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体要害部分

用经过训练的拳脚攻击对方时,攻击什么地方最有效呢? 当然是攻击人体的要害部位最有效。因为攻击人体的要害部 位,可以使用最小的力量取得最大的效果。人体的要害部位很 多,这里仅介绍通常攻击的部位。

空手道理论中,将人体划分为三个区域,即上段、中段、下 段。上段,以胸锁关节为界,整个头部均为上段范围;中段,以肚 脐下线为界,整个胸腔的上半部分为中段范围,下段,为腹腔下 半部分及双腿(图46)。
































































































































序号人体位置攻击方法
1头 顶拳 槌
2前 额拳 槌
3太阳穴弧形腿、拳槌、手刀
4眉 间纵拳、平拳、贯手
5眼 睛贯手、一本拳
6鼻口之间平拳、手刀、背刀
7三日月下巴及两侧拳击、腿击
8喉 节平拳、贯手
9颈动脉手刀、足背
10胸骨柄下端平拳、正拳
11心 窝
12两侧肋骨足背、贯手、拳击
13跻 下腿 击
14睾 丸腿击、踢膝
15膝 盖脚刀、腿击
16胫骨前侧腿 击
17脚 背脚跟踩踏

图片37

八、人体的攻击“器具”

空手道技术中,可以利用进行攻击的人体部位称之为“攻击 器具”。基本常用的攻击“器具”,划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又有 多种技法,每种技法根据流派的不同,其名称也不大统一。本书 则根据“全日本空手道联盟”的规定名称来命名。下面列表分类 (仅介绍有代表性的技法)。





































































 
 
 
     

拳法部分。

(1)握拳的方法。所谓的“拳”,任何人都会握,手指卷紧即 为“拳”。然而,若没经过正规训练,大部分握拳都是不正确的。 常见的错误握拳有三种,一是中指、食指的第一、二关节伸直握 拳;二是食指的第一、二关节伸直握拳;三是大栂指被食指、中指 包裹在掌心中握拳。这样握的拳头打击目标时,自己的指头会 痛,手腕也会扭伤。

正确的握拳要求:除大拇指外,其余四指卷紧。大拇指压在 食指、中指的第一、二关节指骨上(图47 )。

握拳时拇指和小指不能放松,而应轻轻地握紧,也不能过度僵硬。平时要保持正确而轻松 的拳型,出拳击到目标的一瞬 间,整个拳头要突然崩紧,这是 非常重要的。因为平时用僵劲 握拳,出击速度就迟钝;击到目 标时拳不崩紧,出拳击打就无 力,以及手部容易扭伤。

学习空手道首先要理解正 确的握拳方法,并经常模仿、练 习,体会正确的握拳方法及要 求。然后反复锻炼,轻握拳、重 出击,增强手腕的紧固力量和 出击的爆发力。

图片38 图片39

(2)实战前拳的位置。实战 前预备式中,拳应该放置在哪 儿呢?常见的有三种:

胸大肌下位图(47-1)。

肋骨下端的腹部图(47-2)。

髋骨上端(图47-3)。

这三种放拳位置各有自己 不同的特点,一般认为第二种 最理想,因为这个位置使小臂 和地面平行,并且与对方心窝 距离最近,出击时只要一个直 冲,即可击中目标。同时必须 注意,两肘向正后方拉紧,不能 突出肘尖于横侧方向。拳头与 腹部成平面,不能超过身体位置。肩部不能耸,整个手臂贴在肋骨及腹部侧面。不能有僵立 感觉,也不能松弛无力。

第二种放拳位置图解:

正面(图49-1)。拳置两肋下端,腰带上方。沉肩,收颚。

侧面(图49-2 )。肘向后拉,拳与腹部成水平线,背部伸直, 头向上领,目光平视。

图片40

正拳:在空手道攻击技术中,使用最多的是正拳。正拳的出 击,力点在食指和中指的前面部分,也叫“大拳头”。从侧面看,

手腕和手臂成一直线,如 果偏向上或弯斜向下,不 仅减弱出击力,而且容易 使手腕扭伤。正拳出击时, 手臂旋转,拳心向下,拳背 向上(图50)。

图片42 图片43 图片41

纵拳:与正拳相似,区别在于 出击时拳心向里,拳背向外侧,纵 拳与正拳两者运动线路基本相同。 纵拳出击率极高,必须经常练习; 并且要在手靶、沙包等辅助器具上 进行功力训练(图51)。

