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历史风貌

【学习目标】

学习中国武术发展的基本历史,认识不同时期武术发展的基本情况与相关武术热点,了解 武术技击功能的历史风采,感悟以武术技击为载体和引线而展现出的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与多彩姿态。

【学习任务】

了解历代武术的发展沿革概况。

学习新中国武术的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当代中国武术的分类情况及其相关依据。

认识武术技击功能的历史风貌,以技击功能为引线,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武木发展所处的 相应时代语境,以此感悟武术宏观发展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道理。

【学习地图】

历代武术沿革脉络-♦新中国武术发展概况武术技击的历史风采-+时代语境对武术的 影响客观心态看武术

 

中国武术的时代脉络

从最初产生于原始社会的萌芽状态到当代普遍传播于世界各地,武术的发展历经了上下数 千年的漫长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武术的演进轨迹自然各不相同。梳理武术的时代脉络, 探寻武术的历史风采,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别具风味。.

一、原始社会之武术寻踪

武术是中华民族通过长期社会实践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从服务个体 生存的现实需要而言,武术的形成与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 渐形成的一种不折不扣的生存技能,这一点,在原始社会的客观大环境之中体现得尤其直观。

原始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综合生产水平极其低下,原始先民们为了生存繁衍,就必须同自 然界、野兽甚至在人类之间进行搏斗和对抗。在这种搏斗和对抗的生存竞争活动中,先民们不 仅被迫运用拳打、脚踢、躲闪等本能性动作与野兽搏斗、对抗,并逐渐学会了拿起石头、木棒 等简单的生活工具与野兽抗争,而且还日复一日地积累了劈、砍、击、刺的相关技能和方法,尽 管这些动作仅仅是低级的、简单的动作,尚未从原始的生存搏斗和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但正 是这些简单的动作为古代武术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武术 的起源离不开原始狩猎、部落战争、图腾武舞、祭祀活动、宗教巫术等多个活动方式” ^考古 发现,数千年前,中国就存在较为成熟的原始习武操练活动。今天我们无法一睹远古先人们的 风姿,但是可以从古老的岩画中感悟到古代武术的千姿百态,从武事岩画中体悟到中国武术的 万千气象。

(一 >狩猎岩画描述的早期武术形成基础

在学会农作物种植之俞,狩猎痦原始先民的重要生存手段,同时也是人与兽搏的现实例 证。原始先民基于生存而学会的使用石器、木棒击打野兽的方法,在狩猎生产活动中也逐渐得 以广泛运用,这些本能的、自发的、随意性的身体动作为有意识的武术搏杀技能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狩猎活动的开展迫使原始人类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抵御自 然界恶劣气候和野兽侵袭的能力,并在“原始群”时代发展中形成徒手或持简单器械的攻防格 斗技能,如拳打、脚踢、跳跃、躲闪、跌扑、劈、砍、击、刺等,这些基本动作日渐演变成为武术 中的踢、打、击、刺等基本动作,孕育出了武术的初始形态。

1汤明伟,王辉.论少数民族武术的本源与区域特征U].体育与科学,2013 (1) : 67.

