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拳变 掌向下按木桩下手, 左按掌变日字冲拳猛 击木桩面部(图1- 122)

连环标指 依上式,左拳摸 木粧下手后压在右掌 上,右掌随即抽出压 在左掌背上,然后变 标指向右插上直击木 桩的面部,左手向下 直插木桩的中丹(图 1-123)。

反手摊搭 依上式,双手同 时摊在两木桩手上 (图 1-124)

龙腾虎跃 依上式,双手变 标指后直插(右下左 上)打木桩面部。右 脚同时踢打木桩下手 底部(图1-125)。

饿虎擒羊 依上式,双手变 叠掌后用掌根劲下按 木桩下手,双掌右上 左下(图1-126)。

连环冲拳 依上式,右掌变 日字冲拳向上猛击木 桩面部(图1-127)。

图片1

连环冲拳 依上式,右拳变 掌向下按木桩下手, 左掌变日字冲拳向上 猛击木桩面部(图1- 128)。

连环冲拳 依上式,左拳变 掌向下按住木桩下 手,右掌变日字冲拳 向上猛击木桩面部 (图 1-129)。

连环冲拳 依上式,右拳变 掌向下按住木桩下 手,左掌变日字冲拳 向上猛击木桩面部 (图 1-130)。

连环冲拳 依上式,左冲拳

变掌向下按木桩下 手,右按掌变日字冲 拳向上猛击木桩面部 (图 1-131)0

托梁换柱 依上式,当双掌

外摊转成阳掌时,两 手促劲往上推托,注 意两手留中(图1- 132)。

独臂擒狼 依上式,腰马左

转,右手成上膀手膀 向木桩右手内帘,左 手成拜掌护于右胸前 (图 1-133)。

拆门解义

如对方用直冲拳 向我上中路攻击,我 用高膀手接对方的攻击;如对方以另 手同时向我肋部攻击, 我膀手即可随身腰马 转正,同时右手变按 掌,然后转招式紫微伏兽,左手变拳猛击 对方的面部。