里拳:出击点在食指和中指的 手背部分和手指节根部。里拳适 用于攻击脸部和肋骨,出击时应采 用肘部、手腕的弹劲,产生一种“鞭 打”力量,这样威力则更大(图52)。 使用里拳击断木板的动作(图53)

平拳;此拳握法特殊,除栂指外,其余四指的第二关节突向 外面,栂指压在食指侧面。此种拳法也叫“小拳头”。平拳攻击 力量比正拳要小,但其压强大,最适宜攻击狭窄的要害部位,如 打击脸部的“人中”穴位等(图54)。

图片44

拳槌:攻击力点在小指侧的掌根部位,由上向下,或在横线 上由里向外槌击,如榔头敲击一样。适用于槌击坚固的部位,如 头顶、前额等。打击时要注意尽量不触及小指侧面部分。拳槌 在攻击与防御中均可使用(图55)。

手掌部分。

手刀:手指伸直,出击力点与拳槌相似,即小指侧掌根部位。 出击时拇指弯曲,全力击出。手刀除栂指外,其余四指稍微弯 曲。手刀的用途可攻可挡,特别是攻击对方上段要害部位非常 有效(图56)。

图片45

背刀:此掌是相对于手刀而言,称之谓“背刀”,出击力点在 食指的横侧。打击时拇指弯曲附在掌心,不接触物体。背刀攻 击对方脸面要害部位,及肋骨之间的要害部位很有效果(图57 )。 用背刀击断4厘米厚的木料(图58)。

图片47 图片46 图片48

掌根:力点在掌部底线上,腕部尽量弯曲,突出掌根部分。手 指稍弯曲,不能过于僵直而影响掌根的力量。掌根的用法很多, 攻击和防守中经常使用,特别适用于攻击下颚、腹部(图59)。

背手:力点在手背部分,攻击时让手腕、肘关节发出“鞭打” 式冷弹劲,威力便倍增。此掌法经常用于打击对方眼睛,也可用 于格挡防守(图60 )。

贯手:力点在伸直并拢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上。一指点戳, 名为“一本贯手”;二指点戳,名为“二本贯手”;三指并用为“贯 手”,此时中指稍微弯曲与其他二指并齐。训练方法是将手指并齐对靶进行点戳,开始训练点戳,指尖感觉疼痛,只要坚持一段 时间,便会减少疼痛,同时增加指头的硬度(图61 )。用贯手戳断2厘米厚的木板(图62)。

  • 手臂部分。


外臂:小臂大拇指一侧的臂部,即桡骨表面部分。外臂主要 作用是格挡招架对手的“武器”(图63)。

内臂:外臂的反面,小指侧的臂部,即尺骨表面部分。内臂 主要作用是中段格挡(图64 )。

表小臂:也称“掌臂”,掌侧的前臂部分。主要有招架、防守作用,特别适用于对来拳或腿进行格挡(图65)。

图片50 图片51

里小臂:也称“背臂”,手臂侧的前臂部分。主要有防守、格 挡作用。若用来对付拳和腿的攻击,效果更佳(图66)。

图片53 图片52 图片54

肘:也称“猿肘”。力点在肘的尖端部分及肘的前部与后部。 可以向上、下、前、后、左、右等六个方向进行攻击,但有个先决条 件,即在使用时,需要接近对手,才有效果(图67)。

腿法部分。

脚掌:力点在脚掌前方靠足栂指根部处,即站立地面踮脚时接触地面的部分。踢腿时足指要向后挺,突出足的前掌部分。 在所有的腿法踢击中,脚掌踢击是使用率最高的腿法(图68)。

脚跟:力点在脚的跟骨部分,勾脚板,突出脚跟,向前方蹬 踢,或者对倒在地上的对手进行踩踏,该腿法力量极大(图69)。

图片55 图片56 图片57

脚刀:力点在脚后跟的外侧缘上。脚板要极力勾起,犹如镰 刀形状,使用时横向踢击。此腿法是空手道中典型漂亮的腿法, 务必充分重视(图70)。

脚背:脚背隆起部分为力点,主要用来攻击对手的睾丸及上 段、中段的柔弱部分。脚背本身很脆弱,必须反复训练,特别是 要用沙包等进行踢击锻炼,以增加硬度。训练时准备活动要充 分进行,以防脚背骨折(图71)。

