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柔道的发展丈

一、柔道的历史

柔道起源于日本古代的柔术,柔术是日本的一种类似于中国武术 的搏击格斗项目。日本明治10年,日本青年嘉纳治五郎(1860〜 1938年)由于体弱多病,经常受到同伴的欺辱,为了防身自卫,他 便开始学习柔术。经过他的刻苦训练,柔术技艺不断提髙,后汲取众 多柔术流派的长处,始创了一套既适合青少年锻炼身体,又便于防身 自卫的技术体系,为与其他柔术相区别,称为“柔道”。当时的柔道 在技术方面主要吸取了柔术起倒流派的投技(站立摔)、天神真杨流 派的寝技(抱压、绞技、关节技)和当身技(拳打、脚踢等),后来 随着柔道的发展,其中的当身技现已被取消。

经过嘉纳治五郎先生的辛勤努力和大力提倡,1882年在日本的 东京下谷北稻荷街的永昌寺,建立了日本最早的“讲道馆”,用以训 练和传授柔道。很快柔道便在日本全国普遍开展起来。

1895年,日本成立了“大日本武德会”,大力宣传和推广柔道, 并制订了柔道比赛的统一规则。1930年起,柔道在日本学校中成了 青少年的必修课,在军队中、警察部队中以及其他各种场所中也开始 教授柔道,并在全国各地通过各种柔道比赛,使柔道逐渐成为日本全 国普及的运动。1948年,在日本举行了日本柔道锦标赛。1949年,成立了全日本柔道联盟。

为鼓励柔道运动员积极向上,刻苦训练,嘉纳治五郎设立了柔道 的段位制:一、二、三、四、五段腰带颜色为黑色;六、七、八段系 颜色为红白相间的腰带;九、十段系红色带。未入段者又分为五个等 级:一、二、三级系茶色带;四、五级系白色腰带。

在国际上,1949年在欧洲建立了柔道联合会。1951年7月,由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士、日本等12个国家发起成 立了国际柔道联合会,本部设在日本东京,会长为嘉纳履正(嘉纳治 五郎之子)。1956年在日本东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柔道比赛。1964年 5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十八届奥运会上,柔道被列为奥运会正式 比赛项目。

女子柔道最早也开始于日本,早在1893年,嘉纳治五郎就在日 本讲道馆开始招收女生传授柔道。1980年11月29日,在美国纽约举 办了第一次女子柔道比赛,当时有27个国家的150多名运动员参赛。

二、柔道在中国的开展情况

中国早年在旅顺、大连、上海、台湾等地就有人练习柔道。1979 年,我国举办了第一届“柔道技术训练班”,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柔 道教练员和运动员,从此柔道逐渐在我国各地开展起来。1980年9 月16日,在秦皇岛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柔道比赛。1981年4月,我国 首次出国参加“南斯拉夫杯”柔道邀请赛。1983年,在全国第五届 运动会上,柔道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81年,在山西省举办了首 届女子柔道比赛。1984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女 子柔道锦标赛。1986年12月在荷兰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女子柔道锦标 赛上,我国女子柔道选手高凤莲夺取了+72公斤级金牌,这是我国 柔道运动员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在1992年奥运会上,我国女子 柔道选手庄晓严获得+ 72公斤级冠军;19%年奥运会上,我国女子 柔道运动员孙福明也获得了+72公斤级冠军2000年奥运会上,我 国选手袁华又获得了女子+ 72公斤级冠军,实现了在奥运会上大级别的三连冠。

第二节柔道技术的分类

由于柔道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其技术也受到规则的限制, 原有的柔道中的当身技已被禁止在比赛中使用,现代柔道的技术是由 投技和寝技两大部分组成。