紫微伏兽 依上式,身腰马坐正,右膀手变按掌 向下按木桩下手,左 拜掌变日字冲拳猛击 木桩面部(图1 - 134)。

紫微伏兽 依上式,左冲拳变按掌向下按住木桩 下手,右按掌变曰字 拳向上猛击木桩面部 (图 1-135)。

白鹤亮翅 依上式,身腰左转,右掌伏住木桩右 手,同时左肘尖横扫 猛击木桩头部(图1- 136)。

拆门解义

当我右直冲拳打 在对方的面部时,随 即下抓;同时,身腰 马右转,打出左中肘 击向对方的太阳穴或脖子。

图片2

白鹤亮翅 依上式,当左肘 尖撞在木桩头部时, 左手即变掌按住木桩 左手,然后身腰左 转,以右肘尖撞击木 桩头部(图1-137)。

托梁换柱 依上式,双掌向 外摊,当转成阳掌时 两手促劲往上推托, 注意两手留中(图1- 138)。

独臂擒狼 依上式,身腰马 右转,左手成髙膀手 膀住木桩左手内帘, 右手变拜佛掌护于左 胸前(图1-139)。

图片3

紫微伏兽 依上式,身腰马 坐正,左膀手变掌向 下按住木桩中手,右 拜掌变日字冲拳猛击 木桩面部(图1 - 140) 。

紫微伏兽 依上式,右拳变 掌向下按住木桩下 手,左按掌变日字拳 向上猛击木桩面部 (图 1-141)。

白鹤亮翅 依上式,左拳变 按掌向下按住木桩左 手,然后以右肘尖猛 击木桩头部(图1- 142)。

图片4

白鹤亮翅 依上式,右手变 按掌按住木桩右手, 身腰随即右转,以左 肘尖横扫,猛击木桩 头部(图1-143)。

托梁换柱 依上式,双掌外 摊,当转至成阳掌 时,两手促劲往上推 托,注意两手要留中 (图 1-144)。

獅子回头 依上式,身腰马 左转,右手变膀手膀 住木桩左手外帘,左 手变拜佛掌护于右胸 前(图 1-145)。

图片5

仙人托鉢 依上式,身腰马坐正,右膀手沉肘变 右摊手摊住木桩左手 内帘,右拜掌不动 (图 1-146)。

拆门解义当膀住对方的来 手时,即可转马坐 正,摊手抢得对手的 内帘后转招式单虎出> 洞。

单虎出洞 依上式,右摊手促劲,力贯五指后反| 掌,然后以竖掌打向木粧面部,左拜掌不 动(图 1-147)。

拆门解义当摊住对方的来 拳时,抢得内帘的手 变爪猛抓对方的面部。 玄坛伏虎 依上式,右竖掌 变按掌向下按住木桩 下手,左手不动(图 1-148)。

图片6

拆门解义

如对方以低插拳 向我攻击,我可用按 1掌按住对方的来拳, 然后转招式双撞拳法。

双撞拳法

依上式,双手同时握拳,左上右下地向木桩的头和中丹猛 击(图 1-149)。

拆门解义

当我用按掌按住 对方打来的拳时,促 使对方重心前移,随 即打出双日字拳。

饿鹤寻虾 依上式,左拳变掌按住木桩左手,然 |后以右肘叩击木桩喉 部(图 1-150)。

拆门解义

如对方用左冲拳 向我攻击,我即用左伏手封来拳;同时,身 腰马左转,并以左肘 打对方的面部或脖子。

图片7

饿鹤寻虾 依上式,右手变 掌按住木桩右手,然 后以左肘叩击木桩喉 部(图 1-151)

