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粘劲:即粘贴之意,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浮我随,敌沉我 松,沾粘劲为入门初步,此劲未通,不足以言其他内劲。

听劲:听劲非是用耳听,乃指皮肤,触角去感知敌劲,能沾粘 才能听劲,能听才能懂劲之变化,听劲之关键在松腰腿,敛气凝神,做 到松、柔、沉、静、稳,否则无从准确听敌之劲。

懂劲:拳谱曰:懂劲后愈体愈精。听劲准确才能懂劲,若不懂 劲易犯顶扁丢抗,真正懂劲能量敌之劲,由尺而寸而分而毫。

走劲:沾粘劲不丢,走劲意在不顶,即走避敌劲不与相抗, 我感受某一部位受力,该部位立即变虚,遇偏重则偏,虚之务求泻 去敌力,不稍抵抗,使对方处处落空,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即此也。走劲之枢纽全在于腰松步稳,转动灵活,故腰腿劲最关 重要。

化劲,不丢顶始能化之,化劲中须含棚劲,机枢在腰而不在手 肩,否则与外家无异,要点在我顺人背,须有往往复擂叠进退转换,使 人无由知我劲路,以达到使对方于背势,不可化尽,化尽我之沾劲易断,不可过早过迟,早无所代迟之,敌力已着,化也无益,化之得势,发 ! 之有力,随化随发,徒化不发,何由胜敌也。

(6)引劲:此劲在化拿之间,敌不动我虚招将敌引击,敌已动我沾

粘劲,将其就我范围,敌向我进攻我引之愈长,发之愈得势,引劲非手 I 弓I,以腰腿为主方为得势。

(7)拿劲:拿在发先,拿准确发能发中,重在拿敌之腕肘肩,自身( 要保持重心稳定,与敌贴近,才能实施拿劲,拿劲之枢纽亦在腰腿,但 I 要沉肩坠时含胸拢背。

(8)发劲:掌握发劲极端重要,如截劲、长劲、钻劲、寸劲、分劲、合劲、冷劲、断劲、抖劲、崩劲,即发也。功深者,出手使人立扑发劲,须 制敌之根。人之全身足为根,身头为枝叶,人之上部肩为根,肘手为 枝叶。人之下部腿为根,膝是为枝叶。拿人发人,先制其根。发劲须 审明机势、方向、时间,三者缺一不可,机势即我顺人背、对方重心偏 离之际,时间以其旧劲力已完、新力未生之际最为确当,方向无论上 下左右正隅均须随敌背向发力,三者俱全,发人如弹丸,无往不利,发 劲如放箭,曲中求真,此时发劲者自觉并未用力,而受者则觉受力甚 猛,因此发劲要敛气凝神,坐腰松胯,气贴脊背,贯于肢体,专注一方, 勿存疑虑之心意,欲发之于远,如此发劲才得太极发劲之妙也。

借劲:为上乘之发劲,不烦引拿,含小许化劲,随到随发,不假 思索,乘人之借人之力,疾如闪电,敌来亦去,不来亦去,且敌力愈大, 受挫愈重,牵动四两拔千斤,在借劲里体现最明显。功深者,任何部 位可借可发,借劲发人务须腰腿一致。沉肩坠肘,含胸拢背,借劲之 时机尤为重要,须敌劲将击而未全出或将到而未全到的刹那间,过早 敌劲未出,无由借也,过迟敌劲已着借何及也。

开劲:化开,开展之劲,开达适当时机即发劲,适当时机指我 顺人背之际,以退为进的战略,运劲重在腰腿,辅以手臂,若仅用手臂 劲为硬开,非太极内劲之技法也。

合劲.与开相反,敌来则开,敌去则合。开为阳,合为阴,开劲方,合劲圆,有紧凑之意,须用腰腿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贴脊 背如是,才能将周身之气凝聚一气,发敌之重心,则能无坚不催,气合 则凝,劲合则刚,合劲之妙用在此矣。

提劲:上提拔高之劲,即沾粘拔敌之根,使其失去重心,提之 方法全在腰腿,非用手提,手提则重且笨,易被人察觉,桩步要稳,丹 田气沉,上步进身,用腰腿劲向上沾提,提之得势,加以后引,无论何 劲皆可发击,引进落空即此意也。

沉劲:极猛之发劲,如拍球,使球腾起,必须向下拍,拍之愈 急,腾之愈高,用以击敌,可使之腾空跃出。沉劲与重不同,其劲活似 松非松,似紧非紧。轻重浮沉须辨清,双重为病,填实致气闭力果。 双沉不为病,其劲活而能变。双浮为病,飘渺不定,双轻不为病,自然 灵活。

四正推手:制棚用搌,克搌用挤,破挤用按,化按用棚,破挤用搌。

四隅推手:在步法转换中用肘克靠,用采制肘,用例代采,用靠 破例,步随身换,腕随掌转,膀随腕转,肩肘腰胯膝踝都作圆形动作, 以腰为主宰表现,在手掌上空松圆活,圆运动随处可化直线,曲中求 直,蓄而后发。

在太极拳法中,我向人施力必须周身一家,节节贯串,全身劲力 集中发劲如放箭。人向我施力我节节松开,不使其劲力作用我重心, 太极拳推手原以抓筋拿脉为主,反关节拿骨,后来为了避免伤害事 故,不轻易传授。应用时只拿对方劲路为主,拿成我顺人背,得机得 势,一投是一举手,圆转灵活,控制对方劲路,使对方失势即发放。

沾粘连随:

沾者提上拔高之谓,粘者如影随形也,连者不离之谓,随者彼走 此应也。人之知觉运动非明沾粘连随不可,沾粘连随之功夫,亦甚细 矣。

顶扁丢抗:

顶者出头之谓,扁不及也,丢者离开,抗者太过之谓,不知此四字 之病,不但沾粘连随断,也不明知觉之运动,初学者不可不明亦不可 不去此病。所难者,沾粘连随而不许顶扁丢抗,是所不易矣。

对待无病:

顶扁丢抗失于对待,所以谓之病者,既失沾粘连随,何以得知觉 运动,既不知己何以知人?所以对练者不以顶扁丢抗,相对待于人 也,要以沾粘连随对待于人,能如是不但对待无病,亦能知己知彼,这 样即可以进于懂劲之功也。

轻重浮沉:

双重为病与沉不同也,双沉不为病,自尔腾虚与重心同也。双浮 为病如漂渺与轻不例也,双轻不为病,天然轻灵与浮不等也。半轻半 重不为病,偏轻偏重为病。半者半有着落也,所以不为病,偏者偏无 着落也,所以为病;偏无着落必失方圆,半有着落岂出方圆。

半浮半沉为病失于不及也,偏浮偏沉失于太过也。半重偏重滞 而不正也,半轻偏轻灵而不圆也。半沉偏沉虚而不正也,半浮偏浮, 茫而不圆也。

夫双轻不坻于浮,则为轻灵,双沉不近于重则为离虚,故曰上手 轻重半有着落,则为平手,除此之者之非皆为病手,盖内之虚灵不昧, 能致于如气之精明,流行于肢体也,然有方圆四正手也,表里粗精无 不到,已极大成又何云四隅出方圆矣,所谓圆而方方而圆超乎群外, 得其环中之上手也。

浏览75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