用脚背踢断4厘米厚的木头(图72):

图片58

膝:力点在膝盖顶部。当对手进攻过来,我方主动接近对手 时,使用膝部攻击很有效果。使用时要抓住对手,拉其身体靠向 自己,然后用膝部向上撞击。膝法还可以在对手倒地后,跪砸其 身体要害部位,膝的撞、砸力量极大(图73 )。

图片59

九、拳、腿的力量训练

空手道的练习全过程对拳脚功夫非常重视。因此,需要经 常用稻草捆靶子之类的辅助道具来进行练习。练习拳脚的道具 和方法有各种各样,但在日本古代一般都采用一种名叫做“稻草

捆”的圆柱形靶子来训练,“稻草 捆”靶子可用来练习拳法与腿法 的各种功力。但在现代城市中,

制作这样的“稻草捆”靶子不方便,因此空手道训练时经常采用一种 “移动靶”。下面予以说明:

1.固定靶(图74)。制作原材 料:木板、海绵、厚的布或者皮革,长的木料。

板的长度为25厘米,宽度15 厘米、厚度3厘米。木料长2米,厚度为5厘米。把海绵附在木板 上,木板固定在木料上,海绵表面 用布或皮革覆盖起来。这样就成 为一个有弹性,而且坚实的靶子。木料的一端削尖,涂上沥青, 或者用火将表面稍微烧焦,以防腐烂。然后将木料尖端插入土 中,埋地约50〜60厘米。如果埋地以后如仍不稳固,可用槌 子锤砸木料,以至稳固。插地后靶子露出地面部分约1.5米高 度。

在木料上安装的靶子,不得用钉子,而要用橡皮筋或绳子来































固定,因为靶子在木料上需 要高低移动。如练习手部攻 
击时,将靶子上升到中段高2 米绳子
度;练习腿部攻击时,则将靶楔子
子降到下段咼度。 
2.移动靶(图75)。用两靶可以活动
块长2米、厚1.5厘米,宽15 厘米的木板。在两块木板中图75 

间的适当位置上夹入两块契子,契子用2〜3厘米厚的木板做 成。木板两端用绳子固定起来,使两块木板合二为一,起到弹簧 的作用。然后把海绵、木块、皮革等做成的靶子安装在这两块木 板上,这是一个完整的移动靶。

使用移动靶的训练方法如下(图76):

图片61 图片60

由两个人拿着移动靶,一个人在中间进行拳法或腿法击打 训练。移动靶训练形式的优点是能够活动,训练起来很方便。 缺点主要是击打时噪声,“乒、乒”作响,使人不安。而且必须有 三个人才能进行此法训练。

如果没有伙伴,只身一人练习用移动靶练习时,可以临时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只手按住靶子的一端,使靶子竖立地面,用另一只手 进行拳击训练。

把靶块取下来,放在地上,一手按住,另一手进行捶击。 上面介绍的几种训练靶子,都非常讲究靶子的弹性问题^事

实上,空手道拳脚训练用的靶子,关键也就是在于弹性这一点。 因为没有弹性的靶子,开始练习时,往往会因疼痛难受而不敢用 •力冲拳。同时,靶子过硬还会使手腕关节受伤。过硬的靶子容 易将冲击反作用力传人体胸腔,对练习者大脑、内脏有损害。靶 子除弹性外,表面的柔软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开始训练就 用表面坚硬的靶子,将会打破拳面皮肤,使训练无法持续下去。 所以,在空手道训练中,必须采用既有弹性、又有表面柔软性的 靶子进行训练。

训练靶子时,必须运用转腰,利用人体重心压人的力量来使 用拳法。只有这样做,拳击的力量才能逐渐增强。相反不用腰 身力量,仅用拳头打击坚硬的靶子,则只能将拳的表面皮肤练 厚,此外再也没有其他效果。

在靶子上练习拳击的数量也应有一个合理的计划。我们知 道,即使是柔软的靶子,过量的训练也会使拳面皮肤破裂。如何 训练才能使皮肤不会破裂呢?那就是以手皮发热为极限,拳击 一定数量,当手皮有发热感觉时就马上停下来,换另外动作进行训练。

一般来说,开始时每次训练击靶的总次数,一只手100次为 限度,每20次为一组,100次分五组进行训练,左、右手交换进 行。训练半年以后,可以增加为一只手200次,训练一年以后, 可以增加到一只手300次。在次数逐渐增加的同时,随着拳击 能力的增强,靶子的硬度也应逐渐加大,弹性减小。很显然,此 时拳脚的功力也在逐渐增强。