托梁换柱 依上式,双掌外 摊,当转成阳掌时两 手促劲往上推托,注 意两手留中(图1- 152)。

獅子回头 依上式,身腰马 右转,以左手膀手膀 向木桩右手外帘,右 手成拜掌护于左胸前 (图 1-153)。

图片8

仙人托钵

依上式,身腰马 坐正,左手沉肘变掌 外摊,摊住木桩右手 内帘,右拜掌不动 (图 1-154)。

单虎出洞

依上式,促劲使 力贯五指,然后以竖 掌猛打木桩面部,右 拜掌不动(图1- 155)。

拆门解义

当我摊住对方来 拳抢得内帘后,可使 出爪法去抓对方的面 部或脖子。

玄坛伏虎 依上式,左竖掌 打木桩面部后,变伏 掌向下按木桩下手, 右手不动(图1 - 156)。

双撞拳法 依上式,双手变 日字拳,并右上左下 地同时猛击木桩头部 和胸部(图1-157)。

饿鹤寻虾 依上式,右拳变 掌向下按住木桩右 手,左肘出外帘后扭 身上绕,以肘尖猛击 木桩喉部(图1 - 158)。

饿鹤寻奸 依上式,左手变 掌向下按木桩左手, 右肘出外帘后扭身上 绕,以肘尖猛击木桩 喉部(图1-159)。

图片9

托梁换柱 依上式,双掌外摊,当转成阳掌时两 手促劲往上推托,注 意两手留中(图1- 160) 。

猛虎凭栏 依上式,身腰向左转,左手成拜掌护 于左胸前,右手变膀 手膀住木粧下手(图 1-161)。

拆门解义

对方以低插拳向 我攻击,我即可用低 膀手接其来招,然后 转招横扫千军。

横扫千军 依上式,右膀手突然下插,杀向木桩 右腹部,身体略前俯 (图 1-162)。

拆门解义

当膀手膀住对方 来拳后,随即身体移 马前倾,同时打出刀 掌猛击对方下腹部。

图片10

斑豹施威 依上式,左脚向左方跳一步,身腰马 跟上,成右耕左拦手 后,右脚向木桩脚打 出虎尾脚(脚向后直 踩,武术界称此为虎 尾脚)(图1-163)。

拆门解义

当我以高、中、 低三膀手拦住对方桥 手时,即可向右边闪 身移出一步,同时打 出虎尾脚,然后转招 探囊取宝。

探囊取宝 依上式,当脚踩向桩脚后,紧接着以 右脚尖踢向木粧底 部,然后右手摊住木 桩右手外帘,左手成 横掌打在木桩右肋 (图 1-164)。

迫步耕拦 依上式,右脚向前紧迫木桩脚,身体 稍向右转。左手耕在木粧右手外帘,右手 变拦手拦住木桩下手 (图 1-165)0

白鹤回头 依上式,抽回右 脚,上身稍向左转。 左手成弓背留中掌钩 住木桩右手外帘,右 手变拳向上猛击木桩 面部(图1-166)。

拆门解义

在右脚迅速抽离 对方脚侧的同时,左 手割住对方的来拳, 右手猛击对方的颧骨。

白鹤回头 依上式,身腰稍 向右转,右拳变弓背 留中掌钩住木桩右手 内帘,左手变拳向上 猛击木桩颧骨位置 (图 1-167)。

白鹤回头 依上式,身腰稍 向左转,左拳变弓背 留中掌钩住木桩右手 外帘,右手变拳向上 猛击木桩面部颧骨位 置(图 1-168)。

托梁换柱 依上式,双掌外 摊,当转成阳掌时两 手促劲往上推托,注 意两手留中(图1- 169)。

猛虎凭栏 依上式,身腰稍 向右转,左手变膀手 膀向木桩下手,右手 变拜佛掌护于左胸前 (图 1-170)。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13