一、投技

投技是采用站立的姿势将对方摔倒的技术。可根据身体用力的部 位分为:手技、腰技、足技、舍身技。

手技包括:浮落、背负投、肩车、体落、掏投、双手刈等。

腰技包括:扫腰、大腰、钓插腰等。

足技包括:大外刈、大内刈、小内刈、内股、出足扫、膝车、送 足扫、小外刈等。

舍身技包括:巴投、裹投、谷落、外卷人等。

二、寝技

寝技是能够制服对手的技术。根据其功能表现又分为抱压技、绞 技、关节技。

抱压技是指当对方成仰卧姿势时,在其上方将对方压住,在规定 的时间内不让对方起来。抱压技包括袈裟固、崩袈裟固、上四方固、 崩上四方固、横四方固、纵四方固等。

绞技是指用上肢或腿在对方的颈部压迫其颈动脉和气管,使对方 室息而被迫认输。包括十字绞、裸绞、送襟绞、片羽绞、三角绞等。

关节技是指迫使对方的肘关节扭转或过伸来限制对方。包括腕 缄、腕搓十字固、腕挫腕固、腕挫腋固、腕挫腹固等。

第三节柔道的礼法

在柔道训练和比赛时,为了表示尊敬对方,都是从礼节开始,并 以礼节结束。礼法分为立礼和坐礼。

一、立礼

(一)过程

身体成自然站立姿势,两脚脚跟相对并立,膝关节伸直,两眼注视对方;(图1A)

将上体前屈约30度,两臂下垂,两手手指伸直,放在膝关节 上方的大腿处,静止稍许,然后自然抬起上体,恢复到原姿势。速度 约在一次呼吸之间(约4秒钟左右)。(图1B)

(二)要领

背部要直,收下颚,头要正,双手手指并拢伸直,轻轻的贴围1B在躯干两侧,恭敬的行礼;

注意防止驼背和头不正或过于低头,两脚不要分开或两膝弯屈

图片6 图片5 图片7

二、坐礼

(一)过程

从站立姿势开始,左脚向后撤约一脚半;

 

将左膝跪在原来左脚尖的位置;(图2A)

接着撤右脚,双膝并排跪下,两脚脚尖着垫;(图2B)

 

把两脚的大拇指重叠,右脚拇指压在左脚拇指上,挺胸后坐 成跪坐姿势;(图2C)

 

轻轻的将两手手指并拢,放在两大腿的内侧;

两膝之间的距离为两拳宽。

(二)要领

脊背要伸直,下颚收紧,轻轻的闭上嘴,目光在水平线上; 2•不要把全脚重叠,不要驼背,侧着身体,垂肩或抬下颚。

图片9 图片11 图片8

(三)行礼

从正坐姿势开始,把两手放在膝前两拳远的位置上,手指并 齐,两手拇指、食指相对,距离约6厘米,自然的放在垫子上;

将头轻轻的低到离两手约30厘米左右的距离处,行礼。礼后 起身成正坐姿势。(图3)

 

(四)行礼要领

行礼时,臀部不要抬起离开脚跟;

行礼时不要驼背、过分低头,避免使对方看到后脑勺,不要 抬下颚,眼睛不要向上看,两手距离不要太宽。

图片12

三、从正坐姿势到站立姿势

(一) 过程

由正坐姿势开始,将腰伸直,两脚尖竖起;

把右膝竖起,将右脚放在原来放右膝稍前位置上,把身体重 心移到右脚上,起立,接着把左脚向前移和右脚并立,恢复到开始站 立时的自然站立姿势。

(二) 要领

在站立或坐时,都不要摇摆身体,不要左顾右盼。动作要严肃、 认真、礼貌。

四、训练场内的礼法

在训练开始或终了时,双方距离4米相对行礼(用立技或坐礼)。 出入训练场时,对训练场内的人必须行礼。当对方站立时行立礼,对 方坐时行坐礼。在别人面前走过时要点头。

笫四节柔道的倒地法、少法和卖成姿势

一、倒地法(又称受身)

