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空手道的姿势、动作和呼吸
要想掌握敏捷多变、快速有力的空手道技术动作,必须从最基本 的技术内容开始训练,训练掌握踢、击打和阻挡的正确姿势,这些技 术都是在实战对抗时发挥最大力量的基础。
最大力量的发挥需要人体生理和心理、精神和意识的准备与配 合,而达到这个目的最简洁有效的方法是消除多余的动作。空手道高 手能够控制自己肌肉的舒展和收缩,并通过对节奏和时间的掌握决定 动作的快与慢,或提高动作速度或保持肌肉耐力。他们不用多余的肌 肉进行额外的活动,总是在发力的最后一刻运用腌部的动作达到最佳 的效果。
只有通过科学的、规范的训练才能获得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掌握 动作的节奏、呼吸的控制及肌肉的灵活运用。
第一节姿势
空手道的姿势可分为:Tachi (步型)和Kamae (身体姿势)两 种。Tachi是指下肢的姿势(即步型),Kamae是指上肢和躯体的姿 势。姿势非常重要,它是练习空手道所有技术动作的起点和基础。姿 势不等于力量,但是在姿势与姿势的转换之中可以发力。也就是说, 如果没有正确的姿势,任你的踢、打、击、挡技术再熟练,也只是空 中楼阁,你仍然不能进行有效的攻击或防守。
空手道姿势可正可反。“正”是指身体前部,“反”是指身体后
部。例如,“反冲”(gyaku-tsuki)是使用与后腿同侧的拳;同样 地,“正冲”(choku-tsuki)是使用与前腿同侧的拳。在动作中, “正姿势”是用与前腿同侧的臂进行防守,而“反姿势”则是用与后 腿同侧的臂进行防守。术语“hanmi”的意思是姿势中的髋关节是侧 方向的,也就是说髓关节的一侧向前,一侧向后。与这个姿势相反的 动作,用术语yaku hanmi”来表达。
身体姿势的高低是由髓关节的高度决定的。髋关节高度提高,身 体重心升高,身体的灵活性也随之提高,但稳定性降低;相反,髋关 节髙度越低,姿势越稳定,可是灵活性越差。总之,姿势越低稳定性 越强,姿势越高灵活性越好。那么,你就可以用以上的原理在后步中 来阻挡重击,因为这个步型稳定性较好。若为了避免双方纠缠在一 起,那你可以用猫步(虚步),它轻巧而灵活。不管怎么说,每个姿 势都有它的两面性,掌握这些姿势的优缺点就可以采取合理有效的技 术,以己之所长攻彼之所短,扬长避短,获得比赛的胜利。