横扫千军 依上式,身体稍 向前倾(呈小俯势), 左膀手变掌突然向木 桩左腹部猛击,右手 成护掌不动(图1- 171)。

斑豹施威 依上式,右脚向 右方跳一步,左脚以 虎尾脚猛踩木桩脚。 双手为左拦右耕手 (图 1-172)。

探囊取宝 依上式,左脚上 步,脚尖踩在木桩根 部。左摊手摊住木桩 左手外帘,右掌变低 掌打在木桩中手的左 腹部(图1-173)。

图片14

追步耕拦 依上式,左脚摆 步迫住木桩脚(脚外 侧紧贴木桩脚)。右 手耕住木桩左手外 帘,左手往下拦住木 桩下手(图1-174)。

白鹤回头 依上式,左脚抽 离木桩脚,身腰稍向 右转。右耕手变弓背 留中掌钩住木桩左 手,左手变日字冲拳 猛击木桩面部(图1-)。

白鹤回头 依上式,身腰稍 向左转,左拳变弓背 留中掌钩住木桩左手 内帘,右掌变拳向上 猛击木桩面部(图1-)。

图片15

白鹤回头 依上式,身腰稍 向右转,右拳变弓背 留中掌留住木桩左 手,左掌变拳向上猛 击木桩面部0

托梁换柱 依上式,双掌外 摊,当转成阳掌时, 两手促劲往上推托, 注意两手留中。

钩镰膀手 依上式,身腰马 稍向左转,右手成膀 手膀住木桩下手,左 拜掌护于右胸前(图 1-179)。

拆门解义

如对方以低插拳 向我攻击,我即可身 腰左转,以膀手膀住 对方的来拳,然后转 招沉肘冲拳。

沉肘冲拳 依上式,身腰马坐正,右膀手沉肘变 日字冲拳猛击木桩面 部,左拜掌不动(图 1-180) 〇 ^

拆解义

将沉肘化拳猛击 对方的头部。

沉桥按掌 依上式,以长桥促劲,用掌根下按木 桩下手,左拜掌不动 (图 1-181)。

拆门解义

对方以下钩拳或 低插掌向我下路攻 击,我即可以沉桥按 掌接招,然后转招连 环冲拳。

连环冲拳 依上式,下按掌变日字冲拳向上猛击 木桩面部,左拜掌不 动(图 1-182)。

图片16

白鹤晾翼 依上式,右拳沉 肘,拳掌向耳后收, 右肘直撞向木桩面部 (图 1-183)。

拆门解义

我方用直冲拳猛 击对方头部,随即以 肘底劲从下向上撞出 肘尖,猛击对方的面部。

沉桥按掌 依上式,收右 肘,右拳下按木桩下 手(图 1-184)。

白鹤晾翼 依上式,右按掌 向耳后收,右肘尖由 下而上直撞出,猛击 木桩的面部(图1- 185)。

图片17 图片18

托梁换柱 依上式,双掌外 摊,当转成阳掌时, 两手促劲往上推托, 注意两手留中(图1- 186) 。

钩镰膀手 依上式,身腰马 向右转,左手成膀手 膀住木桩下手,右拜 佛掌护于左胸前(图 1-187)。

沉肘冲拳 依上式,身腰马 坐正,膀手沉肘变日 字冲拳猛击木桩面 部,右拜掌不动(图 1-188)。

图片19

沉桥按掌 依上式,以长桥 促劲,左手用掌根劲 下按木桩下手,右拜 掌不动(图1-189)。

连环冲拳 依上式,下按掌 变日字拳向上猛击木 桩面部,右拜掌不动 (图 1-190)。

白鹤晾翼

依上式,左拳掌 向耳后收,右肘尖由 下而上直撞出,猛击 木桩的面部(图1-)。

沉桥按掌 依上式,收回左 肘尖,然后变掌下按 木桩下手(图1 -)。

白鹤晾翼 依上式,左按掌 向耳后收,左肘尖由 下而上直撞出,猛击 木桩的面部(图1-)。

托梁换柱 依上式,双掌外 摊,当转成阳掌时, 两手促劲往上推托, 注意两手留中(图1-)。

图片20

狮子滚球 依上式,双手托木桩手(四指上翘) 后圈割木桩外帘(图 1-195)。

拆门解义

对方以双龙出海 向我中路攻击,我用 双割手割住对方的来 拳或伏手,然后转招 式猛虎扒沙。

猛虎扒沙 依上式,四指抢入内帘,运掌根劲以 掌打向木桩左、右两 肋(图 1-196)。

拆门解义

当我用双割手割 住对方的来拳时,随 即分开对方的桥手, 用双掌猛击对方的双 肋。

将台钳阳 依上式,双掌握拳收回至将台(图1- 197)。

图片21

全身以钳阳势正 立,头如顶千斤,气 沉丹田,再由丹田到 达四肢,如此连续三 次。此时应是静如处 子,也是预备式中以 静制动的准备。

收拳还原

依上式,双拳变 掌下按后垂指,双脚 收马;两脚跟内收成 反“八”字,再收两 脚尖成“八”字,最 后双脚跟内收半步使 双脚归原位(图1- 198)。

拆门解义

收拳还原,整套 桩法完结。

一、六点半棍法的源流

棍术自古以来属各大武艺之祖,是十八般武艺中重 要的攻防兵器之一,它在武林中广为流传,而且多以外 家棍法为主。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说过:“若能棍,则 诸利器之法,从此得矣。”可见,棍在冷兵器时代占有重 要的地位。咏春拳六点半棍法属内家棍法,外传甚少。 六点半稂法主要由前三点、后三点以及中间不进不退为 半点的六个基本动作组成,因此被武林中人称为六点半 棍法。

北宋斌;经总要>〉说:“取坚重木为之,长四五尺, 异名有四:曰棒,曰轮,曰杵,曰杆。”在冷兵器时代, 棍棒的使用与配备比其他兵器(如刀、枪、剑、戟等) 便利得多。能练就一身娴熟的棍法,一旦遇有突变,常 常可以借用家中的扁担、山野树林中树木的粗枝或竹竿 为兵器。以棍棒为兵器的好处不但在于其取材容易,而 且其运用也十分方便,可抡、劈、扫、舞,可伸可缩, 可上拦,可下打,棍头和棍尾都可运用,其威力也容易 发挥,拳诀中有“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之说,其 威力往往可使对手防不胜防。

