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快速能力包括:在要求急速运动反 应的状态下,表现紧急反应的能力;保障各种直接决定动作速度特征的有机体活 动迅速运作的能力。 .
拳击比赛复杂多变,战机稍纵即逝,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但要有发现 战机的能力,更要有把握战机的能力。只有运用准确的判断和快速有力地出拳才能 得点、得分。运动员在比赛中利用移动与对手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通过突然的前 进、后退和改变方向进行进攻或防守,快速移动是拳击运动员克敌制胜的关键。
拳击运动制胜规律中最重要的就是反应快、出拳快、移动快和变化快。就拳 击运动员而言,对复杂的良好的反应能力和动作速度是至关重要的。
耐力索质特征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也是反映人 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拳击运动专项耐力的特点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所以要提高拳击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水平,主要是发展运动员的无氧代 谢能力。
无氧耐力工作是在机体长时间处于供氧不足的状态下进行的,无氧耐力的发 展水平主要取决于一下三个因素。
无氧代读丨能力是决定无氧耐力的重要因素。
能源物质(ATP、CP和糖元)的储量。
肌肉、关节、韧带等支撑运动器官对长时间强度工作的承受能力。
柔韧素质特征
柔靭素质指的是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及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 展能力。身体关节的柔韧性较好,不仅动作幅度大,还有助于技术动作的学习和 掌握,特别是高难度动作的掌握。另外,好的柔靭性还可以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
发生。
拳击柔韧素质特征体现在项目对运动员肩部、髋部的柔韧性要求较高,在肩部 和髋部柔韧性较好的条件下,运动员的灵活性则较强,这样就能从不同角度发挥最 大的力量去击打对方。此外,脊柱和颈部的柔韧性也异常重要,在这种条件下运动 员可以有效地抵抗和缓冲直接击打在头部的冲击;另一方面,拳击运动对选手的踝 关节柔韧性要求也较高,比赛中灵活的步法有赖于良好的踝关节柔韧。柔韧性训练 是拳击训练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在柔靭训练时要根据拳击专项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 的科学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灵敏素质特征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 动作的能力,是人的运动技能、神经反应和各种身体素质的综合表现。
在拳击运动中每一个动作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靭等 素质,通过力量特别是爆发力量,控制身体的加速或减速;通过速度,特别是爆 发速度,控制身体移动、躲闪、变换方向的快慢;通过柔韧保证力量、速度的发 挥;通过耐力保证持久的工作能力,这些素质的综合运用才能保证动作的流畅和 击打效果。
在拳击比赛中完成躲闪动作是以各项素质为基础的,反应判断的快慢决定相 应躲闪动作的快慢,速度力量又决定了反应动作的快慢,离开其他素质和运动技 能根本谈不上有灵敏素质,而灵敏素质只有通过熟练的动作才能表现出来,单纯 的灵敏素质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拳击比赛中运动员在没有做出躲闪之前根本无法 衡量运动员在躲闪方面的灵敏素质。因此,发展灵敏素质需要结合专项技术来进 行,同时兼顾其他各项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第二节拳击体能训练
拳击运动的体能训练应侧重于发展有氧和无氧两个供能系统,着重于改善运 动员的快速力量、力量耐力、有氧和无氧耐力等,此外作为拳击运动员还应具备 快速的反应能力、较强的抗击打能力。快速力量在拳击运动中至关重要,灵敏素 质和反应时间同样不可忽视,特别是出拳和步法移动的速度、出拳和步法的协调 配合。一份科学有效的拳击体能训练计划,必须着重于发展、改善和提高以上各 个方面的能力。
一、拳击体能训练原则
专顶化原则
体能训练的专项化是指在体能训练中,以直接提高运动员专项体能运动水 平为目的,采用专项运动规定及相似的动作,并与专项供能特征相一致的训练方 式。专项化相对其他项目而言,也是相对基础性体能训练而言,实现专项体能训 练的高水平,离不开基础体能的训练与发展。拳击体能训练的专项化必须从以下 几个方面考虑。
规则的分析和理解
拳击运动的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反应和表达了该项目的规律性,对拳击规则进 行分析理解和把握可以更为科学的指导专项体能训练的实践。
技术动作分析
技术动作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技术种类,肌群参与,运动中肌 肉收缩类型、技术的固定形式、用力顺序和运动链,以及供能特征分析。
系统化原则