一、基本步型介绍
掌握这些不同步型的最好方法是做以下这些练习:第一,以骑跨 步(马步)开始;第二,两脚的位置不动,以脚心(不是以脚跟和前 脚掌)为轴旋转变成前步(弓步);第三,后脚转向初始位置,并使 重心移向后腿变成后步(侧身半马步);第四,前腿收回,使后腿变 成做弓步时的姿势,成猫步(虚步);第五,转身180°,两脚交叉 成x形步。在做这些步型时,身体不要直立,膝关节和踝关节要持 续受力,并且两腿随着步型的需要而弯曲或伸直。做完后,再换腿进 行另一侧步型的练习。
步型的技术要领
- 膝.踝关节紧张有力,脚趾抓地。
- 膝关节正对脚尖,保持二者向同一方向。
- 转换步型时,膝关节肌肉适当用力。
- 膝关节外展时与脚趾方向保持一致。
- 各种步型的重心位置不同,要分别学习和掌握。
- 大多数步型要求脚掌始终貼着地面。只有猫步(虚步)的前脚和x形步 的后脚除外。
- 用膝、踝关节完成同一步型的移动和步型之间的变化,髋关节要保持在 同一水平面上。
- 每种步型各有优缺点,在应用时要尽量扬长避短。
- 除非个别动作要求身体倾斜,一般情况下上体应该正直,保持身体与地 面垂直,两肩放松,髋关节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一)身体自然姿势
空手道的
Shizen tai是指身体的自然姿势,共有5种。
- Hachiji-dachi(开腿步)
- TeUi-dachi(T 形步)
- Reinoji-dachi( L 形步)
- Musubi-dachi(立正姿势,脚跟合并、脚尖分开)
- Heisoku-dachi(平行步,脚跟和脚尖都合并)
以上五种步型都需要练习者保持较高的警觉性,反应要迅速,随 时准备移动,两腿肌肉处于放松状态,但膝、踩关节要保持适度紧张。
开腿步灵活开阔,这一姿势,可以使你向前、后、左、右、左 前、右前、左后和右后八个方向移动,利于随时进攻和防守;
T形步 是两脚站立成
T形;
L形步是两脚成一个松散的
L形站立。练习
T形 步和
L形步时,左腿或右腿在前都可以,身体可以转动,这两种步 型是最好的防守姿势。立正和平行步不是格斗步型,不过在训练课和 队形训练中经常使用。
(二)前步(弓步>Zenkutsu-dachi (前步),要求前腿屈膝,膝盖与脚尖在同一垂 直线上,也可以超出脚尖,这时前腿要承受60%~70%的体重,两脚 的横向距离与肩同宽,纵向距离为两肩宽,躯干朝正前方或侧前方。 虽然不是所有的动作都要求如此,但在一般情况下,进攻时要求正对 前方,防守时侧向前方。因此,无论练习哪一种技术动作,都要掌握 保持躯干正对或侧对前方的技术要领。弓步时两脚脚尖尽量向前,后 腿蹬直,但要注意后脚脚跟不能离开地面。前步,顾名思义它的重心 在前,前脚是最为牢固的,缺点是不利于身体左右保持平衡,用手轻 轻向左或向右一拨,练习者就会失去平衡,甚至跌倒,因此,这个步 型多用于进攻。

(三)后步(侧身半马步}
做
kokutsu-dachi (后步)时,前脚脚尖朝前,后脚脚尖朝侧方 向,与前脚尖成90°,两脚脚跟在一条垂直线上,后腿需承受60%~ 70%的体重,整个身体好像坐在一条腿上,双膝关节外撑,身体侧向 前。这个步型非常牢固,可以用它为防守或进攻做准备。
(四)开腿步(马步>做
kiba-dachi (开腿步)时,双脚在一条横线上分开站立,两脚 脚尖朝前,约有两肩宽,脚趾抓地,两膝关节外撑,屈髋、屈膝、屈 踝,重心下沉,背部保持垂直。练习这种步型可以发展下肢肌肉力 量。当身体侧对前方时,开腿步还可以用作技击步型。由于此步型的 架势看上去像是人在骑马,因此通常也叫做马步。
(五)沙漏步(扣步)做
sanchi-dachi (沙漏步)时,前脚脚跟与后脚前脚掌在同一条 横线上,两脚距离同肩宽,前脚内扣,后脚朝前;屈膝,收缩臀部肌 肉,两大腿内侧肌肉尽量相靠,脚趾抓地,两膝略微分开;上体垂 直,髋关节不要前顶或后凸,重心在两腿之间。不论是进攻还是防 守,这个步型都很坚固,只是牢固有余而灵活性较差。

(六)方步或相扑步
Shiko-dachi (方步或相扑步)与开腿步非常相似。但它要求双 脚脚尖外展45°,当两膝弯曲超过脚尖时,身体重心下降。实战中, 两脚相对于运动方向常呈45°,这样它有利于防守侧面的进攻。
(七)猫步(虚步>做
neko-
ashi-dachi (猫步)时,重心后置,后脚脚尖外展呈 45°,前脚的前脚掌着地,屈膝、屈踝,重心保持在和其他步型同样 的水平线上(髋关节的弯曲程度要比其他步型大),髋部收紧,上体 朝前,像猫一样随时准备扑出去。有很多流派的空手道要求格挡时髋 部侧对前方,攻击时正对前方,甚至要求绷脚的同时勾脚趾;还有一 些流派的空手道要求只用前脚尖点地。猫步这种步型非常有利于加快 移动和攻防速度。
(八)X形步做
kosa-
dachi(
x形步)时,两腿交叉,前脚全脚着地,外展 45。,后脚脚跟抬起,保持平衡,身体重心置于前腿上。此步型常用 于起跳后的落地或闪躲。

