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习太极拳,三个月学会拳架,由老师口授身传,一招一式,细 心揣摩。首先要姿式准确动作合度,不可急于求成。语云:“习拳容 易改拳难”。如动作已定型,形成习惯,就不容易改正。如拳架打不 好基础,很难求出真正的太极拳功夫来。

学好拳架一百零八式,经一年习熟,三年练好,在这期间要经常 观摩,用心体悟,达到拳架工整,刻苦磨练,使周身上下协调一致。之 后再习练太极拳之剑刀枪杆等器械。精习两年后再习太极推手,又 称打手。先学定步单推手,再学定步双推手,后学活步双推手即进退 步推手。习练纯熟后再习转身圆形推手,太极拆拳(应用发放),太极 桩功(站无极桩),太极单操(定式单练):包括五锤(搬拦锤、肘底锤、 撇身锤、栽锤、指当锤);五腿(左右分脚、转身蹬脚,披身蹬脚,鸳鸯 脚,单双摆莲脚);五步(进退顾盼定),最后习练太极散手。散手的应 用是通过盘架子和推手求出来的功夫,运用到散打实战中去,真正做 到左右逢源,应用自如。

练功时间,每日清晨练拳最相宜,场地以空气清新为好。饭后半 小时后方可运动。每天早晚二、三遍。练习拳架要注意全身放松,呼 吸自然流畅,口腹不可闭气,四肢腰腿不可用劲,身躯中正,不偏不 倚,上则虚领顶劲,下则气沉丹田,内部用意不用力,身肢节节贯串, 腿脚腰身完整一气。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如此长期坚持盘架子习 练精熟,用功既久,既能去病健体,又能自卫防身,能转弱为强。老年 人长年运动,坚持饮食有节,运动有恒,能达到返老还童,使腰腿不 痛,耳聪目明,坐卧行走都能自如,能心情平稳,安居乐业。

太极拳行功与修炼、健身太极拳之行功修炼,非一日之功,须长期坚持再专再恒,冬夏春 秋寒暑不移,练功盘架,久练深悟,一趟架子一百多手,常常练一个多 钟头,越慢越静越好,慢则呼吸深长,静者轻灵圆活,走下盘功,增长 内力又能产生弹力。

曰久功深达到自然,走架时自然轻灵下沉,气归丹田,下至脚底。 这样练出的功夫,松活沉稳,出手发力有沉劲,技击能胜人一筹。发 力时裆劲要足,全身松沉,产生整劲,出手发招不僵不滞不拖泥带水,则不易被对手察觉,发时既快且猛,专注一方,干净利落,使对手无招 架之力。双方格斗取胜于数秒之瞬间,稍有不慎,即可败北,习者不 可等闲视之。这就要求在行功中求出太极拳的真功夫来。要求真功 必究其病,行功僵滞用力,不能放松柔化,是求不出内劲来的。太极 拳行功修炼,以腰为主宰,气如车轮,腰如车轴,腰的左旋右转,能对 内脏起到良好按摩作用,这就能提髙脏腑的代谢机能,促进肠胃蠕动 和消化功能。肠胃不适的人,多做云手,有高血压的人多做深沉呼 吸,能达到理想的功效,练拳行功,心神专一,排除杂念,心静气平。 左右云手,微微轻拂,举手投足用意不用力,使身神消除紧张,除爆消 燥,而涵养得道,步人一种虚实开合,行云流水之自然境界之中,进退 顾盼如玉环之无端,方圆相生,一气呵成。行功中时而白鹤亮翅,时 而搂膝拗步,静如山岳,动如江河,气血运行缓缓而动,意念吞吐细细 深长,使人仿佛进人了太极之仙境,飘飘然而欲仙,忘忧忘了我而舒 松。

长期修炼,开合张弛,恰到好处,不但不慌不喘,还没有疲劳之 感,而周身轻松,舒畅可使人体脑电波稳定,可降低血液中乳酸盐浓 度,可减少能量消耗和耗氧量,提高人体素质,增强耐力和抗病能力, 使人心平气和,头脑清醒,生命力旺盛。

老子曰:“人能养神则不死”,神为五脏之神,肝藏魂,肺藏魄,心 藏神,脾藏意,肾藏精与志。五脏尽伤五神去,人能保身中道,使五神 不苦,精气不劳,则可长久。

通过修炼太极,身体各个方面都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在立身创业 和待人处事能驾驭自己的情感变化,能具有自控能力,工作积极有事 业心,处事豁达乐观,人际交流和社会活动能和睦相处。

孔子曰:“大学之道在明德”,明德是任何学问的基础。自古以来 就有习武必先学武德,习武健体,知己修身,必须具备超人的毅力和 纯洁高尚的情操,才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太极拳修炼有素者大 都是道德高尚者,他们技击不轻易出手,不得已出手也是点到而止,从不伤人损人和议论他人之短长,这就是太极拳的拳德。

太极拳之功用,远远超越了武术本身,在医疗上,养生保健,道德 i 修养,物理学,力学,哲学等等有着广泛的内涵,博大而精深,值得我j 们后学者探讨,继承和发展。

太极拳是一种科学的运动,合理而全面,不但能健身防身,又能 i 祛病延年,能充沛人的精力,改造人的气质,能调理人体的气血循环,| 活跃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百利而无一害,能使怯者勇,弱者强,顽夫j 悟。实乃生命之本源,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科学价值,必将造 I 福于人类,宏扬于世界。

第一步功夫,一至五年,一至二年是人门初步,盘架子。

功夫,无听劲化劲,化僵求柔软阶段,化去身上的僵硬劲,越柔越 好。两臂骨节,均须松开,沉肩坠肘,以意运臂,以气贯指,先求开展, 力求身肢放长,以产生弹性刚。三至五年功夫精进后,日积月累,内 劲通灵,玄妙自生,常求柔软之于外,久而久之自得坚刚之于内,炼柔 成刚,内劲生矣。内劲要隐之极深,外示以极柔,以化为主不丢不顶, 渐悟懂劲,此为太极拳之下乘功夫。

第二步功夫,六至十年,习炼既久,内力渐增自然进圈,由懂劲而 阶及神明,寸劲、化劲、发劲均能随身所欲,真积力久,积柔成刚阶段, 此时推手只柔软软贴住对方的身体,可在一寸内发劲运用自如,左右 逢源,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此时要日日磨炼,朝夕揣摩,拳理明 悟之真,功夫无息法自修,此为中乘功夫转入上乘功夫的关键,然非 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矣。

第三步功夫,十至几十年,为上乘功夫,通过几十年研炼,周身一 家,无处不静,无处不动,无处不柔,无处不刚,处处能化能发,打不露 形,使人无可捉摸也。登堂人室,渐人化境,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拳贴人身一哼一哈,几乎没见其动,没觉其动而人已跌出,发招伤人举 i手之间,两臂如棉裹铁,极柔软而极沉重,发人放人,于刹那之间,如 t脱弹丸,迅速干脆,如用大力推我,似捕风捉影,处处落空。封筋拿 1脉,经络点穴,也己具备,从而进人登峰造极,出神人化境地。

( 太极拳练到此阶段,是悟道修炼的高级境界,必是道德修养高尚者,一事当前,必先慎之察之、思之,非义则不为,义则无反顾,大义则 )可无亲,应尽毕生所学,用之于国,用之于民,用之于大义,助人为乐, \平安一方,决不能用之于私愤,更不能用之于强暴。应承前启后,继 *往开来,继承中华武术精华,发扬光大,功在千秋,惠及后辈,愿海内 110同仁武林同道共勉之。

浏览75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