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绞技:送襟绞

送襟绞(〇kuri Eri—Jime) Sliding Collar strangle

从对方背后,将右(左)手越过对方的右(左) 肩部,握住其左(右)侧领。左(右)手从对方的左 (右)腋下抓住对方的右(左)侧领,双手拉紧施以 绞技。这种绞技须将对方的颈动脉、颈静脉、气管一 并绞压,方可达到明显效果。

基本技术:

对方釆取坐姿势,施技方在其背后单腿跪地。 左手从对方左腋下插人抓住其左直门襟向下拉去。

右手越过对方右肩直抵其颈部,拇指向内深握 其左横领,左手改握其右直门襟。

将脸部右侧与对方脸颊贴紧,两人上体靠紧并后 移向右扭身,使对方身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左手直向 下拉,右手回绞,两手同时用力施以绞技。此时施技 方的右肘部不可离开对方右肩部,以防止对方推开施 技方的肘部而逃脱。

在跪撑姿势的对方一侧,实施送襟绞。

施技方单膝跪地,位于对方左侧,右手从对方 的右肋下插入抓住对方的左直门襟。

左手深深抓住其右横领。防止对方抬起上体逃 脱,施技方俯下上身将对方压控住。

身体前进,两腿大幅度叉开,右前左后。同 时以右腰部抵住对方左颈部。将身体用力加重施加压 力,配合拉动两手集中力量施送襟绞于对方。

用右腰抵住对方的左颈部,但身体绝不可把重心 全部压在其身上。施绞技时,要向自己脚尖方向用力 画圆前进,仿佛用腰部去绞他,这样才能用整身之力 将力量集中。

防守反攻方法:

用两手抓住施技方的右外中袖,用力下拉以 缓解其绞力,并转脸偏去以摆脱绞技。

防止被施技方抓住衣领的方法:

两臂在自己颈前部组成十字形。

一只手插入自己头顶,一手插进胳膊弯里,不 留空隙。

施技方的指尖插人时,应用手将其挡住。(不 可握住其手指)

当施技方用手往内插的时候,要用手掌抵住他。

用左臂将其腹部控制住,身体迅速向后倒 去,反以后袈裟固压之。

把施技方的右手紧紧夹住在右肋下,将身体 向右回转,而用以崩袈裟固将其固压。

(2)从躺卧的对方之背后实施送襟绞

从背后,将躺着的对方用两脚夹住躯干,以 两手从其下肋插人,分别抓住左、右前直门襟,用力 拉,以控制住对方。由于在躺着的对方背后,施技方 右手难于插入。此时,就要用双脚将其充分制服并挺 胯压控对方的身体,用两手同时插入。

送襟绞的技术要领,把右手越过对方右肩抓 提其左横领,一定要抓握得深,左手则握住其左直门 襟。

图片142图片143 图片144 图片147 图片148 图片146 图片145

从锁臂到送襟绞的转移技术:

当对方企图过腿时,施技方转体用 腿缠其臂以施锁技,施技方起身抓对方 的腰带和身体防止对方滚翻的同时从对 方后方施以送襟绞。

图片153 图片152 图片150 图片151 图片149

第八节绞技:袖车绞

袖车绞(Sode-guruma-jime) Sleeve Wheel Choke

袖车绞又可以称为“交叉勒”,施技者从对方背 后施招,两手交叉,深深抓住衣襟勒绞对方颈部的动 作,与裸绞相似。

基本技术:

施技者从对方背后伸出左手,经对方右肩至其体 前,拇指朝外,四指在内擒住对方的左横襟,右手从 左臂上方交叉,经对方的颈后部至其左肩。

施技者的右手到达对方左肩附近,抓住对方的衣 襟,两手同时用力向后上方勒绞对方的颈部,并使对 方身体后倒紧贴自己。勒绞时要用腹部左侧抵住对方 的右肩部,防止对方逃脱。也可向后拉对方,可其失 去平衡,这样更容易形成绞技。此时对方的头部与施 技方的胸部接触。如果遇到对方的反抗,施技方可以 用力向后下方拉对手并将其控制在两腿之间,继而施 以绞技。

图片154

第九节绞技:两手绞

两手绞(Morote-jime) Two-Hand Choke 两手绞,是两腿架在对方左右两肩上,两手交叉 抓住对手左右胸襟,把两手收紧压迫对手颈动脉而使 其认输的一种技术。仰卧垫上对方进攻时,用足顶住 其进攻并配合施以绞技。

