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空手道概述

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特别是欧美就已经开始普及空手道, 而现阶段空手道在我国还属于一项新兴、时尚的体育项目,很多人对 它知之甚少。本章将向大家介绍空手道的基本知识,相信你会喜欢这 项具有独特魅力、已经在1〇〇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的体育项目。

第一节空手道简介

_、空手道的定义

空手道是目前备受推崇的搏击性体育项目,它既是一门徒手进 行格斗的技巧艺术,又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既可以强身健体、防 身自卫,也可以培养坚忍不拔、机智沉着、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最重要的是,练习空手道能使人充满非凡的气魄,从而激发自身的 巨大潜能,这对于应对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空手道原称“唐手”,“唐”即中国的古称、“手”即是拳脚功 夫的意思。一般认为空手道是由中国传入日本,并经后人完善而成。 后因日文读音“唐手”与“空手”谐同,在1935年正式改名为空手 道。如今空手道重返我国,其意义远不止于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 展,它还可以对社会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现代空 手道摈弃了中国武术套路以观赏为主而忽视实用性的不足,在继承中兼收并蓄且有所发扬。目前,空手道在世界各地已成立了众多的 联盟组织,并拥有近5 000万名爱好者。

空手道具有精辟的哲学理论和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如同书法、 音乐、美术一样,它要求进行自我修养,追求一种身心的统一,内 与外的统一,精神和力量的统一,以及真善美的人格修养。空手道 不仅能使人的精神和肌体更加协调,培养个人的优秀品质,而且还 能培养个体间互助、友爱的团队意识。大家通过共同的付出和刻苦 的训练,在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形成一种亲密无间、同心同 德、共同进步的关系,这就是空手道的魅力!

二、空手道的产生

关于空手道是如何诞生的,现在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1. 古时冲绳地区既有的武术在受到中国古代武术的影响后诞生 了空手道。

  2. 日本与中国开始贸易往来之后(1372年),中国武术进人了冲 绳群岛,受到冲绳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影响,并得到当地人民的丰富 和发展。

  3. 尚真王(1477~1526年)时代,武士阶级在冲绳首里城集结, 紧接着丰臣秀吉开始在日本全国收缴武器、刀具。1609年,萨摩对 琉球(现在日本冲绳)发动了武力统治,在琉球群岛实施了禁武政 策。人们不能手持刀具,只能利用身边的农具、渔具来修炼拳脚功 夫,武功练习转为在地下秘密进行,那时的武术被称作为“古传空 手”,并没有特别地进行流派划分,而是非常认真、虔诚地继承了中 国武术“昭林流”和“昭灵流”的特征。当时男女老幼均在家中闭 门练拳,因而促成了“空手”道的蓬勃发展,并升华成为现在的空 手道,代代相传。


现代空手道众多流派的产生始于20世纪后,之前的空手道根据 其特色和发展区域大致分为:“首里手”(后来的少林寺流、小林 流等)、“那霸手”(后来的刚柔流等)、“泊手”(后来的松林流等)。

图片1

另外,其他还有以中国南派少林拳为 源流的“刘卫流”和来自福建虎拳的 “半硬软流”(后来的上地流),但它 们都不是现代空手道流派的派别概念。

直到1920年以后,空手道的诸多 流派才逐渐形成,并于20世纪20年 代传到日本本土。1922年5月,冲绳 尚武会会长船越义珍赴东京,在文部 省主办的体育展览会上表演“唐手”,

此举推动了“唐手”在日本本土的迅 速普及。1935年,船越义珍大师出版 了〈控手道教学方式》一书,将“唐 手”改名为“空手道”。1937年,冲绳武道界和体育界召开专题讨论 会,研究改名事宜和发展方向,并正式改名为空手道(KARATEDO)。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流派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化,直至发 展到现在数以百计的流派和会馆。

