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的青铜冶炼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纯熟的程度,当时 人们巳基本掌握了育铜合金的特点和性质,能按一定的比 例来制造铜锡合金的靑铜刀。商代的靑铜刀较普及,样子 也较多,从河南、湖北、北京、山西、山东等地出土的文 物看,有长条形刀(图7)、环首刀(囝8)、兽头刀 (图9)、大刀(图10)、扉刀(图11)等。这些刀除为 生活用刀之外,还有可能用干狩猎S战斗。此时的刀,短 的不及20厘米,可佩系身上用于自卫;长的可绑在木柄 上用作大型战刀。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刀的式样较前期更多,除一般 的长条刀、环首刀、动物纹柄刀(图12 —16)、柄端穿 孔刀(图夕卜;在四川喜德拉克四合、广东德庆战国墓、 内蒙古敖汉旗周家地还出土双柄铜刀(图18)、铜靴形 刀(图19)、凸齿柄力(图20)等;在绘幽中也出现了 一些以刀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图21)。•此期,人们对冶 炼刀的铜、锡比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铸造技术更趋精湛。
相传当时能制造出切玉如泥的
如泥的靑铜刀。
到了汉代,刀逐渐代替剑成为战场上两军拼杀的重要 武器。在山东沂南挖搌的汉代画像石墓的墓门上,刻有一 幅画,.交战®方,不论步兵还是骑兵,都是一手持盾、一
手挥刀(图28> ,生动 地表现了刀已是汉代 军队中的主要兵器之 一。那么,刀又是怎 样从战场上把长剑排 挤出去,成匁军I中 的重要武器的?其原 因是汉代骑兵勃兴, 战场上要想杀伤敌人,
图23沂南画像石墓持刀、盾的
骑兵和步兵
不是用剑向前推刺,而主要靠挥臂劈砍。同时,由于击打 格斗技术提高,需要有格架防守性强的器械。对于此,
就当吋而言,只有刀才合适。汉代,较为流行的刀是一种
用于劈砍的短柄长刀,这种刀一锋利的刃口,另’一侧
是厚实的刀脊,直脊直刃,刀柄和刀身之间没有明显的分 界线。刀柄首端有扁圆的环,人们常称它为“环柄刀”或
“环首刀”(图24)。
汉人,尤其是帝王公卿中,
形成了一种由以往平时佩剑改
为佩刀的风气。例如,《汉书•
苏武传》载,汉王朝派苏武出
使匈奴,当匈奴退苏武投降时,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
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
自刺”。汉代制刀技艺高超,
先后制造出3〇炼、50炼乃至
“百炼”的钢刀。1974年山
东苍山县出土的东汉永初六年
(公元112年)造的钢刀,经
北京钢铁学院测定,证明它是
由含碳0. 6%~0. 7%的炒钢
反复叠折锻打而成。这种刀放
在100倍显微镜下观察,能看
出它有30层左右。
三国时期,战争频絮,刀•江西南昌东吴墓出土东吴初 期铁刀
仍是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制 刀技术也更为精湛(图25)。
据《诸葛亮别传》载:蒲元2.四川昭化出土蜀汉铁刀 “为诸奠亮造刀三千口 刀 图25三国时期的铁刀
成,以竹简密纳铁珠满中,举刀断之,应手虚落,若染水
刍,称绝当世,因曰神刀”。当时刀的生产量非常大,除
上述蒲元为诸葛亮造刀3000 口一例外,陶弘景《刀剑录〉〉 中也谈到孙权在“黄武五年采武昌山铜铁作十口剑,万口 刀,各长三尺九于,刀头方,皆是南钢越炭作之,上有大
吴篆字”。
两晋南北朝吋期,冶炼技术不断提高,出现了用生铁 与熟铁合炼而成的横法钢、灌钢等。用这些钢制造的刀, 锋利非凡。据说齐綦母怀文用灌钢制造宿铁刀,能斩甲过 30扎,切铁如泥。今人在湖南、江苏和广西等地曾出土 了这一时期
苏宜兴周处兑出i_.