据传咏春拳宗师一尘庵主将棍法传给张五之后,其 棍法便在红船中得以流传。后黄华宝和梁二娣两位前辈 初步完善了咏春拳的体系,该套棍法也被称为咏春六点 半棍法。由于黄华宝、梁二娣两位前辈曾在梨园谋生, 故此该棍法也被称为班中六点半棍法。因为当时该棍法 主要是在红船上练习(不能大展拳脚),所以棍法套路采 用了平棍和窄马,棍法中只有杀、割、抡、弹、钉和挑 六个小式。这六个小式看似简单,实际上暗藏的心法变 幻无穷,故此在咏春门中如无相当根基者,是不许教授 六点半棍法的。

一起在红船上的还有另一"位咏春拳高手

大花面锦,授徒有冯少青、霍保全等人。由于当时习武 之风正盛,在红船上练习武艺,除练拳外还要练桩和练 棍,在船上练棍时使用的是棍桩(经木梯或竹梯为桩), 并一直流传至今。当时咏春拳的流传已分二支r 一支是 以黄华宝、梁二娣为代表,也就是流传至今的梁赞咏春, 被誉为佛山咏春;而另一支由大花面锦传冯少青,再传 三水人黎大师,最后又重新传人佛山。虽然是先分后合, 两脉最终都合于佛山,这也是事物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因为各脉的流传都离不开佛山咏春的种种传说,而这些 传说又经门中同人和前辈的代代相传,动作或某些手法 或提法上会有细微的差异,如:咏春拳、谅春拳、永春 拳等,这是不足为奇的,不过各脉流传的拳法、六点半 棍的心法却是一致的。

在清朝的同治年间,六点半棍法由黄华宝、梁二娣 传给了梁赞。其后,大约在光绪年间梁赞再将棍法传授 给了陈华顺、梁春和梁壁等人。陈华顺又传给了陈汝棉 和雷汝济等人,经他们又传给了吴仲素、黎叶婕和叶问 (李小龙的师傅,早年定居香港)。咏春拳在很多时候都 是以师兄带师弟的方式传授的,而黏手和棍法的对练大 都是在师兄弟之间进行,因此在同门中会出现和谐的师 兄互教或师叔伯间互学的团结现象。

大概在民国初年,陈汝棉等人将棍法传给了陈家廉、 招就等人。陈家廉、黎叶麂和叶问等大师都有设馆授徒。 在这个时期,棍法的流传便有了分支,而彭南师傅的六 点半棍法是黎叶麂和招就大师所传。这套棍法从外表上 看较为简单,而实际运用却是千变万化,变幻无常,如 咏春拳诀所曰:“三三不尽,六六无穷。”因此在本门 中,无相当根基者,是绝不会传授六点半棍法的,即使 是熟习三套拳(小念头、寻桥、标指)者,如品行不良, 师傅也绝不会将棍法传授给他。所以在今天,真正掌握 这套棍法的已不多,尽管有些爱好者及同门中人曾经学 过或者还记得整套棍法的打法,也仅涉猎其皮毛而已, 很难打出该棍的巧劲。

六点半棍棍法的分支较多,流传分布的地域较广, 包括佛山、广州、中山、南海、番禺和香港。在国外, 棍法的流传又分二支,有永春拳六点半棍和咏春拳六点 半棍,但并不存在两家棍法,从源流来看原是出于一家, 只是各家习者的手法大同小异而已,本质上是异曲同工 的。

二、六点半棍法的特点

该棍的长度约240厘米(7尺2寸>,它以左把棍为主 (左手在前),要求用力握棍。棍门上与肩平,上不过头, 下不过膝。棍法主要有杀、割、抡、弹、钉和挑。使棍 开式时以咏春拳二字钳阳马为主,要头正、神庄,以六 合(即肩、肘、腕、腰、膝和踝)关节为力点。六点半 棍使用起来变幻无穷,学习棍法时首先是练点数,即整 套棍法的散棍,练熟后才能转练套路;当套路练熟后再 练黏棍,如同学习咏春拳的套路从初级过渡到高级的黏 手一样。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黏棍的练习比较危险, 所以在本书中不教黏棍,还望广大武术爱好者见谅。

