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泰拳运动

经过长年研究发现,泰拳被认为是一种名为“卡拉里帕亚特"(KalariPayat)®的 古武术。这种形似舞蹈的搏击形式,不曾应用于职业拳击的搏斗或竞赛中。卡拉里 帕亚特现在盛行于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气有关它的传奇故事最初记载于《罗摩衍 那:P。根据《罗摩衍那》的记载,男子生来便扮演着与天神抗争的角色。在《罗摩衍 那》的画卷中,有许多与天神及其他超自然力量搏斗的场面,这些搏斗囊括了卡拉 里帕亚特的基本格斗姿势。

游者、僧侣、卡拉里帕亚特的代表人物以及军队、《罗摩衍那》中的画像,将泰拳 艺术的思想和招式传遍了亚洲。每一个国家在其基础上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论和规 则,因此武术具有极大的多样性。据说,菩提达摩嘴求修行者在冥想时也要保持清 醒,并且创造了一套以卡拉里帕亚特为基础的练习方法,后世便有少林功夫也由此 衍生而出的传闻。之后,这一运动艺术被传入泰国。在泰国,泰拳将这些动作实际运 用到了真正的格斗当中。

泰拳借由踢拳道和自由搏击被介绍到荷兰。查尔斯•杜美门特组织了“一切皆 可”的全接触搏击运动,这一搏击项目以其新颖的混合搏击的方式吸引了全世界的 目光。还有一个名叫汤姆•哈瑞克的训练员也开创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搏击风格,名

卡拉里帕亚特(KalariPayat)是一种在印度南部省份喀拉拉邦当地,至少传承约有两千多 年历史的古武术,是一门历史相当悠久的南印度古代武艺。习用此武术的人要有非常柔软的身 体,面对敌人攻击时,以柔软的身体钻过敌人的漏洞,并制服敌人。

喀拉拉邦位于印度的西南端,濒临阿拉伯海。

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另一部是《摩诃婆罗多》。

菩提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始祖:

为Chakuriki:穿上醒目的红色套装,装备好搏击设备,准备赢取比赛。在曼谷,荷兰 的泰拳团队第一次和泰国的搏击者交战。可惜的是,这次竞赛荷兰队连两个回合也 没撑过。不过,通过这次比赛,荷兰选手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尤其学习到了完整的泰 拳技巧。与他们一样有勇气的,还有来自像Mejiro Gym (Jan Plas)和Vos Gym (Johan Vos)健身馆的选手。当然,泰国选手依然很强大,所以他们还得通过无数回 合和更激烈的搏斗才能赢得比赛。这之后,许多荷兰斗士接踵而至。慢慢地,他们能 够在比赛中获胜了,有些人还成了泰国的国家英雄,比如罗曼•戴克(Ramon Dekker)和罗勃•卡曼(Roh Kaman)。然而,荷兰选手总是被认为比泰国人强壮太

多。尽管如此,荷兰与泰国之间的比赛仍是全世界主要的大赛事。

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掌握了荷兰泰拳(其中包括阿诺•范•德•维尔)。从20世 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荷兰成了欧洲格斗竞赛的中心,许多来自这里的搏击者在 世界范围内声名鹊起。因此,阿姆斯特丹被誉为“搏击之城”。荷兰自有拳击竞赛(除 传统拳击竞赛之外)伊始,就在拳击世界中占统领地位。

本书的作者阿诺•范•德•维尔,曾经于1975(早于第一批荷兰团队)到1991年 间,在泰国各地进行比赛。他以Kachuab,缅甸拳、古泰拳等不同的风格进行搏击。 在曼谷,还师从过玫瑰园大师(女)学习古泰拳。闪着光泽的金发和坚毅的蓝眼睛, 让阿诺成了荷兰泰拳的形象代言人。1984年,他出版了有关踢拳道和泰拳的著作: 因其内容广泛、真实且易于理解,这本书很快被泰拳搏击者和训练者奉为“圣经”, 许多泰拳团队把它作为教材,大部分泰拳运动员和训练者都是从这本书中学习泰 拳知识的。阿诺•范•德•维尔是荷兰泰拳的创始人之一,现任世界独立泰拳训练者 联盟(FIMIT)主席。该组织的所有成员,都是经过层层测试筛选出来的:

现在不断涌现的各种运动培训班和健身馆,或许可以说明人们多么想通过武 术健身的//式,将身体从压力和疲劳中解放出来。荷兰式泰拳即能提供安全的训练 机会。当然,如果需要,荷兰式泰拳也可以为你提供竞技训练或格斗的机会,让你和 伙伴或对手进行泰拳实际竞技性的演练。

过去,在泰拳的世界中,唯男性“独领风骚”:但是,自从1990年开始,这种局面 被打破了,每天都有大批女性加入甚至开始教授泰拳课程:在我的课堂上、健身房 中,活跃于此项运动的女性还在不断增加。她们这种对武术与生活认真严肃的态 度,使我发自内心地替她们高兴。

泰拳的职业化发展,使泰拳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教练要不断接受关于运动科 学的教育,将学员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优秀的运动员必须过着清规戒律的 生活,职业拳手还要进行节食、体重控制、体能训练等等。掌握急救要领是每位从事 泰拳运动者的必备技能,以前,有管理者和学生之分,管理者事无巨细都要做到心 中有数:现阶段不再有管理者一说,教练的职责是陪同学员一起训练,以提升他 (她)们的搏击技巧,帮助他(她)们达到能力的最大化,并且辅导学员进入下一个阶 段。人们不再把精力放在色带或一纸证明之上,无论是教练还是学员,都需要证明 自己的价值。

同时,开设健身房也不再那么简单。租场地和训练仅仅是一个开始,为了使学 员在竞赛中的水平大幅提高,精良的设备同样必不可少。设计培训计划时,必须考 虑到是通过竞赛还是娱乐性训练项目开展练习。通过荷兰式泰拳,我帮助学生战胜 了不良嗜好、心理疾患甚至生理缺陷等。学员们学习并练习所选择的运动项目,而 书籍和视频则起着指导实际搏击竞赛的作用,能让每个人受益匪浅。

现在,泰拳风行世界各地,许多所谓的泰拳“老师”认为自己很懂得怎样教泰 拳,但不会、更不可能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不少泰拳机构都有自己的世界冠军名 号,或者冠以其他花哨的头衔,而实际上,没有一个名头值得花篇幅去书写。也许将 来的某一天,泰国政府会觉得有必要发展泰拳训练的认证项目,以此来规范和认证 标准泰拳。这样的话,富有潜力的泰拳学生到时候就可以选择一所适合的泰拳 学校,接受规范的泰拳训练,再也不用去那些只想通过假证书和名头牟取利益 的学校了。

二、斗士哲学

首先我要澄清一点:在很多语言中,“斗士”这个词时常略带贬义、消极的色彩, 虽然“斗争”一词表达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还记得,有人对你说你应该为自己 的人生、事业、爱情奋斗到底么?生活充满变数,太多的事让人始料不及,我们就需 要不断扮演斗士的角色。“斗争”跟“决定”,两个词同等重要。通过这本书,我们想告 诉大家什么才是一定意义上的斗士,以及如何在社会生活中以积极的心态扮演好 自己的角色。毕竟,建设一个愈加美好、积极的社会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到底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斗士呢?只有那些参加过比赛,或者在健身房里接受训 练的人,才配称作“斗士”吗?我认为,凡是态度认真严肃,并坚持每周到健身房训练 三到四次的人,无论男女,都可以称为“斗士”。秉持训练哲学至关重要,我称之为 “斗士之路”。