施技方右手抓住对手的左侧领后部,左手相同抓 住其右侧领后部,拉绞同时收紧两肘,使施技方两小指平行。向前用力拉控对手使其失去反抗能力而形成 绞技(如图中①②)。

施技方双手自然抓住对方两侧的衣领,施技方转 体使自己头部位于对手两腿之间同时用双腿绞于对手 的颈部加以控制并用双手用力推绞对方形成绞技(如 图中③)。

图片156 图片157 图片155

第十二章柔道中的新技术

现代柔道在不断的发展中也加入了一些新的技 术。一些新加人的技术在竞技比赛中虽然不被允许使 用,但在防身术中是可以使用的。在此举例如下。

图片158 图片159

高举投:

当对方后背着地时.施技者移动贴紧对方.

把两手从对方两腿外侧抱住.两手抓住对方的腰带。

用力把对方抱起来.如此时将对手摔下.将会对其造成极大的伤害.尤其是对对 手后脑的冲击。这个动作在现代柔道比赛中是不允许的。

图片160 图片161

柔道中的新技术——"拉脚跟"。

柔道中有一些新加入的技术如拉脚跟"这种类似中国式摔跤的小巧技 术,是施技方一手握对方脚跟向其拇指方向提拉使对方后倒的技术。

后记

中国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当今传统武术却渐渐失去其搏击格斗的真实(这里绝对不是否定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的精神性和哲学价值)。以往提到武术的实战性.国人喜谈论门派并论资排辈以论高 下.而现代海外武坛却在擂台之上论高下。中国很多武术大师与门徒表演四两拨千斤让人飞出的内功, 或是表演一人敌数人而稳扎马步的推手神功(如果数人用一根绳子拉这位大师,不知这位大师还能否还 扎得住他的千斤马步——大师们"忽视了"很简单的物理学原理)。更有一些大师"口技"多于武技, 噱头多于学术。无独有偶,这一现象在美术界更严重,由于美术本身不能够像武术那样进行格斗比赛, 所以名家大师们"大话"之后从来无须担心被踢馆痛扁。看来从这一点讲,艺术家是比较幸运的.大可 放心去作秀。不应该发生的是一些武术"高手"也将中国功夫做成了真正的表演秀。搞笑的武林大会也 真的在当代中国上演了。思前想后.真的期盼像李小龙一样德艺双馨的华人大家再次出现来涤清世风. 同样美术界也需要真正有见识和良心的评论家。

如今美国UFC的综合格斗比赛应该让我们渐渐清醒地看清真正格斗武技的样子(有人认为李小龙为 综合格斗形式的发起人.这一点在他的电影《猛龙过江》擂台打斗一幕中可证。其实俄罗斯桑博早已经 具备综合格斗的基本因素。更早的综合格斗雏形我们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混斗术——潘格拉辛)。UFC 的冠军多有泰拳、拳击、巴西柔术、柔道、摔跤等背景。虽然有康李这样称自己为散手功夫拳手的冠 军,但实际有中国传统功夫背景的拳手寥寥无几。想来柔道这项起源于中国而发展在日本的武技之所以 能够在搏击中备受重视并成为奥运项目应该不仅是因为其能够做到更高、更快、更强,更重要的是柔道 作为"自他共荣"、身心双修的武技能够做到真实的搏击和朴实的训练。盼更多国人能够真正发掘发扬 我国的传统武术瑰宝,中国艺、武两界少些假货.多些真知。这也是我选择柔道作为武术与艺术比较教 学内容的原因,希望能够从柔道修炼中对艺术和生活都有所启悟,即为我写作的初衷。谨以此书自勉。

笔者才疏学浅.部分内容为自己练习柔道中的体会,书中必定有很多的谬误,希望得到各位老师和 朋友们的指正和帮助,本人将不胜感激。

参考文献

Steve Scott. WINNING ON THE MAT; Jude, Freestyle Judo And Submission Grappling. TURTLE PRESS. 2011

Kyuzo Mifune. THE CANON OF JUDO Classic Teachings on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KODANSHA INTERNATIONAL 2004

Isao Inokuma Nobuyuki Sato. BEST JUDO. KODANSHA INTERNATIONAL. 1979

Jigoro Kano. KODOKAN JUDO. KODANSHA INERNATIONAL. 1986

Tadao Otaki and Donn F. Draeger. JUDO FORMAL TECHNIQUES. Charles E. Tuttle Company.

1983

浏览3,30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