柔道倒地法是在被对手摔倒或是自己倒地时,为减轻自身所受到 的冲击力所采取的自我安全保护的方法。倒地的方法有前倒、后倒、 侧倒、侧手翻前倒。在刚开始练习时最好是先将身体从距离地面较低 的姿势练起,然后再将身体逐渐升高进行练习。

(一)后倒

1.动作过程

由站立下蹲成半蹲姿势,两臂前平举与肩同髙,上体后倒,收下 颚,团身,依次以臀、腰、背的顺序后滚,两臂同时拍垫用以缓冲身 体着垫时的冲击力。(图4)

图片14 图片13

地时要收下颚,颈部保持一定的紧张度,避免后脑撞击垫 子;两脚分开的距离不要过大;动作熟练后,可以跳起腾空后倒;两臂拍垫时要用全臂拍垫,避免用前臂拍垫时使射关节受伤。

图片32

技术要领

插进右腿时,用侧位和对方形成直角,右腿插入的不要太深。

右腿向右侧划拨(划弧形),不能向后勾,且划拨乙腿的位置不要太高。

也可用左手抓乙右前领,左手抓乙左袖使用此动作。

大内刈的一种变换方法(抱腿大内刈):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 合,甲上右步于乙两脚之间,左脚跟步,用右肩抵住乙胸部,用左手 抱住乙的右腿向上抬起,同时用右腿别在乙左腿后,用划勾的动作摔倒乙。

化解与反攻

甲进攻时,乙向前抵抗的同时,将重心移至右腿上,抬起左腿化 解掉甲的进攻。

战术应用

当乙前屈上体要抬头时:(1)双方成右实战姿势组合,左脚 后退一大步,右脚向左移动成侧身姿势,两手猛力向下拉。乙会抵抗 起身恢复正常姿势。(2)此时甲两臂放松,借乙要起身的力量,用大 内刈动作将乙摔倒。

当乙左脚向前迈步时:(1)双方成右实战姿势组合,两脚向 前移动,两臂用力推乙,迫使乙后退并反抗回顶。(2)等乙左脚向前 迈步时,用大内刈动作将乙摔倒。

三、大外刈

动作过程

1)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左手抓乙的右袖向自己的左 腋下拉,右手抓乙左前领(或后领)向后上提的同时并向左侧推,同 时右腿向前移动,上体向左侧前倾,左脚快速移落在乙的右脚外侧, 使乙向右后方失去平衡。

将重心移至左脚,右腿迅速移至乙右腿后,脚尖向斜下,用 腿后部猛切别乙的腿后部,同时双手配合左手继续拉,右手继续推。

使乙未来得及抬腿的情况下向后仰卧摔倒。(图18)

技术要领

左手拉和右手提推及左腿的上步应是同时的,全力将乙的重 心挤至其右腿上。

左脚移至乙右脚外侧,不要离的太远,身体右侧尽量与乙身 体右侧贴紧。

利用大外刈的要领,将自己的右腿别在乙的两腿后将其摔倒, 则称为“大外车”。

图片33 图片34

化解与反攻

甲进攻,乙向前抵抗的同时,将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腿反切甲。

战术应用 —

当乙向前迈出右脚时: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先推后 松,使乙向前顶并迈出右脚,此时左手拉,右手拉提推连贯进行,右 腿切别使用大外刈。

四、大腰

动作过程

甲方右架,乙方平行站立,甲左手抓乙右衣袖,左臂抬肘左 手拉乙右袖,两手向自己方向用力提拉,使乙身体重心向前。

右脚上步落在乙右脚前面,左脚背步落在乙左脚前面,同时两膝 弯屈,转腰成半蹲姿势,右臂插入乙左腋下,用右手搂住乙的腰部。

将乙背在腰上,蹬腿发力,向左甩脸,用腰做为支点,将乙向前 摔倒 (图19)