图片1

斗士的主要目标并非打败对手,而是要超越自我。每一次训练都会让你的技艺 更加精进,激发出自身更多的力量,使体魄得到逐步增强。所以,每次训练都是让自 己较之前更加出色的机会。

一个真正的斗士,会致力于内心的平和与身体的平衡。他(她)必须将自己的注 意力集中在无懈可击的技巧、呼吸、时间、食物及生活方式上,所有这些会使他(她)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冥想,就是优秀的搏击者不可或缺的操练之一。

大多数人以为,冥想只是单纯的静坐、呼吸,设法控制自己的意念和思想。然 而,搏击者的冥想却要在活动过程中完成。集中注意力、调整呼吸、快速反应、反击, 都是搏击者冥想的组成部分。进行训练时,他们会转为内向型思维;当身体在指令 下移动时,搏击者的思想已摆脱了生活中一切烦恼的束缚,后者会随着每天不断的 训练而消散殆尽。

真正的斗士平和、谦恭,举止得体,善于交际。斗士懂得感恩,并且乐意将这种 想法同他人分享。许多时候,我喜欢把斗士比作中国古时候的官员,他们乐于精进 自己的知识,服务民众,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劝说他人走上正确的生活轨道。真 正的斗士,应该是社会的重要典范。因此,在日益变化的社会中,化身为明星的搏击 者必须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影响力,规范自身的言行。

三、东西方搏击者的差异

我在亚洲和欧洲旅行期间,发现东西方的搏击者们有许多不同之处过去,这 些差别尤为明显,甚至连着装上都能体现出来。近几年,随着走出国门的搏击者越 来越多,再加上经济的发展,这种差距表面看似乎消失了,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这些差异,其实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思想当中。西方人不仅在体格上和亚洲人有区 别,思维方式也相去甚远。乍看去,西方人比亚洲人要魁梧强壮。就连语言表达方式 也不一样,西方人说话直截了当,突出重点,而亚洲的言语则比较含蓄委婉。亚洲人 是通过战争或竞赛发展搏击这一“战争艺术”的。西方人的搏击直接、有力,没有丝 毫温情可言。亚洲人善用“刚柔并济”,不像西方人讲求“靠力量说话”。我们搏击时, 应该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

东西方人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各有风格。做决定之前,亚洲人会考虑到问题的方 方面面,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再作决定。而西方人的观点则是,如果第一次失败了,还 可以尝试其他办法。所以,西方人解决问题的方式十分直接,也不会花过多的时间 分析形势。

亚洲人接受训练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亚洲搏击者非常重视技巧的正确性和传 统性,所以他们一般服从指挥,这点是西方搏击者所不具备的。亚洲的搏击者遵从 教练的指令,在训练过程中既不抱怨也不提个人的要求,只是单纯地、一味地听从。 西方人则非常享受训练过程,他们把训练当作一个可以相互交流、娱乐的社交活 动。西方人也乐于不断改变。与亚洲人不同的是,西方人重视自身的独特与独立性, 所以他们不会墨守成规,有时甚至会在练习中加入自己的创意。东西方的两种训练 方式,都能带来不错的训练效果。

图片2

由于西方人的二分法思维方式1,使其无法轻易地进入冥想状态。而亚洲人,从 小就在比较重视精神的环境下成长,所以对他们来说,冥想是件容易完成的任务。 但另一方面,西方的搏击者比亚洲人能更快地放松下来,这似乎源于他们的“独立” 观念。对于亚洲搏击者来说,压力越大,他们的表现会越好,因为他们会更加耐心地 对待训练;而对于西方搏击者来说,面对压力时,如果第一次失败了,他们会选择停 止训练,找个地方散散心,因为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便会失去耐心。

我们可以将亚洲的搏志者划分为两种类型(我只是大致区分一下,以阐述清楚 一些观点):能承受击打和不能承受击打者。亚洲的泰拳搏击者十分顽强,可以扛住 一次重击,因为他们就是照这样被训练出来的。西方人呢,不但可以扛住一次,而且 可以扛住很多次重击。