 

在训练的第一年中,切忌训练过度,最重要的是能够坚持下 来。练习拳脚功夫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是不适宜的。至少是初 中三年级的学生,或者高中学生才可以训练功力。否则,过早的 训练对少年身体生长、发育会有损害的。

在进行拳脚训练时,除了追求冲击的力量外,还应该重视技 术使用的速度和准确度。在训练器材方面,除上述的靶子外,还 要配合使用沙包、拳击手套等。特别是手脚技法中的某些动作, 不经过一段时间的沙包打击训练,是不可能达到高水平的。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初学者在第一年中不应该参加空手道 的功力比试活动。因为拳脚功力不够水平时,仓促参加比赛测 试,不但不能发挥技术,反而会损伤手脚的肌肉和骨骼。

初级实用基本技术

一、基本技术的概念

与任何运动一样,空手道也有自己的基本技术,传统习惯 中往往将“基本型”作为基本技术来进行训练。

什么叫基本型呢?这必须从“型”谈起:型是空手道技术的 个人练习的套路形式,它能够把众多的技击技术联系起来,在 演练中既能体现技击技术的作用,也能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同时“型”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空手道各流派的精神、风格 与技术特征。

基本型就是空手道中较为基础的、较为简单的套路。传统 的空手道训练把基本型作为初级学习技术内容是有一定道理 的。

然而近年来,空手道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把某一个动 作,如一个冲拳,或一个格挡动作作为基本技术来进行训练的 现象。有人怀疑:按这种日趋简单化的发展趋势,在不久的将 来,岂不是把空手道的技术与自由搏击,或拳击之类的技术同 化了吗?其实不然,空手道的基本技术是受自身内在的规定 来严格制约的。首先,基本技术的选择上,必须是从传统的 “型”中进行挑选;其次,作为空手道的基本技术,必须把格斗 实用价值作为第一条标准,即在实战或在竞赛中是普遍应用 的动作;第三,基本技术必须简单易学,并与复杂技术的学习 有内在的联系。

空手道基本技术有以下三方面内容:腿法攻击基本技术、 手法攻击基本技术、防御格挡基本技术。

基本技术对每一个初学空手道的人来说,是必须学会、熟 练掌握的,因为它是日后深入提高空手道的基础。基本技术的 教学一般分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在教学中以“型”为主体,将其 中所有的技法逐个进行学习,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概括“先合后 分”;另一种教学形式为先单独教学一个个技法,最后归纳为 “型”,这种教学形式被称为“先分后合”。从基本技术的教学效 果来看,采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比较适宜。

“全日本空手道联盟”在学习空手道技术方面有以下五点

规定:

练习各种技术时,首先要正确地理解每一个动作的意义, 绝不能盲目地进行无效练习。

每种技法动作必须从站立的、准备格斗姿势开始

各种技法的动作轨迹应选择与攻防目标最短的线路。

二、基本技术的教学和练习

学会能在瞬间集中并使用自己全身力量的方法。

任何动作在击中目标前不应过于紧张。

掌握上述五点规定外,还应该做到如下两个方面:

全神贯注,眼睛要注视目标\仿佛对手就在眼前。每一 个动作都要像在实际攻防格斗中进行一样。

姿势正确,开始的站立姿势,必须做到身体正直,下颚内 含,双肩下沉,背脊上拔,胸部舒张,呼吸自然。

以上训练要求对于训练空手道的人来说,必须牢记在心,并 能自觉应用在训练之中,特别是空手道的基本技术比较单调,训 练起来容易乏味,如果在训练中各方面要求不严格的话,容易使 基本技术流于形式。反之,只要自觉执行上述诸条训练要求,不 间断地认真训练,那么取得迅速进步也是可以做到的。下面介绍的空手道基本技术,共有17种。