(九)根步
Fudo-dachi (根步),顾名思义这是一种非常牢固稳定的防守步 型。首先要求成侧弓步,然后身体朝向马步的方向;双脚不动,重心 移到两腿中间,髋部移到初始位置;最后使两膝弯曲超过脚尖,同时 保持两膝外撑。

二、上体姿势练习
Kamae指上体姿势,要求脊柱伸直,与地面垂直(有些流派要 求上体倾斜),目视前方;双肩放松、保持平稳,不能一高一低,正、 反姿势都可以使用。
不同的步型对上体姿势的要求有所不同,由于上体姿势丰富多 样,在此不可能一一列举出来。上体姿势的不同主要在于手臂位置的 不同和手型的变换,经常使用的手型有很多种,而最重要的是拳形手 和刀形手(即掌)(见第六章)。空手道运动中,上体姿势只是为了 防守或威胁对手,不要求主动进攻。下面对三种常见的防守姿势进行 图解说明。
上体姿势的练习包括
zanshin literally,字面意思是“保留意
识”练习。你的意识必须集中在动作上,全神贯注,随时准备行动, 不能受外界任何事物的干扰。尽管眼睛能比感觉更精微地觉察对手的 一举一动,但是不可过多或过于拘泥于对对手的观察,你需要的是大 致观看他的各条攻击路线,你可以假想对手两肩中间有一条线,然后 集中精神注视那条线,那么你就会感知到(而不是观察到)对手的双 眼,并能对各种出现在你视野内的动作应付自如。
(—)中位防守
中位防守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防守姿势。同其他格斗姿势一样, 身体要侧向前方,前臂肘关节与身体之间有一拳的距离,拳置于肩 的正前方;后手拳心向上,在肘靠近身体肋侧的同时,拳应位于心 口窝稍下的部位,上臂直对前臂手腕,同时也直对攻击目标。如果 你的后手为刀形手(掌),那么应该使掌与地面平行,肘略低于手, 前臂略向上。
(二)下位防守这一姿势跟中位防守很相似,要求也基本相同,只是前手的前臂 要置于比髋部稍低的位置。

(三)上位防守
做上位防守姿势时,挺胸、拔背,前手臂的上臂架于体侧与地面 平行,与前臂呈90°,以免挡住视线;后手握拳内旋架于面前,拳心 向外,指关节靠近太阳穴,使上臂垂直于地面,前臂平行于地面。在 各种各样的防守姿势中,两臂也可以架于不同位置。