空手道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项体育比赛项目。1964年大山倍达 发起成立了直接击打制的“国际空手道联盟”(IKO)。1970年成立了 “世界空手道联合会”(WKF),并举办了第1届世界空手道锦标赛。 当前,日本官方推广的国际组织是世界空手道联合会(WKF),它 包括以“松涛馆流”、“和道流”、“刚柔流”和“糸东流”四大流 派为主的传统空手道。

三、空手道的流派

(_)蚣涛馆流

“首里手”之代表人物船越义珍(又名富名腰义珍、富名越义珍) 在其恩师糸州安恒先生过世后,于1922年首先将空手道从琉球传入 日本本土,因船越先生雅号“松涛”,其空手即被称为“松涛馆空

 

手”(或松涛馆流空手)。松涛馆流 空手道系空手道中的所谓“南舟北 马”中的北派功夫,是目前世界上 最大的传统空手道流派,共有26个 规定型(套路)。松涛馆流空手道的 技术特征为大开大阖,动作走直线, 多用弓步大马,注重腿法运用,是 刚猛型空手道的典范,类似中国武 术中的北派少林拳。因为其动作幅 度大且简洁,深受欧美空手道爱好 者的喜爱,在世界空手道强国如法 国、德国、英国、美国等传统空手道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随着空手道运动的全球化,刚猛直接的松涛馆流空手道的优势则更为 明显。

图片2

松涛馆流的代表团体有日本空手道协会(JKA)、国际松涛馆空 手道联盟(SKI)、国际松涛会(ISKF)等数个国际性联盟及松涛会、 松涛同盟会、松涛馆、松涛联合会、三田会、稻门会和拓空会等。. 其中日本空手道协会是日本最大也是世界上最具规模的传统空手道 流派团体。该团体由船越义珍开创,于日本昭和23年正式成立。船 越义珍是日本文部省于昭和33年4月10日正式登记认可的公益社 团法人。目前,全世界共有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空手道团队加盟 JKA,每两年举行一次世界比赛。

此外,船越义珍还是目前世界上另一大空手道体系,即全接触 式空手道的代表人物——极真会创始人大山倍达的启蒙老师。

(二)刚柰流

“那霸手”之代表人物宫城长顺在其恩师东恩纳宽量过世后,于 1928年在日本京都以“三战”型为刚之型、“转掌”型为柔之型命 名,设立“刚柔流空手道”。宫城于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出生于 琉球,14岁加入那霸手名师东恩纳宽量的丨'1下,18岁赴中国福建省学习拳法,归国后将独特的技法系统化。

该流系“南舟北马”中的南派功夫,其系 统来自南少林拳的白鹤门,刚柔流的名称 就来自白鹤门流传秘书〈斌备志》中拳八 句里的一句“法刚柔吞吐身随时应变”。

图片3

该流派空手道有明显的南拳特色,以小架 三战步、猫足立为主,讲究刚柔并济,在 修行时注重“气”、“息”、“体”的锻 炼,共有13个规定型。

刚柔流的代表团体有全日本空手道联 盟刚柔会、世界刚柔流空手道联盟、刚柔 馆、刚柔联盟和正刚会等,该流派在东南 亚地区有相当大的影响,也是最早传入中国的空手道流派之一。

在武学上,日本刚柔会鼻祖山口刚玄的得意弟子曹宁柱(韩裔) 可以说对极真会创始人大山倍达的影响最大。他鼓励大山进行力量 训练以及进山修行,是他告诉大山,武道和佛教的精神基础是分不 开的。正是这位以体力闻名的大师用他深邃的意念和精神深深地影 响了大山倍达。