图片36 图片37 图片35

技术要领

转体时,两膝弯屈,采取半蹲姿势,腰臀部要与乙的腹部合 严。

左手先推后拉。

经乙肩头抓住其腰带,使用大腰的要领将乙摔倒,则称为 “大钓腰”;经乙肋下部住其腰带,使用大腰的要领将乙摔倒,则称为 “小钓腰”在乙以大腰或其它腰技进攻时,将乙抱起摔倒则称为“后腰”。

在乙以大腰或其它腰技进攻时,将乙抱起并转身扭腰将乙摔 倒则称为“移腰”。

化解与反攻

甲进攻,乙右手用力回拉,迅速降低身体重心,顶住甲的动作。

战术应用

在实战中,先推顶乙,待乙回力顶时,右手直接插进乙左腋下使 用大腰动作。

五、内股

动作过程

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左手抓乙右袖,右手抓乙左前 领(或后领),两手先推拉乙,使乙两脚站在一条线上。

左脚向右侧右脚后移动/右脚向乙的两脚之间的方向迈步, 右手向自己方向提拉,左手向左后方拉,使乙向前失去平衡。

左脚靠近右脚脚跟,身体左转,两手继续拉。将身体重心移 至左腿,右腿插进乙两腿之间,用右腿后部或右膝的后部向乙的左膝 的内侧利用左腿的向上弹力撩举,使乙以右腿为肘,向右前方摔倒。 (图 20)

技术要领

在拉乙时,要把自己的右胸部和右臀部和乙的上半身的正面部分合严。

左脚有一个背步的动作,尽量将乙身体重心拉出其支撑面。

在撩举动作前,自己的重心要降低,左腿可屈膝。

也可先将左脚插人乙两脚之间,然后右腿从左脚前迈过,身 体大幅度的左转,直接将右腿插入乙两腿中使用内股动作。

化解与反攻

甲进攻,乙古手用力回拉,腰部前挺,迅速降低身体重心,可用 左腿下压乙的右腿并用身体向左侧挤压乙。

战术应用

在乙的上体前倾后要上抬时.两手先猛力向下拉乙,使乙身 体前倾,此时乙一般会为保持稳定而抬上体。利用此时的机会,甲两 手放松后再猛力向自己方向提拉乙,采用内股动作摔倒乙。

在乙迈出左脚时: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上步向前 推顶乙,迫使乙后退,然后右手放松,当乙迈出左脚时,乘机使用内 股动作。

在乙后退右脚时: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当乙后退右 脚,身体重心要移动的瞬间,甲右脚向乙的两脚前迈步,右手提,左 手拉,左脚跟步靠近自己的右脚跟的同时换脚,随之转体使用内股动作。

六、小内刈

动作过程

甲右架,乙左架组合,甲右手抓乙的左前领,左手抓乙右袖, 右脚向乙的两脚前迈进一步,左脚跟步成侧身姿势,同时右手向乙右 腿方向下按并前推,左手也下拉,使乙的身体重心移至右脚上,并向 右后方失去平衡。

甲左脚跟步后靠近右脚并支撑身体重心,用右脚掌部勾住乙 的右脚根的内侧横着划勾(稍有向乙的脚尖方向的勾),两手抓紧乙 并配合向乙右后方猛推,将乙向后方摔成仰卧姿势j(图21)

图片41 图片38 图片42 图片39 图片40

技术要领

甲的身体前倾,腰和腿一般要伸直,右脚向内翻,用脚的外 侧擦着垫子从乙的右脚内侧勾住乙的脚跟。

两手的按和推的动作要和腿上的动作配合好,按的目的是使 乙的身体重心落在其右腿上,推的目的是配合腿上的划勾用力,若只 是推或只是勾或推的方向不对,都很难摔倒乙。

—般来说,当乙两脚之间的横向距离较大时,用小内刈动作 比较适合。

使用小内刈动作,带有向前冲击的动作时,右手也可配合腿 的划勾采用自下而上抵住乙的下颚并向里拧的手铸。

在实战或比赛中,也可采用小内刈卷入的方法:即将右腿伸 入乙两腿之间并从后勾绊住乙右腿,同时降低身体重心,用右肩和右 肋部紧抵住乙胸腹部,用右手从外向里抱住乙右腿(或者不抱),全 身向前倾倒,摔倒乙。

