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截脚技术
(—)侧蹬脚
(1 )动作
低位侧蹬脚:由摆桩起,上体微向右转,重心偏向 右脚支撑,左腿屈膝上抬勾脚尖,小腿稍外展,膝盖向右 侧;支撑脚稍屈膝同时左脚由屈到伸向侧前下方阻蹬踹踢 出,脚高与膝平,呼气发力,劲力达脚跟或脚全掌,眼 视前方,动作完成迅速原路收脚恢复摆桩桩式(图刀~图 79)。此为前脚(左脚)低位侧蹬脚动作。
后脚(右脚)低位侧蹬脚与前脚侧蹬脚动作方法相同,唯向左转身发右脚向前侧阻蹬动作(图80)。
中位侧蹬脚:前脚中位侧蹬脚动作同样由摆桩起,重心后移至右脚支撑,身体向右稍 偏,左腿屈膝勾脚尖抬起小腿上摆,膝盖向右,脚掌正对阻挡目标,上体顺势侧倾,紧接着 右脚蹬地,展髋挺膝,左脚由屈到伸向侧前方蹬踹踢出,呼气发力,劲力达脚跟或脚全掌, 眼视前方,动作完成迅速屈膝收脚原路收回,恢复摆粧桩式(图81~图83)。此为前脚中位 侧蹬脚动作。
后脚(右脚)与前脚动作方法相同,唯向左稍转起脚侧蹬(图84)。

(2)要领
保持正确摆桩桩式以备动作;动作时上体微向后侧 倾;重心后移,屈膝降低重心和踹踢要连贯协调;要充 分利用展髋、挺膝和腰马之力;动作要隐蔽、突然、准 确;双手随势保持防护姿势;注意低位与中位侧蹬脚的 细微区别;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二)前蹬脚
(1 )动作
由摆桩桩式,身体适度放松与警觉,左脚勾脚尖 屈膝上抬,右腿微屈支撑,同时以左脚脚跟领先由屈到 伸直线向前蹬踹踢出,呼气发力,劲力达脚跟,眼视前 方,劲力达脚掌或脚跟,动作完成后,迅速收脚恢复摆桩桩式(图85~图87 )。此为前脚(左脚)前燈脚动作。
后脚(右脚)前蹬脚动作与前脚相同,唯以后脚向前蹬踹(图88 )。

(2)要领
屈膝上提,蹬出时要连贯协调;蹬击时,上体稍右偏;左髋前送,以大腿带小腿快速发 力蹬踢;动作时,上体可后仰稍含胸,收下颏;双手随势保持防护姿势;精神与技法融合为 —地做动作。
(三)截脚说明
截脚技术,就是以基本的腿法进行截击消解运用。严格 地讲,它是对踢法的高超运用,使踢法可以达到攻守合一的
境界。
低位侧蹬脚可在对方逼近或攻击时,直接用脚低截踹 踢对方前伸的下肢,特别是膝胫,能有效地阻挡或截击任何 形式的攻击。如果能准确、及时、有力地击中对方膝关节, 可使对手行动困难、战斗力大失,有时可达到一招制敌的效 果。它也可以配合步法实施阻挡,更易奏效,使对手防不胜 防。
中位侧蹬脚在对方进攻和逼近时,可及时起腿阻截,其 力量人里透内,有击倒重创的威力。或用侧踢阻截重击对手 腹肋部,可摧毁对手的战斗意志,是既快又狠的高效攻防踢法。
前蹬脚可利用这种踢法腿长力直的优势,阻击对手的强攻,或削弱对手的战斗力,并伺
机反击,争取主动。
截脚阻击或其他形式的防守时,要注意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把握好对方即将开始行动 之前的瞬间,行动是藏由于心中的力量、情感或情绪支配控制的,因此,准确把握对方的力 量、情感和情绪,由此做出相应的行动是必要的。防守,要看到对手心理隐秘的活动,并伺机而击。
(四)截脚运用
- 低位侧蹬脚截腿
(1)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 时,乙方向甲方靠近 的同时,起左脚欲侧 踢甲方,甲方迅速上 抬左脚侧踢阻挡乙方 的起脚(图89-图91)。
(2)说明 侧蹬脚阻挡截 击对方的腿攻时,判 断要及时,出击要迅 速,要做到彼不动我不动,彼要动我先 动。
2.中位侧蹬脚阻 击
(1)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 时(图92 ),乙方抢先 发右拳欲重击甲方上 路,甲方反应迅速起 左脚向前侧蹬踢阻击乙方发拳进攻,破坏乙方 的动作(图93’图⑷。
(2)说明
用低位或中位侧蹬 脚实施阻挡截击,动作 要及时,出击要迅速, 以自己的动作阻挡对手 的动作。
- 前蹬脚阻挡
(1 )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时
(图95),乙方欲起右腿扫踢甲方(图96),甲方反应迅速起左脚向前蹬踹阻挡乙方起腿, 阻挡或破坏乙方的腿法攻势(图97 )。
(2)说明
前蹬阻挡和侧蹬阻拘或阻击动作一样,需要及时判断,出击要迅速,以静制动。

