。半年过后,木桑道长 的一身轻功和打棋子(当暗器)的心法,差不多都毫无藏私地传给了袁承志。好 在他棋艺上虽然变化有¥,武学上却十分广博,输多少棋都有层出不穷的武功招 数来还债。

这段故事形象地道明了武功和棋艺之间的关系,木桑道长是以武功来促进 棋艺,而袁承志是以棋艺来换取武功,两者相辅相成。

其实武功境界,与棋艺境界也颇有相通之处D在作品《笑傲江湖》中令狐冲 被罚在思过崖上面壁,邂逅华山派老前辈风清扬。风清扬给了他一番剑术上的 教诲:学剑之人,第一步是学会一招招的招式;第二步便是能活学活使,各招浑 成,而不是拘泥不化;第三步是能化有招为无招,把学过的招式通通忘记。“要 做到出手无招,那才真是踏人了高手的境界,你的剑招使得再浑成,只要有迹可 循,敌人便有隙可乘。但如你根本无招式,敌人如何来破你的招式。”心无所滞, 顺其自然,行于当行,止于当止,武功便进人了出神入化之境。

围棋大约也可分这么几种境界:第一步,先学会定式、死活、官子各方面的基 本招式;第二步,要能使各种招式浑然一体,活学活使,正像定式,既要懂得基本 套路,又要懂得拘泥不化;第三步便是“无招”了。前两步,一般高手通过努力都 能掌握,而能否达“无招”境界,最后就只能看你的悟性了。

如前文所述,既然有“音乐比武”,也就有“弈棋比武”了。

围棋,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战斗,在围剿与反围剿中争取生存的 权利,只不过它把这种生死之争游戏化了。武侠与围棋,都是一种为征服他人而 展开的武力与智慧的较量。且看《天龙八部》中黄眉僧与段延庆斗棋斗力的一 段描写:

书中主角之一段正淳之子,大理皇上之侄段誉被与段氏家族深有渊源的段 延庆劫持,囚于万劫谷中,保定帝请“拈花寺”黄眉大师前往救人。黄眉大师约 与段延庆斗棋,双方各以上乘内力在一块大青石上划纵横十九道格子,就此展开斗争,黄眉僧在猜先时,以砍下一脚趾的代价换得执白先行。两人一个用小铁锥 在石上刻下小圈以示白子,一个铁杖按上凹印以示黑子。一来二去,黄眉僧棋力 稍逊,段誉有心相助,通过黄眉僧的弟子暗中递招,被段延庆所察,铁杖点去,与 黄眉僧手指相碰,“这样一来,两人左手比拼内力,固是丝毫松懈不得,而棋局上 步步紧逼,亦是处处针锋相对”。

到得十七八子后,每一着针锋相对,角斗甚剧,同时两人指上劲力不断 损耗,一面凝思求胜,一面运气培力,变得渐渐慢了。

黄眉僧的二弟子破嗔也是此道好手,见师父与青袍客一上手便短兵相 接,妙着纷呈,心下暗自惊佩暗叹。看到第二十四着时,青袍客奇兵突出,登 起巨变,黄眉僧假使不应,右下角隐伏着极大危险,但如应以一子坚守,先手 便失。黄眉僧沉吟良久,一时难以参决,忽听得石屋中传出一个声音说道: “反击去位,不失先手。”原来段誉自幼便即善弈,这时看着两人枰上酣斗, 不由得多口。

于是,黄眉僧与段延庆一手比试武功内力,一手下棋。危急之际,段誉在一 旁搅局,使段延庆错下一棋,导致满盘皆输。将斗棋和比拼武功如此完美地结合 在一起描写,不能不说是金庸小说创作中的一大发明。

关于围棋,《天龙八部》中还有一段精彩篇章。逍遥派掌门人无崖子为了对 付逆徒丁春秋,摆出一个围棋的“珍珑”(即围棋的难题。那是一个人故意摆出 来难人的,并不是两人对弈出来的阵势,因此或生或劫,胜负往往极难推算),给 天下才俊解答,谁解开了便要收谁为弟子。但三十年来无人解开。无崖子苏星 河只得公开此难题,广邀天下髙手前来拆解。寻常的“珍珑棋局”少则十余子, 多者也不过四十五子,但无崖子的这个棋局却有二百余子,一盘棋已下得接近完 局,因而极难拆解。