化解与反攻

甲进攻下按乙,乙全力上抬右侧身体并将身体重心移至左腿上, 右腿上抬摆脱甲的勾摔。

战术应用

在乙迈出右脚时: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后退并用 抓住乙右袖的左手向自己方向拉乙,迫使乙迈出右脚,在乙右脚将要 落垫的瞬间,甲使用小内刈动作摔倒乙。

当乙右脚横向迈出时: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将左 脚横向迈步,右脚稍随之移动,此时身体应稍向左边侧位,不要用身 体正面对着乙身体正面,使乙的右脚随着迈出,甲抓住乙的右脚将要 落垫的瞬间,使用小内刈动作摔倒乙。

当乙前屈上体后又要伸直时:甲先用猛力下拉的方法使乙向 前屈体,然后双手放松,利用乙上抬身体的瞬间使用小内刈动作。

三、巴投

动作过程

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右手抓乙的左前领,左手抓 乙右袖,两手先推顶乙,利用乙回顶的瞬间,右脚向乙的两脚之间迈 进一步,两手同时向自己方向平着猛拉,使乙向前失去平衡。

右脚滑步向乙的两腿深处插入,身体迅速下沉并后倒,用右 脚支撑身体,左脚掌蹬在乙的右下腹部。

用左脚蹬起乙,两手继续平着向自己方向拉,在乙即将从自 己头前滚翻过去的瞬间,左手有一个向内旋转的动作,左腿与两手配合用力,将乙摔在头前。(图22)

图片46 图片45 图片44

技术要领

在乙即将从自己头前滚翻过去的瞬间,甲左手有一个向内旋 转的动作,目的是使乙的右臂向内移动,使乙右肩向左旋转,并且使 乙不能用右手撑垫,以利于乙顺利向前滚翻。

甲的右脚要滑着向乙的两脚深处插入,后倒时臀部要贴着自 己的右脚跟处,腰部下沉,以利于右腿用力蹬地,左脚快速蹬举。

甲双手平拉,而不要向自己怀里拉,否则不易将乙摔过去。

图片48 图片47

化解与反攻

甲下沉身体蹬乙,乙身体向左侧横移,并快速降低身体重心,用 力回拉右臂,摆脱甲拉蹬。

战术应用

当乙后退又向前顶时: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先向前顶 推乙然后两手放松,等乙回顶的瞬间,甲顺势平拉,使用巴投动作。

八、体落

动作过程

甲右架,乙平行站立组合,甲右手抓乙的左前领,左手抓乙 右袖,右脚上步移至乙两脚前,左脚稍跟步,右手上提,左手抬起肘 臂向上拉,使乙的身体重心移向右前上方。

甲身体左转并降低身体重心,左脚背步落于乙左脚前或乙左 脚外侧,右脚迅速移至乙右脚外侧并稍从膝关节处弯屈,两人左脚成左右手顺势向前下方拉,右腿有一个从弯屈到绷直的过程, 全身配合用力,将乙向前转体摔倒。(图23)

图片50 图片51 图片49

技术要领

甲两手开始先向上向自己方向拉,然后在转体后配合腿的动 作向前向下拉,拉的力量要脆,有抖腕的动作。

右脚应水平移至乙的右脚外侧,两脚为同一方向并成交叉。

甲在发力摔时,要挺胸而不要弯腰。

左脚尽量移至乙的左脚外侧,以给乙留出前滚转体摔出的空间。

化解与反攻

甲转体时,乙身体迅速下降,并用力回拉右臂,抗力阻止甲的体 落动作。

战术应用

当乙迈出右脚时: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向前迈步推顶 乙并突然放松,待乙回顶甲时,利用乙向前移动的惯力,用左手抓乙 的右袖向右上方拉,迫使乙右脚向前迈步,此时甲要抓住这一瞬间, 使用体落动作。