第二节动作
为了发挥出空手道技术的威力,你必须了解它们的动力学原理。 同一步型或两个步型之间都可以产生发力动作,同一步型中一般是运 用髋部由侧向迅速转正和还原发力,而两个步型之间一般是由防守动 作向进攻动作的转变发力,有时它也包含着一系列的进攻与防守之间 的转变。但是,无论做何种动作,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每个技术动作 都有一个支撑腿和一个摆动(攻击)腿,支撑腿用来蓄力,摆动腿用 来平衡身体、提高稳定性和控制进攻时间。当然,你也可以用摆动腿 进攻,例如踢。但关键是身体各部位必须相互协调配合,这样才能发 挥空手道技术的最佳效果。
“关节链”是指身体各关节的集合,从手腕到前臂,前臂到上臂, 上臂到肩,肩到躯干,躯干到體部,髋部到大腿,大腿到小腿,小腿 到脚。也就是腕关节到肘关节,肘关节到肩关节,肩关节到髋关节, 髋关节到膝关节,膝关节到踩关节等。肌肉的即时收缩使关节链得到 运转,而关节链中的各关节相互配合才能产生击打力。运转期间,任 何一块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准确或一个关节链启动过缓或过快,都可能 导致整个身体姿势的不协调并达不到击打效果。
空手道动作的威力来自于力量和速度。动作演练中适当的放松和 正确的技术能有效地提高速度,进而有效地增加空手道技术动作的威 力。速度的提高可以通过身体关节链的协调运动,即有序连贯的收缩 肌肉来增加击打的力量,它能在收缩的瞬间产生最大的爆发力。
空手道运动中最主要的关节链在肩、髋和脚三个环节。脚趾要紧 抓地面,如同在地上生根一样。髋关节要适度紧张,上体保持正直 (不能过于偏前或偏后),这样躯干和两腿就形成一个坚固的关节链, 有利于體关节迅速灵活地扭转。
转髋拧腰时将拳冲出,击中目标时收紧双肩,就像夹紧腋窝一 样,这样可以稳固躯干两端的肌肉。随着两肩收紧(不能过分扩展), 肩部和躯干之间也将产生一个坚固的关节链。
一、运用髖部击打
在空手道运动中,腹部的肌肉要向身体的中心收缩,这一动作是 产生空手道技术动作力量的主要来源,它町以通过旋转、扭动,或者 是通过髋部来达到。在空手道训练中,我们经常提到“用髋部击打”, 在转动髋部时,不仅要配以能引起横膈膜适度运动的呼吸,而且要降 低身体的重心使下盘稳固(西方人主张用心去感觉,有意识地去想; 而东方人主张心神合一,精神和意识位于身体的中心,它是所有力量 的发源地)。
演练时常用腹部最大的一块肌肉发力转动髋部。转髓时要与地面 平行,即在同-个平面内迅速、平稳地转动;同时上体保持正直,并 随之转动,也就是说髋部、躯干、肩同时转动。但不要忘记空手道技 术动作对头部和眼神的要求。你可以将髓部转向进攻方向,也可反向 转动。.当转向进攻方向时,称为
un kaiten”;当反方向转动时, 称为
yaku kaiten'在这两个方向的转动中,更常用的、力量更 强的是将腌部转向进攻方向。
二、敗手技术
空手道运动也经常运用反作用力的力学原理。当一手进攻或防守 时,另一手要迅速地收回至髋部,以平衡整个技术动作,这叫做
hik-
i-te (收)。收得越快,击打得也就越快。
空手道运动中出与收的动作必须相互平衡,例如:冲拳和前踢 是直线攻击技术,需要直线的
hiki-te (收);反手击和环形踢是曲线 攻击技术,就需要曲线的
hiki-te (收)。高位冲拳和中位冲拳虽然都 是直线攻击,但冲的角度不同,因而收也有所区别。当进行低位防 守时,身体要侧对前方,一臂格挡动作的轨迹是沿体侧向下走一个
移动髋部阻挡侧面进攻
曲线,另一臂随髋的转动画一个曲线收回。一些空手道学生经过长 期训练,能做到不需要手臂做收的动作,而通过运用肩、臂、背部 的肌肉达到同样的效果。练习收这个动作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作用, 就是它能促进脊柱两侧的肌肉同时平衡发展,以利于保持脊柱的中 正和身体的稳定。


