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撑:俯卧撑是发展上肢的伸展性力量练习。可分为掌
撑、拳撑、指撑。指撑又可逐渐增加难度,从五指撑逐渐过渡到两 个指头撑。两手开立与肩同宽做俯卧撑是发展冲拳的力量,若两 手开立比肩宽一倍是发展侧拳击打的力量。 '
要求:全身像一条棍子一样直起直落。若要加大难度,可垫高 脚的位置,也可用推起击掌再下落的方式练习。
推倒立S倒立,双脚靠墙。双臂屈肘,头部下降,带全身下 落;双手推地,两臂伸直,使身体上升。
双杠上的双臂屈伸。
引体向上:可分正手握、反手握两种引体向上,也可单手抓 握做引体向上。
仰卧持铃扩胸:扩胸肘肘关节要微屈。
坐姿持铃弯举。
卧推:卧推要在卧推架上练习。负重加大时,要让同伴在
旁帮助。两手之间的距离因人而异,最好略宽于肩。推起时快速, 下降时要控制速度。 ‘ •
腹、背部力量练习
仰卧起坐
可采取双人练习方法。练习者屈膝仰卧地上,两臂在胸前 交叉;另一人两手固定住练习者的踝关节。
颈部肌群力量练习
颈部肌群力量练习可采用静力性的练习方法。练习时,站姿、 坐姿均可,让同伴按住你的头部,分别向前、后、左、右两个方向推、 按,你用力向其发力的相反方向抵抗,静止7 ~ 10秒钟。
进行力量练习的基本要点
在跆拳道力量训练中,运动员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力量基础,主 要是以最快速度进行的练习方法为主。发展力量耐力,则采用负 荷强度小、重复次数多的练习。若发展绝对力量,需要采用强度 大、重复次数少的练习。练习的方法手段应与专项动作特点紧密 结合,着重从动作结构、f作速度、肌肉收缩形式、肌肉用力的顺序 等方面来进行。同时注i大小肌肉群的平衡发展,将不同性质的 力量交叉安排、避免局部负荷过大D并且要注意考虑运动员特点、 性别、年龄和训练程度等,做到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一般在每周 安排2〜3次集中力量练习,也可以将局部的力量练习分散在每天
中进行练习,如周一练腿部力量,周二练腰腹肌力量,周三再练腿 部力量等。力量训练后注意放松调整,以消除肌肉疲劳,防止肌肉
僵硬。
二、速皮和封泠彔质训练
(―)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跆拳道运动员的专项速度主 要包括反应速度、击打的动作速度和步法移动速度种表现形式。 在跆拳道运动中,反应速度和击打动作速度占重要位置:反应速度 主要是运动员根据比赛中对手的情况而作出的快速判断和应答能 力。判断反应速度受遗传因素影响很大,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是使 运动员遗传潜在的反应速度表现出来。反应速度的提高主要取决 于运动员对对手做出的动作的应答动作的熟练程度上。运动员主 要依赖视觉进行反应,因此就要着重提高他们的视觉反应能力;击 打的动作速度是指运动员完成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的能力。击打 的动作速度与准备姿势、动作熟练程度、灵活性、协调性、快速力量 等有关。
发展速度素质的主要练习手段:
利用突然的信号刺激,信号可以是手势、声音、物品等,主 要是让同伴做出准备进攻的动作,令运动员快速作出跆拳道动作 的应答。在跆拳道训练中,如让配合者手持脚靶快速向前伸出时, 练习者则立即使用横踢、后踢或后旋等动作;另外可采用带有进 攻、防守组合动作的击靶练习,如横踢接后踢、横踢接劈腿等。
对同伴进攻动作作出反应和选择。在与同伴配合练习时, 要求运动员尽可能快的对突然出现的信号或突然改变的环境作出 反应。运动员做出的反应动作应是熟练掌握的单个或组合动作, 如同伴横踢进攻,自己则立即使用后踢或后撤中的横踢反击。
短距离(10~30米)的最快速跑。
结合技术的专门练习:听口令以最快速度完成各种动作、 双腿连续高抬腿、单腿连续高抬腿、连续横踢沙袋等。
不同距离的折回跑、接力跑。
上下坡跑、牵引跑、上下跑台阶。
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完成规定的动作次数或逐步缩短完成 动作的时间,如要求在10秒或20秒钟内进行快速前横踢动作的 练习,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前提下,要求在这一时间内完成的数量越 多越好。
利用器械重量的变化而获得的后效作用提高动作速度,如 在腿上增去沙袋或腿上缚皮条练习动作等方法。
速度素质训练应在运动员精力充沛、兴奋性高的情况下进行, 要求运动员以最快速度完成练习。在训练动作'速度时,要使所采 用的动作尽可能的与跆拳道比赛动作结构相似。目的在于把所获 得的动作速度直接转移到跆拳道比赛的动作上去。在进行动作速 度训练时,所采用的练习,一般应是运动员已熟练掌握的。目的在 于使运动员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动作的速度上。
(二)耐力素删丨概