当然,不同点还有很多本书是关于搏击者的,所以我着重谈和搏击相关的不 同点对比的目的在于说明,不论你采取何种方式来达成目标,只要能够实现最终 的目标——赢得比赛,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都是可行的。

四、为什么应该尽量多训练

训练,必须针对被训练者的身体和思想。如果你想变得更优秀,或是更好地掌 握某些技能,那么就需要练习。你训练得越多,就能变得越出色。训练要求有原则 性,即按时练习、集中思想、规律作息等等。

能练多少就练多少,并不意味着每次必须达到100%的训练强度,因为这是不 可能的,你的身体需要时间修复、缓解。有些时候,你需要进行高强度训练,但是其 他时候你却需要降低训练强度。一周可以这样划分:

2天高强度(近乎100%)

2天70% - 80%强度 2天50% - 60%强度 1天20% - 30%强度

这种方式可以使你注意力保持集中,也给予身体足够的时间恢复,你还能有时 间消化每次训练的精髓。

训练课时,一般都在一到两小时左右。人体所能承受高强度训练的时间大约为 一小时,也就是说,进行高强度训练的时间应该短于低强度训练时间。不过,要至少 半小时,训练才能对身体产生影响。如果进行心理和战术方面的训练,持续时间可 以长一些。一般来说,这种训练应包括讨论、研究的环节,不需要做太过激烈的运 动,所以身体能够承受更长的时间。

搏击者经常把长跑作为一项辅助练习。虽然这也是训练的一种途径,但是,我 深切地怀疑,它真的适用于所有人吗?我们的身体需要爆发力,经过一系列的爆发 力运动之后,人体需要时间恢复并做好防御准备。长距离运动需要不同的体质和训 练观念,因此并不适用于搏击训练。

为什幺应该尽量多训练

总而言之,训练对于身体和思想的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两者完 美契合,好似一台精密的“仪器”。随着训练次数的递增,两者的契合度也会逐步提 高,但其间一定要注意区分训练强度。搏击是建立在观察、反应、洞穿对手的能力之 上的,当然,正式比赛中,战略战术亦必不可少。

五、男女搏击者的差异

众所周知——男女大不同。在搏击运动中,我们得认识到一个造成男女之间天 差地别的重要因素:睾丸激素!

睾丸激素是男性力量、野心,以及一切使他成为一个男人的源头。而女性的睾 丸激素则大大低于男性。睾丸激素不仅造成生理上的差异,就是从心理角度看,它 也造成了很多观念上的差别。我认为,在一些训练项目上,要针对女性采取不同于 男性的训练方式。比如,女性的胸部在近身防御时,会给自己抵御比较高大的对手 增添难度。不过,女性拥有不同于男性的臀部和腿部结构,使得女性能够更灵活地 踢击对手。

对于教练员来说,认识到男女两性的差异,在备战比赛时是十分重要的,在教 授高水平学员的课程时,更要注意到这一点。

有很多男性想把女性排斥在武术界之外,我始终弄不懂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是 什么。我常常质疑那些总是对我说女性不该属于拳击界的男人们,质疑他们排斥女 性的真正原因。是惧怕女性,还是害怕失去男性的控制权?有多少男人在战争中能 够真真正正地保护他们的妻子呢?想象一下,如果女性能够有能力自卫并保护自己 的家人,将会是一件多么令人舒心的事情啊。我本人强烈支持不断加入泰拳运动的 女性们!

