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的实战与安全的实战,是一位韩国双博士获得者杨振芳
(音译)在华讲学时提出的概念。杨先生认为:中国散打接近于
完全的实战,按“寸止”方式进行竞赛的空手道是安全的实战,
而始拳道介于两者之间,即在完全的实战与安全的实战之间找到
一个理想的尺度。

按照道馆式跆拳道格斗技的理论,跆拳道的格斗技可以理解
为完全的、无限制的实战,竞技跆拳道可以理解为安全的、有限
制的实战,踢法的“条件实战”。在完整的格斗体系里,踢法只
是其中的一部分。

(二)格斗的真实感

习惯成自然。道馆式跆拳道格斗技与竞技跆拳道最大的不同
之处在于:竞技跆拳道要投入相当时间才能转化为按规则进行的
实战能力,而道馆式跆拳道格斗技很快能使你把握格斗的真实
感。它模拟真实的格斗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进行最基本的攻防格
斗,而不是竞赛的真实感。

你如果平时习惯了仅用踢术进攻,后来也练过一点拳击,但
是要达到手脚并用并自如地组合使用,需要相当时间的投入。在
短兵相接时,你往往会条件反射地使用自己平时练得最熟练的动
作。如果该动作是得分技术而不能衔接格斗技术,那么平时不切
实际的训练会导致临场应用的失败。

在现实生活中,冲突持续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也不会是
在平整的垫子上顺利地展开。所以要学习防身术,任何动作都不

 

能脱离实际生活,有时要布置实际可能需要使用防身术的场景

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真实感。

格斗的真实感与部队军事演习的作用一样,是为了在真正投 入战斗时指挥若定,发挥最大的威力,提髙效率,减少牺牲。

(三)规定的东西是有限的

通常军事武术被人们理解为代表了最实用、最彻底的武道格 斗技。但是,军事武术必须在合适的时机结束战斗,主动舍弃一 些格斗技动作,在实践中形成军事武术的格斗原则。

从军事武术与竞技比赛中产生的新技术、尖端技术,不断融 入哲学范畴的武道格斗技中,竞技比赛中产生的某些新技术也会 影响到军事武术。人类对格斗技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不断的肯 定与否定之中,一步一步地走向完美。

武道格斗技是一个“活”的生生不息的概念,永远处于吸收与 创新之中。它没有规则的限制,没有场地的限制,也没有时间限 制。如果你愿意,可以与自己、对手、甚至早已不在人世的武术家 进行格斗技的对话,武道格斗技贯穿了过去、现在与将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武道的“道”,运动与 变化是其存在的生命。黑格尔对斯宾诺莎著名的哲学观点“一切 的规定就是否定”曾加以发挥,认为“规定的东西就是有限的”。 这样,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李小龙不赞成把对自己武学的理解命 名为“截拳道”的原因,因为许多人把截拳道片面地理解为半路 截击的新拳道。

小资料:

中国古代传下来的“三靠臂”功法,现已经被采纳在美军的训练中, 他们认为,在格斗中忍受痛苦的能力实在太重要了。道馆学员要学会完整 的格斗术,排打(抗击打)训练也是重要的一环。


  • 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

  • 以最大的力量主动攻击敌人的最弱点。

  • 攻击敌人,使其失去平衡,同时要保持自己的平衡。


4•善于借助敌人的运动来增强自己的力量。(借力打力)

5.在准确掌握各基本动作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实践,提高速度。
资料出处:《一招制敌徒手格斗大全》——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2。
重要提示:在失去平衡而倒向地面时,要形成控制姿势。

三、用动作强化意志

 

道馆式跆拳道的格斗技,总是假定你的对手比你更强大。事 实上道馆里经常有彪形大汉被身材弱小而技术精良的人击败的战 例。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那些以弱胜强的 学员值得我们敬重。

道馆式跆拳道的格斗技要求战胜自己的懒惰、懦弱、骄傲, 培养自己的勤奋、勇敢与谦逊,一心一意地朝着一个目标努力, “以一念代万念”,比如要高标准地完成100次横踢,功到自 然成。

