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动作的教法应取决于这个动作的复杂程度和学生接受运动技术的能力。学习简单技术时完 整教学法比分解教学法优越,学习较复杂的技术是分解教学法较优越。但一个动作是简单还是复杂只 能相对而言,对基础好的学生是简单技术,而对基础差的学生,可能是复杂技术。因此同一个技术对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采用完整法比较适用,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能采用分解法更好。因此,在拳击 教学中,两种方法是互相紧密配合运用的。运用分解法时,应积极创造条件以达到完整地掌握动作; 在以完整法为主进行练习时,也可对动作的某个环节进行分解练习,这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具 体需要而定。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完整——分解——完整的练习法,是把完整法和分解法较好地结合起来 的方法。就是在教学中首先通过示范、讲解和试做,让学生初步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然后通过必要 的分解步骤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初步掌握分解动作,接着尽快进入完整配合练习。
(四)重复练习法和变換练习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复练习法和变换练习法也是要经常运用到的:
重复练习法
一般在简化条件下练习,形成技术动作正确的动力定型。让学生在配合条件下,不断地重复练习 某个动作。如学习直拳时,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集中练习拳击打动作,暂时可以对步法、重心移动等 动作细节不作要求,等学生反复练习而基本掌握直拳时,再对其各个环节提出要求并进行完整练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很顺利地完成动作,常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要善于预防和发现 并及时纠正错误,这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动力定型十分重要。
变换练习法
运用此法主要是使学生在复杂情况下巩固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在拳击练习中通过变换完成技动 作的条件和练习的组织形式,加大完成技术动作的难度,提髙完成动作的要求,从而达到巩固、改进 和完善动作的目的,如同伴假进攻等。通过变换练习法,在反复练习中,注意纠正出现新的错误,使 技术动作逐步协调、准确,达到进一步改进、完善动作的目的。
在掌握了多个动作的基础上,除了进一步巩固已形成的动作定型的同时,主要是解决技术的熟练 问题,通过不断的复习巩固,进一步熟练基本技术,在训练中与同伴配合,共同进步,为在对抗条件 下运用技术打好基础。如果在技术不熟练的情况下进行实战,由于动作还没有定型,在对抗条件下, 技术很容易变形,这为进一步提高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在技术不是太熟练的情况下,最好由两个 人配合,在模拟实战的条件下逐步提髙,为掌握组合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掌握组合技术
在全面掌握基本技术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组合技术。要在实战条件下,学会克服对手的阻挠和制 约,达到准确、合理地运用技术。
掌握组合技术是利用某些动作为假动作来迷惑对手,使其防守时重心移动,在其调整重心时乘虚 而人,使用随后的第二个动作。这要求假动作做得逼真,而且真假动作的改变要快速。如拳击教学训 练中,进攻者先使用刺拳假进攻对方,待对方防守时,再立即使用后手摆拳攻击得点。通过如此的反 复练习,不断提高运用技术的应变能力。
在拳击技术教学中,教学步骤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灵活地加以运用。一般来说,在开始教授拳 击技术时,特别要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严格规范要求,反复进行练习。并在此基础上,与掌握组合技术的教学交叉进行,然后再转人在实战条件下进一步提髙运用技术的能力和应变能力。总之,教学 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任务、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场地条件等具体情况来确定。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从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讲求实际,防止 形式主义。
左直拳教学步驟实例:
1左直拳出拳方法;
结合步法;
含有左直拳的组合拳:如剌拳+左直拳;
对左直拳的防守:右手拍击;
组合技术练习:如左刺拳+左直拳+右直拳。
第三节黍击教学的组织与进行
拳击教学是落实教学计划的具体教学形式。组织形式是根据教学的具体任务、内容和对象的特点 而决定的,一般包括理论和实践两大类。理论中有理论课、自学辅导、电化教学(电影、幻灯、录像 等)、课堂讨论、课外作业等形式;实践中有技术课、教法作业、教学实习、教学比赛、课外作业等 形式。根据体育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拳击课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有四个部分:即开始部分、准备部 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要根据课的任务、内容、组织教法及学生的特点而有所侧重。而上好一节 课应该处理好课前准备、课的组织实施和课后分析三个环节。
一、教学课的三个环节
(一)课前的准备工作
上好一节课首先要熟悉教材,明确所授教材在《大纲》中的地位和《大纲》对教材的要求。 要明确教材的主次关系、重点和难点、组织结构、教法步骤及课的任务和要求。
了解情况。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是搞好备课工作的前提,只有充分掌握学生情况,才能使教学 工作切合学生的实际,从而更完满地完成课的任务。在所教的班级中,一般先了解学生的人数、年 龄、性别、项目、健康状况和训练程度。另外还要了解学生思想情况和组织纪律性,以及对过去教材 的掌握程度,以便确定课的任务、内容和组织方法,正确贯彻一般要求与个别对待相结合原则。
场地器材的准备和检査。
书写教案。
{二)课的组织实施工作
1.时间分配及练习方法的选择
拳击实践教学课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幵始部分
约占全部时间的5%左右。它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使学生明确课的任务和要求。内容主要有 集合报告、检査人数、检査服装、安排习生、讲述课的内容、要求和思想动员等。
准备部分
约占全部时间的15% ~20%。它的主要任务是使身体各器官系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 分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一般包括如下内容:集中注意力练习。使学生建立适宜的兴奋性,把注意力 集中到本次课上来。方法多采用小游戏,口令变化等,但此项内容应根据对象的具体情况而选择适当 的练习,每次课不能形式地照例安排此项内容。
准备部分按活动性质和任务可分为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门准备活动。一般准备活动主要是促进身体 各关节、肌肉群都得到活动。专门准备活动主要是在进行基本部分前,使与基本部分内容有关的机体 器官做好充分准备,其动作性质要与基本部分内容相适应。如做一些徒手或阻力的模仿技术练习等。 准备活动的内容和组织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在课堂上必须根据课的任务、特点和学生特点正确组织 和安排。
基本部分
一堂课的任务主要在基本部分来完成,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和提高拳击的基本知识、技战 术和技能,发展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器官的机能,增强体质,提髙学生的身体训练水平,培养优良的 品质。基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战术练习和身体素质练习,以及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安排练习 内容时,技术练习安排在前,力量练习在后;动力练习在前,静力练习在后;学习技术练习在前,对 抗练习在后,不同作用的练习穿插进行。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安排在课的最后。运动量的安排应逐渐 增大。
结束部分
约占全部时间的5%左右。它的主要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一堂课,使人体参与用力的肌肉拉长和 放松,并转入相对安静的状态和进行课的总结。结束部分内容一般采用放松慢跑、放松练习、按摩及 做些平静的活动性游戏,同时还要作课的总结和布置课外作业。最后整理场地器材。在实际教学工作 中不能忽视这部分的内容,更不能因为其它原因挤掉结束部分的时间,以至影响课的结束。
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指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拳击的教学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开拓精 神,使其创造性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具体表现在培养学生教学训练能 力、组织竞赛能力、裁判工作能力、技战术运用能力等。培养能力的方法很多,如让学生带准备活动 和部分技术动作的示范、讲解等。
浏览1,25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