图片3

总之,要讲清男女搏击者之间的不同,几本书也写不完。在实际运动当中,我们 要考虑到训练的实际操作方面。女性对泰拳的发展壮大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只是 因为生理上的差异,必须实施适宜的训练方式。因此,教练应该“因材施教”。

六、搏击有助于心理健康

人类是生存者。我们生来就要抗争,狩猎是我们的本能。为获得食物,我们曾经 追捕过动物。这种意念依然残留在我们的基因中,只不过,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大部 分人自青年时期内心就受到了压抑,我们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允许展 现暴力。压抑住这些感情,是为了能与其他人更高效地合作。可是,纷扰的世界让我 们困惑,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工作、家庭,乃至 街头巷尾。为了避免冲突,我们就要选择另外一种方式来释放在身心中已积压成型 的负面能量。

我们对武术已经有了定义。我们通过武术来表达内心的恐惧、愤怒和压力。泰 拳的理念,就是通过具有爆发力的动作来使压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事实证 明,耐力训练是无法将压力全部排解的,主要原因在于压力通常是不经意间爆发 出来的。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他(她)会叫喊,做出突然的举动,击打物体,甚至 是摔东西。

当今社会,压力已经成为许多生理问题的根源,但压力却有助于武术更高效地 发挥力量。训练时,正确结合紧张与放松两方面,可以取得上佳的训练效果。每次训 练,搏击者要学习运用爆发力收缩肌肉,集中精力,并将能量聚集在动作发出的瞬 间,以便冲击力过后能够迅速放松肌肉。

一个搏击者,要在训练时学会将压力(比如恐惧、愤怒和攻击欲)当作一种良好 的控制情绪的工具,而不是把它们转化成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得到良好控制的行 为。对许多生理问题而言,这种转变在患病初期是有重要意义的。当然,如果病情已 相当严重,就得寻求专业帮助了。

七、“30分钟”概念

训练课程一般在一小时以上,因为身体需要事先预热及事后冷却。训练课程一 般可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鲁热身 籲技术训练 鲁组合 鲁时间设定 ♦速度训练 籲有氧训练 鲁冷却 鲁中场阶段 热身——这项 活动可以提高肌肉 和其他身体组织的

协调性,同时加速肌肉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为下一阶段的活动 做好准备。

图片4

技术训练 开始我们会从一两个简单的技巧学起,慢慢地会加人新的动

作或是动作组合。

组合一-是将许多技巧串联起来出击的动作。比如左右击,左腿低位踢。

时间设定——在一定时间段内,不以次数,而以时间作为界定。比如,2分钟内 一直做出击训练,而不计出击的次数。

反应训练——参加训练者要对教员的特殊指令做出反应。这项训练的目的在

于激发精神的高度注意力,并迅速形成条件反射。

速度训练——受训者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既定数量的踢击动作或组合动作。 有氧训练——受训者要尽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多次的踢击、挥拳或动作 组合。

冷却——这一阶段将心率和血液循环逐渐地调整到正常状态。冷却活动一般 由静态拉伸运动组成。

中场阶段——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或一段距离内)快速的动作训练搭配一段时 间(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放松、减速的组合。任何高强度训练和休息或放松运动的组 合练习,即被称为“中场阶段”。

图片5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可能很难在健身训练上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其实, 上述一整套训练过程可以用大约30分钟完成。其间,音乐是重要的背景支持: BPM=音乐每分钟的节拍数量。BPM值越高,音乐的节奏就越快。一些人倾向于由 缓至疾的热身音乐,以便适应节奏。在沙袋练习中,增加BPM值较为恰当,而在冷 却环节里,应该减少BPM值。

八、热身

泰国人不需要进行类似伸展运动的训练,但对其他人来说,这种训练往往是必 要的:泰国人长期居住在热带气候地区,他们的肌肉强健有力,而且血液流经肌肉 的方式也不同于居住在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泰国人从出生起就被泰拳运动深深 影响着,电视节目、市场集市、各种节日都将泰拳和泰国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了一 起,泰国人的精神世界也集体被泰拳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平常的电视节目中,新闻报道下的寺庙和学校里,泰国人给我 们留下的记忆永远是“微笑之国”“友好之邦”,因为他们通过泰拳这一文化遗产,为自身的负面情绪找 到了发泄和转化的渠道。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对所有运动而言,热身环节都极为重要,尤其是 对武术。像拉伸、灵活度训练、基本功训练、