第四节咏春拳搏击术闪躲技法
咏春拳散打搏击中的闪躲防守技法,主要是以身体的闪躲动作,离开对方击打的路线。 通常闪躲可以是直线的闪躲,也可以是弧形和半圆形的闪躲闪躲是咏春拳散打搏击中最为 实用的防守方法,这种防守方法在进行防守时可以空出手脚以便进行反攻=
闪躲技法在实战中运用时,要求练习者能准确地判断对方的进攻动作和有较好的时空感 觉,若能掌握得较好,闪躲的动作就会使对方的拳法、腿法不断击空和失误,失去平衡,并 可对对方暴露的部位趁势给予有利的打击
a闪躲防守技法,根据咏春拳的特点可以具体分为侧闪躲、后闪躲、上闪躲、下闪躲等技巧
―、侧闪躲技术
(—)动作
外侧闪:由摆桩起,两脚稳定桩马,随即上体由中线向外侧(左侧)迅速倾斜侧闪,双 手随势保持防护姿势,眼视前方,动作完成迅速恢复摆桩桩式(图98~图丨00)。此为向外侧 闪躲动作

内侧闪:由摆桩起,两脚稳定桩马,随即上体由中线向内侧(右侧)迅速斜侧闪,双 手随势保持防护姿势,眼视前方,动作完成迅速恢复摆桩桩式(图101~图103)。此为向内 侧闪躲动作。

(二) 要领
保持正确的摆桩桩式和警觉心准备动作;两脚稳定桩马同时随外侧闪身协调配合;上体 外侧闪准确、快速;以腰马发力于上体侧闪动作;两手侧闪身保持防护姿势;内侧闪与外侧 闪动作刚好相反,以腰马劲力使上体向内倾斜侧闪动作;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三) 说明
侧闪技术,是以腰马之力促使上体向左或向右形成的外、内侧倾身闪躲法。身体上的闪 躲法同样需要身体各部位高度协调,整体的配合方可使动作上下协调、顺畅。
侧闪可以对付对手拳法或腿法形式的攻击,闪躲时仅以上体的内、外侧身动作避开对方 有力的攻击即可,并可在闪躲成功瞬间反攻对手。
闪躲技法与其他防守技法运用一样,需时刻保持恒常之心,即在搏斗时保持平常练习时 的心态,不要有任何改变起伏。精神不要为身体所累,也不要让身体为精神所影响,要把注 意力集中于心,而不集中于身,不要让对手窥破自己的心态。
(四) 运用
- 外侧闪躲手法攻击
(1 )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时(图104),乙方向前移步同时发出掌砍击向甲方面门(图105),甲
方在乙方出招接近瞬 间,迅速向外侧倾斜 上体闪避开乙方掌法 砍击进攻(图106、 图 107)
甲方与乙方对峙 时,乙方向前逼近同 时突发右拳直击甲方 头部或面门,甲方迅 速向右转体向外侧闪 身避开乙方拳攻(图108)
(2)说明
侧闪时,以腰发劲, 转动上体快速及时。
- 内侧闪躲手法攻击
(1 )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时 (图109),乙方向甲方逼 近同时突发前手直拳攻击甲方胸部或面门(图110)
- ,甲方可配合 步法以右脚向右或右 前进马一步,同时迅 速向右转体,左脚沿 弧线跟上一步,闪开 乙方的直拳进攻(图111)
(2)说明 外侧闪与内侧闪