三、基本技术的内容





























































技术名称练习目的注意要领
1.正位冲拳掌握直拳、向前方冲 击的技术。臂、肘运动路线正确,出拳 拧转时,肩部须向前送。
2. 膝掌握踢腿的基础技术。膝的位置,腿的运动路线, 支撑脚的形态,身体的运动 形态等都要协调。
3.下段拨挡掌握下段防御技术。肩、臂、肘、拳协调,运动路线 不宜过大,落点的位置正确。
4.逆位冲拳掌握腰、臂动作一致 性的技巧。拳的冲击,截挡与腰身扭转 必须做到协调一致。
5.步法移动 ①滑步前进伺机调整攻击距离。脚尖、脚步、膝关节的位置 及动作线路必须准确。并且 在移动中保持重心的稳定 性及身体活动的灵敏性。
②滑步后退伺机调整防守距离。
③递步防守、攻击时,步法的 远距离移动。
6.滑步逆位冲拳掌握移动中足与臂、 腰活动的协调一致的 运动能力。紧急运动中,要保持全身力 量的集中使用与自己重心 的平衡。
7.追入冲拳掌握递步冲拳与防守 动作的协调一致性。足步移动中重心必须稳定。
8.中段外格挡 (外臂格挡)掌握对付对手中段的 攻击,向自身内侧格 挡的方法。格挡方法、拳的路线、动作 的停点、肘的位置、身体形 态等都要正确。
9.中段内格挡 (内臂格挡)掌握对付来自中段的 攻击,向自身内侧格 挡的方法。使用格挡方法、拳的路线、 动作的停点、肘的位置、上 体的形态等都要正确。

 
















































技术名称练习目的注意要领
10•中段推挡掌握对付中段攻击的 防御方法。使用格挡的部位、掌的动作 及路线都要正确。
11.上段架挡掌握对付上段攻击的 防御方法。使用格挡的部位、拳的路线 都要正确。
12•下段外拨挡掌握对付下段攻击的 防御方法。掌的形状及动作止点要正 确。
13.后踢放腿后脚踢击正前方的对 手。腿的动作路线、膝关节的 位置都要正确,并且全力 踢击。
14.前踢放腿阻截对方攻击时,作 反击技术使用,攻击 对方的中段。目标、踢击部位、支撑腿的 形态、力量的集中使用等要 正确。
15.上段高踢腿培养踢腿的弹性力

量。
腿的远度、高度及上体的形 态要正确掌握。
16.足刀横踢腿掌握横向踢腿攻击技 术。腿的使用部位及上体的形 态要正确。
17.八方踢腿已学会的技术进行综 合练习,正确,快速协 调一致。综合技术的正确度、速度及 重心的稳定性等都须达到 标准。

下面将17种基本技术逐个进行图例讲解,在讲解动作前需 要说明几点:

各种基本技术,均以“准备姿势”作为开始姿势,为了节 省篇幅,仅在第一种动作说明中采用图片示范和文字说明来讲 解准备姿势,从第二种动作开始,对准备姿势就不再作说明。但 在17种技术练习时,都必须从准备姿势开始。

介绍各动作,由预备姿势、拳的位置、格斗目标、动作方 法、技术要领,动作意义等方面来说明。

所有技术动作时,眼睛都注视前方的“假设敌”,并以其为目标。

以下各种技术,都可以做左、右两个方向的练习。为了 节省篇幅,每个动作仅作一个方向的说明。而在练习时可以左、 右参照着进行。

空手道在攻击对方身体时,将其分为上、中、下三个“段”, 胸部以上为上段;腹至胸部为中段;腹部以下为下段。动作使用 目标也一样,一般以“中段”位置举例说明。而实际应用中,“上 段”、“下段”都可以使用。

正位冲拳。

准备姿势。以“八字步”站立,两臂置于腹部前方,拳背 朝前,两足跟向内,脚尖斜向外,呈“八”字形站立(图77 )。

图片62

预备姿势。两足由“八字步”开始,以两足足尖为定点, 两足跟同时向外转90'变成“内八字步”。两拳提起,拳背向下 置于两肋部,两小臂与地面平行,两手腕紧靠身体,两肘向正后 方拉紧(图78)。