系统化原则是指在体能训练中,注重体能发展的整体性、阶段性,以及与其 他能力协同发展的训练准则,其目的是促进系统内部各要素和内部与外部要素的 协调发展,避免失衡。
渐进性原则
循序渐进是体能训练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是根据运动条件反射的建立 和巩固规律,以及生物机体对负荷刺激的适应性原则而提出来的。有机体在 外界条件的刺激下,逐渐产生适应的过程是渐进的,是在多次重复的刺激下 产生的。因而体能训练使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形态、机能、生理功能等适 应性变化也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多次、乃至长期的锻炼刺激作用下, 产生逐渐适应的过程。当然,训练对人体神经肌肉的刺激强度一定要适量,
过弱、过小的量不能使人体得到锻炼,而过强、过大的量对人体又有不良反 应,既会造成运动性疲劳,又会造成运动性伤害,所以在体能训练的负荷安 排上要遵循递增负荷的原则。
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原则指的是在拳击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对不同训练个体要注意区别对 待,不能一刀切,因为不同的运动员其个体的训练水平、身体条件、恢复能力、 接受能力、自身的优劣势和年龄状况等各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如果在 体能训练中按照统一的训练模式、强度、频率和时间,那么对于不同的训练者机 体所产生的负荷刺激也是各异的,即使同样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也可能给部分训 练者带来训练疲劳的积累,或者训练效果的不显著,因为不同个体基础水平各 异,恢复能力也有不同。因此,拳击运动员在体能训练的时候需要教练在对运动 员的个体情况做出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打造个性化的体能训练计划,使得体 能训练更加科学、有效,避免体能训练中效率的低下、意外损伤的发生,或慢性 疲劳的积累。
多样性原则
这里的多样性指的是训练手段的多样性,这一原则也是体能训练中非常重要 的原则,训练中要求常换常新、手段多样,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 运动员参与训练的兴趣;其次是为了打破训练中机体产生的适应。在实现同一目 标的宗旨之下,会有很多途径,如果长久地采取同一种方法不仅不利于调动锻炼 者的训练积极性,再者人体在训练中如果长此以往地,采用一种方法,会带来机 体的适应,因为要改变机体适应的状态才是获得训练效果的关键。
二、拳电体能训练与技战术的关系
从体能训练模式与专项技术的关系上区分,体能训练可分为一般体能和专 项体能两个训练部分。一般体能训练是指以多种多样的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来 提高运动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改进身体状况,其主要目的 是根据某个专项运动的需要,为运动中的专项体能训练、技战术最大限度地得到 提高,创造较好的运动成绩打下坚实的体能基础。一般体能训练的内容包括:力 量、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是进行拳击训练开始阶段的重要任务,随着运动 员身体素质水平的逐渐提高,会逐渐减少一般体能训练的比例,但其在拳击训练 中是不能完全停止的;专项体能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采取与专项技术动作 相似的练习,以提高专项运动时所需的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 地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成绩。可见,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两者之间是 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
结合拳击运动项目的特点从运动训练学角度看,技战术训练和体能训练同样都是拳击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其中技术训练是为了提高动作的规范性、准 确性、熟练性、战术性而专门组织的训练过程,技术训练目的是使技术动作达 到动力定型,并使拳击运动员在各种对抗条件下能有效地运用技术。战术训练 则是通过各种训练手段,使运动员能够深刻认识到战术的指导思想、培养良好 的战术意识。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掌握和提高技术水平、战术能力,创造优异比 赛成绩的前提基础。另一方面战术训练是建立在技术训练基础之上的,没有良 好的运动技术和体能条件,就不可能进行战术训练。格斗项目对体能和技能要 求都很高,并且战术多变。没有良好的体能,运动员就不可能发挥其精湛的技 术,就不可能合理地运用运动战术。因此,在训练中必须将运动员的体能、技 术、战术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浏览1,43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