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出发原则是指教学任务、内容、要求、组织教法和运动量的安排,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 性别、运动基础和身体发育水平,以及符合学校的场地、器材设备的实际情况,实施适当的组织教 法,合理安排课的密度和强度。
在拳击教学中贯彻从实际出发原则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 调査研究,切实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全面掌握学生的拳击 基础、思想意志品质、组织纪律性、身体情况以及掌握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开展女子拳击教 学活动时,更应注意女性身体解剖、生理的特点。
(二) 一般要求与区别对待相结合,做到因人施教。在教学中,学生的情况不完全相同,既要照 顾到一般学生的情况,又要考虑到个别学生的特点。
五、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培养目标和对拳击教学课要求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安排理论部分、实践部分和技能培养的教 学内容和时数分配。理论部分主要采用系统讲授、专题讲座、电化教育、自学、作业与讨论等方式进 行,实践部分主要采用教学、训练比赛相结合,以练为主的方式进行技能培养。主要采用带准备活 动、部分课实习、制定教案与训练计划、组织教学比赛和担任裁判等方式进行。教学中一般先进行技 术教学,使学生在运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一些动作要领,促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好动作。然后在实践的 基础上再学习技术分析、教学与训练方法等理论,使认识由感性能动地发展到理性阶段。课堂提问、 课堂讨论、课堂作业、教学实习等形式,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已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养成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并可使认识过程由理论回到实践中去。拳击教学证明只有把理论联系实践很 好地结合起来,并以教学中的主要时间让学生亲自参加运动实践,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六、巩固与提高
巩固与提髙也称为巩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能 随时在记忆中再现这些内容,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巩固与提髙是紧密联系的。技术的巩固程度为 技术的提髙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拳击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自觉地去学习拳击知识和技术,而且还要 让他们注意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使学生在巩固的过程中不断提髙。要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牢 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及时地不断地重复,防止遗忘。知识的巩固要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 节,贯彻巩固性原则,必须处理好技术动作的正确性与练习次数的关系。初学者以建立正确的技术概 念,形成规范的动作为主,在此基础上增加练习次数,强化技术,达到巩固提髙技术的目的。
贯彻巩固性原则时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一) 使学生明确正确的动作概念、要领和完成的方法手段,并了解所学技术的使用前提条件。
(二) 反复练习,逐步消除技术动作的缺点,使之趋于完善,达到技术的正确动力定型。
(三) 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求达到新的水平。
(四) 加强身体素质和作风培养。
拳击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实现教学任务的具体手段,也是各项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拳击运动的教学应根 据教学任务、技战术的系统性,合理安排教材的顺序。在进行任何技术动作或战术方法教学时,都应 遵循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和运动技能形成的理论,结合拳击运动的特点,正确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去完成教学任务。具体的拳击教学通常分为以下三个教学步骤:
一、初步掌握动作
(一) 运用直观法
主要采用正确的示范动作,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的自觉 性、积极性。为了建立完整的示范动作概念,一般先做一次完整的示范动作,再根据技术动作的结构 和要求做重点示范,让学生注意力重点放到动作最主要的环节上。为了使学生能看清示范动作,要注 意示范的位置及方向。
教师所采用的示范面一般有侧面、斜面、背面和镜面示范四种。而示范位置一般有:
学生排成一列或两列横队,教师在前面。
学生排成两路纵队,教师在中间。
学生分为一列或两列横队,排成半圆弧形或马鞍形,教师在中间。
学生人数较多,则排成三或四列横队,前面两排学生蹲下或坐下,且前后学生依次错开,教 师在前面。
总之,无论采用何种队形,原则上是教师示范的位置和示范面都应设法使学生比较清楚地观察到 示范。
(二) 运用语言法
向学生讲解技术动作的名称、作用、方法、要领和要求,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练习,正确的讲解有 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程度,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讲解一般是按动作结构的顺序进行,然后指出技术动作的要点。讲解要通俗易懂、精简扼 要,表达要生动形象。讲解的内容:
1•动作的名称、类别。使学生先对此动作有概念上的认识,如左右直拳是主要进攻动作,闪躲 主要用来防守反攻。
站位姿势。使学生明白在对方处在什么站位时使用此动作才最有利,而自己的站位如何根据 对方的站位姿势来调整。
3•基本要求。指对动作的要求,出直拳时要蹬腿转髋用身体转动的力带动上臂,以及拳击时用 拳的正面击打等。
动作规格。使学生明确动作的质量标准,力求动作规范,如步法到位等。
动作关键。使学生明白动作的关键之处,先掌握动作的主要环节。
易犯错误与纠正。在学生练习前讲解易犯的错误,使学生意识到错误所在而力求预防;在学 生练习中讲解,使学生主动去纠正错误。
进攻后的连接动作。使之成为一套进攻体系,并与实战尽可能统一起来。
(三)试做
在教师示范与讲解的基础上,学生开始练习并体会动作,将视觉、听觉、本体感觉联合起来,以 便获得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的运动感觉。教师从学生试做中可以检验要学习的技术动作概念的理解程 度,发现在实际完成动作时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技术动作主要环节的完成情况,对技术动作进行补充 示范与讲解,以动作的规范来强化动作概念的形成。
右直拳教学步骤实例:
右直拳的出拳方法示范和讲解;
结合步法的示范和讲解;
学生练习;
直拳连击,如左直拳+右直拳
结合防守讲解并示范;
针对直拳的防守练习;
反击技术练习,纠正错误;
条件实战。
二、熟练掌握技术动作
根据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正确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一般说来,一个拳击动作的教学,主要 利用完整和分解两种方法,在练习中则辅以重复练习法和变换练习法。
(一) 完整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就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教学。它的优点是便于学生完 整地掌握动作,不致于破坏动作的结构和割裂动作各部分的联系。简单的技术动作,如直拳动作,就 可采用完整练习法。这种教法的缺点是不容易掌握动作中较困难的要素和环节。如直拳动作的教学, 用完整教学法时,初学者蹬地、转髋、发力送肩、击打这四个环节一般不容易掌握。因此完整法一般 都是在动作比较简单时使用,或者动作本身不易分解时采用。
在教授复杂和较难的动作采用完整法时,要突出重点。开始先重点注意技术的基础部分,然后再 逐渐掌握细节部分。或先要求动作路线,然后再要求力量和速度。并要广泛采用各种专门或诱导性练 习,发展相应的肌肉及其协调配合能力,帮助学生体会动作要点。
(二) 分解教学法
把完整的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按部分逐步地进行教学,最后达到全部掌握。其优点是可以 简化教学过程,便于掌握动作的准确性,有利于学生感知和了解动作的各个环节,提髙学生学习信 心;有利于更快地掌握较复杂的动作,如上步左右直拳动作可分解为:步法移动,原地左右直拳,上 步左右直拳三个部分。但分解法如运用不当,容易使动作割裂,破坏动作结构,从而影响正确动作形 成。因此运用分解法教学时因注意以下几点:
分解动作各部分时应考虑到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动作各部分之间的划分不至于改变动作 的结构。
使学生明确所划分的部分在完整动作中的位置。
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运用分解法是为了完整地掌握动作。因此,分解教学时间不易过长。
分解示范有慢速分解示范和常速分解示范两种,一般先采用慢速分解示范,然后逐渐过渡到常速分解示范。同时要把慢速和常速的示范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
浏览97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