拳的位置。两拳放置必须与身体平面相当,不可突出身 体位置,也不能过分拉向后方。“内八字步”练习掌握以后,可换 成“骑马步”、“四股步”等形式练习(图79)。

图片63

格斗目标。该技术攻击对方身体中段,即以对方心窝为 目标。

动作方法。由预备姿势,对准正前方目标,用右拳进行 直线冲击,冲击过程中拳背由向下拧转为向上(图80、81)。

图片64 图片65

正位冲拳力量很大,经过严格训练,可击断5块八分厚的木 板(图82)。

右肘贴着肋腹部向前冲出。肘部要自然下垂,不能向外抬起。 右拳冲拳时,拳是拧转着进行的,即拳背由向下拧转向上,

整个拧转过程以拳离开身体开始,拳 面到达目标时为止。

必须在拳向前冲击,到达目标的 瞬间发出强大力量,这时应该集中全 身力量于拳面。至此,动作完结,手 臂也由紧张转为放松(此时的放松是 相对的,决不是瘫软无力)。

接着按同样要领将右拳拉回到肋部位置,同时左拳向目标冲击。右祖拳拉回与左拳冲击必须在同一时间 内进行。

图片66

动作要领。正拳出击手臂拧转,即在到达目标时拳背朝 上。拳面与目标成直角。拳在击中目标后稍微停顿。拳的冲击 路线必须是自身的正中线,以心窝为基准点。肩不能向前倾或 向上耸。下颚内含,目视正前方。

训练目的。这是掌握拳的正中直线冲击技术的基础。 开始练习时必须注意,出拳不是盲目的猛击,而要抓住正确的时 机然后快速出击。

踢膝。

预备姿势。两腿直立步站立,脚跟并拢,脚尖八字分开(图83 )。

图片67

拳的位置。两拳拳背向下置于 两肋前,两拳面与身体平面对准,既不 能伸出腹前,也不能拉向腹后。

格斗目标。本动作格斗目标是 对方心窝。

动作方法。膝关节屈,膝盖以 身体胸部为中心线,就像用膝盖撞击自

己的前胸一样,向上迅速撞击;同时自己上体重量向下压迫,膝 部必须向自己身体上方卷紧,膝关节似乎贴近自己胸部。踢膝 完毕,腿放下,还原到原来姿势(图84)。

图片68

动作要领。膝盖必须对准自己胸部中心线撞击。支撑 重心的腿不可抬脚跟,要稳立地面。提膝时上体不能前屈,尽量 保持正直自然姿势。

训练目的。踢膝训练是各种腿法的基础动作,熟练后便 于掌握其他腿法。训练时须掌握踢膝姿势及膝部运动的路线, 形成出腿时有一定的弹力。

下段拨挡。

预备姿势。两脚斜向前后拉开站 立,为右平安步(图85)。

图片69

拳的位置。拳背向下置于两侧肋部。

格斗目标。对腹部以下的攻击进 行防御。

动作方法。右拳上举,手臂及拳面 不能超过胸部,拳背向前斜下方。然后一 边右拳转动,使拳背向斜上方;一边对准右下方用力劈出,拨挡对方的攻击。拨挡的力点在手臂挠骨侧面 与手腕小指侧的掌跟部,下劈停止在自己的腹部前方(图86、图87 )。

图片70 图片71

动作要领。右拳拨挡到位时,

应该是右膝盖前方30厘米处。此时 拳背向斜上方,拳及小臂与右大腿外 侧对正,既不可超出大腿外侧,也不 能落在右大腿内侧,小臂和大腿成30 厘米平行线(图88)。

图片72

拨挡时,手的上举和下劈要迅速,

下颚要内含,目视正前方。防御范围 在左侧以下至右大腿的扇形区域。

(6 )训练目的。该动作是对付腿

法攻击的一种基本防御方法,具有非

常重要意义。训练时要注意手臂的使用方法及肘部位置的正确 性。

以上三种动作,是以后学习各种攻防技术的基础,意义重 大,下面学习的技术都是从此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在此三种练 习中可以掌握对空手道手法攻击技术、腿法攻击技术、防御技术等要领,如果能够经常反复训练,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形,就可以 为下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逆位冲拳。

预备姿势。左足向后退步成右平安步,右拳做向下拨挡 动作。身体略右转,半面斜向正前方,身 体偏离正中线(图89)。

图片73

拳的位置。左拳拳背向下放置在 左肋位置。右拳在右大腿前做拨挡动作。

格斗目标。攻击对方身体中凌,以心窝为目标。

动作方法。将处于下位的右拳强 有力地回到右肋部,同时将左拳向对方 中段位置冲击,冲击要领如同上面“正位 冲拳”的要领。左拳向前冲击不仅手臂 发力,而且还必须充分地扭转腰身,协助 左臂加速向前,同时身体转向正前方,脐部对准正中线(图90)。冲拳的侧面图(图91)。