防守技术,不仅可以闪 躲直线类的手法攻击, 也可闪躲直线类的腿法 攻击,有时也可以内或 外闪躲其他形式的攻 击。
二、后闪躲技术
(—)后仰闪躲
- 动作
由摆桩起,两脚稳
定粧马同时,重心后移,上体由中线直接后仰,耸肩向上闪躲,两手随势保持防护,眼视前 方,动作完成迅速恢复摆粧桩式(图112~图114)。
- 要领
保持正确的摆桩桩式以备动作;上体随腰马劲力直接向后仰闪;耸肩后仰快速、协调; 两手保持自护;两脚要稳定重心;动作紧凑、顺畅;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 说明
后仰闪躲,即以身体(主要以上体)向后仰身达到闪避手法或腿法攻击的闪躲动作。 通常,上身向后闪避的动作不需太大,能以躲避对方的攻势即可,否则动作太大不能及 时实施相应的攻击。

4.运用
后仰闪躲手法攻 击
(1 )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 峙时(图115 ),乙 方前移步同时发左拳 直击甲方胸部或面门 (图116),甲方迅 速重心后移,上体后 仰闪躲乙方直拳攻击
(图117 ) 〇此为后 仰闪躲直线拳法攻 击。
甲方与乙方对 峙时(图118 ),乙 方逼近甲方同时,突 发右手摆拳击打甲方 头部(图119 ),甲 方迅速后仰上体闪躲
乙方摆拳攻击(图 120)。此为后仰闪 ,躲弧线类拳法攻击。
(2 )说明
后仰身闪躲不同形式的拳法或手法攻击时,要快速、及时,控制好重心平衡,全身上下 协调动作。
(二)后缩腹闪躲
- 动作
由摆桩起,两脚稳定桩马,腰腹直接向后收缩,重心随即后移,两手保持防护,眼视前 方,动作完成迅速恢复摆桩桩式(图12卜图123)。
- 要领
保持正确的桩式准备动作;腰腹随桩马的稳固直接向后收缩闪躲;两手保持防护;全身上下动作紧凑、顺 畅;精神与技法融合 为一地做动作
- 说明
后缩腹闪躲,即 以腹部向后收缩达到 闪躲对方拳法或腿法 攻击的闪躲技术向后缩腹闪躲 时,主要是以腹部不 太大的动作闪避突然的直线或弧线的拳法攻击.或腿法的攻击.缩腹闪躲要及 时、快速,否则易遭对手的快速攻击。

- 运用
(1 )缩腹闪避手法攻击
- 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时(图124),乙方向甲方逼近同时 发左拳直击甲方腹部(图125),甲方迅速向后收缩腰腹 躲避乙方拳攻(图126)。
- 说明
缩腹闪避手法攻击,要及时、快速,迫使对方的拳法落空。
(2)缩腹闪避腿法
攻击
①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时 (图127 ),乙方突起 j 脚前蹬踢甲方腹部(图 128),甲方反应迅速后 收腰腹,避开乙方蹬踢 (图 129 >。
②说明
向后收腰腹闪躲拳或腿攻击,动作要及时、快速,同时 注意保持自身平衡。
(三}收腿闪躲
- 动作
由摆桩起,以后脚支撑身体同时,前脚随即向后回收于 后腿的胫骨前面,两手随势保持防护,眼视前方,动作完成 迅速恢复摆桩桩式(图130〜图132 )。
- 要领
保持正确的摆桩桩式;后腿支撑稳固;前腿快速回收于 后腿前;两手配合保持防护;收腿快速、准确;整个动作上下配合协调;精神与技法融合| 为一地做动作。

- 说明
收腿闪躲,主要是处于两 脚前后摆桩的桩马对敌式时,
以快速的后收前置的腿脚躲避 对方的下路腿法攻击。
运用收腿闪躲技术,要随 对方的动作相应及时动作,收 腿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以避开 对方的攻势即可,此有利于恢 复及时的反攻。
收腿闪躲低位腿法攻击
- 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时(图133),乙方突发左脚侧踢甲方前伸的左腿(图134),甲方迅 速向后回收前腿于后腿的胫骨前面,闪避开乙方的侧踢攻击,迫使乙方起腿踢击落空(图 135) 〇'
- 说明
收腿脚后闪时,要注意保持自身平衡,动作要快速、及时。