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工作的能力。跆拳道比赛时间长(3分 钟一局、共3局),对跆拳道运动员的耐力水平要求比较髙,在跆拳 道训练中,一般将耐力素质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
一般耐力又称为有氧耐力。训练有氧耐力的目的在于提高运
动员机体输送氧气的能力,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为训练负荷量 的增加准备条件。
专项耐力是指在跆拳道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克服专项运动 过程中所产生的疲劳的能力。一般来说,跆拳道运动员的专项耐 力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机体在承受长时间供氧不足的情 况下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发展耐力素质的主要练习手段:
各种形式的长时间跑,如越野跑、持续跑、变速跑等。
球类运动,如足球、篮球等。
各种长时间的游戏、游泳、跳绳、循环练习。
连续进行较长时间的各种组合技术的练习,如要求在4分 钟以上,运用自己熟练掌握的组合技术连续进行踢击脚靶或护具、 沙袋等。
结合^术进行单个动作的多组次的练习,逐步增加练习的 密度和强度,如连续横踢3分钟,中间休息1分钟,练习4〜6组。
—人对抗多人的实战练习,自己人在场上连续与多人实 战,如与5个人实战,一分钟换一个人,这5个人每人是实战了 1 分钟,而自己连续实战了 5分钟,在换人时不休息。
在耐力训练时,要根据练习任务的要求,科学的安排练习的内 容、组次数等,并且应重视运动员意志品质所起的作用,尤其在体 力大量消耗阶段,意志坚强者在耐力表现上一般都优于意志薄弱 者。因此,在耐力训练中应与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思想作风的培养 和心理方面的训练和调控结合起来。
三、柔軔和灵敘棄质训练
(一)柔钢素质训练
柔韧是指人体各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和肌肉、韧带的伸展能 力。它是跆拳道运动员的重要素质之一,直接影响完成跆拳道动 作的质量和对高难技术的掌握。良好的柔韧性可使动作更加到 位,并减少运动员损伤的发生。对于跆拳道运动员来说,腿部的柔 韧性尤其重要。
发展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基本有两种,即动力拉伸和静力拉 伸。在使用这两种拉伸方法的过程中,又都有主动拉伸和被动拉 伸两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动力拉伸是指有一定节奏的多次重复同 一动作的拉伸练习。静力拉伸是指通过缓慢的拉伸将肌肉韧带等 软组织拉长,拉到一定程度时就静止不动而使其得到持续被拉长 的刺激。
主动拉伸是指运动员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肌肉等软组织拉长; 被动拉伸是指在依靠外力的作用使运动员的肌肉等软组织拉长。
在跆拳道训练中,一般将这几种拉伸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主 要发展腿部的前、后、侧肌群的伸展性,髋、踝关节的灵活性。需经 常采用前、侧、后等不同方向的压、扳、控、踢、劈腿等方式进行训 练。
发展腰部柔韧素质的主要练习手段:
1•身体直立或坐下,膝部伸直,上体前屈靠腿,可向前、侧方
向拉伸。也可将一条腿放在横杆、助木或类似的器械上进行。
被动拉伸的扳腿,运动员仰卧上举一腿,膝部伸直,由其同 伴或教练抓其上举腿的踩部向练习者的胸前按压。运动员背对墙 或肋木一腿站立,另一腿前上举,膝部伸直,由其同伴或教练助力
按压。
各种方式和方向的踢腿,可行进间踢,也可手扶支撑物踢; 可向前踢,也可向后、侧踢,由于多是爆发式的进行踢腿,一般练习 次数不要太多,可适当增加组数。
劈叉,一般进行横叉和竖叉的练习,开始时可由教练或同 伴帮助逐步下压。
跪坐压脚面,两腿并垅,上体后仰,使臀部向后坐压踝部, 同时也使大腿的肌群得到拉伸。
在进行腿部柔韧训练的同时,也要适当发展肩、髋等部位的柔 韧性。应从少年儿童抓起,逐步增大动作幅度,动作要求到位,若 是外力帮助则要循序渐进用力,一定避免使肌纤维拉伤。在练习 间歇时,可安排一些肌肉放松的练习、放松摆腿或进行一些按摩 等。
柔韧练习一般安排在早操和课的准备部分及结束部分。练习 时要做好准备活动,注意练习时的气温,气温低时准备活动时间要 适当延长,也可预先对相应的肌肉进行按摩。柔韧素质很容易消 退,因此要坚持经常练习,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练习效果。
浏览1,6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