(三)秈道流

向船越义珍先生学习“松涛馆空手”的大塚博纪创立了 “和道 流柔术拳法”(或和道流空手道)。大塚博纪出生于明治二十五年

(1892年),6岁起学习柔道,于大 正九年(1920年)到船越义珍的明 正塾学习空手道及日本神道扬心流 柔术。大正十三年(1924年),大 塚博纪在皇居济宁馆道场举行的舞 蹈演武会中参加琉球“唐手”表 演,他自创的“唐手术乱取形”(现 大塚博纪(1892~1982年) 代空手道中的约束组手)、“捕短刀”以及“捕真剑白刃”博得好评。以此为契机,大塚博纪在昭和 八年(1933年)五月创设“和道流”,即将空手道与日本柔术合二为 一的意思。该流派受到“神道扬心流”柔术的影响颇深,其中 “别”、“流”、“押”、“引”、“人身”、“转身”等更是柔术的技法 特征。和道流最具特色的是格斗技术,是极少数在格斗中能体现出 流派特征的空手道,该流派培养出了许多空手道格斗比赛冠军。同 时该派空手道也属松涛馆一系,因此在套路上深受松涛馆流的影响, 但也有自身的特色。

和道流空手道的代表团体有全日本空手道联盟和道会、世界和 道流空手道联盟等。和道流最大的势力是在日本的大学和中、小学, 以东京大学、东京农业、明治、日本、立教、日本齿科、东京工业、 东京外语、北海道、熊本工业、福冈等高校体育联盟中的空手道强 校为中坚力量。现任全日本空手道联盟(JKF)事务局长荒川通就是 和道流的代表人物之一。

(四)糸东流

继松涛馆与刚柔流之后,摩文仁贤和先生于1934年在日本大阪 以其两位恩师之名,即糸州安恒之“糸”与东恩纳宽量之“东”命 名“糸东流空手道”。摩文仁贤和出生于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琉

球首里市,13岁时成为首里手派大师

糸州安恒的嫡传弟子,20岁时投入那 霸手名师东恩纳宽量的门下。后又学 习了松村派、新垣派等空手道,更学 习了空手道以外的日本古武道器械。 摩文仁贤和于昭和三年(1928年)上 京,在到达日本本土的琉球唐手家中, 完全学会首里手和那霸手的仅摩文仁 贤和一人而已。昭和九年(1934年), 摩文仁贤和在大阪开设养秀馆道场, 以自己两位恩师名字的开头一字当成

流名,成立糸东流。糸东流的特点用“守”、“破”、“离”三字来总 结,即对型的忠实遵守、而后应用、最后独立,以此独特的方法来 修行空手道。糸东流的型是其流派的一大特色。糸东流空手道极其 重视空手道精神的修养,开祖摩文仁贤和强调糸东流空手道为“君 子之拳”,是为修行高尚的人格和实现崇高的人生目标而进行的空手 道修炼。糸东流空手道一共有47个规定型,是四大流派中规定型最多 的,也是派选手代表日本参加世界空手道型比赛最多的流派。

图片5

糸东流的代表团体有全日本空手道联盟糸东会、世界糸东流空 手道联盟、林派糸东流、正气会、修交会、修道会、圣心会和明武 会等。自1989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级空手道比赛。

(五)級真会馆

传统空手道一般都是不直接接触对方身体的“寸止打法”,直接 击打制(FULL-CONTACT)的打法被当 时的空手道界所禁忌,而打破这一局面 的人便是极真空手的创始人大山倍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山倍达 召集了少数精英创办了他的第一个道 场——大山道场。1965年,他成立了国 际空手道联盟极真会馆.,在东京池袋设 立了总部道场,同时开始致力于极真空 手道在国内外的推广与普及。

1969年,极真会馆举办了“第1届 全曰本空手道选手权大赛”。这场全接触 式直接击打制空手道大赛的比赛规则,

在当时可以说是标新立异,而且比赛还允许其他流派的选手参赛, 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以大山的神奇经历和极真空手道为 题材的漫画《一带空手道迷》面世后,更是把众多武术爱好者引 进了极真会馆,很多格斗家正是因为读了这本漫画才立志于学习 空手道的。