三、上提膝闪躲技术
(一)动作
由摆桩起,后腿支撑,前腿迅速上提膝成上闪躲状,两手随势保持防护,眼视前方,动 作完成,迅速恢复摆桩桩式(图136~图138)。
保持正确的桩式和警觉心;支撑腿稳固灵活;提膝上闪快速、准确;两手配合自护;精 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s(三)说明
上提膝闪躲技术,是在咏春拳搏击实战中上提 腿膝达到闪避对方下路腿法攻击的防守技术。
上提膝时,要随对方对下路的腿法攻击动作相 应及时动作,避开或使对方的下路腿法攻击落空即 可,并随时注意紧接的攻击

(四)运用
上提膝闪躲下路腿法攻击
(1 )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时(图139),乙方突发右脚 勾踢甲方前伸的左腿脚(图140),甲方反应迅速 提膝上闪乙方勾踢攻击(图141 )。
甲方与乙方对峙时,乙方向甲方靠近,先发
左腿扫踢甲方下 路,甲方迅速上 提左膝闪开乙方 扫踢腿攻击(图 142)
0(2 )说明 提膝上闪可 用于闪避直线或 弧形类的腿法攻 势,防守时,动 作要迅速,身体与提膝配合协调、顺畅,同时准备反击。

四、下潜身闪躲技术
()动作
由摆桩起,两腿屈膝同时缩身收下颏,成向下潜 身闪躲动作,两手保持防护,眼视前方,动作完成迅 速挺身恢复摆桩桩式(图143~图145)。
(二)要领
保持正确的桩式准备动作•,两腿屈膝即俯身下
潜闪;两手随势保持自护;下潜 快速、灵活、稳固;整个动作协 调、灵活;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 地做动作。
(三)说明
下潜身闪躲,是以两腿配 合身体下潜伏形成的闪躲防守技 术。
这类闪躲防守法可以用来闪躲手法或腿法的攻势。
各种防守技法的运用,最恰当之处应是在不看到对方的动 作,却能感知到对方所欲实施的动作,欲做到这样需经无数反 复的训练方可能达到。
防守,无论是用格挡还是闪躲,仅动作的稍作改变格挡或 避开对手的攻击,并随心所欲地控制对手的动作,这需要不断 地磨炼才能达到。
对于各种进攻技法,也有相应的防守技法。具体如何采取 防守,不要在某一固定位置,要取决于战况的地形、位置,顺 应敌势,不墨守成规,随时随势而采取恰当的防守或闪躲。

(四 > 运用
下潜身闪躲直线拳法 攻击。
1.下潜身闪躲手 法攻击
(1)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 时,迅速进入交战状 态,乙方发左拳或右 拳欲重击甲方头部, 甲方迅屈膝缩身下潜 闪避开乙方拳击(图 146、图147)。此为或以下潜身闪躲 弧线类拳法攻击(图 148、图 149)。
(2 )说明 下潜身闪躲手法 攻击时,要随对方的 动作及时变势,动作 幅度不要太大,以躲避开攻击即可。