九、扫腰

动作过程

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右手抓乙的左前领(或后领) 向上提,左手抓乙右袖向自己方向平拉,同时右脚上步落至乙两脚 前,使乙向右前方失去平衡。

左脚背步移至乙左脚前,将自己的右后腰与乙的下腹部贴紧, 左手用力拉。

甲用左腿支撑身体重心,右腿向后撩举乙的右腿,将乙向前 摔倒。(图24)

技术要领

甲的腰部插入的不要太深,腰的作用是在乙向前失去重心时 将乙浮起来,利用右腿撩举乙的右腿,将乙向前摔倒。

左手在开始时是平拉,在转体填腰时是向前下方拉,利用拉 的力尽量使乙身体倒在自己的腰上,自己的腰部包括身体右侧应和乙 的上体合严。

利用扫腰的要领,使乙失去平衡后以大腿为支点将乙摔倒, 则称为“大车”。

图片52

化解与反攻

当甲拉手转腰进攻时,乙用力回拉右臂的同时迅速降低身体 重心,可用左腿勾绊甲的左腿,阻止或摔倒甲。

战术应用

当乙迈出右脚时: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向前迈步 推顶乙并突然放松,待乙回顶甲时,利用乙向前移动的惯力,用左手 抓乙的右袖向右上方拉,迫使乙右脚向前迈步,此时甲要抓住这一瞬 间,使用扫腰动作。

假动作引导: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左脚先向乙左 脚前迈步,使乙认为甲要左边进攻而向左侧移动,甲趁势以左脚为 肘,身体右转,直接将右腿放在乙的右腿前,使用扫腰动作。

十、出足扫

动作过程

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右手抓乙的左前领,左手抓 乙右袖,甲迈出左脚落在乙的右脚前,右脚稍退步并和身体向右转成 侧体。

甲左手将乙向其脚尖方向向下拉,使乙右脚向前迈出一步, 右手向后方提推对方,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脚,用左脚掌贴在乙右脚外 踝处并横向扫踢,左手拉,右手配合推拉,将乙摔倒。(图25)

图片53

技术要领

左脚掌贴在乙右脚外踝处并横向扫踢,左手和右手要配合拉 推。

在乙上右步即将落垫的瞬间进行扫踢较为适合,因为当乙即 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后,再扫踢就错过了最好时机;若扫踢的过早, 乙就会利用左腿支撑,抬起右腿躲闪掉。

图片54

化解与反攻

当甲左手拉时,乙抗力并避免迈出右脚。

战术应用

当乙迈出右脚时: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向前迈步推顶 乙并向后退步诱使乙向前迈出右脚,在乙右脚即将落垫的瞬间,甲使 用出足扫动作摔倒乙。

十一、送足扫

动作过程

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右手抓乙的左前领,左手抓 乙右袖,甲先向右侧横移步,促使乙向左侧迈出左脚,自己的右脚向 同侧移步。

当乙准备把右脚向左侧跟步时,右手上提,左手推提,使乙 身体重心升高(浮起),用右脚掌贴在乙右脚踝侧并顺势横向扫踢, 左手配合下拉,将乙摔倒。(图26)

技术要领

与乙尽量不要正面组合,而要稍错开偏向左侧,当乙向左侧 移动时,与乙拉开一定距离,再立即跟上顺势扫踢。

图片55

扫踢时,腰、腿不要弯曲,要用左脚掌外侧用力,腰要顺势 转动以配合用力。

左手斜向下(有一定的弧线)把乙右肘向左前方推送,右手 顺势向上提。

化解与反攻

乙在移动时,两脚尽量不要并排,在甲进攻时,快速将重心移至 左腿,抬右脚化解掉。

战术应用

当乙转体迈出左脚时: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左脚先向 斜前方移动,同时用右手的提拉促使乙左脚向左前方迈步而使身体右 转,右脚向左脚并拢。甲则趁势用左脚扫踢。

从此开始,由女为主,在此以上的是以男为主!

