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主帅,即是以心行气,意至气催,周流全身;腰纛即是中军 大旗,言主宰于腰。腰是中心,四面动八方应,均能运化自如,指挥若 定。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也

此言初学拳架,应先求开展大方,身技放长,日久功深则能产生 弹性,紧凑则自然具备即沾粘不脱,乃可臻于缜密也。

先在心,后在身I腹内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行功走架,以意念运行,以心行气,日久内劲自然上身,即势势存 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全身上下能松能沉,自能气敛入骨,即 是骨肉深沉不浮,仔细留心推求,屈伸开合均能如意。

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太极拳运动是静中触动,虽静犹动,技击时能上下相随,梢节动, 中节随,跟节催,安逸神聚,动急能急应,动缓能缓随。

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以气运行,力由脊发,左转右旋,气行深长, 深沉于骨,在推手时外表极平静安舒,内里则是全神贯注,气势不凡。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此言盘架子如猫行之轻巧灵动,内劲运转如行云流水,绵绵不 断,滔滔不绝。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技击时身体在意念的支配下听化拿发纯以神行,不在气,在气者 滞,有气无力是先天拙力、大力,往往受人以柄。无气者纯刚是无处 不柔化,无处不弹簧,虚实莫测,处处有虚实,处处能化发。

气如车轮,腰如车轴

技击而言,气宜鼓荡,周流全身,意到气到力亦到,前进后退左旋 右转,主宰于腰,发力在腰,化力亦在腰,语云,太极不用腰,终生艺难 高,腰的变转,灵动如车轴矣,乃全身之枢纽,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际也。

十三势歌

一要心灵与意静自然无处不轻灵。 二要遍体气流行一定继续不能停。 三要猴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 如询大用缘何用表里粗精无不到。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际。

周身大用歌

打手歌

棚搌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用功诀

轻灵活泼于懂劲阴阳既济无滞病。

若得四两拨千斤开合鼓荡主宰定。

太极歌诀

心率气行布四梢顶灵身端蓄腿廢。

神舒体逸守丹田虚灵变化因意高。

动中寓静静犹动圆中有直直亦圆。

太极一元多辩证阴阳两仪不固定。

太极推手八字歌

棚摄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十不知。

若能轻灵并坚硬,沾粘连随俱无疑。

采捌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机。

果能沾粘连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这三组名词棚搌挤按,采例肘靠、沾粘连随在技击上有着高度 的应用价值,棚搌挤按在推手中是四个正方向动作,也称四正。采 冽肘靠是推手的四个斜角动作也称四隅,四正四隅合成了太极拳法 中对敌打手的基本方法,具有强烈的技击意义。沾粘连随是太极拳 术对敌打手的基本原则,和其相反的顶扁丢抗是太极拳法中规定的 主要禁忌。

太极拳称十三势,因为它掌运八方,即棚搌挤按,采例肘靠,是 行五步即进、退、顾、盼、定、合之为十三势。在推手中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击虚,借力发力,随人则活,由己则滞,随人而动,随机应变。

太极十八在诀

棚在两臂,搌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采在十指,洌在两肱,肘在屈使,靠 在肩胸,进在云手,退在转肱,顾在三前,盼在七星,空在有隙,中在得横,滞在双重,通在单 轻,虚在当守,实在必冲。

太极十三字行功诀

棚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 搭手搌开挤掌使敌欲还着势难逞 按手用着似倾倒二把采住不放松 来势凶猛洌手用肘靠随时任意行 进退反侧应机走何怕敌人艺业精 遇敌上前迫近打顾任三前盼七星 敌人逼近来打我闪开正中空横中 太极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太极阴阳诀

太极阴阳少人修呑吐开合问刚柔 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变化何须愁 生克二法随着用闪进全在动中求 轻重虚实怎的是重里现轻勿稍留。

太极虚实诀

虚虚实实神会中虚实实虚手行功 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 虚守实发掌中窍中实不发艺难精

太极举

虚实自有虚实在实实虚虚攻不空。

此两诀阐述了阴阳虚实的应用及其关键,按虚实阴阳来理解轻 重,则有阴无阳、有阳无阴都不好,一阴九阳失之过刚,一阳九阴失之 过柔,其次二阴八阳,三阴七阳都是阴阳偏胜偏衰,失于协调,五阴五 阳是阴阳相间,虚实兼备,说有则有,说无即无,柔中寓刚,十分虚灵, 又极为沉重,这是太极拳的高级境界。逐步达到阴不离阳,阳不离 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无论走架打手,都必须先有意动,才有身动手动,在动作中配合 呼吸,以意将气下沉送入丹田,敛入脊骨,气遍身躯,无微不至,从而 前进不凸,后退不凹,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沾粘连随,变化万端, 有如气球刻刻留心时时用意,先懂自己的劲力,再知对方劲力,气敛 劲整,无意之中有真意,不法之中有法,才能获得太极拳术的高度造 诣。

太极活步推手歌诀

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腿后与前 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 此为动功未站定使身进退并比肩 能如水磨催缓急云龙风光相周旋 要用天盘从此窥久而久之出自然。

太极连环诀

连环法术最难通上下随合妙无穷 陷敌深入乱环内四两千斤招法成 手脚齐进横竖找掌中连环落不空 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

此两诀阐述了太极拳活步推手和圆形推手的应用要点,推起手 来,环环相扣,方圆相生,圆之出入,方之进退,方开展圆紧凑,向外有 采劲,向内有搌劲,双合有挤劲,向下有按劲,双分有采劲,发出有例 劲,手腕出方圆,有肘劲,肘臂出方圆有靠劲。在身法、手法、步法上 左旋右转灵活多变。闪转腾挪,身轻步灵,前进为挤,后退为搌,上 下相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敌 为卦外之行走,我为太极之中点,我主静敌主燥,八门五步贯串其中。 用功既久即豁然贯通,能出神入化,气势磅礴。静如山岳,动如江河,

' 能蓄能发,滔滔不绝也。

从行功走架中获得知己功夫,从推手技击中获得知人功夫,由着 •

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内以修身养性,外以防身制敌,真 积力久,登堂人室。

李亦畲撒放秘诀(推手)
擎起彼身借彼力(灵)

引到身前劲始蓄(敛)

松开我劲勿使屈(静)

放时腰脚认端的(整)

五字诀

一曰心静,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 要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 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竟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 处,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

二曰身灵,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故要身灵,举手不可有呆象,彼 动方挨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之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串,气如车 轮,周身倶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能得力,其病必手腰腿 求之,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相合,功弥久而技尤精矣。

三曰气敛:气势散漫便无含蓄,易散乱,务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 灵,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顺自然提得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 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

四曰劲整: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走于脚根,它宰于 腰间,形如手指发于脊背,提起全付精神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 已接入被劲,恰好不后不先,前进后退丝毫不乱,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方能随手凑效,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

五曰神聚:以上四者俱备,总归神聚,炼气归神,气势腾挪,全神 贯注,气宜鼓荡,左虚右实,右虚左实,虚非全然不动,气势要有腾挪, 实非全然沾煞,精神要贯注,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不在外面,力从 人借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于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 下也,谓之合。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 谓之开,合便是收,开便是放,懂得开合便知阴阳,到此地步,功用一 曰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也。

浏览1,92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