图片4

之后,极真空手道逐步走出日本国门,开始在世界各地蓬勃发 展。从1975年起,每四年举办一次全世界选手权大赛,所有参赛选 手都是各个国家、地区的顶尖高手,比赛不分体重,以淘汰赛制进 行,被称为极真空手道的奥林匹克赛。随着竞技化的发展,从1984 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全日本体重级别选手权大赛。

1994年4月,大山倍达与世长辞,然而极真会的发展脚步并没 有停滞下来,原极真会馆分成几支流派,如以松岛良一为首的国际 空手道联盟松岛派、松井章圭派、绿健儿的新极真会、长谷川一幸 的极真联合会、庐山初雄的极真馆等,每支流派都以世界最优秀的 空手道为目标,致力于海内外的推广,加上由早期离开极真会的弟 子建立的士道馆、逆真会、清武会、大山空手等会馆,极真空手道 如今已遍布世界各地。

极真空手道的实战性和观赏性都很高,在每次国内外大赛或极 真选手参加的K-1比赛、踢拳道比赛中都可见一斑。另外,极真会 还从安全方面考虑,专门针对少儿和初学者对训练课程进行了科学 合理的安排,从此极真空手道在各个年龄层开始普及起来。

四、空手道在中国内地的传播与发展

空手道真正意义上进入中国(除中国的 港、澳、台外)是在1991年。当年上海开设 了第一家被中国官方认可的、由日本空手道 小林流拳士会教练教授的空手道培训班。 1999年,上海成立了中国官方的第一个空手 道管理机构一一上海武术协会空手道委员会, 上海空手道开始了由小林流拳士会馆一枝独 秀到各会馆、流派百花齐放的局面。一批批热 爱空手道的人士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或与 海外著名流派联手发展,或成立有自己特色的 独立会馆,此后几年来在上海、江苏、四川、广东、浙江、河南、北京等省市陆续开办了不同流派的空手道馆,使 众多的空手道爱好者能够近距离地接触空手道,传统空手道的四大流 派也逐渐得以传播。

图片6

2000年5月,国际空手道联盟极真会馆(I.K.0.3)决定在中国 推广极真空手道。出于谨慎,初期与拳士会合作,在上海成立中国总 部,委派高渊秀郎师范负责极真中国事务,并亲自传授极真空手道。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众多极真爱好者加入了训练的行列。在此期间, 上海空手道委员会委员、黑带指导员赵智炯应邀去了日本极真道场, 进行了短期留学,并于2000年11月赴东京参加了第6届世界空手道 选手权大赛,这是中国空手道选手第一次登上空手道的世界舞台。 2001年11月,极真会馆代表松岛良一(八段)和裁判长桀田博应上 海武术协会邀请,来华为上海极真空手道裁判员培训班授课,此举标 志着极真空手道正式开始了在大陆的普及。2002年初,极真会馆在 南京设立支部,授权曾经留学日本七年的黑带指导员赵烽为南京支部 长。此后南京支部在中国药科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 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等近20所高校和多家体育中心、健身会 馆、幼儿园招收了不同年龄层的5 000余名学员,2006年,中国药 科大学等高等院校正式将空手道列为体育必修选项课中,使空手道 的普及与发展朝着更加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在赵烽支部长的组织 下,开展了裁判员培训、教练指导 员培训和素质拓展训练等多项活 动。南京支部学员参加了国内多次 空手道大赛并取得了良好成绩:在 小学生组、女子组和男子组多项比 赛中获得冠军,其中刘坤勇夺2005 和2006年数次上海、南京大赛的 男子无差别级冠军。2005年9月,南京支部培养出了刘坤、何冰等第 一批黑带教练员。

图片7

2002年5月,在极真会馆(I.K.0.3)日本总部及海外支部的协
助下,上海武术协会成功举办国际武术博览会之上海国际空手道邀 请赛。同年6月,设立极真会馆上海支部,授权黑带指导员赵智炯 与拳士会终止合作〇 2005年上海支部培养出了苏宏强、吕伟、邱健、张 海量等第一批黑带教练员。