到了唐代,刀渐改为无环的装柄刀,在军亊上的应用 己趙过了剑r李签在《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器械篇》中讲, 一军12500名士兵中,装格有佩刃8分,1万口 :陌刀2分, 2500 口,也就是平均每人装缶1把刀。唐代的刀,分为议 刀.鄣刀、横刀和陌刀(图28)。仪刀是皇朝禁卫军使
用的武器,它在晋代称御刀,后魏叫长刀,
陏代定名为仪刀;’鄣刀即障身的刀,是一般
官吏佩带的武器;横刀为兵士所佩,刀名起 于隋代,当时又称佩刀;陌刀属长刀类,步 兵所持。五代亦有各种名称及式样的刀,今 人在苏州七子山五代墓中出土了一把鎏金漆宋元时期的
刀,形状有了改
进,从狭直的民
条形方刀头,改成前锐后斜的形状,有护手,并且去_了 些扁圆形的大环和鸟备饰物。从出土文辞和 古籍中看,宋代的手刀及元代的大刀#疽柄 刀数貴较少(图30、31),而各神长柄铁刀t 则较多。据《武经总要》记栽,有碎刀> 掉致、骧耳刀、偃月刀、戟刀、眉尖刀、风有方、 笔刀等(图32>。这些长柄铁刀适宜实滅,
军中普使者不少,如较为著名的济南“大刀关胜”。
元代以后,长柄刀在军队中逐渐少用。明代 Y 虽还有偃月刀和钩镰刀等长柄刀(图33>,但 & 偃月刀只是“以之操之示雄,实不可施于阵地”, j
即作为教练用刀;用于作战的只有钩镰刀一种。 1 明代多见为短柄刀,尤其是短柄长刀(图34)。 |
在戚继光的军队中还流行着一种刃柄较一般 短刀长,便于双手握持的腰刀(图35)。这种图 刀和日本的倭刀相似,是明军在抗倭瑋斗中吸收g 了倭刀的优点而制成的,它的造法是“铁要多炼,£ ,
刃用纯钢,自背起用平铲平削,至刃平磨无肩,71 ^
乃利,妙尤在尖。近时匠役将刃打厚,不肯用工 平磨,止用侧锉,将刃横出其芒,两下有肩,砍人不深, 刀芒一秃,即为顽铁矣,此当辨之”(《练兵实纪杂集• 军器解》)。
明代是我国武术发展的盛期,在这一时期人们对刀术
的探索、研究也进而加深,出现了一些专门介绍刀法的著
作。如程宗猷的《耕余剩技•单刀法选》、戚继光的《辛
酉刀法》等(图36)。
淸代军队中流行着长
柄刀和短柄长刀2种。长
柄刀大体有:绿营缭风刀、
绿营虎牙刀、藤牌营挑刀、
绿营片刀、绿营宽刃大刀
等(图37);短柄长刀有:•
朴刀、腰刀、顺刀、长刀、
船尾刀、各种佩刀和窝刀
等(图38)。
清代刀制,较前各代繁杂而丰富。除军队中流行的一 些刀外,在民间和反帝、反清的起义队伍中也流行着各种 刀,潘现出不少善使刀的人士。据《太平天国野史》载: 女栴杨二姑,每逢战斗“辄以黄巾裹头,大红战裙,与其 夫并蠻而出,冲‘锋陷阵,人莫能敌”,其“刀长七寸(约 今22. 4厘米),锋利无比,毎临阵,胸前垂一革襄,m 中累累者,皆利刃也。自称飞刀神手。”
近、现代国内流行的武术用刀,种类很多,有大刀. 单刀、双习.、.柳叶刀、九环刀、云头刀、雁翅刀、子母刀、 麟角刀、敕刀、砍刀、苗刀、朴刀、曰月刀等等(图39)。 这些刀尽管名称不一,但在构造上,大体都包括刃、尖、盘、柄5个部分。
刀的形状和种类不同,在用法和要求上也有所不同, 各有各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属长器械的大刀,在动作上 要背(刀背> 刃(刀刃> 分明:首先,“大刀着刃”,是 劈、是抹、是撩、是斩都要清淸楚楚;其次,“手不离 盘”,即右手不能离开刀盘下边的“定手”处(定手即刀 盘下边包有一块铜皮或铁皮的地方>,但练“撇刀”时除 外。大刀的主要刀法是:劈、抹、撩、斩、刺、压、挂、 格、挑等。属短器械的準刀和双刀,其运动规律的要求是: “单刀看刀,双刀看走”。练单刀时一手持刀,另一手要 配合好,要有一定的位置和一定的路线。俗话说单刀为 “百兵之胆”,又说“刀如猛虎”,所以练单刀要勇猛有 力,灵栝便利,并有“四要”之说:一要刚毅勇猛,二要 快似流星,纟要干净利落,四要杨拂临风。单刀的主要刀 法有:劈、i[、撩、扎、桂、斩、刺、扫、架、截、拦、 抹、*花、t花等。“双刀看走”是说练双刀时刀法要与 身法、步法’相协调,特别强调步法要走得清楚、利落。双 刀的尺寸与单刀同,其用法与单刀也基本相同,只多叉架 而已。双刀的套路多以舞花为主,舞到疾处刀光耀目。舞 动时两臂要灵活,用力要平均。
浏览2,08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