图片75 图片74

动作要领。冲击时手臂必须直伸。拳击目标在自己心

窝的正前方。冲拳须有后腿蹬地的力量,但不能使身体过于向 前冲,以造成重心不稳。逆位左冲拳后,马上还原到原来右下拨 挡姿势,即左拳收回肋部的同时,右拳做下位拨挡动作(图92)。

图片77 图片76

训练目的。此动作训练攻防结合能力。从动作结构分 析来看:是在正位冲拳的练习中掌握逆位冲拳的技术,并结合下 段拨挡与腰身扭转力量,从而形成一种攻防一致的协调能力。

由于冲拳的手臂与步法方向相反,右平安步做左冲拳,反 之也然,所以称为“逆位冲拳”。

步法移动。

滑步前进。

预备姿势。左平安步站立(图93)。

拳的位置。两拳拳背向下置于两侧肋部,小臂与地面平行。

动作方法。前足踏出约30厘米,后足立即跟进30厘米。 前进时用足板擦地行走。

移动时重心要保持平稳,不能出现上下跳动(图94)。 滑步动作过程中,“平安步”要稳定正确,更不能松弛无力, 特别要注意防止后脚跟进时,脚尖向斜方前进,或后腿膝关节向 外松动等错误发生。

格斗目的。掌握迅速前进步法,对攻击技术很有用处。

图片78 图片79

滑步后退。

预备姿势。左平安步(图95)。

拳的位置。两拳背向下置于两侧肋部。

动作方法。保持起动姿势的步形,直线后退。动作过程: 后足向后退约30厘米,前足紧接着后退30厘米,移动时用足尖 擦地行走(图96)。

移动时重心保持稳定,不能上下波动。移动以后,必须注意步伐的准确性,不能因退动而使原来姿势倾斜。特别要注意防 止后退时后足尖斜向前方,或后膝向外撑开等错误的发生。 ④格斗目的。与前进步法相反,掌握防御中的步法技能。

递步(分进、退两种)。

预备姿势(进递步为例)。右平安步(图97)。

图片81 图片80

拳的位置。两拳拳背向下置于两侧肋部。

动作方法。后足(左足)向前踏出,踏出的过程中,当膝部向 右膝盖靠拢后,立即向前方踏出。左足向前方落地的瞬间,右足 跟向内侧转动,重心也随之转向左脚,成左平安步(图98)。

退递步,左脚按同样的方式向后退下,成右平安步。要领与 前进时相同。

格斗目的。用递步进退的步法比滑步前进和滑步后退 的移动距离要远。训练此种步法可与远距离攻防技法使用结合。

滑步逆位冲拳。

预备姿势。左平安步,左下拨挡。

拳的位置。右拳拳背向下置于右肋部,左拳于左腿前方 做下段拨挡动作。

格斗目标。攻击对方上段或中段的要害部位。

动作方法。攻击:左足滑步前进,当左足向前方踏出的 瞬间,右拳向前方直线出击。与此同时左拳由左下段位置,强劲 有力收回,置于左侧肋部。

防御:由上攻击姿势,进步改为向后退步。右拳强有力地收 回,放置右侧肋部,左拳同时向左下段做拨挡动作,恢复到预备姿势滑步逆位冲拳在初期训练时,步子迈出宜小。当滑步技术 熟练时,达到重心稳固时,再加大距离,可以做大步向前滑动的 逆位冲拳(图100)。

动作要领。要正确地完成冲拳与拨挡动作。

在进退移动中,冲拳或拨挡,都必须保持平安步的稳定性, 不能有倾斜的感觉。

图片82

训练目的。对处于中距离的对手发起攻击,用该动作有 效果。滑步动作可以向对手跃进冲拳,但必须将前进步法与腰 部转动的力量、及手臂动作协调起来,达到步法、身法、手法进行 攻击的一致性。

追入冲拳。

预备姿势。右平安步,右下拨挡 (图 101)。

拳的位置。左拳拳背向下置于 左肋部,右拳于右腿前方做下段拨挡动 作。

格斗目标。攻击中段或上段的 要害部位。

动作方法。

左足由后方以递步方式向前方踏出,左拳从左肋部向对方 中段冲击。同时,右拳从下位强有力地收回,置于右肋部,拳背向下。

左脚进步时,原在下位的右拳放置不动,待左拳向前冲击 时,右拳才幵始向右肋部收回。左拳冲击到位时,臂须伸直,并 要以后腿顶地的力量来支持(图102)。

图片85 图片83 图片84

 

浏览3,98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