十二、肩车

动作过程

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右手抓乙的左前领,左手抓 乙右袖,甲先向前推顶乙,待乙回顶时,甲顺势用左手平拉乙,同时 迅速降低身体重心,右脚上步落在乙右脚前,左脚跟步,右肩插进乙 右腋下,用右手抱住乙右大腿,身体侧对乙,使乙向前失去平衡。

左手继续下拉,蹬腿发力,用后背的中部扛起乙,身体向左 侧倾斜的同时,右臂配合上掀乙右腿,将乙摔倒在左侧。(图27)

图片57 图片55

技术要领

甲下蹲插肩时,要使乙的大腿紧挨着自己的右颈部。

左手在开始时是平拉,然后过渡到向前下方拉。

尽量利用左手拉的力使乙失去平衡向前倾,身体顺势下降扛起乙,避免去“钻”。

两腿下蹲时,要挺胸,不要弯腰,不要蹲“死”。

在实战或比赛中,也可将右腿跪垫。

化解与反攻

乙迅速下沉身体,同时右腿用力向后蹬,用身体的重量将甲压趴下

战术应用

当乙迈出右脚时: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向前迈步推顶 乙并向后退步诱使乙向前迈出右脚,在乙右脚即将落垫的瞬间,甲使 用肩车动作摔倒乙。

十三、钓插腰

动作过程

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右手抓乙的左前领,左手抓 乙右袖,甲先向前推顶乙,待乙回顶时,甲顺势用左手平拉乙,右手 向上提拉,使乙向前失去平衡。

迅速降低身体重心,右脚上步落在乙右脚前,左脚背步,右 前臂抵住乙左胸上部,将腰插进,贴紧乙身体。

左手继续拉,右手上顶,蹬膝发力,左转腰将乙摔出。(图28)

图片58 图片60 图片59

技术要领

和大腰的动作相似,只是右手的方法不同,右手要抓乙左前 领用力向上撑。

腰部要放低,左手用力拉,用右后背部和乙的前体正面贴紧。

化解与反攻

乙迅速下沉身体,回拉右臂,阻止甲的进攻。

战术应用

当乙迈出右脚时: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向前迈步推顶 乙并向后退步诱使乙向前迈出右脚,在乙右脚即将落垫的瞬间,甲使 用钓插腰动作摔倒乙。

十四、袖钓入腰

动作过程

甲方右架,乙方平行站位组合,甲右手抓乙的左袖,左手抓 乙右袖,甲先向前推顶乙,待乙回顶时,甲顺势用左手平拉乙,右手 向上提拉,使乙向前失去平衡。

迅速降低身体重心,右脚上步落在乙右脚前,左脚背步,右 手转向下拉,将腰插进,贴紧乙身体。

左右手继续拉,蹬膝发力,左转腰将乙摔出。(图29)

图片61

技术要领

和钓插腰的动作相似,只是右手的方法不同,右手要抓乙左 袖用力前拉。

腰部要放低,左手用力拉,用右后背部和乙的前体正面贴紧。

左手也可抓乙右前领。

图片62

化解与反攻

乙迅速下沉身体,回拉左右臂,阻止甲的进攻。

战术应用

当乙迈出右脚时: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向前迈步推顶 乙并向后退步诱使乙向前迈出右脚,在乙右脚即将落垫的瞬间,甲使 用袖钓入腰动作摔倒乙。

十五、支勾插足

动作过程

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右手抓乙的左领,左手抓乙 右袖,甲先向前推顶乙,待乙回顶时,甲顺势上右脚落在乙左脚前, 身体左转,用左手拉乙,右手向上提,使乙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尖上。