近年来,除了极真会馆松岛派,其他派别如极真联合会ttK.0.5)、 新极真会(原I.K.0.2)也相继到上海开设海外支部,国内也有一些 武术热爱者组织成立了以极真空手道训练方法和比赛规则为主导思 想的空手道馆,每家会馆都在为空手道事业添砖加瓦。如今空手道 已呈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有更多的人了 解空手道、热爱空手道、练习空手道。

第二节空手道运动的特点

空手道的运动特点是力量、速度、技术、意识和时机,这几点紧 密联系且不可分割。

传统空手道一向讲究“一击必 杀”,如果没有力量作后盾,技术在实战 中就显得苍白而没有威力。早年极真会 馆创始人大山倍达在多次与欧美大块头 搏击手对抗后就提出了“技术存在于力 量之中”的观点。

舍己肉,断其骨。发达的肌肉就 是最好的护具,极真空手道的力量训练 有着很科学的训练体系,通过长期的训 练,可以使力量的发挥达到常人难以想 象的高度。

图片8

速度与力量息息相关,爆发力=力量+速度。速度就是出击所需 的时间。必须牢记的是,击打力量是和所用时间成反比的,如果单 纯依靠肌肉本身

二、速度

必须牢记的是,击打力量是和所用时间成反比的,如果单 纯依靠肌肉本身的力量,则无法达到空手道的要求,而速度则是决 定这种力量产生最佳效果的关键因素。

图片9 图片10

赛场上当选手力竭时可以利用高超的技术来出奇制胜

力量和速度水平接近的选手相互对垒时,取胜的关键就是技术 了。空手道提倡个性化训练,每个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在某 些技术上多下工夫,比如在重拳或重腿上多做研究。合理的技术可 以使力量和速度发挥到极致。

四、意识

生活就是拳道,拳道就是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贯穿练拳的习 惯与意识,始终把自己当作一名武者,能逐渐培养坚忍不拔、自强 不息的精神。

搏击意识。良好的搏击意识能够使学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 能使超强的搏击意识能使运动员在心理上处于不败的地位

图片12

五、时机

动作组合得更加紧密。

练习者还需懂得一个原则——把握时机。时机稍纵即逝,过早 或过迟都将会失去出击的意义。道理虽然简单,但应引起练习者足 够的重视。

图片11

第三节空手道的锻炼价值

—、健身价值

当今社会,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基本需要。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健康应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及社会适应良好等四个 方面。空手道正是身心兼修的武技运动,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练习者 都有益处。

体质方面:空手道的日常训练可以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如提 高心肺功能和心血管功能;通过外在肌体及内在气血的调整,使大 脑皮层、高级神经功能和内脏器官得到相应的刺激,增加供血,尤 其能增加红细胞和血色素;还可以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并有利于 练就发达有力的肌肉,使人体关节、肌腱、韧带更加灵活、更有弹 性,进而提高身体协调性,有效地提高反应能力;因练习中要求正

 

确的姿势,做到身体正直、挺胸拔背,所以还可保持体形健美。坚 持参加空手道锻炼能有效地抑制和消除因工作、学习而造成的机体 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浮躁等身体状况,最终获得身体健康发展的 良好效果。 .

心理和生理方面:在训练中相互激励的同时,也激发出练习者 自身的潜力。实战训练更是可以释放由心理因素积累的生理能量, 从而排解不良情绪对人的影响。当人们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造成心 理紧张或焦虑时,往往会在体内积蓄大量的生理能量而出现焦躁不 安的行为表现,这就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来排解,空手道实战锻炼恰 好是一种“消释剂”,它能够转移人的注意力,在脑内产生积极的生 物化学变化,消除精神的紧张反应,使人获得自控感和满足感。空 手道作为一项对抗性极强的格斗运动,能培养人的勇敢、顽强、坚 忍不拔、无所畏惧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使人在心理 上也获得健康的发展。