2.下潜身闪躲腿 法攻击
(1 )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 峙时(图150 ),乙 方突起左腿扫踢或 侧踢甲方上路(图 151 ),甲方反应迅 -速屈膝下潜避开乙方
踢击,迫使乙方腿法攻击落空(图152)。
(2 )说明
下潜身闪躲腿法攻击与手法攻击基本相同,下潜身 的动作以能及时避开对方的攻击动作即可。
第十章咏春搏击术战术
咏春拳是一种集内外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它立足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 灵活、出拳弹性、不练花架子等特点。由于历史上的一些原因,咏春拳传到梁赞等一代人以 后,仅限于在佛山一带流传,并形成了佛山咏春拳的独特武术文化现象。后经过梁赞先生的 努力,使得咏春拳能在佛山一隅发展壮大起来,所以在武林中咏春拳又有“佛山咏春”之 称。
咏春拳搏击技术技法要和战术融合起来,才能形成完善的咏春拳搏击术。咏春拳搏击技 法上变化多端,动作迅速,修习者要想用咏春拳战胜敌人,不仅要求修习者有良好的身体素 质(体能)、高超的咏春拳技、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必须配合合理的战术。因为,战术是发 挥咏春拳技术的手段,咏春拳技术掌握得全面、熟练,战术变化才能运用自如。
第一节咏春拳搏击技法与战术配合基本要求
咏春拳搏击实战中的战略战术包括“先发制人速战速胜”、“后发制人出奇制胜”、 “避实击虚,击其不备”、“以小胜大”等。其战术哲理是根据咏春拳的散打搏击实战特 点,以柔制刚,以小挫大,以整破中,以直破横,以横破直等奇正变化。咏春拳的实战打法 离不开战略战术,而稳操胜券的打法,贵在技术用劲的神速和灵变,讲求驭势、破势的攻击 能力。驭势就是咏春拳中的制手、制脚;管势先失对方的重心;破势攻击就是以拳、桥、 掌、指、肘、膝、腿连续进攻。
研究咏春拳搏击战略战术,是要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去探讨和发展传统的咏春拳。在 这里介绍的咏春拳搏击战术,是在咏春拳基础上进行认识和理解咏春拳独特的搏击理论。
咏春拳搏击格斗基本体系
咏春拳搏击是以近战的辩证理论“无招胜有招”为核心,其基本格斗体系回顾如下:
(—)小念头
咏春拳是由人体内在的意念支配着有形的肢体作为一个整体,并以双手打法为主体技 术,进行快速协调的近体攻防格斗,以取得最大的实效。
小念头,是锻炼在搏击攻防格斗中用手打人的基本动作,这也是咏春拳拳套和搏击基本 的人门训练。
(二) 标指
标指,是禅理的“标月指”,其意喻要穿越手指看月亮,即被人打时要眼光放远。它是 打与被打的辩证法思想。
标指的战术特点:
- 利用桥底手去抗衡桥上手,例如借地下反力从下而上的标指手。
- 被多人围攻时,不用寻桥追形,而是追手(捉手),牵一人之手去阻挡众人之手。
- 不用寻桥时,肘底力不打尽;屈肘时,标指要伸直手。
- 在不同角度下不能打直拳时,要打弧线的拳,以迂为直。
(5 )用两手挡对方之攻(摊手和护手的配合),例如挡住利器的攻击去保护头部要害。
(三) 寻桥
寻桥,是以敌我之间双方的对抗与互联当作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去寻求我方肢体在互 动的攻防格斗中快速打人取胜之路线。
小念头,是朝形打定靶,而寻桥是追形打活靶。如从两点之间画条直线,则寻桥就是要 找这条最短路线。
寻桥主要是锻炼简单直接实效的打人技术,且寻桥的技术可以随练习者水平的提高发展 有自己个性的打法。
(四) 黐手
黐手,是锻炼攻防格斗中双手的触觉反应和随机应变,因而是咏春拳搏击以近战的辩证 理论“无招胜有招”为核心的快速打人取胜之入门钥匙。
(五}木人桩法
木人桩(椿)法,主要锻炼平时较少用或较难用其他方法锻炼的打人技术。
木人桩的战术特点:
(1 )锻炼另一种反应,熟练补救自己在步法或手法上已产生的错误(错手),快速改 变迂为直地打人取胜。
(2)锻炼脚法,主要有多种实用脚法应用于不同方向,例如中线正身脚、侧身撑踢 腿、踩腿脚等。
(3 )锻炼败形(失形)身法补救,例如被拖失稳劣势下运用。
- 咏春少用擒拿手(包括反关节、错骨),对练难用真力。
- 攻击要害,例如头部,使动作有拍子节奏感。还可锻炼消打同时的时间性、角度 方向以及其他等。
二、咏春拳搏击格斗特点
咏春拳搏击格斗讲究防护,稳重灵巧,在拳理上多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应付外界千变成化的进攻,以短桥相接,连消带打,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形成了咏春拳搏击技术。