力量和反应能力训练,是备受各项运动推崇 的热身项目。同时,为了保持训练 的愉悦性和趣味性,我们 应该多开发一些新的热 身项目,充分发挥 想象力,在运动中 给老师和学生们增

添兴趣。

在本书中,我挑选了一些热身训练动作,制成图片。做热身运动之前,要记住几 条规则,防止受伤:

当身体还处在冷却状态时,做拉伸训练切勿过量或过度。

主动拉伸和被动拉伸相结合(主动拉伸是指通过持续的动作来拉伸肌肉,被 动拉伸是指将肌肉拉伸到一定程度后,保持静止不动)。

利用跳绳或其他器材进行热身。健身器材可以扩大你的练习范围,并且使训 练过程更加愉快。

跳跃和屈体练习相结合。

过去,热身环节需要30分钟或30分钟以上。现在情况有所不同,现代热身方式是用“精简” 的动作来加速肌肉的血液流通。做完一整套 热身活动后,就可以进入正式训练 了。热身运动被称为“特殊体育训 练”,通常起效很快。

热身,一般进行10分钟左右 比较适宜。所有的热身运动,都以 图4右腿向下屈,将双手放于右腿之上 增强身体的灵活度和加速血液循

环为目的。我们以“CNN法”进行热身训练(CNN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结果显示,人 在超市里注意力集中不会超过3分钟。在课上,我发现这是一个正确的假设,所以 我把这种短时的集中注意力的对策称为“CNN法”),每一种动作只重复5-10次, 这样做是为了适应在练习或比赛中动作的快速转变。踢拳道和泰拳都是具有冲击 力与爆发性的运动,肌肉和神经需要随时为行动做好准备。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13 图片14 图片9 图片10

九、站姿和走步

所有运动都是建立在站立和行走的基础上,武术的招式亦源自这样最基本的动作。因此,基础站姿和走步意义非常,即使你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境界,也必须每天坚持基础练习:物理学疗法冃前致力于增强患者的肢体稳定性,在武术界,所有训练同样以平衡为根基,平时训练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平衡的稳定性练习泰拳,可以使自身平衡性和力量得到锻炼,并最终达到最佳的效果。

泰拳的基本站姿与传统拳击的站姿相似,但是,拳击和泰拳最大的不同在于:泰拳擅长踢击,而不是出拳。泰拳搏击者可以随时踢击对方,出击时,身体的重量放在 前半足。开始时,双脚要与肩同宽(图1),双脚的前后顺序视自身喜好而定。

注意:习惯用右手的人,应该左腿向前。“左撇子”需要右腿向前。

身体保持两腿与肩同宽的姿势,将“较有力”的腿转180度(图2)。前脚掌着地,转动足跟,脚趾尖向前。

双脚分开大约50-60厘米,并保持这个距离不变。

这种站姿使身体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前脚上,因此可以使搏击者轻盈地移动(图3、图4)。

图片15

记住,当训练和搏击时,切忌落地的动作过重,脚跟着地不要太用力,千万不能 将过多的重量放在一条腿上,应该时刻保持膝盖弯曲,胯部展开。胯部展开是否到 位很好判断——抬起膝盖(用于阻挡或进行前踢),如果失去了平衡,这个姿势就做 得不合格。每次训练都应反复进行练习。

我们将基本站姿分为3种,以胳膊的位置作为区别的标识。每位搏击者根据自 身生理构造和能力的特点,可以自行选择自己足部的摆放位置。

姿势1原始泰拳姿势(图5)

这种姿势,要根据健身馆和训练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我们将泰拳归结为两个基 本姿势。在练习和搏击中,我们应学会运用不同的组合。日常练习,会养成习惯站站姿秈走步姿,双脚分开大约50-60厘米,略宽 于肩,脚趾正对对手。