三、改变步型
身体重心(髋部附近)要水平移动,不管是进攻动作还是防守动 作都要始终沿着最近、最直接的路线运动。要做到这点,上步时先屈 膝、屈踝,然后轻微滑行落地,摆动腿自然靠近支撑腿,并将身体平 稳地移过去,这一动作叫做环形上步,它是由支撑腿推动整个身体重 心前移的。为了使髋部能在同一水平面上移动,必须在伸或屈膝、踝 关节的时候,以脚跟、前脚掌或脚心为轴转动。
当改变步型、移动或踢腿时,你可能会变换左右防守姿势,这时 要利用上面讲到的移动步法的要领,并做好上肢动作的配合,两臂应 合在一起,以防止变换步型时受到攻击。进攻时身体重心前移,防守 时身体重心后移,这些姿势可以提供动力学的稳定和平衡。为了发挥 技术的最佳效果,不到紧要关头,就不要轻举妄动,一旦进攻,就要 使脚在接触地面的一刹那,用脚趾迅速、牢固地抓住地面,同时不要 忘记手、脚、呼吸和动作的协调配合。初学者在练习时,首先要注意 的是怎样学会和掌握在步型变换中保持髋部的平稳移动,然后再结合 进攻或防守的动作进行练习。
四、上步方法
空手道有两种上步的方法。一种是一脚蹬地、另一脚滑行落地的 上步动作,叫做
fiimi-
dashi,即一脚落于另一脚的前方,并改变步 型;另一种是双脚先后滑行落地,不改变步型,叫做
yori-
ashi。由 于这些上步动作都是以一脚控制中心,另一脚移动,因此很灵活,它 可以前移、侧移和后移。两种步法都需要你在上步时做到移动脚靠近 支撑脚,这样既保证了动作稳定,又可以在必要时随时改变步法、支 撑腿或上步的方向。
第三节呼吸
正确的呼吸对于成功地完成空手道技术动作是至关重要的。以下 几种方法可以用来调整你的呼吸。
-、宁静
Sci (宁静),这种练习方法是盘腿成莲花坐,后背挺直,两手手 心向上置于大腿内侧,以缓慢平稳的鼻式吸气法吸气数秒,至肺部达 到最大吸气量,然后同样缓慢平和地用嘴把气呼出,直至感到肺内无 余气,呼气时间与吸气时相同。吸气时,横膈膜的运动会让你感觉到 腹部充满空气。呼气时,把舌头顶在上牙的后面并发出“嘶”的声 音,-是能够持续稳定地呼气;二是能够放松身体、平静心情、消除 一天的压力;三是可以消除杂念,提高训练时的注意力。这种呼吸方 式经常用于课前的
muk_(调整心绪的准备活动,见第三章),达 到平静心情、镇定思绪的效果。
二、 巇畎
Ibuld (吸吹),是利用横膈膜和腹部肌肉进行快速有力运动的一 种呼气方法。呼气越快、越有力,击打的速度就越快,力量就越大。 由于腹部肌肉连接着上肢和下肢的关节链,因此,吸吹成为击打时全 身协调发力的主要环节。在攻击、防守和呼喊(
kid)中都会用到, 它要求每次呼出的气不超过肺通气量的80%。
三、 聚畎
Nogare (聚吹),是一种用腹部缓慢、有力呼气的方法。在缓慢 呼气时,要求做到最大限度地收缩全身肌肉直到呼气结束,然后在肌 肉放松时吸气,这种呼吸方法可使全身肌肉在最大限度收缩时黏合在一起。聚吹是一种基本的呼吸方法,在实战时可以运用它来收缩肌 肉,使你强劲有力,以摆脱对手的控制。
四、醪喊
Klai (呼喊),是在呼气时腹部肌肉急剧收缩,并由胸口发出洪 亮、尖利的呼喊的一种呼气方法
。Kiai (呼喊)可产生巨大的力量, 它有以下几种作用:第一,发力时稳固身体;第二,刺激肌肉产生更 大的力量;第三,分散对手的注意力,即摧垮对方的意志,成功地完 成自己的进攻目的。在练习呼喊方法时,一定要注意利用横膈膜和腹 部肌肉进行呼气,并在练习时发出“咳”或“唔嘶”的声音,以帮助 你正确地运用肌肉收缩。