- 中线理论。中线,即由人体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虚设线。若将敌我之中线连 接便成一个中线平面。若配合(朝面追形)我方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是绝对的有利。在进攻方 面我方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 近者当然较快击中。再者我方若向敌方左或右攻击,对方很容易卸去我方之力。但若我方向 敌方中线攻击,对方则甚难卸力,而且受力较重。在防守方面我方守自身中线,配合(朝面 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破门中去消解,这也是消法的最短行轨。
- 朝面追形。与对方朝正面对面者为“朝面”。若不能“朝面”(如对方面向其他 方向)我方之面沿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者是为“追形”。
咏春对敌时尽可能是正面朝敌的。不论敌方环绕着我方走向任何方向,我方必定朝面追 形向着敌方。这样做的好处如下:
- 防守方面。简化敌人向我方进攻的来向。因为正面之攻击,敌人向我方进攻之来向只 限于九路。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因此我方 对敌人来势较易捉摸。
- 进攻方面。配合中线理论,我方较易击中目标及敌人受力较重。
- 出手快而影小。双手能同时到达敌人,所以出手时不用转动肩头,因此出手之影(先 兆)会很少,而且左右手很易互相兼顾。
- 埋肘理论。咏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数是手肘紧贴着中线平面的。这样做的好处如 下:
- 巧方面。可抢中线以达最短距离和最重之攻击。
- ^方面。一方面埋肘本身已保护身体若干重要部分,另一方面守中线以达最短距离之防 守。
- 收肘理论。咏春出手后(不论是攻或守),手和手臂均不再蓄力,手肘屈曲是为 收肘。这样除了有利自己同一双手能立刻再做攻击外,在防守方面使敌方难以取我方之关节 并使守位方面也会较紧密。
- “来留去送”心法。“来留”者,对方向我方击来之手法,我方除了消解外最好 尽可能将其留住,以便利用咏春桥手相接之感觉将其控制。“去送”者,当敌方强力向我方 击来,我方利用手法,把击来之方向改变,令其攻击不能击中我方,若可能我方应当再加力 顺其势向改变后的方向送去,令敌方失势或招式用老。
- “甩手直冲”心法。“甩手”者,是当对方突然将与我方相接之桥手撤去(不论 向任何方面)。每当对方“甩手”,我方应以第一时间发招冲出直攻敌方谓之“直冲”。
“来留去送”和“甩手直冲”心法,是从黐手练习锻炼出来的。
- 守攻同期。当我们消对方之攻击时,在可能范围内我们应同一时期发招攻向对手.这样将会由被动变主动而达到后发制人。
(8 )其他辅助心法。
- 不消“过笼”(过头)。咏春消手以能消解对方来手而不超过防守所需范围为原则^ 对方来手若不可能击中我方,我方则不需要运用任何消法。不消“过笼”可以减少气力和时 间的消耗3消后反击敌当会更快^
- 不“追手”。“追手”者,离开防守所需范围来追着去接触对方桥手。咏春拳长于桥 手相接后之感觉和反应,.所以初学咏春拳者很容易下意识地犯“追手"的错误。若敌桥手不 在我方的防守范围内,我方不要追着去接触其他桥手,反之应该趁机向敌攻击以求击敌。若 对方用桥手消我方攻击,我方便达到接触对方桥手之目的;这是“寻桥”方法之一。
- 不“冲身” D咏春出手(攻或防)、马步上落和转变都要以维持重心为原则。尽量减 少被对方借力机会而致“失形”。“失形”,即失去重心而不能保持对敌之平衡状态。
- 不需借助位置而发力。咏春拳的“攻”与“守”皆以能锻炼到从任何位置都可以发力 为原则。换句话说,无论手在何处皆能发力消对方来手或向对方攻击而不需要将手收回或提 高自己某一位置来帮助发力。
(9) “寸劲”。是咏春拳用作攻防之劲力,亦称“弹劲”或“短劲”:这是一种短暂 而有爆发性和能于短距离(约两寸,6~7厘米)内发出杀伤力击敌之劲力。“寸劲”是从小 念头、扯空拳及打沙包等锻炼出来的。
三'咏春拳搏击技法与战术配合基本要求
咏春拳搏击技术水平与战术水平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整体。战术水平取决于技术水 平,并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咏春拳搏击格斗实战动作,都有一定的 意识和目的,由上面的咏春拳搏击格斗基本体系内容可以看出,应当把咏春拳基本技术与战 术一起研究、分析。练习者从训练之初就应该学习在战术的基础上来使用咏春拳技术,不应 只是满足于咏春拳技术的训练。掌握了咏春拳实战的技术动作,并不等于就能很好地实战应 用。因为咏春拳实战中技法与战术是紧密联系,互相依赖的。如果练习者的咏春拳技术水平 本来不高,而在实战中却选择了比较复杂的战术,就有可能导致失败,因为他的咏春拳技术 水平不能适应战术水平的要求;相反,如果咏春拳技术掌握得好,但缺乏战术意识,同样也 不可能取得决定性的搏击实战胜利。因此,只有战术与咏春拳技术紧密配合,相互适应,才 有取胜的可能。
浏览1,432次