要把这种基本姿势训练成潜意 识模式,可以用一根50-60厘米的 绳子(或者一根与你中指尖到肘端长 度一致的绳子),将绳子系在两只脚 踝之间(别忘了留出多余的长度,绑 住两只脚踝)。另一种方法,是将绳 子固定在上图所示的脚踝绷带h。 当你移动的时候,绳子必须保持紧绷 的状态,这是让双脚“记住”固定距离 的最佳训练方法。

在利用镜子甚至是录像检视自 己的动作时,你能更准确地把握住自 己的表现。

还有一种站姿是将自己身体的 重心放在后腿上,使前腿处于放松状 态,随时准备前踢。(图6)

出拳时,拳头虚握,呈空心状,拳 心面对对手,并与胳膊呈90度角。置 于前部的拳头与眉齐平,离头部 50-60厘米,置于后方的拳头离脸颊 10-15厘米。下巴要紧抵胸前,双肩 微含,这样可使下巴得到适当的保 护。胯部微抬,以使胸腔上移而不致 拉伸肋骨,以起到保护肋骨的作用。 泰拳搏击者经常会使用踢击及膝法, 保持提胯动作,可使搏击者踢击或膝 击时的移动更加方便、得力。

图片16

姿势2专业姿势(见图7)

通过胳膊的摆位,可以清晰地看出 姿势1与姿势2的区别。姿势2的胳膊 几乎是伸展的,肘部稍弯曲,以便进行 快速擒拿,且提胯幅度较大。只有膝法 高手,才会使用这种姿势。运用这种姿 势也能轻易地躲避对手的踢击,并快速 地抓住对手,用膝盖踢击对方。但是,在 这种姿势下进行踢击和出拳,要比其他 姿势难度大。不过,使用肘击却异常迅 速和简单。

这种姿势只能被专家级的搏击者 运用的原因是,实践起来冒险系数比较 高,要求使用者反应迅速,防御能力近 乎无懈可击。传统搏击者总是非常憎恶 这种姿势,因为对手会一直抓着他们进 行扭抱,以缩短彼此间的距离,方便用 肘部和膝盖展幵攻击。换句话说,这也 是使用这种姿势的一点好处。

图片17

姿势3欧洲姿势(图8)

这种站姿建立在传统搏击之上,主要为西式泰拳搏击者所用。出拳时,拳头置 于下巴下方,肘部紧贴胸腔,起到保护下巴的作用。所以,下颌不必像姿势1那样紧 抵胸前,只需稍稍弯下。这种姿势和传统西洋拳击姿势并不完全相同,传统的西洋 搏击者需要有固定的脚部站姿,并将身体重心放在左腿上,这在泰拳中是不被允许 的。泰拳需要大量运用踢击及膝法和肘部等的动作,所以必须减轻足部承受的重 量,以使小腿灵活防御对手的踢击。身体的重心放在两腿之间,并使之可以方便地 转移到前腿上,膝盖略弯,脚跟着地。

图片18

姿势训练

站到镜子前,摆好你想要练习的 姿势。试着在保持平衡的情况下,猛 推右膝,然后回到初始姿势,退后并 重复动作。下一项练习,是左右交替 练习。

做左前踢是练习姿势2的好方法 (如果是左撇子,请做右前踢)。准备好 站姿1,并在不失平衡的前提下转圈。 结合了出击和踢腿的姿势3比较容易 练习,姿势3的平衡性练习,关键在上 半身和下半身重心的转换。如果你善用 右手,就将左脚放置前方。首先,左手挥 拳出击,紧接着右脚连踢两次。姿势3 被称为“重心变化姿势”。不过,转换重 心时会浪费时间,这是用这种姿势和泰 国人搏击时存在的劣势,训练时请牢记 这一点。

浏览1,52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