第五章、空手道的阻挡、扑倒和滚翻
空手道中采用阻挡的方法可以使你达到多种目的,如进攻、控制 对方、使对方失去平衡、抑制或瓦解对方的进攻等等。阻挡不仅可以 改变对方进攻的路线,使你贏得时间占据有利位置,而且还可以在阻 挡之后令你便于进行反击,或是直接利用阻挡来进攻。阻挡可以是 “软”的,即挡开对方的击打;也可以是“硬”的,即在对方发力之 前进行阻挡,或利用阻挡摧垮对方。
利用阻挡技术时,你必须学会当机立断。明白对手的攻击目标是 自己身体的什么部位?对手将要采用什么技术动作?对手的目的是什 么?哪种进攻将是最主要的攻击手段?攻击之后对手的下一个动作是 什么?是否有一连串的佯攻来诱使你落人圈套?你必须能够准确判断 对手的意图,并且立即选择最有效的阻挡技术来控制对手的进攻,使 自己占据有利的位置。空手道中比较有效的阻挡技术是对进攻做出反 应和移动后,用离对手最近的胳膊进行阻挡。
每一种阻挡方法所能保护的身体部位,叫做身体防守区域(见第 八章)。在阻挡时,你必须尽力收紧身体肌肉来承受对方攻击的力量, 一旦阻挡完成,就要赶快停止对这个攻击动作的再阻挡,因为过分地 阻挡会导致身体失去杠杆作用,而把自己的身体再一次暴露给对方。
进行阻挡练习时,要双手握拳,臂部肌肉紧张,使承受击打的 阻挡臂做好准备,并保护手指不受伤害。当一侧尹臂的阻挡动作熟 练之后,可换另一侧继续练习,并且还要结合不同的步型和姿势来 加强练习。一位优秀的空手道选手能在任何姿势下任意运用两臂的 阻挡技术。
阻挡技术要领
- 阻挡时要掌握好时机。
- 阻挡时要迅速、猛烈地转腕,以增加阻挡的力量。
- 有意识地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并对进攻进行阻挡。
- 阻挡要与髓部的动作和呼吸协调好,以便为反击做好充分的准备。
- 阻挡臂置于与身体相连的杠杆作用处,不能离身体太远或太近,但每个 阻挡动作要求的距离是不一样的。
- 平衡身体两侧的肌肉,使脊柱伸直。当用一手阻挡时,另一手收回到体 侧,准备进攻。
- 当你进人高段位时,要学会不用收回另侧臂就可以平衡身体两侧的肌 肉。
第一节基本防守技术
一、基本ffl挡技术
许多人认为阻挡就是防守,以下四种最基本的防守在任何风格的 空手道技术中都可以见到。
- Jodan-Uke(上格挡),用于阻挡对身体上部的进攻。
- Soto-ude-uket由外向里格挡),用于阻挡来自正面对身体 中部的进攻。
- Uchi-ude_uke(由里向外格挡),用于阻挡对身体中部的进 攻。
- Gedanbarai-uke(下格挡/扫式下格挡),用于阻挡踢或对 身体下部的进攻。
这四种阻挡技术都要求快速转腕,以增加前臂格挡力。阻挡是由
肘关节控制完成的,它要求格挡臂自始至终走一条圆滑、协调的路 线,并在每次阻挡技术完成后停于正确的位置,以达到最佳的杠杆平 衡效果。总的来说,它们都需要肩关节的大范围活动。下面对这四种 阻挡技术一一进行介绍。
(—)上格挡
做
jodan-uke (上格挡)动作时,拳心朝上,经腹部迅速将格挡 臂举到头部上方,肘关节与耳同高,前臂在头顶的前上方,与头有一 拳的距离;在格挡的一刹那,迅速有力地向外、向上扭转腕部,使前 臂与地面成45°角;格挡结束后,另一臂经体前伸出,两肘接触并护 住心窝,然后迅速收至髋部。在这个动作中,如果转腕角度不够或过 大,则易使前臂受伤。这个格挡动作也叫做“高防守”或“上举阻 挡” (
age-uke )。