我国宁夏西北部的贺兰山留下了各种不同风格和内容的、多姿多彩的狩猎岩画,这些岩画 生动地再现了原始社会狩猎文化盛行时期精彩的狩猎场面,镌刻着“先民们上千万年之久的整 个生活,记录着古代先民由野蛮走向文明的苦难而又辉煌的历程” \为研究早期人类相关武 术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从至^保留较为完好的芦沟湖飞石索猎羊岩画、砂石梁抛掷岩画 等狩猎岩画来看,大多是刻画的人与兽的各种动作形态,线条简单,动作形象,尤其较好地记 录了人与兽搏斗的场景。狩猎岩画的狩猎方式和工具,亦生动形象、清晰可辨,其工具有石块、 石球、飞石索、投标器、石鱼镖、骨鱼叉、长矛、弓箭等。各种狩猎方式和工具被广泛运用在围猎 中,大大提高了狩猎的效率,也持续完善着武术器械的各种形态。例如,狩猎中用藤索和石球 制作成的“飞石索”主要用于抛出后缠住大兽的四肢,这种“飞石索”就是早期武术“流星锤” 的雏形。另外,武术中的绳镖也是从原始的石鱼镖、骨鱼叉演变而来。先民们在石鱼镖、骨鱼叉 尾端系一根绳索或绑一根木棒,用手抓住绳索或木棒,将镖、叉掷后牵动绳索将它收回,以 便多次利用。不难揣测,在“人民少而禽兽众”的环境下,武术在狩猎这样一种原始状态中展现 出来的猎杀动物的生产技能,逐渐成为一种有目的的猎杀动物的自我训练,促使原始武术实现 了质的飞跃。同时,先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生活实践,创造的各种击打野兽的工具和方法,也 为早期武术器械和拳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

(二)部落战争加速了武术搏斗技能转化

“战争是社会和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也是武技、力量、体能、体力和智慧表现的重 要载体。”3新石器时代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各氏族、部落之间为了各自的 利益,因为资源、财富等矛盾而频繁爆发战争,使用武力成为掠夺资源、财富的一个重要手段= 氏族部落之间这种有组织的战争显著加速了原始武术的形成。

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大规模的战争有黄帝战炎帝、黄帝战蚩尤、夏禹伐九黎、征三苗等, 我国史书中记载的最早的一次战事,是神农对斧氏族与遂氏族发动的战争。著名的史学家郭沫 若也在《中国史稿》第一册中写道:“在通向华夏族形成道路上,传说有=次大规模的部落战 争。”第一次是发生在炎帝部落的共工氏和蚩尤氏之间的战争——“蚩尤乃逐帝,战于涿鹿之 阿,九隅无遗”。共工拼死战斗,失败后“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关于这次战事, 《韩非子•五蠹》中描写道:“共工之战,铁铦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当时战争的激 烈程度可见一斑。第二次是炎黄二帝结为联盟,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最后,战而胜之。《庄 子•盗跖》中说此战双方“流血百里”',可见当时激战之残酷。第=次则是黄帝与炎帝之间的部 落战争,双方战于阪泉,“血流漂杆”,黄帝“三战然后得其志”,从此开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融 合历程。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各种原本运用于生产活动中的工具和技能也逐渐在战争中广泛应 用并转变成军事技能。战争的发展,也促进了尚武之风、格斗器械以及军事武艺的演进。伴随

作战方式的演进,军中一些武艺和技能突破了单一的局限性,从技术到组织、从形式到思想均 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使武术脱离了生产技术,完成了从获取生产资料到注重搏斗技能的功能转 化,加速了原始武术的形成。在早期战争中,就有了“五兵”的发明。据《世本》记载:“蚩尤作 五兵,戈、S、戟、酋矛、夷矛也,“挥作弓,夷牟作矢,武器伴随战争的需要不断发展着,人 们远则使用弓箭、投掷器,近则使用棍棒、刀斧,每种器械巨大的杀伤力被残忍地展现出来。如 果从武术器械发展的视角而言.弓箭的发明则显然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恩格斯在《家族、私有 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箭对于文明时代一 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1弓箭作为一种远射工具,由于独特的作用和效果,逐渐脱离狩猎实 践演变为原始先民极普遍的作战武器,在战争中被广泛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杀伤力。弓箭的形 状不断改良,轻便且易于携带,材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更加牢固耐用,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 手。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箭头也由原来的石、骨向铜、铁演化,提高了武器的杀伤力。弩、弓箭 之外,长矛、刀剑以及圆形和方形的盾牌等武器也渐次在原始部落战争中广泛运用,从而不断 丰富着武术器械的种类,同时也使得武术的内容和方法更加丰富多彩。

浏览93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