初学六点半棍时,应先练杀棍和割棍,要求将木梯 或竹梯倒过来作为棍桩,使作为目标的方框较大。在练 习杀棍和割棍时,以上下、左右不碰木梯为原则。练至 娴熟后,将木梯放正,使作为靶标的方框变小,练习也 是‘以不碰到木梯为原则。当熟练掌握后可转人练抡棍。 抡棍时棍一定要平直,不能高出肩,棍梢不能低下。抡 棍要以双肘内夹出抡,以棍梢直插向目标。初学者可先 选一个点不断练习,如把木人桩的手拿出来,便可在桩 手的四方格中去练至娴熟为止。弹棍时亦要肩平棍直, 蓄抡势。当对方准备向我进攻时,我即用弹棍以待,这 样可使对手不论是从哪个方向向我进攻,不管是攻我的 上、中、下哪路,我都可以随时用杀、割、抡、弹、钉 和挑等棍法进行还击。

钉棍是当对方向我腰部以下攻击或当我的棍已搭在 对方棍上时,用棍梢突然由平往下压打。压打这一招非 常重要,是我向对手发起反攻的准备。挑棍是该棍法最 后一式,是一招后发制人的招式,要领是将棍辎突然由 下向上挑打。它通常是对手向我进攻,我以静奪动的一 招,并常常配合步法而后发。

六点半棍与八斩刀同是咏春门中的独门典篯,以进 攻为主,正如拳经所白:“一寸长,一寸鐵。”它以其 240厘米(7尺2寸)之长劲,迫对手无法靠近,不论对 手用什么兵器进攻,我都可以守住左侧门,并以杀、割、 抡、弹、钉和挑等棍法,配合身腰马的变化迫对手于不 利(失势)之中,然后战胜之。

使棍时,要求手、眼、身法和步法协调合一;要做 到心棍合一,力透棍梢。手法有开合、阴阳和提按之分; 而棍法的着力处在棍梢。外家棍法的步法大多为大蹦大 跳,运动十分激烈,而六点半棍法的练就和_俸是在船 板之上或在船舱之中(为守船、护船之武器),故只采用 咏春拳的二字钳阳马为主攻步法。

三、六点半棍法套路及动作要领

开钳阳马(第1势)

在拍脚钳阳马的基础上,双脚跟略离地面后向左右 移开成“八”字形马,双脚跟着地后双脚尖向左右移开 成反“八”字马,然后双脚跟向左右移半步成“11”字 形马,这时双脚掌外侧紧钳地面,开膝、沉腰、提肛、 收臀,环跳凹陷,气沉丹田。注意上身要挺直,不能后 仰或折腰(图2-1)。 '

下蹲请棍(第2势)

依上势,促腰马劲弯双膝,慢慢下蹲将棍请起,左手阳把握棍,右手 阴把握紧棍尾(手 捶棍时手心向天称 为阳把,手心向地 称为阴把)(图 2-2)。

预备起势 (第3势)

依上势,以腰 马桥促劲,双脚以 锞、膝、髋发力起 身。两手以同肩宽 握棍并提至与肩平 (图 2-3)。

图片24 图片23 图片22

上步杀棍 (第4势)

依上式,双脚 保持二字钳阳马, 然后左脚向前方迈 出一步,以腰马促  六合劲将棍送出 '* (左手将棍前推,

右手将棍尾后拉), 使棍梢与肩同高, 目光盯住棍梢(图 2-4)。

马步割棍 (第5势)

依上式,左脚 着力,右脚向前迈 出一步成二字钳阳 马,也可站右前左 后马。左手将棍拉 回,右手以肘底劲 向前猛推棍尾,使 棍梢朝下,目光盯 住棍梢(图2-5)。

钳阳抡棍 (第6势)