许多白领对道馆式跆拳道的格斗技情有独钟,因为跆拳道馆 的训练所带来的朝气与自信,很好地缓解了紧张的工作压力,达 到心理减压之功效。从跆拳道的格斗技招法的生与克之中,领悟 顺与逆、得与失的哲理。为了保持健康的精神与自信乐观的人生 态度,要像在水里游泳一样,不停地与下沉作斗争。

跆拳道馆的训练通过果断有力的肢体动作来强化练习者的意 志。这种用爆发有力的动作四面出击,明劲暗劲抵挡各方潜在对 手的进犯,时刻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在实战对抗中需要冒着被对手击中的危险,抓住瞬间时机果

断出击。抗争总是有危险的,这是肉体怕受到伤害的本能,但是

精神上的勇气可克服这种本能。练拳可改变人的气质。在训练结 束时,许多人的自信心得到很大的改善,哪怕再髙大的对手都敢

—•试

四、崇文尚武、齐头并进、完善人格

朝鲜半岛在历史上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跆拳道的精神内涵 与儒家、佛家的一些思想有关,如跆拳道的前身——花郎道“忠 于国家,孝敬父母,对朋友讲诚信,临战无退,杀生有择”的 精神。

从我国的传统武术、书画、戏曲、中医与传统哲学血肉相 连、互存互依的关系中,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内在的一些共性。如 书法家张旭、画圣吴道子都从观看高手舞剑中获得灵感,说明书 画、诗歌与拳道这些特殊的肢体语言符号之间有着共同语言,艺 术家对力、气韵、气势的追求有内在的共性与相通之处。文人在 与武士的对话中体验震撼与共鸣,因为观看惊心动魄的格斗表演 就是观者与演练者之间的互动体验,有意看其妙,无意看其微。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拳术的理解必然有所不同,中年前、 中年后的拳术风格也有所不同。

人生阅历、文化素养与武道互补融合,只有高的智力活动才 能产生出其不意的击打,掌握制胜规律。拳术的教化作用与文化 的教化体系互参并进,书剑合璧、文武双修、追求至善。

健康的思想与综合素质对人生的幸福程度也会产生极大的影 响,许多武艺高强的人一生贫困,虽有强健的体魄反而成为弱势 群体中的一员。

我们必须弄清格斗技的现实意义,它在我们的人生中占什么 样的地位,什么才是健全的人生。

五、天下武道之本质与目的如一

“天下武道之本质与目的如一,在艰苦锻炼的烈火中,一切 贪欲都将燃烧殆尽。”

“武道之真义只能从经验中明了,在此中经历何等艰难险阻 也应永不言退。”

这是空手道大师大山倍达的名言(这位大师与崔泓熙皆出生 于韩国,都研究过中国武术、空手道等武道)。

我们从练习跆拳道开始武学之旅,从而逐渐认识更多的武术 流派。只要我们心存对武学的热爱之心,接着可以研究的中外武 术有:拳击、中国式摔跤、散打、泰拳、空手道、柔道、巴西柔 术、八极拳、形意拳、大成拳、陈式太极拳等。器械有剑道、击 剑、单刀、军用刺木枪、大枪(练腰劲与发力)、飞刀、匕首、 弓箭、射击等。武术器械如大枪或者大杆(白蜡木杆)的摇、 晃、甩、抖、劈、拦、刺、扎等练习,可以锻炼你的冷、脆、 沉、猛、狠劲。武术器械的精华技术在我国古代的战争中逐渐形 成。形意拳的创始人姬际可“以枪为拳”,把冷兵器的高级技术 转用于拳法,拳械互补。通过对武术器械的训练,有助于体会到 借助外界力量能成倍增加自己的力量,也能体会到人体其实是十 分脆弱、甚至不堪一击的,以及生命的可贵。

对以上武技的原理、特点进行研究,体会其独特的发力方法 与这种发力的训练手段,学习其战术打法,能开阔视野,启发技 击思维,培养气质。

我国的传统武术,讲究天、地、人的和谐统一,把充满暴力 与血腥的格斗技与养生结合起来,反对用戕害自身健康的方法来 进行格斗技的训练。太极拳、形意拳、大成拳等著名的拳种,都 体现了哲学范畴的武道格斗技。

浏览73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