苏星河的弟子范百龄精研围棋数十年,实是此道的高手,见一局棋劫中有 劫,既有共活,又有长生,或反扑,或收气,花五聚六,复杂无比。再看片时,忽觉 头晕脑涨,只计算了右下角一块小小白棋的死活,已觉胸口气血翻涌。定了定神 第二次再算,发觉原先以为这块白棋是死的,其实却有可活之道,但却要杀却旁 边一块黑棋,牵涉却又极多。再算得几下,突然间眼前一团漆黑,喉头一甜,喷出了一大口鲜血。这位围棋髙手还没有下,就已败下阵开了。可见此“珍珑” 之难接着段誉、慕容复、鸠摩智、段延庆——这些人武功才智均是一时之选,棋艺 一流,且分处四方,可以说是“天下才俊”的代表上阵,弈棋比试后又都败下阵 来。慕容复、段延庆险些为此失魂自杀,若非虚竹眼见有人要自杀,慈悲之心大 动,灵机一动,说他要来解这棋局,并真的拿起一粒白子,闭上眼睛,往棋局上一 放,段延庆恐怕已经自杀身亡了。虚竹闭着眼睛瞎放一子,竟放在一块已被黑棋 围得密不透风的白棋之中。所以他的眼睛还没睁开,就听到苏星河的怒斥:“胡 闹,胡闹,你自填一气,自己杀死一块白棋,哪有这等下棋法子?”

但世事复杂,变化纷纭,祸福相依9棋局亦复如此。岂知虚竹闭目落子而杀 死自己一块白棋后,局面顿呈开朗,黑棋虽然大占优势,白棋却已有回旋的余地, 不再像以前那样缚手缚脚,顾此失彼。这个新局面,苏星河做梦也想不到,其他 人也想不到9 ^这个珍瑰棋局的奥秘,正是要白棋先挤死自己一大块,以后的

妙着方能源源而生。棋中固有“反扑”“倒脱靴”之法,自己故意送死,让对方吃 去数子,然后反败为胜,但送死者最多也不超过八九子,决无一气奉送数十子之 理。即作品所述“这等‘挤死自己’的着法,实乃围棋中千古唯有之奇变。任你 是如何超妙人神的高手,也绝不会想到这一条路上去。任何人所想的,总是如何 脱困求生,从来没有人故意往死路上去想a.若不是虚竹闭上眼睛、随手瞎摆而下 出这着大笨棋来,只怕再过一千年,这个‘珍珑’也没人能解得开。”

上述这段故事,有几个需要关注分析的问题:一是上述所有著名武功高手, 也都是精通棋艺的高手,再次印证武功和棋艺是相通的。二是从围棋技术上说, 这样描写有些破绽或虚构过分了。虚竹在只有一口气的—队白棋中自投一子, 这种“自杀”法,即便古代规则允许,虚竹的下一手仅是在这块棋中再点一手,但 棋是一人轮流走一手的,既然这一“点”很重要,黑棋自然会先补一手。即使在 其他地方走一手,白棋点进来时,黑棋不应,但它的“气”已经比白棋“自杀”之前 长了,没有反而不好的道理。.而白棋因此不再“缚手缚脚,顾此失彼”,恐怕只是 金庸先生的一厢情愿罢了。三是这棋局看似玄妙神奇,却道出了一个独特的哲 学和心理学道理,人生哲理也是如此,佛教认为人生的痛苦和烦恼在于一个 “执”字,若能破“执”着之心,人生便将进人一个自由之境。正如作品中少林玄 难大师所言:“这棋局本来纠缠于得失胜败之中,以致无可破解,虚竹这一着不 着意于生死,更不着意于胜败,反而堪破了生死,得到解脱。”对于我们现代人来 说,抛开围棋技术的真实和虚构,它有着很强的心理启示意义。

浏览1,17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