依上式,当完 成割棍后,即将手 中木棍弹回中线, 然后以左右桥手同 时促劲将棍向左前 方直线刺出,以棍 梢守住对手要害部 位(图2-6)。

以上动作要敏 捷阴柔,因咏春拳 的精髓是以静制 动,以柔制刚,刚 柔结合。抡棍常配 合前二势,只是杀 割动作要求迅速准 确,马步稳发,这 样抡棍才能有力和 迅速。

沉腰弹棍 (第7势)

依上式,双手 促劲将棍收回至身 正前方,两手与肩 同宽并双手留中 (两平肘底与双肋 距约10厘米),目 光盯住棍梢(图 2-7)。

守中钉棍 (第8势)

依上式,运六 合劲将棍梢往下猛 打,下打时左手下 压右手上提,使棍 梢突然打下(图 2-8)。这是突然以 重力下打的招式, 如果功力深厚,棍 梢的突然下钉,可 使对手之势尽失。

六合挑棍 (第9势)

依上式,以腰 马桥促劲,将手中 棍由下往上挑打, 即以右手用力将棍 尾下压,使棍梢向 上(图2-9)。此 式为第一'点棍。

 

上步杀棍(第 10势)

依上式,左脚 向前迈出一步,以 腰马促六合。左手 向前,右手后拉, 使棍梢高与肩平, 目光盯住棍梢(图 2_10)。

图片26 图片25

马步割棍 (第11势)

依上式,左脚 着力,右脚向前迈 上一步成二字钳阳 马,也可站右前左 后马。左手回拉, 右手以肘底劲向前 猛推棍尾,使棍梢 向下,目光盯住棍 梢(图 2-11)。

钳阳抡棍 (第.12势)

依上式,当割 棍完成后,即将手 中棍弹回中线,左 右桥手同时促劲, 将棍梢向左前方直 线刺出,以棍梢守 住对手要害部位 (图 2-12)。

此招式动作要 求在微动中完成, 因为咏春拳的精髄 是以静制动,以柔 制刚,刚柔兼备。 抡棍常常配合前二势,不过杀割要迅 速准确,稳坐钳阳 马,只有马步稳抡 财会有力而迅速。

沉腰弹棍 涕13势)

依上式(仍为 钳双马),双手用 力将棍收回至身正 前方,双手与肩同 宽(要留中),即 双平肘底与两肋距 约10厘米,目光 盯住棍梢(图2- 13)。

守中钉棍 (第14势)

依上式,以六 合劲将棍梢往下猛 打,然后左手下 压,右手上提(图 2-14) 。

这是突然以重 力下打的招式,如 果功力深厚,这招 下钉压打可使对手 之势尽失。

六合挑棍 涕15势)

依上式,以腰 马桥促劲将手中棍 由下往上挑打,即 以右桥手用力下 压,左桥手上挑使 棍梢朝上(图2- 15)。此势为第二 点棍。

上步杀棍 (第16势)

依上式,左脚 向前迈出一步,以 腰马促六合劲。左 手向前推棍,右手 将棍尾向后拉,使 棍梢与肩同髙,目 光盯住棍梢(图 2-16) 。

图片27 图片28

马步割棍 (第17势)

依上式,左脚 着力,右脚向前迈 出一步,成二字钳 阳马,也可站右前 左后马。左手将棍 回拉,右手以肘底 劲向前猛推棍尾, 棍梢朝下,目光盯 住棍梢(图2- 17)。

钳阳抡棍 傑18势)

依上式,当割 棍完成后,即将手 中棍回弹中线,并 以左右桥手同时促 劲,将棍梢向左前 方直线刺出,使棍 梢守住对手要害部 位(图 2-18)。

此招动作要求 在微动中完成,抡 棍经常是配合前二 势用,杀割棍时一 定要迅速准确,坐稳钳阳马,马稳抡 棍才能有力而迅 速。

沉腰弹棍 (第19势)