用右脚支撑身体重心,用左脚内侧向乙右脚腕处用力扫踢, 身体继续向左后方拧转,同时两手用力把乙向左后方提拉,将乙摔 倒。(图30)

技术要领

1)左脚内侧向乙右脚腕处用力扫踢时,腰、腿不要弯屈,双手 不要直着向下拉,右手要提拉,左手要抬肘,展胸、平拉转动。

图片63

甲乙双方也可以做左实战姿势组合,用左脚扫踢完成支钓插 足动作,而且从它改变成其他动作或连络技比较容易。

在进行扫踢时,身体尽量贴近乙,不要离乙太远,应用右脚 上步来调整两人之间的距离,当乙上右步或退右步又向前迈出右脚时 是使用支勾插足动作的较好时机。

化解与反攻

乙迅速下沉身体,回拉右臂,同时将身体重心移至左脚,抬起右 脚化解掉甲的进攻。

战术应用

当乙迈出右脚时: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向前迈步推顶 乙并向后退步诱使乙向前迈出右脚,在乙右脚即将落垫的瞬间,甲使 用支钓插足动作摔倒乙。

十六、小外刈

动作过程

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右手抓乙的左领,左手抓乙 右袖,左脚上步落至乙右脚>卜侧,右脚向自己的左脚后移动,右手上 提,左手下拉,身体随之右转,使乙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

右脚向左脚跟处稍垫一步,支撑身体重心,左脚脚掌贴在乙 的右脚后跟处,用右手紧紧顶住乙,左手继续下拉,左脚向乙的右脚 前方拨举,将乙摔倒。(图31)

 

技术要领

在左脚向乙的右脚前方拨举时,要利用两手的提拉动作使乙 失去平衡,腰部要挺直,身体尽量贴近乙,右脚不要离乙太远。

左脚上步落至乙右脚外侧时,乙为躲避被摔会向左侧移动身 体重心,尽量抬起右腿,此时甲左手猛下拉,右手的拉提应及时配 合,左脚随乙右腿向上抬举,使乙不能摆脱。

小外刈和出足扫的区别在于:小外刈是当乙的身体重心移落到脚跟上,向后失去平衡时做拨举;出足扫是当乙的身体重心移到迈 出的右脚的一瞬间做扫踢的动作。

利用小外刈的要领,勾住乙的脚,用上体的冲力将乙摔倒, 则称为“小外挂”。

化解与反攻

乙向左侧移动身体重心,抬起右腿,化解掉甲的进攻。

战术应用

当乙迈出右脚时: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甲向前迈步 推顶乙并向后退步诱使乙向前迈出右脚,在乙右脚即将落垫的瞬间, 甲使用小外刈动作摔倒乙。

当乙后退左脚时:甲乙双方以右实战姿势组合,乙左脚后退, 身体重心还在右腿上时,甲使用小外刈动作摔倒乙。

十七、带躯翻

动作过程

甲乙双方以左实战姿势组合,甲左手抓乙的右领向左下方拉, 右手抓乙左中袖向左侧推拽,使乙身体右转。

用左手从乙的左侧颈部及背步穿过,抓住乙的后腰带(图 32E),同时右脚插入乙两脚之间,下沉腰臀部。

左脚插入乙两腿间并向上扬起乙的右大腿内侧,身体后倒, 左手继续拉,将乙从头上摔过。(图32)

图片64 图片65

术要领

右手抓乙左中袖向左侧推拽时,可利用乙手腕回推力,用自 己的右臂将其腕部夹住。

左手抓住乙的后腰带时,要用左肘部下压乙的背部。

为能利用上乙的回顶力,在使用带躯翻前可先向前推顶乙。

化解与反攻

在被甲抓住后带时,乙可快速用右手抱住甲右腿,将甲摔倒。

战术应用

甲先向前推顶乙,待乙回顶时,甲使用带躯翻摔倒乙。

浏览3,44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