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感觉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开端,是各种心理活动得以产生的起点,也是 人的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重要先导。可以说,如无感觉,外不能认识客观 世界,内不能使各种心理活动产生与继续。正如列宁所说:“感觉的确是 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它是外部刺激力向意识事实的转化。”[1]由于 感觉过程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中,感觉始终是一个重要 的主题。

动觉在感觉乃至心理活动中处于何位置呢?动觉属内部感觉,接受来自 肌肉、肌腱和关节的刺激,反映肌肉、骨骼的运动和位置变化情况。P1它是 内、外部感觉器官活动的基础。没有动觉参与的各种感觉活动是无法进行 的,各种心理活动也是根本无法产生的。首先,动觉在人类感知外界事物过 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当注视物体时,大脑除接受视网膜感觉细胞的信息,还 接受来自眼球肌肉的动觉信息,这种信息的供给是目测物体远近和大小的必 要条件。其次,动觉与人类的言语活动有密切关系。巴甫洛夫指出,言语 器官的动觉刺激是第二信号系统的基本成分,是抽象思维的感性基础。动觉 又经常同其他感觉相联系,如同触觉和压觉联系形成辨别物体软硬、凹凸、 光滑等特性的触压觉,可以提供物体形状、大小等信号,帮助我们认识世 界。最后,动觉是各种随意运动的基础。人们在行走、劳动、进行各种体育

活动时,由肌肉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紧张度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不断向皮层 发出运动信号,皮层分析综合了这些信号以后,通过传出神经对肌肉进行调 节和控制。["由于动觉的参与,当排除视觉参与的情况下,人们能够感知自 己身体的位置及肌体的变化;也正是由于人们具有高度精确的动觉,才能实 现动觉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正如谢切诺夫所说,人主要是通过肌肉 运动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人如果没有达到高度精确的动觉,就不可能 实现任何严格确定的运动。

动觉在体育运动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如上所述,动觉是各种随意运 动的基础,而任何一个运动项目的任何身体动作,都属随意运动。因此说, 动觉是各种体育活动得以产生与完成的基础,是正确完成各项运动技术的关 键。正如Carl P. Gabbard (2000)所指出:“虽然动觉信息不是确定各种活 动模式的唯一决定因素,但它的确在无视觉和语言提示情况下提供了身体所 处状况和动作姿势的相关信息。此种感觉是所有活动的基础,并与视觉等一 起调节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获得”。[31鉴于此,可以认为动觉是产生各种体育运 动的充要条件。

动觉在任何运动项目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它在像摔跤这种激烈对抗的运 动项目中又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在此就要首先说明摔跤这一项目特点。摔跤 是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它的特点是两人在身体直接接触中进行竞争,目 的是摔倒对手。因此,摔跋运动要求运动员手、腰、腿部动作协调配合,在 对抗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两人在对摔时,谁的力量大谁就容易摔倒对 手。但摔跤的用力与一般的静止用力有所不同,它只能在两人互相攻守中用 力,这就要求运动员善于克服活的阻力,既要有劲,又要会借劲使劲,会用 巧劲。所谓“四两拨千斤”就说明了巧劲的重要性。运动员是否具备“巧 劲”的能力,主要依靠其是否具有较高的动觉感受性。可以说,动觉感受性 是决定运动员是否能够战胜对手的一个关键因素。鉴于此,本研究从摔跤项 目入手,研究不同水平摔跤运动员的动觉感受性之间的差别并进行深入分 析,以期为理论与实践服务。

第二节动觉研究的背景

动觉的定义

研究动觉的前提必然要明白什么是动觉,即其内涵与外延是什么,这就 需

要先弄清楚动觉的定义。对动觉的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者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ScotW (1955)提出的动觉定义是:动觉是反映身体各个部分,如运动 速度、幅度、持续时间和身体整体位置变化的感觉。Magruder也对动觉的定 义加以界定,但他所界定的定义与Scott所下的动觉定义基本一致,只是其 界定的动觉定义更为宽泛,致使动觉内涵的精确性下降。Sag# (1960)也 对动觉加以界定,此定义与Scott和Magruder的定义相比,更加强调了在获 得动觉信息过程中对其他信息来源的排除。他提出:动觉是在无视觉参与 时,对肌肉张力、四肢与身体的位移、身体各部分位置的变化作出判断的感 觉(排除视觉、听觉、语言资源)。Hmvard&Templetra^ (1966)给动觉所 下的定义,更多的是把动觉当作行为术语来看待。他提出:所谓动觉,主要 是指对身体各部分、各种运动、身体各部分运动幅度所作出的积极或消极的 区别能力的感觉。

与上述学者的观点有所不同的是,KrechW (1974)认为动觉主要是在肌 肉紧张时所产生的感觉,他提出:动觉(kinesthetic sensation)是由身体运 动和作用于肌肉、筋腱和关节中的感受器的机械力引起的肌肉紧张所产生的 感觉。希尔加德与克雷奇相比,对动觉的界定更为详细、明确,他认为:动 觉是肌肉、腱、关节等的感觉;其中关节和腱里的感觉器官觉察身体的位置

和运动情况,肌肉里的感觉器官可以自动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但几乎不 能提供使我们直接觉察到的信息。[11

我国学者对动觉问题的探讨,不如外国学者对其研究的历史长久。 较早并较有影响对动觉进行界定的著作是曹日昌主编的《普通心理学》 (1963),在这本书中121他把其界定为:“动觉是对身体运动和位置状态 的感觉。动觉的受纳器是本体感受器,这些受纳器位于肌肉组织、肌腱、 韧带和关节中。”此后,黄希庭,孟昭兰,彭聃龄等人也对动觉进行了定 义,但与上述含义基本一致,没有较大进展;但是,梁承谋[3] (1997)所 提出的动觉定义比上述界定更为具体、明确,他认为:“动觉是主体 对身体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变动的反应,它是主体对肌肉收缩的力的 感受。”

综观国内外学者对动觉的界定,其主要含义可以概括为如下方面:

对身体各部分位置变化的反映。动觉是对身体各个部分运动速度、运 动幅度、持续时间和身体整体位置变化的感觉(Scott&Magruder)。

对动觉信息之外其他信息源的排除。动觉是在排除视觉、听觉与言语 提示等可能获得信息途径后,对身体位置变化产生的感觉(Sage)

对主动与被动运动区分的感觉。动觉是对身体各部分做各种主动与被 动运动时所引起的感觉(Howard&Templeton)。

是对肌肉张力变化的感觉。动觉是对肌梭、腱梭、关节小体所引起的 机械力对肌肉张力变换而产生的感觉(Krech)。

对身体各部分位置变化与肌肉张力变化的感觉(梁承谋)。

上述学者从各个方面对动觉加以界定。纵观上述学者关于动觉的观点, 本人更倾向于认同“动觉是对身体各部分位置变化与肌肉张力变化的感觉” 这一定义。动觉的感受器包括肌梭、腱梭与关节小体,其中肌梭、腱梭是反 映肌肉张力变化的感受器,关节小体是提供关节活动范围与速度方面信息的 感受器,根据其感受器的功能,动觉应包括对身体位置变化的感受与肌肉力 量变化的感觉。因此,本研究给动觉所下的定义为:动觉是主体对肌肉收缩 的力及身体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变化的感受与反映。

 

浏览61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