对于老年人来言,空手道 则是一条健康之路儿童和青少年通过空手道锻炼能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 强健体格;青壮年则能促进新陈代谢,消除工作和学习上的压力, 塑造体形;老年人从事空手道锻炼能推迟和防止因衰老而出现的各种退行性变化,延年益寿。长期坚持空手道锻炼,能发展人体的敏 捷、协调、柔韧、耐力、弹跳等综合体能素质,提高内脏器官的功 能,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适应性,从而促进身体和心理 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防身价值功能

空手道的实质核心是实战技术,防身制敌是它的基本价值之一。

防卫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通过一般锻炼培养出的防卫意 识不同于人类本能的防卫意识。后者从反应上讲是被动消极的,从 技法上讲是杂乱无章的,从效率上讲是软弱无力的,因此很难达到 防身自卫、制敌的目的。而空手道是拳法、腿法、膝法和肘法均可 使用的格斗术,是对抗性极强的格斗运动,需要练习者具备力量、 速度、灵敏、协调、柔軔、耐力和爆发力等身体素质,所以空手道 练习者具有敏锐的判断力,较强的防卫意识,主动积极且反应机敏,沉 着果敢,动作有章有法,反击有力,在一般情况下,都能达到较满意的 制敌效空手道具有非常强大的杀伤力,不少国家都用空手道来训练士 兵和安保人员,甚至连美国中央情报局及前苏联特工都选用空手道 来训练相关人员。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是一位空手道的高手。

图片13

当前,个体的防卫意识大大增强,而空手道的防身自卫功能恰 恰能满足这种需要。空手道既可以满足人们防身制敌、伸张正义的 需要,还能激发人们练习武技的积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育价值_

如同中国武术一样,空手道也是东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浓j?的民族特色和传统精神。它把人类生存的本能意识通过肢 体有力的动作表现出来,其所有动作都是以自身的防卫本能为基础, 然后逐渐变为一种主观信念,从防御动作发展到进攻形态,最终达 到自动化的行为阶段。道,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本身就蕴藏 着一种精神追求和信念,最重要的一点是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为正义 献身的崇高精神。空手道要求练习者具备勇猛、善战、敢打敢拼的 气质,培养坚靭不拔的作风,讲究礼仪修养以及完善人格。因此练 习空手道可外修技术、身体,内修精神、性情,培养出常人难以达 到的意志品质和忍让谦恭的美德,并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精 神。而这一切,都是在人的心理适应能力的基础上引导进行的。

空手道训练始终倡导“始于礼,终于礼”的崇礼尚武精神。不管 是何种流派、何种形式的空手道,对“礼”的要求总是放在非常重

是作为入门的首要条件,首先要掌握本道场的礼仪。每次练习前要 先向道场、国旗致礼,全体参训人员大声朗诵道场训,然后和教练、 师兄弟相互行礼。练习中与教练及同伴相互配合时也要先行礼,然 后进行练习。练习结束后,道场内所有学员和教练相互行礼,离开 道场前还要再向道场致礼。整个过程始终充满着仁义、尚礼的气氛 和精神,这种精神逐渐转化成人的情感基础,培养出人的尚礼情感 和对空手道运动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崇尚。严格的空手道礼仪教育和 具体礼节规定使练习者不仅能学到空手道的技术,还能受到良好的 礼仪教育,完善人格,养成尊重他人、讲究礼貌和遵守社会公德的 习惯。

空手道还要求表达一种个人修养的境界,最为重要的便是约束 选手行为的“礼”。在对抗性比赛中,“礼”作为约束手段,有效地 约束了个人在这些对抗中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了自我控制能力。 空手道通过大量的体能运动和肌体训练磨炼个人在困难环境中的承 受能力,同时还要求通过训练的个人能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不 去违反“礼”的规定和要求,并通过痛苦的磨炼,依靠“礼”来培 养自身坚忍不拔的品格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任何困难和危险时 所具有的勇气,以及正确对待胜负结果的平常心。

 

浏览5,99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