(二)由外向里的中部格挡
做
soto-
ude-uke (由外向里的中部格挡)时,首先一臂伸出护 住身前,另一臂(格挡臂)的拳心向外,肘关节向后拉开靠近耳部; 然后在用力转动腕部的同时,使肘关节在体外画弧移至体前,且拳稍 低于眼,同时格挡臂的肘关节降至胸部;另一只手用力收回到体侧, 使之产生一个最大的杠杆作用力。当阻挡后身体侧对前方时,把格挡 臂置于身体之前,使其内侧与身体的另一侧对齐。这一格挡动作也经 常被称做外侧前臂阻挡或防守。

(三)由里向外的中部格挡
做
uchi-
ude-uke (由里向外的中部格挡)时,格挡臂的拳心向 下,置于体前髋关节处,另一臂屈肘,肘关节置于体前并护住心窝; 格挡臂的拳上移到与肩同高时,要迅速有力地旋转腕部(不要使肘关 节上抬),肘关节呈90°的夹角,并与身体有一拳的距离,而另一臂 用力移至体侧。阻挡时,仅把对手的攻击动作挡离体侧即可。这个格 挡动作也被称为简单的中部阻挡或防守。

(四)下格挡
做
barai-uke (下格挡)时(日语中“barai”的意思是扫),格 挡臂的拳心向内,置于身体另一侧的肩与脸颊处,另一臂的拳心朝侧 下方,并且可能的话,置于心窝处,起到保护作用。在格挡的一刹 那,格挡臂的手腕要快速有力地向内旋转,经体前向前斜下方扫去, 拳略高于腿十几厘米,同时迅速将另一臂的拳移至体侧,拳心朝上。 注意格挡的拳不要超出自己的体侧。这一格挡动作有时也叫做低扫式 阻挡或低式防守。

二、其他格挡技术
空手道利用手的开合能演变出很多阻挡技术。虽然身体的每一个 动作几乎都可以看成是格挡,但是只有部分格挡动作是常用的,有许 多格挡动作是我们曾经学过的技术动作的演变,它们是通过掌、腕、 手背等部位来完成的。以下是这些阻挡技术的运用。
(_)剑形臂和刀形手格挡
做
wanto-uke (剑形臂格挡)时,首先从刀形手的击打姿势开始 (见第六章),格挡臂持掌于身体另一侧的耳边,掌心朝内,通过腕部 的旋转,使格挡臂经外侧向体前进行格挡(掌的位置比耳稍低)。多 数风格的空手道要求格挡臂的肘关节弯曲,腕关节伸直。但也有个别 风格则利用
shuto-uke (刀形手),即掌的刃部(小鱼际一侧)代替 前臂进行格挡,因而,这种风格的格挡臂动作经常要求腕部弯曲,手 指朝上,并可以伸到较远的地方;另一种方法是将腕关节向小指一侧 弯曲,随着格挡臂的摆动形成一种勾挡。剑形臂和刀形手格挡的区别 在于用以格挡的部位不同,前者用前臂格挡,后者则用掌的刃部(小 鱼际一侧)格挡。

(二)支撑格挡
Morote-uke (支撑格挡),是一种用非格挡臂来增加格挡臂防守 力量的格挡技术。例如,格挡时把非格挡臂的掌贴附在格挡臂的前臂 上,在接触到攻击部位的一刹那,非格挡臂就可以起到一个助力支撑 的作用。

(三)
X形格挡
JUji-
uke(
x形格挡),是另外一种用双手格挡的技术,即用两臂 交叉挡住对手的攻击。这种格挡技术不仅可用于高、低和两侧的位 置,并且能演变出很多的格挡动作,你可以根据需求利用两臂的不同
姿势进行格挡,如用一臂格挡,另一臂进攻;或用一手格挡,另一手 防止第二进攻。

(四)双手格挡
Kakiwake-uke (楔形格挡),就是用双手格挡来瓦解对方的双手 进攻,即两手可以同时进行格挡。例如,双手持拳向外格挡,就像刀 形手格挡一样,还可以用下格挡与由外向里的格挡相结合。在实战中 使用双手格挡的技术是非常有效的防守方法。
浏览2,15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