依上式(仍为 钳阳马),双手用 力将棍收回至身正 前方,两手与肩同 宽(要留中),即 双手平肘底与肋距 约10厘米,目光 盯住棍梢(图2- 19)。

守中钉棍 (第20势)

依上式,以六 合劲将棍梢往下猛 打,打下时左手下 压,右手上提(图 2-20) 。

这是突然以重 力下打的招式,如 果功力深厚,这招 下钉棍可使对手瞬 间失势。

图片30 图片31

六合挑棍

依上式,以腰 马桥促劲,将手中 棍由下往上挑打, 即以右桥手用力将 棍尾下压,左桥手 上挑,使棍梢朝上 (图2-21)。这为 进步第三点棍。

退马割棍 涕22势)

依上式,右脚 重心坐稳后左脚后 退一步。然后左手 向后用力将棍猛 抽;同时,右手用 力前推,使棍稍微 向下和左后方割 出,目光盯住左前 方(图 2-22)。

图片32 图片33

马步杀棍 (第23势)

依上式,右脚 退后一步,成二字 钳阳马,也可站右 前左后马。同时, 以腰马促六合劲用 左手向前推棍,右 手以肘底劲将棍向 后拉回,使棍梢与 肩齐平后留在左前 方,目光紧盯棍梢 (图 2-23)。

钳阳抡棍 (第24势)

依上式,当杀 棍完成后即弹回守 住自己的中线,双 手同时促劲,使棍 梢向左前方直线刺 出,以棍梢守住对 手要害部位(图 2-24)。

此招动作要求 在微动中完成,因 为咏春拳的精髓是 以静制动,刚柔兼备。抡棍常常配合 前二势用,而且一 定要迅速准确。钳 阳马一定要站好, 马稳抡棍才有力而 迅速。

沉腰弹棍 (第25势)

依上式,仍为 钳双马,双手用力 将棍收至身正前 方,两手与肩同宽 (双手留中),目光 盯住棍梢(图2- 25) 。

守中钉棍 (第26势)

依上式,促六 合劲将棍梢打下 (左手下压,右手 上提)(图2-26)。

这是突然以重 力下打的招式,功 力深厚者使用这招 突然下钉,可使对 手瞬间失势。

图片36 图片37 图片34 图片35

六合挑棍 (第27势)

依上式,以腰 马桥促劲,左桥手 上挑,右桥手下 压,使棍梢朝上, 目光盯住棍梢(图 2-27)。此势为后 退第一点。

退马割棍 (第28势)

依上式,马坐 稳,左脚向后退一 步。左手后抽,右 手猛向前推使棍梢 向下,然后向后割 出,目光盯住左前 方(图 2-28)。

图片39 图片38

马步杀棍 (第29势)

依上式,右脚 向后退一步成二字 钳阳马,也可站右 前左后马。以腰马 促六合劲用左手向 前猛推棍,右手以 肘底劲向后拉棍, 使棍梢与肩齐平后 留在自己左前方, 目光盯住棍梢(图 2-29)。

钳阳抡棍 (第30势)

依上式,当杀 棍完成后即将棍弹 回守住自己的中 线,双手同时促 劲,使棍梢向左前 方直线刺出,以棍 梢守住对手要害冰 位(图 2-30)。

这招要在微动 中完成,因为咏春 拳的精髓是以静制 动,以柔制刚,刚柔兼备。抡棍时常 常配合前二势用, 但是一定要迅速准 确。坐稳钳阳马, 马稳抡棍才会有力 而迅速。

沉腰弹棍 (第31势)

依上式(紧钳 双脚),双手促劲 将棍收回至身体正 前方,两手与肩同 宽,双手留中,目 光盯住棍梢(图 2-31)。

守中钉棍 (第32势)

依上式,促六 合劲将棍梢下打 (左手下压,右手 上提)(图2-32)。

图片42 图片41 图片40

浏览78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